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愈来愈多的人习惯于将微博、微信作为其获取信息的首要来源,各类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应运而生。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微博、微信公众号正以其高效性、快捷性、互动性等优势,发展成为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平台。霾天气是近几年来公众关注度最高的天气现象之一,在霾天气的公众气象服务中,各级气象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央气象台利用新媒体载体进行霾天气公众气象服务的特点,并针对微博、微信在公众气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得出:(1)"中央气象台"微博账号霾天气微博中,霾预报及实况相关的原创短微博(140字内)受公众关注度最高;(2)"中央气象台"微信公众号中,霾天气微信关注度较台风类微信明显偏低,与其他类天气基本持平;(3)"中央气象台"微博与网友互动能力上较为薄弱,需加强后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借助广州天气新浪微博平台,开展用户行为和公众对汛期重大天气过程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公众习惯不定时地浏览天气信息,上午的访问量是下午的2倍多,早晨08:00之前访问量更为集中。与中长期天气预报相比,公众对汛期不稳定天气实况和短临天气预报的需求更加迫切;公众最关注的灾害性天气依次为暴雨、台风、雷雨大风和高温,并且对这4种灾害性天气的服务需求同。暴雨主要关注起止时间、积水内涝等次生灾害;台风主要关注大风、降水、登陆时间地点;高温主要关注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的3个方面:传播力、服务力和互动力出发对广州天气微博运维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天气采用主动推送与人工采编相结合的方式运维。实用性及时效性强的信息采用自动发布的方式,充分发挥预警类信息的防灾减灾作用;科普类及天气预报类信息采用人工采编的方式,恰当运用网络语言,做公众喜爱的气象服务产品。(2)实用性强的信息固定时间发布培养公众定时获取气象信息的使用习惯;而具备一定趣味性的信息如科普类信息,抓住用户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发布,在天气转折用户关注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实况追踪、实况播报。(3)互动力的提升包括官博与粉丝的互动及小编帐号的互动,联合政府部门扩大气象官博的影响力,官博及认证小编对粉丝的互动可以及时满足粉丝的个性化需求,特别小编账号让互动变得灵活及主动,粉丝也非常愿意回应。  相似文献   

4.
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讨论,从微信适合气象服务的特点,如服务内容丰富、功能选择更多、无收信压力、一对一的互动、跨平台沟通无障碍、无资费困扰更加免费、盈利模式的扩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再根据不同的微信平台进行区别,推荐简单气象信息服务可选择公众平台订阅号,更加完善且内容丰富的的气象业务服务则可选择公众平台的服务号;通过"扫一扫"二维码、提高服务质量绑定忠实用户、与朋友圈微博进行互动等方式对气象微信进行推广使用,使微信的群发与后台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使气象服务提供者更便予与公众交流,更好地向公众推广。  相似文献   

5.
移动新媒体用户规模和气象信息传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天气类App和气象微信公众号受众规模变化与气象信息传播方式之间的关联和存在的问题,在切合移动新媒体传播特征基础上,在及时、准确、简洁传播天气预报核心信息的前提下,对气象信息与其它行业信息进行融合研究和开发,形成特色和个性,聚合某一类需求的人群,形成社群,才能增加用户规模,实现传播平台信息差异化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6.
谢坤  陈申鹏 《广东气象》2015,37(1):59-61
根据"深圳天气"官方微博和微信的维护经验,结合2014年2次暴雨和1次台风服务,分析这两种新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就如何在重大灾害天气过程和日常天气下维护微博和微信提出建议。认为微博适合于日常随时分享气象科普,在灾害天气时可以高频率地发布信息;微信适合在重大天气前推送消息,准确及时、送达率高,提醒关注粉丝提前做好防御。微信在未来气象服务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其推送信息的转发分享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微信自动回复功能可以与实况、预警相结合,方便用户获取定点预报或其他预报产品,比微博预报员互动回复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推送到用户手中,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利用微信高效快捷的发布气象信息是文章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8.
气象服务的终端,归根结底是信息的传播,如何传播?传播给谁?具体传播什么?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针对目前天气预报内容单一、受众广泛、传播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尝试利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理论基础将受众按照地域、年龄、性别、喜好、职业等类别进行分类,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做特定的气象信息传播、提供差异化的气象服务。该文以实践4 a之久的微信公众号"噜妈天气育儿"为例,探索上述创新产品的可行性;利用四川省地方标准中穿衣指数的基础公式计算出相关数据,为成都地区家有0~12岁婴幼儿童群体的家庭进行"可视化"气象服务,运用传播学中"把关人"和"意见领袖"两大理论,实现气象服务的差异化,从而深入挖掘出此类特定人群与气象影响因子关联性最高的需求,提升此类创新气象服务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及用户行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移动互联、大数据的视角出发,以气象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对比微博、微信两种新媒体的特点,基于新媒体平台对用户行为、习惯以及气象服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等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结合对贵州省微信用户群体使用需求社会调查分析结果,对气象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力求为气象服务方式的变革创新提供更为深入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一体化微信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基于微信公众服务号"江西微农"进行二次开发,集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天气服务,病虫情报、农事指南、农业政策、农技推广等农业服务以及灾情互动、农情反馈、提问咨询等互动交流功能为一体,为用户提供了功能齐全、信息丰富、专业权威的气象、农业一体化综合服务。服务平台开发包括了"江西微农"后台管理系统,可以为省、市、县各部门管理员进行用户管理、消息推送、产品维护以及与用户交流提供方便易用的管理工具,显著减少业务维护工作量,实现省、市、县一体化管理,保障各项服务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效益的总体评价,利用"支付意愿"调查估算方法,对年付费额、年节省费额以及声讯电话拨打次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不发达的安徽省,公众每年愿意支付11.7亿元购买天气预报,气象预报服务每年创造的效益占全省GDP的0.51%左右。分析了接受调查公众的分布情况及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对公众气象服务效用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艳华  白钰  王铁群 《黑龙江气象》2020,37(1):33-33,36
1公众气象服务的意义近年来公众气象服务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满足公众需求,气象服务产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从原来日常的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百姓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等常规类预报逐渐增加了各类天气预警、森林火险等级预报,重污染天气预报以及重大天气专报、天气热点评论等。  相似文献   

13.
以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深圳天气新浪官方微博、深圳天气微信服务号、深圳天气手机客户端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1月期间台风、暴雨、冷空气3种不同类型的天气过程进行对比,结合各服务产品的用户数量变化和公众关注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客户端的点击数和下载数具有明显的年变化特征。在重大天气过程频繁期对客户端的需求量较大,且不同天气过程用户使用习惯不同。微信的图文阅读量及净增关注人数在6、8月达到极大值。公众号发布台风消息、降雨消息较多,台风得到公众关注最大;其次是冷空气和降雨,并具有一定提前量。微博渠道互动性强,在重大天气过程中可通过直播的形式丰富过程气象服务。直播过程中评转数可出现多个峰值,在过程影响最大时间段,如台风登陆时期,直播关注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统计"顺德天气"运营数据和阅读量,分析了"顺德天气"微信公众号现状和概况,着重对微信图文推送消息的关注回复、封面、标题、内容、推送时间、编辑技巧、提高阅读量技巧以及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今后气象微信图文推送消息服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群的分析,找到该公众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版计划。本次对"内蒙古气象服务"微信公众账号的改版,希望可以借助新媒体,使气象服务信息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公开与传播。解决现有服务信息发布业务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从微博互动的角度对新政务服务形势下的气象微博运维策略动作的分析得出:(1)以天气预提醒和过程追踪的方式提供微博气象服务,以话题聚焦热点天气问题,适度结合网络语言进行产品包装,形象化描述天气现象、贴合生活出行进行温馨提醒。(2)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针对公众日常活动和活跃时间自动推送相关度高的预报信息,实时检索、智能推送图文并茂的灾害性天气提醒、预警信号等时效性的信息。(3)利用评论和私信回复有效提升气象微博互动,评论回复以官博互动为主,小编互动为辅,私信回复利用粉丝服务平台接入气象数据库,提供自定义回复与官博私信回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公共气象服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公众气象服务的方向,通过对公众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及满意度。结果发现:气象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应多进农村、服务站等场所,开展气象为农业提供指导性的服务工作,应以需求分类的方式进行对应宣传,区别气象科普与气象灾害之间的差别;公众对气象部门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电视,网络,广播和报纸杂志等渠道,没有较好的把握好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与气象服务的现状之间存在的差距,包括天气预报,气候变化预测等方面;气象对环境、生活方面的影响已日趋明显,发展智慧旅游已迫在眉睫等方面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今,微博已成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之一,在对灾害性天气进行服务时,微博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台风"利奇马"影响浙江期间,"浙江天气"新浪微博以图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共计发布博文331条,累计阅读量1969万余次,其中单条微博阅读量最高达132万次,单条短视频播放量最高达103万次,其中多条微博被中国气象科普、浙江发布、新浪浙江、浙江在线等媒体大V引用、转载,获得了良好的传播和服务效果。通过对此次台风微博服务数据的分析和总结,以期提高"浙江天气"新浪微博对重大天气事件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气象部门的影响力,提升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微信渠道天气实景照片的上传、压缩、存储、管理等流程,分析"广东天气"实景上传"拍天气"功能及活动运营;通过分析用户上传照片及信息的应用场景,探索微信渠道气象服务用户互动。"拍天气"互动符合社会化媒体"用户创造内容、互动性"的特点,有利于增强气象服务的互动性、提高服务的时效性以及渠道的影响力,未来可在加强互动社交属性、拓展图片应用、加强活动策划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佛山天气"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后台的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气象信息的实时查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