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2006—2018年惠州市台风预警信号历史资料,运用分类统计等方法,研究了惠州台风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频次及准确率,讨论了当前预警信号发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并就台风气象服务提出了思考。结果表明:1) 2006—2018年影响惠州的台风共有60个,平均每年为4. 6个。南海生成的台风16个约占26. 7%,强度普遍偏弱,最高可达台风级别;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44个约占73. 3%,强度普遍偏强,最高可达超强台风级别。2)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呈逐年波动增加趋势,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 2013年起呈显著增多趋势。3)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月份主要出现在6-10月,约占全年的98. 9%,其中后汛期(7—9月)约占全年的72. 8%。4)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呈南多北少的趋势,低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白色和蓝色)占全部发布次数的75. 1%,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占24. 9%。新形势下气象部门需继续提高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提前量、强化部门合作和科普宣传,继续完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机制、拓展气象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全方位提高台风防御标准和防范台风复合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2016—2020年东莞分镇暴雨预警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及质量评估,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东莞分镇暴雨预警信号次数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镇暴雨预警信号占所有预警信号的比例稳定在50%以上;总降雨量偏多和暴雨日数较多的区域,分镇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次数相应较多;分镇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集中在汛期,后汛期比前汛期的频次多;前汛期分镇暴雨预警的高频区是水乡片,后汛期分镇暴雨预警的高频区是丘陵片。分镇暴雨预警TS评分率较高,为89.5%,后汛期比前汛期的准确率高,前汛期提前量比后汛期提前量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广东省气象部门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情况和标准以及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自动停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总结分析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6-2018年高级别停课台风预警信号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广东省气象部门2000年起在全国率先发布台风预警信号,经过2000年省政府62号令、2006年105号令、2015年《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2018年省政府255号令,以台风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台风灾害防御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2)广东省2014年8月起逐步建立并完善了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自动停课机制,全省高级别停课台风预警信号累计次数的分布呈粤西>珠三角>粤东>粤北、沿海城市远高于非沿海城市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和《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规定》实施后,几次典型涉及停工停课的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情况为例,探讨了如何把握涉及停工停课预警信号的发布、升级及取消的时机以及如何更好发挥预警信号"发令枪"的作用。研究认为,在涉及停工停课预警信号发布策略方面,预警信号发布时机是前提、短时临近预报关键技术是核心、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是关键、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制度是保障、高效集约的智能服务平台是支撑。同时,为了将防灾减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还应完善高级别预警全网发布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指引宣传,健全灾害天气条件下停工的实施细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台风暴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基于惠州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总结分析了惠州市暴雨灾害特征,并思考和提出了暴雨灾害防御对策,结果表明:惠州市跨广东省粤北和粤东两大暴雨中心;汛期暴雨日数约占全年的90%,其中前汛期(4—6月)暴雨日北多南少,后汛期(7—9月)北少南多;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暴雨灾害呈多发趋势,广东省多项暴雨历史极值出现在惠州市,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海陆分布造成的迎风坡、喇叭口等特殊地形是暴雨灾害多发重发的原因。同时,基于气象部门的职责提出了通过提升暴雨监测和保障能力、暴雨分析能力和预报预警准确率、暴雨应对和防御能力、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等措施来全面提升惠州市暴雨灾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6.
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特征及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2013年广西预警信号发布通知单及评价表等资料,运用分类统计等方法,得出了近4年广西各类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发布频次及发布准确率。资料表明:暴雨、雷电、高温预警信号是广西使用最频繁的3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预警发布总数分布呈西少东多的态势,预警信号发布准确率较高,正确预警中提前预警所占的比重最大。针对预警信号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的若干对策,以期进一步增强气象预警能力,提高气象预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贵州省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暴雨灾害防御需求和预警发布业务发展规划,分析了在贵州省开展暴雨分区预警业务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中国暴雨分区预警业务发展现状,结合贵州省预警发布业务现状和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工程(一期)建设内容,从基础数据准备、业务规范设计、系统建设、预警传播优化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解决开展暴雨分区预警业务的技术短板,全面提升预警精细化发布能力,建立符合贵州省气象防灾减灾需求的暴雨分区预警业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19年深圳市台风预警信号历史资料,运用分类统计等方法,研究了深圳台风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其与影响深圳的台风个例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并对发布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2006—2019年影响深圳的台风共有54个,年均3.9个。台风较多的月份主要在6—10月,9月及以后以强台风以上为主,主要在西太平洋生成。明显影响深圳的台风约占总数的59.2%,主要集中在7—9月,严重影响深圳的台风以台风以上级别为主,但也会有"小台风大影响"的个例。2)深圳市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与影响深圳的台风个例的统计特征基本一致。3)台风预警分区发布一般以全市(包括全市陆地和东、西部海区)发布为主,少数情况下东、西部海区(或加上海区沿岸的几个区)在陆地预警的基础上上调一个等级。4)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黄色、橙色、红色)的发布难度更大,发布时机更加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5—2019年辽宁省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和1605个自动站的分钟级降水资料,统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和短时大暴雨年际变化和时空分布,分析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的高分布区、易发时段。结果表明:2015—2017年辽宁省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站数逐年递增,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发布站数为147个;2015—2018年预警信号准确率提升,提前时间略减少,最低值为2018年,提前时间为19 min;2019年比2018年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站数减少59个,提前时间增加29 min;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的空间分布为东南部地区多、中部地区少;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多在夜间发布;在辽宁省发布的50%以上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中,降水量达到预警发布标准的时间滞后于最大雨强出现时间90 min,最大雨强出现时间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的重要指标。为了达到防灾减灾的服务效果,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应充分考虑最大雨强出现时间、发布时机、短时大暴雨高发区及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1—2020年江西省83站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资料,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江西暴雨预警信号等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暴雨蓝色、黄色和橙色预警信号年平均发布频次均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地域分布,暴雨红色预警主要在鄱阳湖南侧存在多发区;上饶市和景德镇市是暴雨蓝色和黄色预警信号发布频次异常的敏感区,且在江西北部与中部表现出较明显的反位相变化特征。2)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发布时间表现为单峰型,主要出现在13—16时,其他三种级别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时间均表现为双峰型,主要有上午和傍晚两个易发时段。3)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主要在6—8月,其他等级暴雨预警主要在5—8月,各等级暴雨预警信号均在6月发布最多。4)各等级暴雨预警信号发布频次均存在6—8 a的年际周期振荡,目前江西暴雨蓝色和黄色预警信号发布频次进入偏少期,而暴雨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发布进入偏多期。5)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频次呈0.70次/(10 a)的线性增加趋势,且在1992年发生明显由偏少转为偏多的突变,大部地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时降水极...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海南州2009—2018年10a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受灾面积和灾害特征及海南州气象灾害发生成因,并针对灾害防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南州气象灾害大部分集中在7—9月,占全年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的71%,季节性明显;以暴雨洪涝和冰雹灾害为主,两者占全部气象灾害88.8%,也是海南州灾害防御的重点;强对流天气、暴雨天气、地形地貌等是气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的"绿色通道"是灾害防御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布预警信号几个技术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香港、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的经验表明,预警信号作为防灾指导信号对防御气象灾害可以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但我们也看到无论从《广东省台风、暴雨和寒冷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到《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各预警信号的定义都比较宽松,而天气则千变万化,十分复杂,信号发布有很大余地可选择。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操作才能更有效地指导防灾呢?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认为,遵守一套科学的技术原则对预警信号的科学发布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预警信号是指挥全社会进行气象灾害防御的信号。本文探讨香港合成雷达图上的强降水回波资料与本地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的一些规律,希望对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海丰县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区域分布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丰县暴雨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空间分布上西南部和东南部最少,鲘门-梅陇-联安-县城(包括莲花山乡)-可塘直至北部三镇(公平、平东和黄羌)为暴雨主要落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境内地形特点,暴雨不仅发生频繁,且局地暴雨非常明显。结合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详细介绍目前精细化预报的实施与效果、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的建设,说明了开展海丰县暴雨分区预警是必要且可行,完成了将暴雨预警分区发布划分为西南部、东南部、中部以及北部4个区域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5.
对深圳市2014—2017年的雷电预警过程进行统计,并对其中100多个闪电过程(单个过程闪电总次数大于100)的雷电预警信号持续时间、闪电活动的生命周期(以初雷和末雷记录为主)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气象台近年来雷电预警信号发布时间与初闪时间相比平均提前31.7 min;每年6—8月发布雷电预警信号最多,占到了全年的60%以上;前汛期取消预警的滞后时间明显短于后汛期;同时闪电频次较少时,消警滞后时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杜勤博 《广东气象》2012,34(3):10-12
根据潮阳气象站1959~2011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近53年来潮阳区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前汛期和后汛期各个降水指数变化规律存在很大区别:(1)前汛期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频率和暴雨日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后汛期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2)前汛期存在8年和3年的短周期,后汛期周期变化不明显;(3)前汛期极端降水量发生突变,分别是1965年和1985年,20世纪90年代后极端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后汛期极端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特征与发布原则,对监测极端灾害性天气和发布预警信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湖北省2016—2019年期间发布的气象预警信号运用分类统计法按信号类别、等级、发布时间、发布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暴雨、大风、雷电、大雾、高温为主要的预警信号,预警落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预警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7—8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气象预警信号的发布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近30 a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1981—2010年前汛期(5—6月)福建地区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对福建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规律及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福建地区前汛期各站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在40~62次之间,沿海台站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内陆台站。区域性极端降水发生频次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为0.06次/a,且在1994年后,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多。区域性极端降水86次事件平均的降水分布显示在闽西中部降水量最大,并由此向外围逐渐减小。极端降水事件对前汛期降水贡献较大,约占前汛期总降水量的两成以上。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与大气环流异常存在密切关系,对深刻认识福建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汛期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张婷  魏凤英 《气象学报》2009,67(3):442-451
利用1960-2005年华南地区71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采用Le Page榆验、广义极值分布等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华南地区近46 a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概率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强度指数与华南汛期暴雨日数间年代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2年华南地区降水发生了由减少趋势到增多趋势的突变,降水趋势发生突变后前汛期极端降水量和日极端降水强度有所下降,而后汛期则是显著增强.(2)华南汛期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50 a一遇日最大降水量极值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即前汛期的空间分布自南向北呈现"低-高-低"的分布趋势,后汛期呈现由沿海到内陆的"高-低"的分布趋势.(3)1992年发生突变后,前、后汛期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和年平均暴雨日数显著增加和减少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4)就年代际变化而言,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是华南汛期降水异常的重要气候背景,即当两高压处在同时增强时期时,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处于偏少阶段,后汛期则处于偏多阶段.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1—2015年广州5个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多项式拟合、线性趋势、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近55年广州市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89.9%的暴雨发生在汛期,暴雨日数的月际分布呈单峰结构;年和前、后汛期暴雨日数均呈略增加趋势,且在1977—2000年期间都具有4~8年的显著周期;年和前汛期暴雨强度呈略增加趋势,后汛期呈略减少趋势;对广州降水贡献率最大的是暴雨,占总降水的1/3左右;年暴雨贡献率呈略增加趋势,而前、后汛期呈略减少趋势,说明非汛期暴雨贡献率增加造成年暴雨贡献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