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优化蛏苗集约化平面流中间培育技术,研究了不同进水流速和苗种规格对缢蛏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集约化平面流中间培育系统的水质状况。结果显示,不同进水流速对缢蛏稚贝生长影响显著,稚贝生长速率随进水流速增加而增加,但成活率下降。通过流速与成活率和体质量日增生长量的线性回归分析,估算0.163L/s为适宜的进水流速。在适宜流速和相同放苗重量下,大规格苗种(8万粒/kg)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小规格苗种(18万粒/kg),但因为小规格组放苗数量多,小规格组单位面积质量较其高出23.72%。除低流速组以外,平面流中间培育过程对叶绿素a和铵态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36.99%和3.88%以上,这表明平面流集约化中间培育在利用海水池塘水体进行苗种中间培育的同时,也起到了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综合认为,在养殖密度0.5kg/m^2、流速0.163 L/s的培育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体自污染程度较低,缢蛏苗种生长较快,成活率在73.12%以上。  相似文献   

2.
缢蛏独睾科吸虫囊蚴病病原生物学及病理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磊 《台湾海峡》2000,19(1):60-64,T001
本文首次报道了缢蛏新的一种寄生虫病-厦门独睾科吸虫囊蚴病。组织学观察发现,该囊蚴不仅可对成熟缢蛏许多组织造成损害,对幼蛏期缢蛏也可造成的一定的病理危害。通过对该独睾科吸虫部分生活史的实验研究,发现该吸虫终末宿主为钟馗 虎鱼.缢蛏为其第二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3.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贝类,开展耐高盐新品种选育对平衡不同地区缢蛏良种养殖意义重大。本研究对不同家系缢蛏幼贝进行高盐胁迫,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缢蛏耐高盐性能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缢蛏家系间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表型值差异较大,体质量变异系数达15.53%。不同家系对高盐耐受性差异较大,家系间死亡率范围在0~100%。胁迫实验共持续9 d,各家系缢蛏首粒死亡时间在第1~9 d之间,而且死亡率较高的家系内缢蛏死亡时间离散程度较大,说明不同个体间高盐耐受性差异也较大。缢蛏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的时间主要在胁迫后第8 d,第9 d部分家系死亡率高于80%,说明缢蛏对高盐耐受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该阈值会开始或大量死亡。皮尔逊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显示,缢蛏存活时间和生长性状为正相关,其中存活时间与缢蛏壳长、体质量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缢蛏存活率与体质量、生长速度均显著正相关(P<0.05)。整体而言,壳长较长和体质量较重的缢蛏个体耐高盐性能较强,在高盐环境中具有生长优势。本研究揭示了缢蛏的高盐耐受性及...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用不同的饵料密度、稚贝密度、光照强度、底质以及这些因子相结合对缢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从中找出缢蛏育苗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人工或半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缢蛏滤除率与颗粒选择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种不同大小的单细胞藻类作为饵料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滤除率以及缢蛏对不同大小料颗粒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规格缢蛏对4种单细胞藻类的滤除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随藻类规格的增大,缢蛏的滤除率亦逐渐变大,并且大规格缢蛏的滤除率变化最显著;在饵料颗粒选择性的实验中,小规格缢蛏对大规格(ESD=8.83),藻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中规格缢蛏对藻类的选择性不明显,而大规格缢蛏则对小规格(ESD=4.46)藻类具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缢蛏浮游幼虫、稚贝和幼贝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称蛏,分布于日本、朝鲜及中国,是我国闽浙两省主要海洋经济贝类和养殖对象。我国养殖缢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自五十年代以来,报道缢蛏的文章不少,主要有成体形态、生长、产量、平畦预报以及人工育苗等。国外缢蛏的研究尚不多见,仅有受精卵初期发育的观察,如日本福冈县有明海沿岸调查,并观察经福马林固定的标本,简述壳顶幼虫至幼苗的一般形态等。鉴于福建省对缢蛏开展人工育苗,并进行了大面积的垦区育苗,海产双壳类幼体的种类鉴别,以及污染物对缢蛏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等,对缢蛏浮游幼虫至幼苗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作详细的观察与描述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缢蛏的生态习性和摄食特点等,设计了缢蛏亲贝模拟自然生态暂养方式,与挂笼暂养及底播暂养等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暂养亲贝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发现,模拟自然生态暂养蛏成活率明显高于挂笼暂养和底播暂养,且亲贝暂养促熟效果明显。另外,作者对缢蛏的人工催产方法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发现,阴干──低温处理对缢蛏亲贝具有良好的催产效果,其排卵率可达68%。  相似文献   

8.
缢蛏亲贝暂养及人工催产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缢蛏的生态习性和摄食特点等,设计了缢蛏亲贝模拟自然生态暂养方式,与挂笼暂养及底播暂养等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暂养亲贝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9.
缢蛏肉的食品化学特性及其营养液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内的食品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缢蛏内的营养特点是蛋白质丰富,低脂肪,富含灰分和总糖;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中富含呈味氨基酸.并富含婴幼儿所需的组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蛋白质氨基酸价为82,其显著特点是只有一种限制氨基酸,且其它氨基酸效价较均衡,说明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合理;缢蛏贝内中含有丰富矿物质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的良好来源。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缢蛏营养液.缢蛏营养液含有缢蛏内的全部营养,易吸收,无明显腥味。  相似文献   

10.
几种缢蛏的营养性和健康性分析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缢蛏作为我国四大经济贝类之一,其养殖业已经兴起,并有从南向北推移的趋势,市场前景看好。但目前缢蛏养殖更多的是追求高产,而对其营养性、美味性和健康性等因素考虑较少。本研究以连云港及周边海区采集的缢蛏为研究对象,如连云港市场销售的养殖缢蛏,赣榆县海区、射阳县海区和如东县海区征集的野生缢蛏,以及连云港市场销售的竹蛏、美人蛏等,通过常规品质分析技术分析和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简称AAS)和测汞仪等分析其Fe,Zn,Ca,Cu以及Hg,Cr,Pb等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具有不同的营养性,如美人蛏的出肉率、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56.88%、3.60%和58.761%,均居参试缢蛏之首,其它如缢蛏1、缢蛏2、缢蛏3、缢蛏4和竹蛏中的粗脂肪含量分别占肉干重的3.007%,3.096%,2.075%,2.061%和2.349%;蛋白质占肉干重的51.506%,48.924%,53.137%,42.709%和51.418%;每100g肉干重中总糖含量分别为142,122,114,138和69mg。微量元素在除缢蛏4的其它参试材料中表现为铁3.66,11.95,7.26和7.41,3.71mg.g-1;锌0.68,0.87,0.61和0.49,0.33 mg.g-1;钙1.95,4.86,2.90和3.46,2.97 mg.g-1,表现出丰富的矿物成分;所有参试材料中未检测到汞,铬也不高,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而铜、铅普遍超标,说明海洋环境的恶化已经影响到了海产品的品质,缢蛏等海产品的健康性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饵料浓度、温度对缢蛏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对象,使用实验室静水法,研究其在不同饵料浓度、温度梯度下的代谢情况,测定其摄食、呼吸、排粪、排泄等生理参数,并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缢蛏的能量收支情况。结果表明:(1)缢蛏的摄食能、呼吸能、排泄能随饵料浓度的上升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变化,其摄食能呈峰值性改变,呼吸能和排泄能有缓慢增长趋势;(2)缢蛏从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haeric)中摄取的有机碳源主要通过呼吸代谢消耗,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少部分随排泄代谢产物流出,余下的碳主要用作贝类自身的生长;(3)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饵料浓度和温度均显著影响缢蛏的摄食率和耗氧率(P<0.05),温度为23℃时,缢蛏的摄食率和耗氧率在饵料浓度为3.0×105 cells/mL时达到最高;饵料浓度为3.0×105 cells/mL时,缢蛏的摄食率在23℃时达到最大值,而耗氧率和排氨率在31℃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缢蛏(Siaoraovacula constricta)氨氮胁迫应答相关miRNA靶基因及其表达特征,选择氨氮胁迫下缢蛏肝胰腺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显著的miR-8245a-5p进行研究。靶基因验证结果显示,缢蛏GOT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未胁迫组(P0.01),表明GOT是miR-8245a-5p的靶基因。缢蛏GOT基因的ORF长1227bp,编码408个氨基酸;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缢蛏等贝类同源性较高,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低。基因时空特征表达分析结果显示,GOT基因在缢蛏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余6个组织(P0.01);140mg/L氨氮胁迫下缢蛏GOT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1h内急剧上调,此后上调逐步减弱,60mg/L氨氮水平下第12h上调才达峰值;不同氨氮水平暴露下缢蛏肝胰腺中GOT活力整体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但在较高氨氮浓度水平下同样表现出更快速的应答特征。这些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缢蛏miR-8245a-5p及GOT基因调控氨氮解毒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缢蛏对对虾池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5~9月在山东省海阳黄海水产集团公司养虾场,结合缢蛏和中国对虾混养实验,探讨了缢蛏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主要滤食2~5μm的无鞭毛藻类,从而使隐藻等鞭毛藻类成为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缢蛏滤食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和大型浮游动物的幼体,并且通过食物竞争来影响大型浮游动物,使浮游动物群落以捕食性和繁殖力强的剑水蚤及其无节幼体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4.
于2013-2014 年在三沙湾选择增殖放流区Ⅰ区和Ⅱ区, 开展了2 批次的缢蛏增殖放流, 计 放流缢蛏苗数量约3747 万粒。采用对缢蛏生长、生物量动态变化和滩涂底质主要因子跟踪监测的方 法, 开展对缢蛏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研究结果, 2 个增殖放流区的缢蛏密度和缢蛏生物量都比对照 区有极显著提高, 共收获65 吨缢蛏大规格苗, 增殖放流产出比为1: 8.0-9.0, 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 殖效果和经济效益。放流期间, 滩涂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和有机碳等浓度在增殖区Ⅰ区、 Ⅱ区和对照区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 但, 底泥中Ⅰ区、Ⅱ区的氧化还原电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 区提高了26%和18%, 硫化物浓度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区降低了45%和34%, 有机碳浓度平均值分别 比对照区下降了5.8%和6.8%, 表明, 缢蛏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改良底质环境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缢蛏体内7种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mRNA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不同浓度梯度重金属Cd2+对缢蛏内脏团中MT mRNA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MT mRNA在缢蛏内脏团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不同浓度重金属Cd2+胁迫条件下,缢蛏内脏团中MT mRNA的诱导表达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即随着Cd2+浓度的增加,MT mRNA的最大表达量明显升高,而随着时间的变化,MT基因的表达呈现脉冲式波动,具有较强的时间依赖性。在3h和48h缢蛏内脏团中MT基因表达量与重金属Cd2+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说明缢蛏内脏团中MT mRNA表达变化可以作为指示环境重金属Cd2+污染的一个生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缢蛏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瑞  张云飞 《台湾海峡》2007,26(1):115-120
笔者对福建省闽江口、长乐市梅花镇海区滩涂的一种蛏进行研究,发现该种的壳长与壳高比、精子细胞形态、遗传基因(另做报道)等方面有别于缢蛏.新种的贝壳壳长与壳高比值较缢蛏大,生活水域的比重较缢蛏低.精子细胞核外缘呈瓣状,具8~9瓣,顶体长度约为缢蛏的1/3,为福建河口区缢蛏属一新种(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灯塔蛤科),定名为近江蛏.  相似文献   

17.
对虾池混养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7年5~8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罗非鱼—对虾、海湾扇贝—对虾、缢蛏—对虾、罗非鱼—缢蛏—对虾4种混养系统中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滤食性动物的滤食作用降低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甲藻在浮游植物中的比例;混养罗非鱼和扇贝使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而混养缢蛏却使它下降;罗非鱼优先滤食大型桡足类,使小型浮游动物增加,从而提高了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而扇贝则优先滤食浮游动物的小型种类;由于罗非鱼和缢蛏生态灶的互补性,罗非鱼—缢蛏—对虾混养能更全面、有效地利用浮游生物资源,促进生态平稳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 4 种经济贝类--泥蚶 Tegillarca granosa、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和贻贝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Larmark 的临界热最大值(CTMax)进行了室内热效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自然起始水温为 28.0 ℃时, 泥蚶、长牡蛎、缢蛏和贻贝的 48-h CTMax 分别为 39.3 ℃,38.8 ℃,38.3 ℃和 32.2 ℃.泥蚶、长牡蛎、缢蛏和贻贝的热忍受能力分别为泥蚶>长牡蛎>缢蛏>贻贝.  相似文献   

19.
采取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黑暗条件下缢蛏对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的滤食效应。结果表明,缢蛏滤食牟氏角毛藻和青岛大扁藻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拟合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0.981×N0/1 0.00039×N0和Na=0.7949×N0/1 0.00636×N0;缢蛏自身密度对滤食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功能反应影响的数学模型分别为E=0.985P-1.0256和E=0.778P-1.1819;缢蛏自身密度与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藻浓度间的联合反应方程分别为Na=0.9663XP-0.1819×N0/1 0.00039×N0和Na=0.6182×P-0.1819×N0/1 0.00636XN0分析了缢蛏的滤藻速率、滤藻功能反应类型及滤藻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20.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寄生压力下缢蛏血淋巴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浙一带重要的海产养殖贝类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为研究对象,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求其在受寄生压力下血淋巴内40KDa以下小分子蛋白质组的变化,寻找缢蛏血淋巴的抗性机制,明确血淋巴在机体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在寄生压力下,缢蛏血淋巴内有多种蛋白发生变化,包括生长调节蛋白,金属硫蛋白-B.唾液酸结合凝集素,凝血因子IXA轻链等,涉及多种与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等有关的功能。说明血淋巴在缢蛏的防御体系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