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ang Ninglian    Yao Tandong    Pu Jianchen    Tian Lide    Duan Keqin    L.G.Thompson    M.E.Davis  WT  ”BX 《地学前缘》2000,(Z1)
INDIAN MONSOON SIGNALS REFLECTED BY THE RATIO OF Cl~- TO Na~ IN DASUOPU ICE CORE FROM XIXIABANGMA,HIMALAYAStheChineseNationalBasicResearchProgramme (GrantG19980 4 0 80 0 )andChineseNationalScienceFoun dation (NSFgrant 4 980 10 0 4 )  相似文献   

2.
利用从青藏高原南部提取的达索普冰芯重建的积累量,研究其与印度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近百年来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应用子波分析方法对达索普积累量及高原温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积累量与高原温度变化都具有多尺度特征,在10-20a尺度上,高原温度与达索普积累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通过分析印度季风降水与高原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达索普积累量对高原温度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玉龙山温冰川浅冰芯记录现代指示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21  
1999年夏季首次在玉龙山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钻取了一支穿透整个粒雪层的10m冰芯,获取了近期数年的气候环境记录,深度7.8m以上δ^18O周期性波动变化特性明显,通过与可溶性离子,电导率和pH值,以及粒雪中污化冰层位置的对比分析,可鉴别出5个平衡年度的冰雪层,每年平均净积累折合水当量约900mm。由于融水渗浸的影响产生“均质化作用”,δ^18O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在7.8m以下,δ  相似文献   

4.
达索普冰芯中Pb记录反映的大气污染及其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霍文冕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9,21(2):125-128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及相关的超净化技术,对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芯上部40m的样品中超痕量金属元素Pb的含量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Pb的含量自冰芯下部至上部呈显著增长趋势。Pb同位素分析表明,^206Pb+^207Pb自冰芯下部至上部增长,而^208Pb则呈下降趋势。Pb同位素的这种富U铅、贫Th铅的组成演化特征显示,这种增加主要来自人类活动而非自然源,这与研究区相邻的多数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5.
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近400a来NO_3~-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Ox作为化石燃料燃烧的重要产物,在大气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重要的酸雨物质,它的最终产物是NO3-.为研究亚洲地区大气中NOx的变化历史,从喜马拉雅山中部达索普冰芯中恢复了1600-1997年期间降水中NO3-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工业革命以前,大气降水中NO3-浓度变化较为平缓,在1600-1870年期间年平均NO3-浓度保持在约50μL.m-3;工业革命后,NO3-浓度开始增加,特别是1930年以后,伴随着人类活动排放的NOx持续增加,NO3-平均浓度开始迅速增加,1970年以后NO3-平均浓度达到了115μL.m-3,是工业革命前降水中NO3-浓度的两倍多.表明人类活动排放的NOx已影响到喜马拉雅山高山地带.  相似文献   

6.
末次冰消期东亚季风区西北缘气候快速变化事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中卫剖面和米浪沟湾剖面的年代学与高分辨率气候地层记录的研究,认为末次冰消期东亚季风区西北缘发生气候快速变化事件,它可分辨出古仙女木、波令、老仙女木、阿勒鲁德、IACP和新仙女木等6个气候阶段,并可与格陵兰冰心(GISP2)检出的6个气候阶段相对比。气候快速变化事件以快速变化、不稳定、多波动为特征,表现为冷干-暖湿-冷干-凉湿-暖干-冷干-冷湿的交替变化。冰消期冬、夏季风有较为复杂的消长关系,冰阶时二者互为消长,间冰阶时并不完全互为消长。冬季风在波令和阿勒鲁德暖期较新仙女木冷期强盛,这是北半球高纬度海区海冰面积在暖期缩小、冷期扩大而影响亚洲大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暖期增强、冷期减弱的结果;夏季风则与格陵兰冰心δ^18O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其强弱与北半球高纬地区有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可能不是通过季风锋面降水带建立起来的,而可能是海冰面积变化导致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爆发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冰芯包裹气体的提取分析提供了历史时期大气CH4含量变化最直接的信息.“三极(南极、格陵兰及青藏高原)”冰芯的大气甲烷记录的恢复,刻画了自然变化时期大气CH4含量的详细变化情景及不同纬度间的变化差异,并以此可进一步分析大气CH4含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陆地CH4排放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冰芯研究揭示,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H4含量的急剧增长及其现阶段的大气含量是过去几十万年来任何气候变化时期从未发生过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1年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的冬季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冬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冬季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对比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对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 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冬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以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北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为低值中心,外围辽宁东部,吉林南部,黑龙江东部、中北部、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区为高值区;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呈增加的线性趋势,1980年代中期以后冬季降水量的高值和低值都有明显的增大;年降雪日数年际变化呈线性增加趋势. 1948-2011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的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呈明显的线性减弱趋势,弱东亚季风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除内蒙古东南部等少数区域外,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的冬季降水量都和东亚冬季风呈负相关. 对应地,东北地区冬季降水量增大,年际变化的幅度变化增大,降水日数增量较小,这可能与东北地区冬季极端降水天气和干旱天气增加有关. 在东亚范围内,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水多年200 hPa U风增强、500 hPa高压减弱、850 hPa东海南风增强,冬季降水少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汪君霞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3,25(4):465-470
冰芯中MSA含量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 夏季出现峰值, 冬季为低值. 一定地区MSA高含量和海冰扩展存在相关关系, 有的地区MSA含量还与ENSO事件有一定相关性. MSA/ nssSO42-比值对温度和来源区域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在一定的条件下冰芯中的MSA可以发生迁移和再定位, 由此也对利用冰芯MSA含量反演当时大气气溶胶中成分含量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 总结了近几年来冰芯研究中的MSA和nssSO42-, 特别是极地冰芯MSA的研究进展, 并对利用MSA来研究全球变化的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最后4个冰期旋回中国黄土记录的东亚冬季风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展高分辨率的黄土记录研究, 是揭示过去气候变迁和变率的主要途径.选择黄土高原中部的灵台和赵家川剖面, 对L5以上的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石英颗粒的提取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石英粗颗粒(> 43μm) 体积分数变化揭示了最后4个冰期旋回东亚冬季风存有的快速变化特征, 并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然而, 在每一个冰期时段, 石英粗颗粒体积分数的变化幅度和频率存有较大差异, 可能意味着对应的冰期下垫面状况和气候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响应机制并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由石英粗颗粒体积分数反映的东亚冬季风变化, 在某些时段不仅同磁化率记录的夏季风变化不协调, 而且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存有明显差异.深入研究这种由不同代用指标反映的古气候变化间的差异, 对理解黄土记录的全球性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300a来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候突变事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杨梅学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2,24(6):717-722
根据古里雅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信息记录,利用小波气候突变的检测方法,对近300a来的气候突变事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百年尺度上,近300a来古里雅冰芯中所记录的δ18O(温度代用指标)发生了2次突变,分别在1788年和1932年;净积累量(降水量的代用指标)也发生了2次突变,分别在1805年和1939年;降水突变发生的时间迟于温度突变发生的时间.时间尺度越短,发生突变的次数则越多,这也体现了气候变化的层次性.因此,较好地确定隐含在气候资料中冷暖(干湿)期突变的位置,从冷暖(干湿)期的变更上去把握气候变化,将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两个子系统.现代器测数据和地质历史重建记录均证明两个季风在季节和轨道尺度上具有相同的特征.然而,在年一年代际尺度上,两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笔者通过比较两个分别来自印度季风区(阿曼Defore洞)和东亚季风区(中国和尚洞)的超高分辨石笋氧同位素序列,研究780 a以来印度和东亚季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阿曼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印度季风的变化,而和尚洞石笋δ18 O则是东亚季风变化的指示器.笔者发现,在年代际尺度上阿曼石笋和中国石笋具有相同的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同时反映了亚洲季风的强弱变化,表明了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变化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兰冰芯记录的青藏高原中部现代升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根据从可可西里地区马兰冰帽钻取的深102.07m冰芯记录中δ18O的年变化,恢复了青藏高原中部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中部的升温变化与北半球20世纪的升温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最暖阶段出现在50—80年代早期.期间也出现了几次明显的冷的波动,尤其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持续低温,可能与这一时段强盛的夏季风有关.这也表明20世纪末全球急剧升温变化的过程中,某些地区存在气候变冷的波动事件.  相似文献   

14.
India Peninsula and East Asia are high aerosol loading regions as well as major regions influenced by Asian monsoon. The changes of monsoon intensity and precipitation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economy, especiall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monsoon regions. 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f impacts of aerosol on Indian monsoon, which have achieved many comprehensive progresses. Earlier researches show that atmospheric brown cloud caused negative radiative forcing and weakened the warming induced by greenhouse gases. Curr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absorbing aerosol enhanced the Indian monsoon and increased rainfall in pre-monsoon season, while the scattering effect of aerosol weakened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rainfall in monsoon season. Due to so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nsoon, researches of aerosol impacts on monsoon become more complex. Thus, these results remain uncertain. This paper reviews previous researches and generalizes the mechanisms of impacts of aerosols on Asian monsoon. By comparing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with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we discussed deficiencies of the prior researches,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es about the impact of aerosol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especially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15.
2001年8月19~23日, 在格陵兰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冰芯与气候"国际盛会, 会议展示了冰芯与气候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 文中介绍这次会议并概括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 与南北极地区的冰芯研究相比, 中低纬度地区冰芯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冰芯研究中发展最快的. 在这一研究中, 中国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冰芯对于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王宁练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3,25(3):275-287
系统地总结了冰芯在揭示过去气候环境变化、太阳活动、温室气体、火山活动、人类活动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着重对一些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如Younger Dryas事件、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南北半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其中个别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指出冰芯微生物、冰芯环境磁学将是冰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向群 Jack.  TH 《冰川冻土》1995,17(4):343-349
本描述了单轴压缩蠕变实验结果。试样包括c轴取向为随机分布和非随机分布的冰、人造冰和取自南极洛多姆冰帽的冰芯冰,各向同性冰芯冰和人造的最小应变率存在差别,未获得合理的解释。方位组构与应力状态相容时,各赂异性冰的最小应变率高于各向同性冰的最小应变率,随着第三应谱阶段的发展,冰芯冰和人造冰的第三应变率趋近相同的恒定值,实验后冰芯冰和人造冰c轴方位组构类型相同,晶粒尺寸也接近。  相似文献   

18.
晚中新世以来亚洲季风阶段性演化的海陆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综合对比晚新生代以来中国黄土高原黄土一红粘土沉积、西北太平洋粉尘沉积、南海有孔虫、阿拉伯海有孔虫记录的基础上,探讨了大约8Ma以来亚洲季风的阶段性演化历史。结果发现,黄土高原粉尘沉积在8Ma前后大规模出现,在3.5Ma前后大幅增加;印度季风在8Ma前后形成(或显著加强);南海ODP1146站位浮游有孔虫Neoglcboquadrina丰度也有两次明显增加,表明海水表面温度不断降低和海洋生产力的增加,指示东亚冬季风作用增强。北太平洋()DP885/886钻孔风成粉尘通量也有增加,指示亚洲内陆进一步的干旱化和冬季风作用的增强。印度洋沉积通量在11Ma前后开始增加。在9~8Ma时出现峰值,表明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南部逐渐隆起。当隆起达到足够高度时,导致亚洲内陆干旱气候带扩大,同时提供大量粉尘并向东传输到中国北方和北太平洋地区。青藏高原北缘山前盆地的沉积记录显示,在3.6Ma时,高原北部的进一步快速隆升过程可能影响到整个高原,从而导致亚洲内陆更加干旱化,东亚季风增强,粉尘沉积加快,南海及印度洋陆源沉积作用加剧。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雪盖对亚洲季风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杨梅学 《冰川冻土》1998,20(2):186-191
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均表明,青藏高原作为一个特殊的抬高了的下垫面,其上雪盖面积和积雪日数等的异常均与亚洲夏季风的强弱及起讫有关.雪盖面积大、积雪日数多的年份,亚洲季风弱且爆发迟,推进慢;雪盖面积小、积雪日数少的年份,亚洲季风强且爆发早,推进快.但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冰心包含大量的古气候资料和古生物学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从远古到现代的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都很重要。如何高效快速地获取无污染的冰心是极地科学家的一个重要课题。冰层空气反循环钻具采用双壁钻杆形成反循环通道,内管提供了从钻头底部到表面的冰屑和冰心的连续通道。钻具通过卡断机构卡断冰心,通过反循环通道不断运移冰心,从而实现连续钻具连续取心。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对冰心卡断过程进行分析,运用XFEM断裂准则以及Explicit显式方法求解,选出适宜的卡断器尺寸和中心通道尺寸,从而得到更好的反循环钻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