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微体化石、粒度、孢粉、粘土矿物和碳酸钙含量等多项分析资料,以及古地磁、14C和ESR等项测年资料,划分出7个海相地层,它们是中更新世中、晚期的H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域海相中生代油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近海沉积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大部分产于陆相第三系。随着勘探工作尤其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逐步深入,在我国东海南部和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区,包括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的地震调查对可能存在的海相中生代地层的了解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调查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定海相中生代沉积主要来自由西而东的特提斯入侵。而寻找海相油气将会成为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阿尔伯达省南部,西加拿大沉积盆地东部远端的有限的沉积空间中沉积了下白垩统Mannville群的非海相地层和上侏罗统Ellis群的海相地层。在Manyberries油田中,油气产层为残留的河间地和混合的山谷充填沉积地层。这些Mannville群沉积物是有限沉积空间背景中非海相沉积作用的一种端元成分。该沉积序列的特征是形成于很长一段时间中的薄层沉积物、许多不整合(有些还很重要)、特征性的复合山谷的切人、不同成熟度及分布范围的古土壤、以及煤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4.
渤海南部S3孔晚第四纪海相地层的划分及环境演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根据微体化石、粒度、孢粉、粘土矿物和碳酸钙含量等多项分析资料,以及古地磁、14C和ESR等项测年资料,划分出7个海相地层,它们是:中更新世中、晚期的H7(417.0~460.0kaB.P.)和H6(157.5~231.3kaB.P.)海相层;晚更新世前半期末次间冰期的H5(100.6~124.3kaB.P.)和H4(76.5~87.6kaB.P.)海相层,末次冰期里两间冰阶的H3(58.2~67.4kaB.P.)和H2(28~36kaB.P.)海相层,以及冰后期的H1(8.5kaB.P.以来)海相层。其中H7为渤海海底最新确定的年代最老的海相层。以S3孔为主,与渤海中部的BC-1孔和西部的辛集孔对比,阐明了渤海晚第四纪海侵海退古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5.
西非下刚果盆地为一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下刚果盆地北部海域在白垩系海相碳酸盐岩层系获得丰富油气发现。研究区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面临的核心瓶颈问题,即白垩系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演化规律、储层特征以及沉积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综合钻井、地震、区域地质等资料,分析认为自下向上相对海平面的上升控制了沉积演化,沉积体系演化模式为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浅海混积陆棚→半深海-海底扇。下刚果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展布在纵向及平面上均可以划分为内中外3个储层发育带,碳酸盐岩储层最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Albian阶下Sendji组。该时期研究区整体发育浅海碳酸盐岩混积缓坡台地沉积体系,沉积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混积滨岸、后缓坡、浅水缓坡以及深水缓坡4种类型,其中浅水缓坡亚相颗粒滩微相与后缓坡亚相台内浅滩、砂质浅滩微相储层最为发育。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组合主要包括颗粒灰岩、砂岩、砂质灰岩、白云岩4种类型;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并受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洋沉积粘土矿物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我国粘土矿物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初步综述,概述了海洋沉积粘土矿物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探讨了海洋沉积粘土矿物的古环境,古气候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海北部陆架海相地层解体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更新世以来,中国近海北部陆架近岸地区至少发生了三次海侵并保留三期海相地层.在研究了数千千米的浅地层剖面仪测量资料及大量钻孔资料后,笔者发现最后冰期最盛时期陆架出露,海相地层并非简单地、原封不动地被保留下来.在强大的风力作用下,除进行正常的风成沉积以外,还产生了沉积分异作用,出现风暴沉积及其衍生沉积,裸露的陆架至少部分地改变了原来的沉积结构,形成了新的沉积类型,构成复杂的混杂堆积区和黄土堆积区.这样,原先的海相地层被破坏,或者部分被保留下来,即陆架上海相地层发生了解体.  相似文献   

8.
DC-2孔柱状岩芯取样深度为48.6m,粘土矿物组分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岩芯共分6个粘土矿物组合层,参考Mn/Fe计算结果,0—29.46m为浅海相;33.42—33.46m为淡水相;38.44—38.46m为浅海相;44.0—48.06m为淡水相沉积。综合研究表明该沉积段出现二次海进和一次海退。  相似文献   

9.
根据岩性、产状和地貌等特征,对海南岛西北部莲花山周缘海岸出露的前全新世海相地层5个典型剖面进行区内对比,以恢复该套地层的产出序列,并推测海相地层的分布范围。结合海相地层的沉积时代和莲花山周缘海岸的地貌特征,探讨了该海岸带的地貌演化过程:中更新世以前,有河流自东南向西北经德义岭、莲花山入海,海相地层沉积区属于滨岸环境,是该海岸带当时受海水进退作用的主要区域,接受着波浪从北面、河流从南面带来的沉积物;中更新世至今,受雷琼地区火山活动的影响,河流被隆起的火山锥阻挡而截流或改道,海相地层沉积区则被抬升成为陆地,并在全新世海岸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现今宽广的海蚀平台,海岸后退平均速率约为10 cm/a。  相似文献   

10.
华南中生代岩相变化及海相地层时空分布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南中生代地层时代、岩性、岩相对比关系,重点综述了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所处构造部位的控制,华南中生代岩相时空变化总体上可分为3个区:东区(闽西南-粤东-粤北-粤中)、中区(粤西-桂东)、西区(滇西-滇东南)。中区在早三叠世以后完全隆升成陆,仅局部有山间盆地碎屑沉积。海相地层集中于东西两区,但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海侵时间在东区为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西区为中三叠世和中侏罗世;海侵方向在东区来自东南,西区则为中特提斯滇缅海的-部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粤东海盆发育厚达5000m的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可能向南延伸到台西南盆地和南沙群岛东部,但它与南海西部围区的同时代海盆并不直接相通。  相似文献   

11.
南黄海盆地属于下扬子地块海域部分,是我国海相中—古生界发育最齐全,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地区之一。该区具双层基底结构及复杂的深部构造体系,经历了多旋回的盆地成生、改造及叠加过程。海相中—古生界则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构造运动的改造,以往由于缺少深部地震资料,无法对海相中—古生界进行构造区划。通过该区沉积盆地原型的分析,结合深部地震资料的解释划分了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海域的海相中-古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黄海海域油气勘探近40年成果证实,处于扬子地块之上,除缺失志留系上统和泥盆系下统,发育了较完整的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厚度大,分布广。结合我所近几年来地震、地质研究成果,阐述本区海相中、古生界分布残存情况及生储盖特征,研究认为,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具有较好的含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沿海地区的海相地层记录了极其丰富的环境信息,研究海相层的地层特征和沉积环境,对理解古环境演变的过程、探讨沉积记录对海陆变迁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QTZ1孔位于温州瓯江口北侧平原,根据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资料,钻孔34 m处为Q_h/Q■界线,91.5 m处为Q■/Q■界线。综合考虑刺甲藻、环纹藻的环境意义,钻孔沉积物粒度及微体化石组合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州沿海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共识别出3套海相地层单元,第二海相层和第三海相层之间发育有完整的陆相沉积层。沉积动力条件经历了低能(Q■)→中低能(Q■)→中高能(Q■)→低能(Q■)→高能(Q■)→中低能(Q■)→中低能(Q■)→低能(Q■)→低能(Q_h)的演化过程。受海平面变化影响,研究区晚更新世沉积相变化频繁,以海陆过渡相、陆相和局部的浅海相为主,全新世沉积相以浅海相为主,全新世末期逐渐转为滨海相。  相似文献   

14.
从华北看扬子渤海湾与南黄海海相地层部分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符溪 《海洋地质》2004,(1):1-10
中国东部华北与扬子准地台经历的主要构造运动是一致的.特别是印支运动之前.均为陆表海为主的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以碳酸盐岩为主。海陆交互相以含有煤层的碎屑岩为主,华北古生界在许多油田通过钻井证实.并且通过VSP或合成地震记录建立起了古生界与地震响应之间的联系。针对海域井筒地质资料少。主要以地球物理资料为主的特点,建议结合陆上已为钻井证实的地质地球物理响应.合理推论。本文尝试从华北古生界地震响应规律的角度,结合南黄海的构造演化及层序持征进行的地震地质解释。分析认为南黄海古生界及早三叠海相地层北厚南薄。后期构造改造较少。是海相地层勘探较有潜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利用石英ESR测年法对海南岛西北部出露海相地层的上部和下部进行了定年,尝试获得该出露地层的年龄范围,并探讨石英ESR法在热带海相地层年代学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显示,上部地层年龄为(33±6.6)~(53±10.6) ka,下部地层年龄为(1 835±202)~(2 567±256)ka,反映了该地层的沉积时代基本属于更新世。根据各样品ESR信号强度与辐照剂量的线性拟合结果判断,7个样品中以最顶部和最底部2个样品的拟合度最佳,而且最底部样品的ESR信号强度随辐照剂量增大而趋于饱和,表明上部地层年龄以51±8.9 ka最为可靠,地层的底部则可能超出了更新世。本次研究是石英ESR测年法在我国热带海岸更新世海相地层的探讨性应用,其研究结果是下一步采用其他顺磁中心对该地层开展全面和深入的石英ESR测年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更新世其他海相地层的ESR年代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磷块岩大规模沉积是古海洋磷循环作用的结果。为解释海相磷块岩成因,提出了各种理论。大规模成磷事件的发生与古海洋条件和古生态环境有关,从C—N—P—O等元素循环来探讨成磷现象成为目前的趋势。磷也是重要的生命元素,磷酸盐的富集与生物演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新元古代末—寒武纪磷块岩沉积是第1次全球性大规模成磷事件,它与Rodinia超大陆解体、新元古代晚期冰川事件的结束、古海洋水体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及新旧生态系统更迭等因素有关,而成磷事件又对这一时期的生物演化与生命创新事件起到了促进作用。对磷块岩的成因理论、古海洋磷循环等进行了分析,并从新元古代末—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的时空分布和成磷事件对生物演化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发育2套海相构造层,以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泥岩滑脱带为界可划分为海相上构造层和海相下构造层。海相上构造层构造相对较复杂,以冲断结构为主,褶皱及叠瓦状逆冲断裂发育。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多道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解释表明,中部隆起区广泛发育海相上构造层,平面上总体表现为自西向东厚度呈厚—薄—厚的沉积格局。断裂系统发育,以近EW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E向断裂,NW向断裂则较为零星。构造应力以挤压和走滑为主,主要发育挤压、压扭和张扭3种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汇总全球几个主要的优质海相烃源岩的古海洋-古气候特征以及相应的沉积环境,从有机质的生产、来源和保存条件3个维度将海相烃源岩发育的古海洋模式概括为:①三角洲-陆源海相模式,如西非陆缘盆地发育的烃源岩;②强蒸发-上升流模式,如墨西哥湾中生界烃源岩;③滞留静海-湿润气候模式,如北海盆地钦莫里阶烃源岩。结合现有资料分析认为,南海北部深水区恩平-珠海组(始新统—渐新统)处于半封闭局限海环境,普遍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陆源有机质供应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具备发育优质海相烃源岩的古海洋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东海陆架盆地海相中生界及其与邻近古海洋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道反射地震、地磁、钻井资料表明,东海存在中生代地层。区域地层、古生物、古地理环境分析表明,东海陆架盆地南部赋存发育海相中生界的可能性。中生代期间,包括台西南、粤东、闽西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存在一海相沉积环境,它可能是西太平洋、也可能是从南海东部或中部经过的中特提斯洋伸向陆地的一个支角。该支角北部可能抵达东海陆架盆地南部。  相似文献   

20.
依据近岸晚第四纪事件沉积的类型,特征及其四维时空序列的关系,结合以往陆架区海上地质调查结果,提出几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质问题;(1)沉积记录不是地球历史的流水帐,而是大事记,无论厚度大或小的柱状样,都要从自生相序与他生相序变化中确定环境的转换与频率变化。(2)晚第四纪海侵的问题,需要从是否有真正的正常海相地层去检验。以往所确定的海相地层,缺乏正常海相相序和原地埋藏化石的支撑,有可能是风暴流沉积;(3)残留砂,残留沉积的概念应当废弃;(4)^14C测年材料的选择要慎重,不宜使用被搬运再沉积的生物壳屑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