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8年耿马7.2级地震形成长约18km的地震断层。本文阐述了该地震断层带几何特征、位移分布及力学性质,并讨论了其形成机制与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
论广州地区的地震构造及其发震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广州的主要断裂构造是北北东向的广州—从化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带与广州—三水断裂带。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上述两条近东西向的断裂带组成右行左阶排列,导致岩桥区出现近东西向的附加挤压应力场,酿成广州—从化断裂带广州段内发生右行剪切运动,它是广州地区历史上数十次地震的发生带,是广州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而右行左阶排列的近东西向断裂带的活动则是蕴育广州地震的原因。由于广州地区之主要发震构造规模不大,地震最大强度将以中强震为主,其极震区之地震烈度一般为六度,少数情况下可能接近七度。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根据石油地质勘探的最新资料和元-济人工地震地壳测深剖面相应地段重新解释的结果,分析了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断裂。研究结果表明,7.2级地震震中位于束鹿断陷盆地南部次凹的东缘,该次凹发育在由新河断裂等4条缓倾铲形正断裂分制围限地台盖层而成的“斛”状构造块体上,块体之下的地壳中存在两条倾向相反的高角度断裂;地震与断陷主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单一的缓倾铲形新河断裂或其下方的高角度的F_3断裂和深部的东断裂,而是它们的组合,且高角度断裂是发震断裂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6.
7.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与北西向的成武-定陶断裂构成共轭破裂导致藻泽5.9级地震发生,北东向断裂是其主要的发震构造。由菏泽5.9级地震前沿发震断层的ML≥3.0级地震震中迁移、震源深度的变化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表明,发震断层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逐步克服障碍,使断层贯通,与此同时在发震构造断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2009年云南姚安6.0级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波、SV波、SH波初动及其振幅比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9年7月9日发生在云南姚安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对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性质和震区应力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析表明:(1)姚安6.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NWW—SEE向的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节面基本一致,也与余震优势方向分布一致,证明结果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NNW—SSE向,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NNW—SSE向一致,表明主震应力场主要受到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同时还有一些小的余震与主震应力场不同,表明震区应力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结合本次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特征、震区断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综合判定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马尾箐断裂。 相似文献
9.
利用P波、SV波、SH波初动及其振幅比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9年7月9日发生在云南姚安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对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性质和震区应力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析表明:(1)姚安6.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NWW—SEE向的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节面基本一致,也与余震优势方向分布一致,证明结果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NNW—SSE向,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NNW—SSE向一致,表明主震应力场主要受到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同时还有一些小的余震与主震应力场不同,表明震区应力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结合本次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特征、震区断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综合判定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马尾箐断裂。 相似文献
10.
11.
1739年平罗8级地震发震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地质》2015,(2)
1739年平罗8级地震是银川平原上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大一次破坏性地震。关于该地震的发震构造尚有不同认识。在近年获得的探槽、钻探、浅层地震勘探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红果子长城及周边台地的地震位错现象开展了调查和详细测量,并再次探讨了1739年平罗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断裂的最后一次破裂事件发生在距今600~700a之后,修筑于500a前的明长城被错断。尽管银川隐伏断裂的展布和极震区相吻合,但该断裂向北终止于姚伏镇,全新世活动段长度不超过36km,其最后一次地表破裂事件发生在距今3 400a之前不久,银川隐伏断裂在1739年平罗8级地震中没有发生地表破裂。断裂附近生长地层的发育和地层无同步变形的事实表明,银川隐伏断裂并没有发生被松散层吸收而未抵达地表的破裂。因此,1739年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贺兰山东麓断裂而非银川隐伏断裂,2条断裂没有发生同步牵连活动。平罗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和极震区分布的异位,可能与断裂倾向、地下水位深度、盆地结构、松散地层厚度、居民聚集等因素有关,这类由盆地边界铲形断裂发震而极震区向盆地中心偏移的现象,应在类似地区的抗震设防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北地震带是一个强震密集,人所注目的地区。本文以南北带北端地震活动性资料为基础,检验模糊数学中的信息检索方法预报地震的效果。对于一个待报时间段,方法选用相应的三个资料时间段范围,选取若干个地震活动性指标,如:相邻两个资料时间段中发生地震(MA retrieval method of fuzzy information for simultaneous assessment of the time of occurrence and magnitude of a possible coming earthquake was proposed. This method was cheeked by using the seismic data since the 17th century for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North-South Earthquake Belt and promising result was obtained. The possi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 large earthquake in this zone within the next ten years was also assessed. 1986 1 顾瑾平,虞雪君,盛国英. 1986: 中国南北带北段地震强度与时间推测. 地震学报,8(1): 21-27. GU JINPIPNG,YU XUEJUN,SIIENG GUOTINGcom sh advance. 1986: RECKONING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OCCURRENCE TIME FOR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NORTH-SOUTH EARTHQUAKE BELT OF CHIN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8(1): 21-27. [1] [1] 王振声、王周元、顾瑾平、熊晓易,中国南北地震带的范围及其活动性的初步探讨,地球物理学报,19,110—117,1976.
[2] 冯德益、顾瑾平、罗瑞铭、盛国英,地震活动的统计指标与发震时间的概率预报,地震研究,4,1—8,1931.
[3] 冯德益、郑斯华、盛国英、傅征祥、高世磊、罗瑞铭、李炳灿,我国西部地区一些强震及中强震前后波速异常的初步研究(一)——波速比异常,地球物理学报,19,196—205,1976.
[4] 楼世博、冯德益、陈化成、顾瑾平、林命周、龚雪君、钟廷姣,Fuzzy信怠检索法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模糊数学,1,113—120,1983.
[5] 蜀水,震源应力场岩石膨胀性和水的扩散作用,地球物理学报,19,74—94,1976.
21 27 https://www.dzxb.org/cn/article/id/5e93ebba-4499-4f61-9145-2c8f22950429 https://www.dzxb.org/cn/article/id/5e93ebba-4499-4f61-9145-2c8f22950429 https://www.dzxb.org/article/exportPdf?id=5e93ebba-4499-4f61-9145-2c8f22950429 https://www.dzxb.org/fileDZXB/journal/article/dzxb/1986/1/ 相似文献
[2] 冯德益、顾瑾平、罗瑞铭、盛国英,地震活动的统计指标与发震时间的概率预报,地震研究,4,1—8,1931.
[3] 冯德益、郑斯华、盛国英、傅征祥、高世磊、罗瑞铭、李炳灿,我国西部地区一些强震及中强震前后波速异常的初步研究(一)——波速比异常,地球物理学报,19,196—205,1976.
[4] 楼世博、冯德益、陈化成、顾瑾平、林命周、龚雪君、钟廷姣,Fuzzy信怠检索法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模糊数学,1,113—120,1983.
[5] 蜀水,震源应力场岩石膨胀性和水的扩散作用,地球物理学报,19,74—94,1976.
13.
14.
基岩地震反应谱随震级、距离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基岩地震反应谱衰减规律出发,研究了基岩反应谱随震级、距离的变化特征,包括基岩反应谱的第二特征周期、反应谱下降段的斜率等随震级、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震级大小对基岩反应谱的第二特征周期起着决定的作用,距离主要影响反应谱下降段的斜率,所得结论在工程抗震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北6.2级地震的孕育过程和前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北地震发生在通常认为稳定的、浅部构造不明显,历史上地震活动微弱的地区,但是根据小震活动条带推测可能在一条NW走向的深部断裂。张北地震的孕育可能与区域断层的长期活动,中小地震持续活跃以及外围强震的增震作用有关。震前存在地震活动空段、4级地震条带、区域小震群活跃以及平静-收缩-信号震-外围活动增强等特征。有比较丰富的中长趋势异常,持续时间长达3年以上,而短临异常并不突出。对张北地震异常进行信度综合分 相似文献
16.
17.
以地壳形变中倾斜观测为例,用常熟观测台石英摆地倾斜仪记录到的1995年7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SN测向的观测数据作为研究的原始资料,采用时间延迟相空间重构法计算并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Ms6.1级地震前后地倾斜系统混沌吸收子的关联维数,D2二阶熵K2和最大Lyapunov指数λ1,并用推广GP法和数盒子法研究了地震前后系统多重分开遥广义维数谱D2和奇异性谱(α)研究结果表明,地倾斜 相似文献
18.
自1927年以来,库尔勒地区Ms≥5.0级地震有平均10年左右的活动周期。1988年5月26日5.2级地震前,存在地震空区、条带、应变释放偏低等测震学前兆,形变、应力、地电、泉水流量等多项前兆观测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期和短临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讨论了发震构造类型与其所发生的地震的类型之间的关系,认为弧形构造的地震类型主要为主余震型和主震—强余震型;平直构造为主震—弱余震型;拐折形构造为续发性大震型;当构造间交角区为拉应力区时,共轭形构造一般为双震型;破碎形构造为震群型。另外,本文还讨论了震源端部构造条件对震形的影响。作者认为震源端部构造一般起调整作用,其能否为地震时断层的错动提供足够的让位条件,决定了其发震类型的差别。在本文中作者还讨论了不同发震构造的地理环境与最大地震强度的关系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