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简述河南秦岭地层区含煤地层,探索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分析构造控煤作用,讨论煤炭资源勘查前景。  相似文献   

6.
于长春 《吉林地质》2013,(3):9-11,36
含煤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是进行找煤勘查工作的必要基础。本文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5个主要舍煤地层的含煤情况及分布,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主要煤炭矿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的勘查区的含煤地层,进而分析了黑龙江省寻找煤炭资源勘查方向和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两淮煤田基底断构造格局与含煤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含煤地层6个变量的因子分析,说明矿区控制含煤沉积的主要地质因素首先是奥灰表面古地形,其次是聚煤期古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金世雄 《河南地质》1996,14(3):176-185
石炭-二叠纪地层是河南省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对该含煤地层的含煤性研究是建立在煤层对比的基础上,该文阐述了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变化以及煤层的可采程度等含煤性特征,对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划分为:可采,局部可采,偶尔可采和不可采等组别;对于煤田和矿区可采程度评价,划分变普遍可采,基本可靠,零星可采用非可采等组别。  相似文献   

12.
两淮煤田基底断块构造格局与含煤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徽两淮地区1:20成重磁资料向上延拓处理,所反映的深部构造信息表明,上地壳下构造层存在着明显的断块构造,晚古生代三角洲体系的分布、岩相古地理和聚煤规律均反映了这一基底断块构造存在及其活动.基底断块构造是造成淮南、淮北煤田聚煤作用明显差异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影响含煤地层岩石吸水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对于岩石吸水性的影响关系,在陕北杭来湾煤矿含煤地层取岩样,根据岩样的水理性质测试及X射线衍射试验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岩石吸水性的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度及伊利石、高岭石、钾长石、绿泥石、斜长石的矿物含量为岩石吸水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岩石吸水性的回归方程,精度较高,可以较好地反映该矿区含煤地层岩石的吸水性与其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侏罗纪含煤盆地及含煤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境内众多的侏罗纪含煤盆地,依其构造成生背景、沉积建造、盆地形态等特征,可归结为槽盆、广盆、碟盆、台盆四种类型的八个原型盆地。每个原型盆地含煤地层的岩石地层单位,按现代地层学的观点,可用一套系统进行命名。不同类型的含煤盆地因具有特定的构造演化机理,形成的地层包括岩性岩相古生物组合和煤层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浅议西藏区域地层区划及其含煤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从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分布特点考虑,本文将西藏自治区地层区划结合构造单元和含煤地层一并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从区域地层、沉积构造及其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特点综合分析,得出西藏赋煤区聚煤作用具有时代多、分布广、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和稳定性差的总体特点.区内含煤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最主要煤系是下石炭统马查拉煤系、上二叠统妥坝煤系、上三叠统土门煤系、下白垩统多尼煤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运用现代地层学理论对准格尔煤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进行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的多重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19.
河南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的风暴异地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存在着因风暴作用强烈侵蚀滨海泥炭沼泽,而后通过风暴回流把泥炭物质和植物遗体长距离搬运到浅海环境再沉积的风暴异地煤。这种异地煤的直接顶底板是具有风暴沉积特征的浅海碳酸盐岩.煤破碎成粉砂级—泥级,煤层原生结构已完全看不到,煤层下部为含有大量海相动物化石的滞积层,中部为具有类似丘状层理的波状层,上部为水平纹层,其层序特征几乎可与煤层直接顶底板浅海碳酸盐风暴岩类比。研究这种异地煤的沉积背景和形成机制以及这种煤层所反映出的煤质特征、煤岩特征、沉积特征、层序及层序类型特征,不仅可以开拓出一种新型异地成煤类型而扩大煤地质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有助于研究古气候、古水深和煤岩层对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东部煤田一些实例和高温高压变形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含煤地层中石英C-轴组构普遍具有稀疏小圆环带型式,其环带轴具有显著的应力指向意义。稀疏小圆环带型式组构的形成与石英底面滑移系的运动有关,是点极密型式的过渡状态,与石英颗粒的塑性应变量较小有关。造成含煤地层中石英颗粒塑性应变量较小的原因,除构造变形强度较小外,还与岩石中普遍存在软弱矿物有关。软弱矿物的存在吸收了大部分塑性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