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1974年在一水晶矿石英脉晶洞中,发现了一种含Ba、Li的硅酸盐新矿物--纤钡锂石。我们对纤钡锂石进行了光性研究、比重测定、差热及热失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工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羟磷铝锂石是南平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中的重要标型矿物,可分为原生和次生两大类,最主要的是前者,一般呈块体状,共生矿物主要有销长石,钾长石,锂辉石,铌钽矿物。本文详细讨论了南平羟磷铝锂石的化学成分、X射线粉晶衍射资料、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结果。南平原生羟磷铝锂石的交代蚀变作用十分发育,按其先后顺序,交代蚀变矿物组合有:石英—叶钠长石、次生羟磷铝锂石、细晶销长石—石英—次生磷灰石、次生复杂磷酸盐矿物和绢云母。  相似文献   

3.
江西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中铯矿物的电子探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江西宜春雅山花岗岩是典型的高度分异型稀有金属花岗岩。通过对其最晚期花岗岩———黄玉锂云母花岗岩的钻孔样品和近地表样品的研究,发现岩体中主要有两种铯矿物:铯沸石和富铯锂云母。铯沸石是第一次在花岗岩中发现,其产状主要有两类:一类包裹于石英中,颗粒小,只有2~10μm,单个颗粒成分均匀,Si/Al比值和Poll值(%)犤=100×Cs/(Na+K+Rb+Cs)犦分别为2.13~2.65和57~89;另一类赋存于钠长石晶隙间,颗粒大,多为几百μm,单个颗粒成分不均匀,Si/Al比值和Poll值分别为2.20~2.45和75.6~88.2。富铯的云母类矿物分布较普遍,主要呈四种产状,分别为钾长石雪球中的带状富铯锂云母、云母边部的环边富铯云母、叶脉纹理状富铯云母和主矿物中的富铯云母包裹体,并根据成分中Si/Al比值和Cs的摩尔分数(%)犤=100×Cs/(Cs+K)犦,将富铯的云母类矿物分为含铯锂云母、富铯锂云母和铯锂云母三类,其中Cs替代K,Cs完全替代K形成的铯锂云母可能是锂云母系列中的铯端员新矿物。钻孔样品中的富铯云母类矿物以带状结构和环边结构最为发育,且成分主要属于含铯锂云母和富铯锂云母这两个部分,而近地表样品中则以环边结构和叶脉纹理状结构为特征,成分多为铯锂云母。铯沸石和富铯云母的产状及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雅山岩体原始岩浆中碱金属经  相似文献   

4.
富锂氟花岗岩中存在岩浆成因铁/锂白云母的实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花岗岩—HF—H20体系的熔化—结晶实验,在570—700℃、100MPa条件下获得了与淬火玻璃共存的石英 碱性长石 云母 萤石的矿物组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产物中除黑云母外,还有一部分为铁白云母和锂白云母,这说明浅色云母可以形成于岩浆条件,同时为自然界中存在岩浆成因锂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王贤觉  熊小林  P.Cerny 《地球化学》2002,31(5):481-486
锡锰钽矿(wodginite)理想式为MnSnTa2O8,Z=4,其结构为锡铁钽矿(ixiolite)结构的有序化形式。它是钽的主要工业矿物,是高度分异演化伟晶岩的标志矿物之一。在加拿大红十字湖地区锂云母-透锂长石伟晶岩脉中发现了这一钽矿物。矿物为黑褐色,呈半自形,颗粒达0.2mm,分布于由锂云母钠长石构成的条带中,与之共生的是一套典型的、高演化的花岗伟晶岩矿物组合。锡锰钽矿具有Mn/Fe、Sn/Ti、Ta/Nb比值高,杂质少的特点。矿物平均分子式为:Mn1.00(Sn0.64Ta0.24Ti0.04Mn0.04Zn0.02Fe0.01)0.99(Ta1.69Nb0.31)2.00O8;晶胞参数a=0.9534nm,b=1.1482nm,c=0.5123nm,β=91°07',V=0.5607nm3。依据矿物β>91°、V>0.560nm3、对偶面网221与221具强分裂衍射双峰、I021/I220为0.19和Mn/(Fe+Mn)≈1等特征,在锡锰钽矿与锡铁钽矿所构成的同质多像、有序-部分有序-无序这样一个连续系列中,本区所产锡锰钽矿属有序端员矿物,其阳离子在八面体中分布的有序度约为95%。在钽资源的寻找和开发利用中,应重视含锡锰钽矿的锂云母-透锂长石伟晶岩脉。  相似文献   

6.
张勇  潘家永  马东升 《地质学报》2020,94(11):3321-3342
赣西北大湖塘钨矿具有低品位、大储量、热液蚀变强等特征。在热液蚀变类型和空间分带特征的厘定,以及富锂 云母矿物学特征的认识基础上,通过云母类矿物原位主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的分析,揭示大湖塘钨矿锂等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可能是大量热液成因黑鳞云母、铁锂云母和锂 多硅白云母的先后沉淀叠加聚集的结果。其中铁锂云母的锂元素含量最高(Li 2 O=4. 15%~4. 86%),黑鳞云母(Li 2 O=0. 81%~1. 72%)次之,然后是锂 多硅白云母(Li 2 O=0. 24%~0. 45%)。大湖塘钨矿富锂 云母在蚀变岩中比例非常高,分布又均匀,而蚀变岩的规模更是巨大,因而具有巨大锂等稀有金属成矿的潜力。典型蚀变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在晋宁期花岗闪长岩黑鳞云母+铁锂云母蚀变带的锂、铷和钾等元素含量最高。即富钾热液蚀变岩,其K 2 O=5. 94%~8. 06%,Li 2 O=0. 34%~1. 548%和Rb 2 O=0. 175%~0. 784%,而黑鳞云母+铁锂云母+石英蚀变则次之。在燕山期花岗岩中,则以锂元素富集为主,铷含量相对偏低。高含量样品主要集中在钠化带,其Na 2 O=5. 79%~6. 17%,Li 2 O=0. 902%~1. 034%和Rb 2 O=0. 140%~0. 213%,而锂 多硅白云母+石英的蚀变岩则相对略低。大湖塘钨矿燕山期花岗岩以多期多阶段的脉动活动为特征,特别是晩阶段相对富锂、铷和钨,这是大湖塘钨矿锂、铷和钨富集成矿的物质基础。对比雅山钽锂矿和赣南钨矿的蚀变空间分带特征,我们进一步探讨了铌钽矿、锂铷矿和钨矿之间的岩浆 热液演化过程,即铌钽矿以结晶分异为主,锂铷为结晶分异和碱性热液阶段,最晚的是钨矿的酸性热液阶段。认为赣西北地区乃至华南,着重对热液蚀变空间分带的厘定,特别是在钨矿深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和钠长石化带,是寻找富锂 云母化蚀变岩型锂铷多金属矿重要标志,即“就钨找锂铷”。这可能是稀有金属找矿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大湖塘钨矿富锂 云母类的巨量富集成矿及其富集过程,是本次研究工作的重要发现,也将是大湖塘钨找矿认识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7.
罗甸某地中泥盆统罗富组砂岩的石英脉内产有锂绿泥石。锂绿泥石往往沿石英脉内的网状压碎纹充填,形成网状细脉。锂绿泥石细脉的主要伴生矿物有方解石;少量磷灰石,微量电气石等。 锂绿泥石:LiAl[Si_3AlO_(10)](OH)_(80) 物理特征:白色、微带肉红、鳞片状,珍珠一丝绢光泽,硬度低,小刀易刻划。 光学特征:无色、无多色性,突起中度,折光率Nm>1`5742<1.5765;Np=1.5742。干涉色呈灰、黄、红及兰色,最高干涉色可达二级绿色。二轴正晶,光轴角45度左右。  相似文献   

8.
喜马拉雅造山带多个花岗岩-伟晶岩岩体与锂铍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相关,如普士拉、热曲、珠峰前进沟等。吉隆岩体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部,出露大量淡色花岗岩和含绿柱石伟晶岩,中国锂地球化学分布图上显示吉隆地区有锂富集异常。本次研究在吉隆二云母花岗岩和伟晶岩(含细晶岩)不同岩相的样品中发现了富锂的云母。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不同岩相中云母族矿物的结构特征以及原位主、微量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母具有良好的成分分带,原生铁叶云母和白云母为核部,铁锂云母和锂白云母出现在边部;还可见共生的铁锂云母与石英以后成合晶的结构交生产出,替代铁叶云母的核部。因此从核部到边部,云母成分变化存在两个演化序列,即从铁叶云母到铁锂云母±锂白云母,Al、Li和F的含量呈明显增高的趋势,铁锂云母的Li2O和F含量分别达到~3.4%和~4.5%;而另一序列从白云母变为锂白云母±铁锂云母,锂白云母F含量最高达7.8%,通过计算得到Li2O含量最高达到6.0%。云母的化学成分显示,从二云母花岗岩、伟晶岩到细晶岩,铁叶云母和白云母的K/Rb比值分别逐渐降...  相似文献   

9.
新矿物栾锂云母[KLiAl1.5□0.5(Si3.5Al0.5)O10(OH,F)2]发现于豫西卢氏县官坡镇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密集区309号脉。其主要共/伴生矿物有石英、"栾锂云母的富氟类似物"、羟磷锂铝石、铯沸石、钽铋矿及贫Na、Ca但富Li、OH或F电气石等。其次有钽铁矿、钽锰矿、三锂云母、多硅锂云母(?)、细晶石族矿物、钠长石(An≤4)和锂辉石、氧钠细晶石及氟钙细晶石等细晶石族矿物;偶尔与白云母等共生。根据产出特征,借鉴相关成岩-成矿实验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成果,推测栾锂云母主要从一类低熔的富挥发份和活性组份,以及富亲石性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过渡流体中直接结晶所成。栾锂云母多呈鳞片状集合体产于309伟晶岩脉边缘带或/和其内的单矿物细脉中。其单个片径大都小于1 mm。矿物具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珠光泽;沿(001)面的解理极完全;显微硬度平均为102 kg/mm2,约相当于摩氏硬度3;实测密度为2.851 g/cm3,计算密度值2.868 g/cm3。正延性,二轴晶,负光性,2V=36°40°;折光率:Np=1.5474,Nm=1.5700,Ng=1.5729。光性定位:Np=X=c,Nm=Y=b,Ng=Z=a。矿物大都发育波状消光。化学成分(wB/%)SiO251.65,TiO20.01,Al2O323.50,FeO 0.72,CaO 0.02,MnO 0.22,MgO 0.04,Na2O 0.15,K2O 11.62,Li2O 3.80,Rb2O0.78,Cs2O 0.53,F 3.85,H2O+2.82,F≡O-1.62,合计98.09.%。根据O+OH+F=12 apfu,计算的经验化学式为(K1.01Rb0.03Cs0.02Na0.02)Σ1.08(Li1.04Al1.39Fe0.04Mn0.01)Σ2.48(Si3.51Al0.49)Σ4.00(O9.89OH0.11)Σ10.00(OH1.17F0.83)Σ2.00。简化式:KLiAl1..5□0.5(Si3.5Al0.5)O10(OH,F)2,理想化学式为KLiAl1.5□0.5(Si3.5Al0.5)O10(OH)2。与沃洛欣云母RbLiAl1.5□0.5(Si3.5Al0.5)4O10F2比较,新成员是沃洛欣云母间阳离子的钾类似物,以及附加阴离子的羟占优的类似物。栾锂云母晶体结构的精测显示,矿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0.51861(7)nm,b=0.89857(13)nm,c=1.9970(3)nm,V=0.9265(2)nm3;β=95.420(3)°,Z=4。栾锂云母为2M1多型。其晶体结构精测的R因子(R1=0.098)欠佳,是由于矿物生成后,受到构造干扰所致。栾锂云母(Luanshiweiite)的命名旨在纪念我国知名的伟晶岩石学家栾世伟教授(192840°;折光率:Np=1.5474,Nm=1.5700,Ng=1.5729。光性定位:Np=X=c,Nm=Y=b,Ng=Z=a。矿物大都发育波状消光。化学成分(wB/%)SiO251.65,TiO20.01,Al2O323.50,FeO 0.72,CaO 0.02,MnO 0.22,MgO 0.04,Na2O 0.15,K2O 11.62,Li2O 3.80,Rb2O0.78,Cs2O 0.53,F 3.85,H2O+2.82,F≡O-1.62,合计98.09.%。根据O+OH+F=12 apfu,计算的经验化学式为(K1.01Rb0.03Cs0.02Na0.02)Σ1.08(Li1.04Al1.39Fe0.04Mn0.01)Σ2.48(Si3.51Al0.49)Σ4.00(O9.89OH0.11)Σ10.00(OH1.17F0.83)Σ2.00。简化式:KLiAl1..5□0.5(Si3.5Al0.5)O10(OH,F)2,理想化学式为KLiAl1.5□0.5(Si3.5Al0.5)O10(OH)2。与沃洛欣云母RbLiAl1.5□0.5(Si3.5Al0.5)4O10F2比较,新成员是沃洛欣云母间阳离子的钾类似物,以及附加阴离子的羟占优的类似物。栾锂云母晶体结构的精测显示,矿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0.51861(7)nm,b=0.89857(13)nm,c=1.9970(3)nm,V=0.9265(2)nm3;β=95.420(3)°,Z=4。栾锂云母为2M1多型。其晶体结构精测的R因子(R1=0.098)欠佳,是由于矿物生成后,受到构造干扰所致。栾锂云母(Luanshiweiite)的命名旨在纪念我国知名的伟晶岩石学家栾世伟教授(19282012)。新矿物及其命名,业已得到IMA CNMNC批准(批准文号IMA2011-102)。栾锂云母的原型标本典藏在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内(注册号:M11797)。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研究区矿床地质特征及部分矿石样品矿物组成、粒度、嵌布特征等的研究,初步确定了矿物的生长顺序和矿床成矿期次。研究表明该区矿床成矿期次为:伟晶岩成岩阶段、钠长石化阶段、韧性变形阶段、汽液成矿阶段和地表风化阶段。矿物生成顺序为:微斜长石、钠长石、石英、白云母→钠长石、锂云母、锂辉石→绢云母、锂云母→电气石、锂云母、锡石、方解石→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地磁数据表(2)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金录 《地质科学》1989,18(4):400-404
这里发表的是自数据表(1)发表以来(林金录,1987)到1988年底所发表的古地磁数据。数据取舍的原则与表1相同。第一栏编号中的头两个字母所代表的为:NC——华北,SC——华南,TB——青藏,TR——塔里木。例如,NC2.01代表华北地块在数据表(2)中的第1号数据,余者类推。对青藏高原的数据,为了进一步注明其来自哪个地体,编号中增加了第3个字母,它们代表的地块如下:H——喜马拉雅地体,L——拉萨地体,Q——羌塘地体,K——昆仑地体。采样点数(R)栏中,数字下面加有横线者,则代表独立研究的次数(如NC2, 16为4个独立研究的平均值),统计分析是以研究次数为单位进行的。退磁方式(TR)栏中,T代表热退磁,A代表交变退磁, C代表化学退磁。反向比例指反向磁化标本占标本总数的百分比。有些文章只报道存在正反两种极性,但没有具体给出正反磁化标本的比例,此时则随意假定反向比例为50%。  相似文献   

12.
郑学正 《地质科学》1986,(2):138-142
近些年来,人们广泛地利用火山岩的主元素或微量元素的特征对火山岩进行地球化学、成因岩石学和构造岩石学的研究。Mullen(1983)利用玄武岩的 MnO、TiO2和P2O5建立大洋型玄武岩的 MnO×10-TiO2-P2O5×10的构造背景判别图(以下简称MTP图)和圈出了大陆拉斑玄武岩在 MTP 图中的分布范围。他选择了能反映玄武岩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的元素组作为该图的端元组分。  相似文献   

13.
室温常压下 Ca2+-Mg2+-HCO31--H2O 体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上很多海域中的现代碳酸盐沉积正在形成,如巴哈马滩、美国的佛罗里达湾、古巴的巴塔诺湾、中东的波斯湾等地,以及丹麦的某些近海地区。产于这些海域中的现代碳酸盐沉积物,其矿物组成主要是文石,其次为镁方解石,纯方解石较少,现代白云石沉积更为少见。我国的现代碳酸盐沉积见于南海诸岛及海南岛的沿海地带。作者曾利用粉晶照相鉴定了采自我国南海二十余种珊瑚、瓣鳃类、腹足类、有孔虫等现代海相生物壳体的物相,发现除有孔虫和海胆壳是由镁方解石构成外,其余生物壳体皆由文石构成。  相似文献   

14.
李哲 《地质科学》1979,14(2):151-156
引言戈斯(Ghose,S.)在测定斜方辉石的结构时,首次发现Fe2+离子择优占据M2晶位,而Mg2+离子择优占据M1晶位。这一事实,引起了矿物学家的极大注意。  相似文献   

15.
磷铁矿1)(Fe2.0939Ni0.0746Cr0.0215P发现于我国某地含铂硫化铡镍矿床的原生带中。该矿物是磷铁矿Fe2P-磷镍矿Ni2P系列的端员组分矿物,也是地球上首次发现的一种含铁、磷的金属互化物矿物。  相似文献   

16.
冶金炉渣是在迅速冷却的条件下结晶的,铸石是在熔体的固相线以下恒温结晶的,这两种情况皆属不平衡状态。过去的硅酸盐体系的实验研究几乎仅局限于平衡状态,对非平衡状态研究甚少,只是近来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在硅锰渣铸石和硅锰渣微晶铸石中,主要矿物为锰铸普通辉石--钙锰辉石与钙契尔马克分子(CaAlSiAlO6)以及少量的Mg2Si2O6的固溶体,其次是钙蔷薇辉石和钙长石,另外还有极少量的方锰石、硫化锰等。  相似文献   

17.
堇青石是MgO-Al2O3-SiO2系统中的一个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堇青石的多晶转变和有序-无序的结构变化一直是许多学者感兴趣的问题,并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邝泰山  裴洁 《地质科学》1966,7(1):89-94
沉积的碳酸盐岩石主要是由方解石(CaCO3)和白云石(CaMg[CO3]2)的碳酸盐矿物组成。对于碳酸盐岩石中二氧化碳、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在例行的分析中,都是单独取样,分别以吸收重量法或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碳,以草酸铵-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钙,而镁则根据 CO2与 CaO 的含量之差数来求得,或用氢氧化钡标准溶液使镁沉淀,于滤液中用盐酸滴定过量的氢氧化钡而测定镁。为了缩短分析时间,简化操作手续,节省试剂,作者提出了在以酸碱容量法测定 CO2后,在同一份样品中,以 E.D.T.A.络合滴定法进行钙和镁的连续测定方案。通过二年来的实践证明是完全可行的。它的特点是比较经济准确简便快速,因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硫同位素地质研究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研究对象是硫酸盐矿物。如何把这些硫酸盐矿物转化为适于质谱测定硫同位素组成的SO2气体,是我国硫同位素地质研究中急待建立的实验手段之一。 经典的方法中,可溶于水的硫酸盐,通常是先把它沉淀为BaSO4,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SO2。 七十年代初期,B.D.Holt等人提出直接加热分解BaSO4制备SO2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近发现一种含钡和稀土的氟碳酸盐矿物,经电子探针、矿物化学、X-射线粉品、X-射线能谱、电子衍射、扫瞄电予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偏光显微镜和反光显微镜光性鉴定,差热分析以及显微硬度、比重和其他物理性质测定,确定是一种新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