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原林科院九龙山林场,下称华林中心)地处京西门头沟区,现有在册职工72人,经营山区林地约1867公顷。其场部所在地四涧沟地区山地面积约13公顷,海拔140~200米,东临永定河水库,西靠九龙山顶峰,山清  相似文献   

2.
我国山地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开发山地资源在四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山地是与平地相比较而言,是由一定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组合的地域。把山地作为自然资源来看待,它既包括山麓以上的山体本身,也包括山体之间排水的谷地,既包括独立的山岳和山系,也包括群山丛聚的地区。山地是三度空间,在自然环境上以地形起伏急剧,垂直变化明显,生态结构复杂,内外营力活跃,侵蚀和重力作用强烈为特征。在经济利用上,不论连片的山区或单个的山体,因为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部位、坡向和坡度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引起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表物质以及人文条件的不同,致使山地在不同程度上都表现出资源种类和结构的多样性,并且大多具有因地制宜性强和开发难度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山地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地资源基本内涵重新认识基础上 ,讨论了与非山地资源相比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其开发与山地环境演变的关系和现实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山地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地区的山地旅游资源在石家庄旅游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笔者总结了石家庄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特点,运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及市场学原理,就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主题性与多样性,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及横向联合等三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6.
7.
川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规划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鄢和琳 《山地学报》2001,19(4):368-371
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剖析了川西山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开发了生态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配置构架,其中包括本底调查、规划、项目和线路设计、设施建设、环境容量控制、宣传教育、社区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山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对安徽山地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并将其山地风景名胜区划为三个等级,最后提出该省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厚重的古、根文化闻名于世。但随着以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为主流的国内旅游的蓬勃兴起,河南较为单一的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结构亟待调整。由此,山地旅游开发及其研究逐步引起重视和广泛关注。文章在对河南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河南山地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河南山地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地降水垂直分布模式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蒋忠信 《地理研究》1988,7(1):73-78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讨论傅抱璞山地降水公式的优化计算问题,并提出另一种可能的高斯曲线型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1.
X1412007010235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以陕西省为例=Theo-retical mod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harmoniz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utility of geoparks in China:the case of Shaanxi Province/彭永祥∥山地学报.—2005,23(5).—520~526国家地质公  相似文献   

12.
陕西秦岭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 《山地学报》2008,26(1):113-119
陕西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对薄弱.秦岭是陕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且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对秦岭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秦岭山地旅游资源具有4个显著特点.针对目前秦岭山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并在"资源环境保护"为开发前提的理念基础上,总结了秦岭山地的开发模式,包括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地质地貌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乡村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程度高、特色鲜明。5.12龙门山大地震中,除少数景区遭到毁灭性破坏外,大部分世界级、国家级核心景区只是局部受损,旅游发展的基础仍在。龙门山因世界第三种造山奇观与阿尔卑斯山齐名,震惊世界的5.12龙门山大地震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龙门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宝库和资源基因库,生物多样性优势明显。同时,该区还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和中国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线。该文在评价龙门山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基础上,提出龙门山地区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地震遗址公园群落开发模式、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和乡村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旨在为5.12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中国山地旅游示范区提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安溪县地处福建东南部,戴云山脉东南端,晋江上源西溪和九龙江的上游,东与南安市接壤,西与漳平、华安市县交界,南连长泰、同安县,北邻永春县。地跨117°36′~118°17′E,22°58′~24°10′N,属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全县地势有突起突降特点,地貌上常把安溪分为内外安溪两部分,以湖头盆地西缘的陈五娘山至官桥盆地西缘的跌死岭一线为界。线以西,为戴云山脉主体部分,低山面积广,俗称内安溪;线以东地势较平坦,称外安溪。全县土地总面积3057-28ha,山地面积占72-29%,耕…  相似文献   

15.
F2042007043066攀西地区大马士革Ⅲ玫瑰引种栽培及产业化前景=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spect of Rosadamascene tyigintipetalain Panxi area/徐云,苏春江∥山地学报.—2006,24(5).—636~640论述了攀西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大马士革Ⅲ玫瑰的生  相似文献   

16.
功‘1 .5,凡27.63 2004010162山区发展与特色经济研究: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二仅-velOPment of nlountainous areos and ecollonly侧thr匆onaleharaet函就ics:a case study of Enshi Autollon1Ous Prefecture,Hubeil〕n〕vince/陈峰云,李祥妹…//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一2003,12(5)一405一410 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探讨了山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其资源环境结构与产业结构作了对应分析,得出:该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山林,而不在耕地,在地方特色资源,而不在大众资源;并采取经济区位商法,对本区众多资源进行了优势评价.指出,恩施的优…  相似文献   

17.
山地土壤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地土壤泛指其形成环境和历史演变过程以山地和丘陵为背景的土壤。我国的山地丘陵区存在着丰富的土壤资源,它们不仅直接养育了这些地区的居民,还为城市和平原居民、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动植物资源。我国天然森林资源的主体是由山地土壤抚育的,山地土壤系统的稳定更是维系山地丘陵本身和各种级别的流域生态平衡和环境优美的枢纽。因此,山地土壤开发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F293.22006010187安庆市荒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张鹏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107~109安庆市荒山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开发过程中,引发了自然环境恶化、利益分配不均、制度不健全等许多问题.合理开发安庆市荒山资源,要加强政府科学规划、荒山资源转让制度的建  相似文献   

19.
‘fU984,114 2003043065济南南部山地开发对构建生态城的影响探析二Infl此nce andcotlnte溯easure of the Jinan印uth mountain area’5 develop-ment/王伟,郑新奇刀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一2003(2)一13一14 针对济南市南部近郊山地开发现状,结合运用O·杨提斯基提出的“生态城”模式,从自然地理、社会功能层、文化一意识层3个层次人手,分析预测了南部山区开发可能带来的3个层次变化及其对构建济南生态城市潜在影响;提出了相应防范对策和措施.参2(作者)Cha5284 2003043066华南红壤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Environmen-:al features o…  相似文献   

20.
贵州是个切割高原,全省都属山区,因而贵州的山地开发实质上就是贵州的开发。 一、贵州山地基本特点 (一) 温和温润的岩溶山原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大斜坡,是一个高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间的岩溶山原。地势西部最高;中部次之,由此向南东北三面倾斜。全省分东中西三个阶梯,南北两个阶梯状斜坡地面。地处大斜坡,地面切割深。山地特多,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