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云南五里冲盲谷水库喀斯特渗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里冲水库是一个蒙自南溪河引蓄工程盲谷调节水库,它是解决蒙自县几十万亩良田灌溉和城镇居民及工业用水的重要水利工程。自1958年以来,有关设计单位曾对五里冲地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地质勘测和规划,但因库区含水层结构没有弄清而使工程迟迟不能上马。1989 ̄1990年,通过采用传统的水文地质工作方法与现代地下水示踪、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和深洞探测技术等,综合研究了地下水系分布、含水层特性和地下水系排泄基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7,(7):46-46
倒天河水库距离毕节市区仅有3公里,记者4月初在贵州省毕节地区采访时看到,水库大坝的加高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之中,几天前毕节刚下了一场小雨,倒天河水库水位距大坝溢洪道高程已不足1米。同去的毕节地区水利局常瑜局长告诉记者,1956年开始建设的倒天河水库,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水库的质量和建设水平都不是太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倒天河水库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  相似文献   

4.
师长兴 《地理科学》1997,17(1):56-62
以西辽河红山水库修建后上游河道调整为例,说明了除来水来沙等的变化所引起的河流系统调整外,存在由于河流系统可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水库水位上升后造成的溯源淤积发展中,主、支流河道、上、下游河段冲淤相互影响,槽,滩淤积相互转换,地生态系统调整的影响下,产生的可调要素的复杂多向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5.
水库水质污染是水库利用过程中比较普遍发生的现象,水库利用过程体现为水库功能及其演变,研究水库功能及其演变与水库水质变化的关系,有助于科学、合理利用水库.信阳市是河南省内大型水库众多的地区之一,南湾水库是该市最大的水库,目前功能最多,在区域社会发展中作用重大.以该水库为例,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该水库自1997年以来的水质波动状况与其功能演变之间的关系,发现:旅游经济、养殖业经济发展与水库总氮、总磷、石油类等水质指标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该水库发展旅游功能、养殖功能存在着环境制约性,对大型水库开发利用必须注意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关分析是一种将水库水质污染指标与水库污染源实现连接的简捷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应用相关解集模型,建立了渭干河黑孜水库的月径流机数学模型,通过长系列的月径流可进行水库的各种丰枯水序列组合情况下的调节运算,从而为水库的设计和管理服务,相关解集模型还可根据水库调节需要,进一步将月径流再分解为旬径流,其方法与原理与年径流分解为径流相同,最后,文章对建立的月径流散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9.
淅川县位于东径110°58′~111°53′,北纬32°35′~33°22′之间,地处伏牛山南侧,西部与陕西商县和湖北郧县接壤,南部与湖北均县毗邻,属我国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地貌类型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呈山地、丘陵、岗地逐渐向南阳盆地延伸,构成向南敞开的扇形地形结构。全县总土地面积419.7万亩,其中水域面积59.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4.1%,居河南省各县内陆水域之首,大大超过全国2.8%的平均数。境内水域广阔,河流、坑塘、水库等  相似文献   

10.
水库淤积问题是干旱、半干旱沙区水库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物源定量判别法是识别水库泥沙来源的新兴手段,而筛选某一区域泥沙来源的最优判别方法是精准识别物源区的重要前提.选取党河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模型模拟等手段,对比分析了多组复合指纹法、最优复合指纹法和距离法在党河水库泥沙来源判别过程中的适用性.结...  相似文献   

11.
于2018年11月18日、2019年3月15日和6月17日,在闽江河口区文武砂水库设置了103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对水体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文武砂水库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域等级和水体的营养状况.研究结果表明,3个采样日文武砂水库全库区水体的内梅罗污染指数为1.33~6.29,该水域处于地表水Ⅲ类至Ⅴ类水域;水...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04,(7):44-45
截止2002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5288座,总库容达到5594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87座、中型水库2955座。这些水库在防洪、灌溉、发电、城乡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从2003年水库防洪效益看,全国各类水库拦蓄洪水447亿立  相似文献   

13.
位于北京西南57km的牛口峪水库建于奥陶系喀斯特化石灰岩之上。沿着区域性断层强烈的喀斯特作用使得水库发生严重渗漏,并污染了地下水体。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对水库渗漏的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牛口峪水库地区石灰岩含水体的特征主要受到牛口峪坡立谷演化过程的控制。地表下5—10m是喀斯特强烈发育带,但是充填在喀斯特裂隙中的红粘土降低了石灰岩含水体的导水性和储水能力。深于地表以下10m处,主要为裂隙含水体。石灰岩中的溶蚀裂隙和小管道沿着F_2断层发育。2.石灰岩含水体中存在着受库水影响较大的浅循环潜水流和深循环裂隙扩散流。3.牛14孔和牛11孔分属于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库水向牛11孔方向渗漏的可能性很小。4.库水主要通过表层灰岩体结构遭受破坏的石灰岩裂隙进行渗漏。最主要的渗漏带是牛14孔—牛10孔—马刨泉带,其次是水库—牛7孔—马刨泉带和四副坝坝基渗漏。主坝坝基深层石灰岩体中的渗漏是存在的,但不严重。  相似文献   

14.
黑孜水库是新疆最大的山区拦河水库,具有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了使水库调节遇到各种丰、平枯水的组成情况,以便最佳调节运用以发挥其最大效益。本文应用黑孜水库水文站已有36年年径流序列将其中折趋势、跳跃、周期、随机和纯随机5种成份分析出来,建立各自的数学模型,然后综合成总全数学模型,用以延长年径流序列。延长后的序列经过各种统计检验,保持了原有序列的统计特性,所以是可以实用的。  相似文献   

15.
16.
延庆县湿地资源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延庆县位于北京西北部80km,总面积达200km2,于 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延庆县的河流属于海 河流域,是潮白河、永定河和北运河三个水系的上游,流 经县域的河流共有19条,其中三级河流2条,分别是妫 河和白河,四级河流17条,多为妫河和白河的支流。全 县有大中型水库3座,分别是官厅水库、白河堡水库和古 城水库;小型水库塘坝有佛峪口、小张家口、金牛湖、莲  相似文献   

17.
岩溶浸没-内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现象是水利水电设计的环境问题之一。80年代以来,已在若干水库发生了此类现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的内涝为例,分析了岩溶浸没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形成条件,归纳为降雨、管道、水库三要素。讨论了岩溶浸没-内涝灾害的预测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山仔水库浮游植物特征与水体富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浮游植物指示法评价了福州省山仔水库2005年不同季节水体的富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冬、春季库区水体处于中一富营养水平,夏季发生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水华”,水体处于富营养水平,秋季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由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对整个水体的富营养状态做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泥沙收支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鄱阳湖流域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河)和鄱阳湖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控制站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各流域内主要河流的入湖泥沙和鄱阳湖出湖泥沙特征,对鄱阳湖泥沙收支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5~2010年五河总入湖泥沙811.69 Mt,其中赣江(占59.7%)>信江(占13.7%)>修河(占10.2%)>抚河(占9.7%)>饶河(占6.7%);径流量是影响入湖输沙量的最主要因素,入湖泥沙与入湖径流的季节特征一致;水库的蓄水拦沙作用是五河入湖泥沙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水库对入湖泥沙的影响强度与水库库容和集水区的植被覆盖状况有关;植被覆盖变化对赣江、抚河、饶河和修河的入湖输沙量的影响明显;1955~2010年,鄱阳湖总出湖泥沙560.10 Mt,其中1955~2000年出湖泥沙量呈降低趋势,但受鄱阳湖采砂影响,2001年以来出湖泥沙显著增加;丰水季长江水对鄱阳湖的顶托和倒灌,使出湖泥沙与出湖径流在时间上不同步;三峡工程的运行改变了(长)江(鄱阳)湖之间的水动力关系,长江倒灌泥沙显著减少;受鄱阳湖采砂的影响,鄱阳湖泥沙平衡系统由净沉积转变为净侵蚀,1955~2000年入湖泥沙大于出湖泥沙,年均泥沙沉积约为1.41 mm;2001~2010年出湖泥沙大于入湖泥沙,加上采砂输出沙量,2001~2010年鄱阳湖泥沙净减少2 213.65 Mt。  相似文献   

20.
水库作为蓄水排洪的重要设施,在农田灌溉、城市生活供水等领域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大中型水库的建设无论是在施工质量控制还是在使用阶段的养护工作相较于小型水库而言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对于大中型水库病险的防护以及加固工作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上福冲水库除险加固前存在的渗漏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介绍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