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系统     
城市系统是指特定地区城市居民点网络。每一个城市居民点及其周围地区又能够形成一个独特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系统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各居民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完全自给自足的,或多或少不同程  相似文献   

2.
刁承泰 《地理研究》1991,10(1):95-102
本文分析了城市地貌环境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认为地貌过程不仅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而且是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控制因素。以四川省几个城市为例,分析了山地城市、丘陵城市和平原城市道路系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一)城市发展的根本要素与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的要素是什么? 这是有关城市形成发展的规律问题.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即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的根本要素和基本要素.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的根本要素,总的来说,是社会物质生产方式.这就是说,历史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0,(16):F0002-F0002,F0003
城市地球馆就是一场视觉梦想的现实版。它以一条故事主线串起,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展示,让参观者进行反思,意识到城市既是污染的制造者,也是解决者。城市地球馆分为“地球之光”、“危机”、“蓝色星球”、“解决之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五个展区,分别讲述城市的蔓延、生态问题、意识的转变、解决之道以及反思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承德市城市生态规划》简介由副研究员薛兆瑞·马大明等编著的《城市生态规划研究—承德市城市生态规划》一书,已由气象出版社1993年出版·发行。16开本,272千字,定价:10.00元。读书系统地探索了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14年两个时间点,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泰尔指数法、系统协调性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看,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子系统发展能力均增强,但不等于协调性增加。(2)从空间上看,宝鸡、西安、铜川城市可持续协调性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其他城市协调性较弱。(3)从驱动力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大主要是由于人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空间发展差异大。  相似文献   

7.
收集了自清光绪末期至民国中期北京城市户口统计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和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表现了近代北京城区及其内部的人口地理特征,包括人口规模演变、各阶段人口分布状况、城市人口职业结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9.
新疆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超  雷军  金凤君  张小雷 《中国沙漠》2012,32(4):1148-1153
基于对脆弱性概念的理解,在对绿洲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的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新疆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绿洲城市规模越大,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越大;②在不同发展类型城市中以工业、石油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脆弱性较大,以商贸、旅游和农畜牧业加工为主导产业城市脆弱性较小;③从空间分布来看,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呈现出东疆>北疆>南疆的特征;④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对环境污染、能源和水资源消耗量等扰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一特征对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根据不同城市脆弱性特征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苏州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游憩场点系统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对象,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本文选取随机聚集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网格维数三项指标.以苏州市区为例,对新时期我国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分形及优化进行了系统论证与解析.研究发现:①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具有分形特性的;②各分维指标能够准确地刻画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异,也为环城游憩带理论及城乡二元游憩结构分异现象等提供了分形解释依据;③苏州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核心松散-外围紧致、白组织能力离心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结构递变趋势,这种结构模式与游憩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基本吻合,它准确反映了成熟型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发展态势,也说明加强对游憩场点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引导和提升,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④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对比,发现游憩场点系统与旅游景区(点)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存在合理的分形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大连市城市韧性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修春亮  魏冶  王绮 《地理学报》2018,73(12):2315-2328
以建设安全城市为目标,依据地理学和景观生态思想方法,构建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三维城市韧性研究框架,并对2000-2016年大连市各县市区的城市韧性进行评估。其中规模韧性利用生态基础设施工具进行度量,密度韧性利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工具进行度量,形态韧性基于源汇景观平均距离指数进行度量。还对各年份三类韧性的组合形式进行综合评判。本文认为,“规模—密度—形态”三位一体的韧性评估方法可有效识别城市的韧性特征,是建立城市规划与城市韧性研究之间有效联系的纽带。研究发现:① 规模安全是城市空间扩张的基本约束条件;② 生态承载力是城市密度的安全阈值;③ “源—汇”景观的空间耦合是优良城市形态的基本特征;④ 是“规模—密度—形态”三个韧性的组合状况而不是某一单项指标决定城市的安全性。基于规模、密度、形态韧性及其组合特征判定,为未来大连的城市发展提出建议:① 严格限制中心城区与金州区开发强度,遏制其蔓延式增长趋势;② 严格控制海岸带开发,维持山体和绿色植被斑块的完整性;③ 促进市域均衡开发,提升城市整体韧性;④ 优化新市区开发战略,形成良好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2.
导言以政治实体论东北亚或称西北太平洋圈,包括韩国、朝鲜、中国、日本和前苏联五国。本文所言东北亚实际上只包括韩国、朝鲜、日本、中国的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和北京、天津市,前苏联的远东经济带和东西伯利亚经济带:该区域大约集中了。  相似文献   

13.
<正>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镇数量显著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这使人们在享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城市化带来的种种弊端,其中最为严重的当数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其原因,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远远跟不上城市规模的发展。当代人对自身生存的环境更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正处于显著的数字化转型阶段,人类活动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内在机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虚拟空间中的活动日渐多元化与自我体系化,并更加主动和频繁地与实体空间活动产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目前关于人类活动系统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愈发重视虚拟空间中行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强调超越虚实二元的对立视角,将技术使用作为活动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提出城市虚拟空间活动系统与城市虚实活动系统的概念,一方面强调城市虚拟空间活动已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系统的趋势,另一方面则聚焦于城市虚实空间活动系统的互动关系,并且从理论上构建城市虚实活动系统,以便深化理解城市活动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从理论和方法创新、实证议题创新以及应用实践创新等侧面,系统论述城市虚实活动系统的概念体系与研究内容框架,为数字化转型下的城市空间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为智慧城市生活圈规划与数字生活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苏飞  张平宇  李鹤 《地理研究》2008,27(4):907-916
在对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煤矿城市经济系统对区域可采煤炭资源储量的暴露-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并对全国25个地级以上煤矿城市进行了评估;在综合考虑不同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脆弱性得分运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为3种类型。结果表明:(1)我国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总体上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不断演进而增大;(2)不同地域的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平均得分呈现出东北>中部>西部>东部的趋势,脆弱性高的煤矿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3)不同规模的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平均得分呈现出大城市>中等城市>特大城市>小城市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龙井县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动态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基金及论文奖学金申请通知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简称"北大—林肯中心"或PLC)是由北京大学与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于2007年10月联合成立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旨在通过科研培训等活动  相似文献   

18.
以承德市生态经济区划为例,探讨城市生态经济区划的指标体系、原则和方法。并提出承德市各生态经济区的开发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资本和信息在全球尺度的更快流动,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重构现象,并促进了各国区域生产空间组织出现变化,学者开始重新定位全球城市体系中的世界城市并提出全球城市—区域的概念。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生产空间结构亦开始出现重构现象,以上海为核心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域初步浮现。在分析全球城市—区域的经济学本质并分析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地区跨国公司区域生产网络为实证对象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跨国公司区域生产网络而形成的区域经济联系是冲破目前行政区经济的重要力量,同时使中国各层级地方经济的发展同全球生产体系相联系,最终推动中国的全球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浩  江志猛  林安琪  朱文超  王伟 《地理学报》2021,76(10):2439-2458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城市国土空间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深入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对城市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双评价指南的基础上引入夜光/大气遥感、兴趣点、交通态势、社交媒体等多源时空数据,建立了基于隐性—韧性—显性的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特征分析理论框架,提出了空间自相关和分形几何相结合的承载力空间特征挖掘方法。以武汉市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 武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显著空间异质性,隐性承载力指数高值区分布于城市外围生态环境优越的区域,韧性承载力指数高值区集中于综合风险应对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区,显性承载力指数高值区位于各项基础功能均较为健全的城市次中心一带;② 武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正向空间聚集性,并呈显著半径向心分形特征,隐性承载力指数高值区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韧性承载力指数高值区呈向心状聚集在城市核心圈层,显性承载力指数高值区分布于则介于二者之间。本文构建的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特征分析与挖掘方法体系,通过引入多源时空数据弥补了传统数据现势性的不足,完善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和技术范式,可为新时期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