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普洱中二叠统茅口阶地层处于古特提斯海云南 老挝海槽 ,沉积物为大套碳酸盐岩夹泥质岩。类化石十分丰富 ,依据垂直分布特征 ,由下而上建立Parafusulinanosonensis带及Neoschwagerinacriticulifera N .douvillei带 ,同时介绍了二化石带中类动物群特征 ,为与邻区中二叠统茅口阶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云南墨江共埂中二叠统坝溜组地层剖面,对采集的蜓化石进行了生物地层研究,根据蜓化石在剖面上的垂直分布,建立了4个蜓化石带:Pseudodoliolina ozawai富集带,Schwagerina ex gr.cushmani-Pseudofusulina radioflucta合带,Pseudofusulina...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北部茅口晚期地层缺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北部二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化石丰富,尤其是早—中二叠世地层层序完整,且产丰富的、珊瑚、腕足类等化石,晚二叠世地层分布较为零星,仅局部地区有保存。通过对1999年以来在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等资料的分析,结合大量的野外观察,发现中、晚二叠世之间普遍存在着沉积间断,表现为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或假整合以及晚二叠世地层的大量缺失。与华南区对比,普遍缺失中二叠统茅口阶顶部的Yabeina生物化石带,相当于本带所代表的茅口晚期地层是缺失的,这对于建立青藏高原北部地层序列,探讨沉积—构造演化史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西段早—中二叠世生物礁相地层层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树刚  王增吉 《地球学报》2001,22(3):243-248
本文以大量化石资料为基础,结合生物礁研究成果,重建了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早-中二叠世礁相地层层序,确定了地层时代归属。礁相地层自下而上分为5个岩组。阿其克库勒组为陆块边缘碎屑陆棚之上的碳酸盐沉积和丘状生物礁建造,可建立Ting类Schwagerina-Eoparafusulina组合带和Chalaroschwagerina-Pseudofusulina Parafecunda组合带,对比为下二叠统的中上冲淡,查德尔塔格组为海侵期巨厚块状障壁礁碳酸盐岩,包含Ting类Mis-ellina claudiae组合和一个未定名组合,属中二叠世栖霞期,青石山组和碧云山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前者以礁核相骨架灰岩为主,厚度巨大;后者为礁后-泻湖相黑色富有机质岩层,厚度较薄,二岩组同属Ting类Polydiexodina-Neoschwagerina组合带内Cancerllina liuzhiensis亚带、Neoschwagerina simplex亚带和Afghanella schencki亚带的层位,时代为中二叠世茅口早一中期,喀尔瓦组为类复理石相砂板岩平恶意泥丘灰岩,含Afghanella schencki亚带的Ting化石,地层时代与青石山组(或碧云山组)上部相当。  相似文献   

5.
扬子地台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主要由黑色硅—泥质岩石组成,化石丰富,成藏条件较好,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带之一。通过对中二叠统孤峰组地层进行放射虫化石带和岩性地层对比,认为孤峰组由下至上可划分为3~4段:硅质泥岩段、泥质硅质岩段、硅质—钙质泥岩段和炭质泥岩段,部分地区缺失炭质泥岩段。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实测和钻孔岩芯原始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收集,依照60条剖面和钻井资料探讨扬子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页岩的分布特征,并按岩性特征对孤峰组页岩空间分布做了进一步细分,绘制出该区孤峰组各段的岩性等厚图。为该层系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西藏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前人划分的上三叠统角木日茶卡组中发现了二叠纪化石分子Acanthopecten cf.coloradoensis(Newbrry)和Pterinopectinella?sp.,结合岩石组合特征,经过进一步开展生物年代对比及区域地层对比,将该套角木日茶卡组重新厘定为中二叠统龙格组,从而首次将羌塘盆地东南侧出露地层的时代下限由原来的上三叠统修正至中二叠统,增添了新的古生物化石证据。首次明确了中央隆起带东段的南羌塘地区中新生代之下存在晚古生代地层,为今后更深入研究羌塘盆地零星出露的古生代地层及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西藏日土县弗野地区二叠纪吞龙共巴组菊石化石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日土县弗野地区早中二叠世吞龙共巴组为碎屑岩与灰岩互层,间夹海相火山枕状熔岩。新发现了火山岩型铜矿床,分布于班怒带西端北侧,海洋生物地理区属喜马拉雅区,具有过渡型生物群,以往采获的类化石跨时较长,难以对比。在赛龙一带首次发现浮游菊石:Prostacheoceras oschense化石,代表时代为Cisuralian统Kungurian阶。为该区吞龙共巴组时代归属及木实热不卡铜矿成矿时代提供了依据。介绍西藏日土县弗野地区早中二叠世吞龙共巴组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资料,并讨论其时代归属及地层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8.
宁蒗油果木地区中二叠世含Tin地层及化石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铁明 《云南地质》1998,17(2):175-190
笔者介绍云南宁蒗油果木地区中二叠世含Tin地层,地层的岩石学及古生物特征,并就各期沉积环境作一简要分析。对Tin类动物群进行详细研究,记述了13属48种。依据Tin类的演化,自上而下建立5个Tin化石带,分别为:(5)Neoschwagerina延限带;(4)Schwagerina pseudochihsiaensis-Schwagerina longipertica带;(3)Nankinella  相似文献   

9.
在1∶25万岔路口幅区调红山湖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中,于西昆仑北羌塘陆块岔路口地区原划上石炭统恰提尔群中采到了大量珊瑚、蜓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填补了西昆仑北羌塘陆块岔路口地区缺失早—中二叠世地层的空白,为进一步详细研究西昆仑北羌塘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介绍云南宁蒗油果木地区中二叠世含筑蜓地层,地层的岩石学及古生物特征,并就各期沉积环境作一简要分析。对筑蜓类动物群进行详细研究,记述了13属48种。依据筑·蜓类的演化,自上而下建立5个筑蜓化石带,分别为:(5)Neoschwagerina延限带;(4)Schwagerinapseudochihsi-aensis-Schwagerinalongipertica带;(3)Nankinelaorbicularia-Pisolinasubsphaerica带;(2)Mis-elinaclaudiao带;(1)Staffelamoelerana带,同时讨论筑蜓类动物群的特征,并与国内相关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