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时空路径的城市公交时间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可靠性是公交重要的时空特性之一,提高公交时间可靠性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基于时间地理学,从时空过程的角度对公交时间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公交时空路径,提出一种城市公交时间可靠性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单程准时度、单程准时稳定度、站点准时度、站点准时稳定度4个指标。然后利用广州公交GPS数据对各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公交时间可靠性随着线路长度增大和站点数增加而降低,随着用地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其中商业用地内的时间可靠性最大,并且时段不同,可靠性也有较大差异,其中早高峰的时间可靠性最低,从而验证了所提出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截至2022年5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数量累计已逾世界人口的6%。罹患COVID-19的经历对于出院患者的日常生活究竟造成怎样的影响,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针对2020年初感染COVID-19的出院患者,基于个体时空行为视角,开展纸质问卷与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时空行为调查并获取一手数据资料,分析患者在患病前与出院后不同时期日常生活时空行为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出院后6个月,患者的日常生活呈现出全天睡眠延长、日间活动杂化、晚间休闲活跃的特征,患者的时空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从外出工作到外出工作、从外出工作到居家混合、从居家休闲到居家混合的转变。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研究得出,患者身体状况及经济条件的能力制约、个人生活与所需资源形成的组合制约、政策规定及社会舆论形成的权威制约是导致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时空行为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探索发病机理、制定康复计划、提高社会认可对患者的身心恢复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可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行为地理学面向特殊事件、特殊人群、特殊阶段开展时空行为研究提... 相似文献
3.
时间地理学框架描述了个体行为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可用于确定活动双方的时空交集并进行定量的时空分析。该文分析了活动预约双方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条件,根据个体时空约束类型的不同分别将其表达为时空路径、圆柱和棱镜。在此基础上,将求解活动双方会面的时空节点问题转换为求解双方的时空交集,并在ArcGIS环境中得以实现。这种基于时间地理学和GIS技术进行时空节点规划和优化的方法可应用于应急救灾、物流配送、旅游规划等领域,辅助实现对时间和地点的预约及对路径的优化,进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时空间行为地理学研究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向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重大需求,时空间行为地理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价值。以时间地理学、行为主义地理学、移动性地理学等时空间行为的地理学经典理论为基础,以时空路径表达、活动的复杂情境分析、风险感知地图分析为核心方法,以时空间行为风险评估、居民时空间行为规划与引导、心理情绪引导与智慧社区治理为重点应用方向,尝试搭建疫情精准防控的时空间行为地理学研究框架。未来时空间行为研究应该立足人本导向、流动性导向和应用导向,突出时空间行为地理学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居民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梳理城市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给出了城市时空间结构的概念内涵。城市时空间结构的内涵是以时间地理学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作为基本方法,在城市地域内,以居民日常活动的一个基本周期作为时间尺度,该时空范围内所有人时空活动的关系及其组合状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回顾了城市时空间结构的渊源,并对城市实体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城市认知空间以及城市时空间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二,对国内外城市时空间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梳理。其三,对国内城市时空结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其四,对城市时空间结构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述评。认为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元数据的出现,城市时空间结构有如下特点:在研究内容方面,城市时空间结构研究的内容和切入点不断增多;在研究方法方面不断成熟,时空路径模拟、时空展示和对大数据处理技术方面不断成熟;在研究数据方面,逐步从传统的以出行日志为主的数据源走向以GPS数据和手机数据及其他数据相结合的多元数据融合。 相似文献
6.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路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转型与重构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一背景下,从个体生命历程的视角研究居住迁移的时空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从深层次理解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的内置机制,同时,对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2007年进行的一次入户调查资料作为基础,研究了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时空路径的生命历程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路径呈现出年龄偏好和空间偏好两个基本规律,这两个规律可以用“N”形曲线和“微笑曲线”来表达。“N”形曲线揭示了居住迁移率随年龄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再上升的规律。微笑曲线则揭示了老人与孩子的居住迁移的方向较为集中而中年人的居住迁移方向较为离散的特点。文章据此从不同生命历程居民居住偏好的角度分析了产生上述居住迁移宏观规律的原因。从而证实了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路径具有若干生命历程的特征,对转型期广州市住房的供给与公共设施和服务的空间配置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个体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交互越来越在实时维度上呈现多变性与动态性特征。如何理解行为活动与空间的实时互动变化已经成为当下地理学科发展的前沿议题与关键挑战。基于时空棱柱方法,考虑到人的主观决策与环境条件的实时变化,研究论证了动态决策及决策点的概念,分析了动态决策如何影响着时间资源的分配,并且据此提出了基于决策点的实时可达空间概念模型。其次,通过引入时间切片、等时圈等方法,实现对该模型的构建与测度,并将其拓展至多决策点。最后,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路径决策的实时可达空间模型。在动态视角下测度个体实时可达空间,有助于透视地理空间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机制与过程,有助于评估及优化设施布局以及服务资源的组织,提升地理环境对新时期个体行为的适配性、支持与引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自时间地理学和活动分析法引入中国以来的近20年间,时空间行为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的重要领域。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关注城市空间重构的描述与解释,试图从行为角度解释中国城市社会转型,强调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与居民个体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重视日常生活、生活质量、社会公正、低碳社会、智慧城市等热点问题,探索在城市交通、旅游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中的实践应用。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已经形成了以解读城市转型为目标、以规划应用为导向的鲜明特点,为理解中国城市制度与空间转型背景下人类行为模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依然面临着理论发展滞后、实践应用需要突破等挑战。本文是对时空行为研究近年来发展的综述性文章,从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演进、实证研究与规划应用进展等方面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致力于推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和时空间行为研究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分析方法与系统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基本农田为优质连片耕地.为了实现耕地中优质连片地块的准确有效划定,该文综合考虑了优质连片耕地划定过程中的一些限制因素,提出了一个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计算方法,开发了耕地连片性分析系统,试图以此准确高效地找出优质耕地的连片区域,进而辅助有关规划人员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以辽宁省北票市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为例,对耕地连片性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耕地连片性分析系统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邹垚煜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21(2):98-100
本文在对寿宁县当前经济发展和农业自然资源状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猕猴桃的生长发育条件,确定相应的指标,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了寿宁县猕猴桃适宜种植区的自动提取.以此体现农业气候信息系统在种植区划上的可行性、优越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了相关的总结,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的厦门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是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角度衡量土地及其构成要素对城镇建设用途的适宜程度。本研究以厦门市为例,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利用林业、测绘、统计部门的数据,采用特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不同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应用GIS技术提取评价因子并对单因子进行评分,进而对各因子进行叠加分析计算综合得分,据此评价厦门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提取市域内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生态敏感、必须重点保护的区域,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拓扑三角形集的地上下空间数据集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上下空间数据集成是数字城市、数字矿山与数字岩土工程建设中地上下无缝集成建模的关键.在空间数据集成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地上下空间数据集成的机制与原理,提出地上下空间数据集成的初步方案.通过对Open GIS简单要素规范进行扩展,强调"体"的引入对三维空间数据集成的重要性,针对地上建筑、地形和地层建模分别采用CSG、CD-TIN和GTP模型的特例.提出了对CSG+CD TIN+GTP模型数据进行集成的数据组织结构;并且设计了一种基于拓扑三角形集(TTS)进行地上下空间数据集成的技术框架,提出集成模型数据表达的方法.结合某城市地上下空间建模应用实例,给出基于TTs进行地上下空间数据集成与建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CAD数据空间参考的判断与参数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图CAD数据是GIS应用与开发的重要数据源,而相应空间参考缺失的情况却并不鲜见。该文分析了CAD数据的特点,并指出在实际应用中对空间参考缺失的处理存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针对我国及地方数字地形图坐标系建立的一般规律,提出了CAD数据空间参考判断及其参数获取的方法:以大地基准及地图投影已知(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前提,通过对比实际地图坐标和标准地图坐标在数值上的差异,确定北伪偏移量和东伪偏移量这两个地图空间参考的重要参数;针对不同的CAD地形图数据,用不同的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时空数据建模是新一代GIS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对象关系数据库探讨时空数据库的数据建模方法,提出综合考虑矢量和栅格数据一体化的时空数据模型。首先基于基本类型派生定义矢量和栅格抽象数据类型,在此基础上定义时空数据类型为一系列空间类型的时间片序列。该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包括其数据对象和相关操作,将其嵌入对象关系数据库中,扩展其时空数据的存储和查询能力。利用该数据模型,可以统一考虑矢量和栅格数据,建立基于对象关系的时空数据库,并支持矢量—栅格一体化时空数据访问和操作,进而对新一代GIS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一种结合GIS的双重目标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钮心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2):91-95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现有结合GIS的多准则决策方法难以适用于存在多个冲突决策目标的问题。该文对已有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适用于相互冲突双重目标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应用矢量数据模型,逐个进行单一目标的多准则决策,根据决策结果建立决策平面;根据两个目标间的权重划分决策平面,采用图解算法实现双重目标的决策。与现有的线性整数规划、遗传算法等相比,该方法简单易用,适用于城市规划中具有大量候选项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布局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和GIS的人口估计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RS和GIS技术的迅速发展, RS和GIS成为进行人口估计的主要手段。根据人口估计的目标和使用的数据源不同,可以把基于RS和GIS的人口估计方法分成两大类:面插值方法和统计模型方法。面插值方法根据插值过程中是否使用辅助数据可以进一步分成无辅助数据的面插值和有辅助数据的面插值两种。统计模型方法根据模型中自变量的不同可以分成建成区面积估计法、土地利用密度法、居住单元估计法、图像像元特征估计法和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综合估计法五种。本文按照上述分类标准综述了基于RS和GIS的各种人口估计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优缺点和研究实例。最后提出了在基于RS和GIS进行人口估计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6)
时空地统计是传统地统计学结合时间维的扩展,其行业应用非常广阔,然而目前时空地统计模型的计算实现研究较少,时空变异函数是时空地统计的核心,研究时空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的实现是时空地统计技术突破的关键。该文探讨了时空变异函数的积和模型理论,讨论了时空变异函数的两种实现方法和数据时空平稳化的预处理方法。以东北三省月平均气温数据为实验数据,检验了两种时空变异函数构造算法的效果,分析获知东北三省月平均气温时空结构性显著,空间结构性比时间结构性更为显著。基于现有实验数据,发现在空间48km内和时间3个月内东北月均值气温是相关的,超出这个范围则相关性逐步消失。该文工作提供了一条实验可行的时空地统计计算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