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甘肃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兰州市周边地区三分向宽频带数字波形资料,采用震中位置空间分布、波形特征及傅里叶频谱特征对比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分析兰州市红古区非天然地震活动的特性.结果显示:该区临近测震台记录的大量地震事件波形特征和傅里叶频谱特征与其他区域地震存在显著差异,符合非天然地震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广东非天然地震的特征与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伟  吴叔坤  陈杏 《华南地震》2004,24(1):35-43
概述了非天然地震的范畴、广东非天然地震的类型。通过对非天然地震事件和天然地震的震相分析、统计计算、分析研究得出广东非天然地震的一些规律与特征.如非天然地震的振幅比AS/AP和波的持续时间τ值比天然地震小.发震时间比较规律等.讨论了非天然地震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年以来内蒙古测震台网观测报告,对所记录的非天然地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区分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一般方法。从地震事件的三要素、波形、频谱等方面对比分析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与天然地震间的差异发现,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具有发震时刻与发震位置较固定与集中、震级ML<3.5、面波较发育、能量衰减较快、优势频率主要集中在1—6 Hz等特征。并通过对比内蒙古不同地区典型震例,进一步总结出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地方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识别能力,可为今后开展该区非天然地震自动识别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选取2022年以来乌兰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记录的非天然地震事件和地震数据,基于发震时刻、P波初动方向、振幅衰减特性、AS/AP(振幅比)、频谱特性等,对非天然地震事件特征及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天然地震事件具有发生时间规律明显、P波初动向上识别率高、振幅衰减快、AS/AP比值偏小、低频特性明显等特征。此研究结果可作为地震台站识别非天然地震事件和地震的有效判据。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S11震中距在100km~500km的近震震相有Pn,Pg,P11,Sn,Sg,S11对比分析了在本台网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爆破与天然地震在震相上的差异性,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选取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部分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波形数据,通过波形对比分析、震幅比以及频谱等方面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不同之处。把这些不同的方法应用到数字地震台网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分辨出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为今后震相的识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2009—2020年鹤岗地震台记录的鹤岗地区2.0≤ML≤3.0天然地震、爆破以及矿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天然地震、爆破和矿震在波形上具有相似性,但均具有独特的震相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波形进行频谱和小波变换分析,进一步识别天然地震、爆破及矿震,发现:天然地震事件的频域相对较宽且频率较高,能量不集中,成分也较为复杂,面波...  相似文献   

8.
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周边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频发,精确快速识别天然和非天然地震有利于震后应急响应、科学研究、赈灾救援等工作。基于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选取宁夏境内及周边130个地震事件(天然地震80个、非天然地震50个),对其进行了单个台站波形记录地震事件的训练和多个台站波形记录地震事件的测试,并将模型结果与宁夏测震台网人工编目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单个台站波形记录地震事件的训练结果中,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宁夏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的正确识别率为99%;多个台站波形记录地震事件的测试结果中,此模型对宁夏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的正确识别率为97.01%。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成熟技术之一,可以很好的运用于宁夏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的识别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9.
选取乌兰浩特地震台记录到的典型天然地震事件及爆破事件,根据断裂带分布及波形记录特征,分析地震及爆破事件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震波形Pn、Pg、Sn、Sg震相及Sm面波较清晰,Pg、Sg波走时差一般不大于23 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S震级间的偏差一般小于0.6级;远震P、S、pP、sP震相可较清晰识别,Pm、L面波记录较明显,P、S波走时差一般不小于25 s,震级偏差一般小于0.4级,且通过震相特征及实地考察发现,爆破多为霍林郭勒区域爆破事件。  相似文献   

10.
选取乌兰浩特地震台记录到的典型天然地震事件及爆破事件,根据断裂带分布及波形记录特征,分析地震及爆破事件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震波形Pn、Pg、Sn、Sg震相及Sm面波较清晰,Pg、Sg波走时差一般不大于23 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S震级间的偏差一般小于0.6级;远震P、S、pP、sP震相可较清晰识别,Pm、L面波记录较明显,P、S波走时差一般不小于25 s,震级偏差一般小于0.4级,且通过震相特征及实地考察发现,爆破多为霍林郭勒区域爆破事件。  相似文献   

11.
1.引言台湾东北部现代地壳运动强烈,地震活动水平很高。1986年3月22—28日在钓鱼岛西南海域发生一次中强震群活动,同年11月15日在花莲附近海中发生了7.6级大震,泉州地震台观测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震相特征。本文根据该台的观测资料,对上述两次地震的震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其与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矿、水库蓄水等人类活动可能伴随地震的发生,其突发性和破坏性会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威胁。本文围绕国内外矿震、水库地震等非天然地震事件的公共服务需求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措施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震,公共服务需求存在差异,归纳得到以下针对地震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应急处置对策建议:震前,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提升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等级,规范相关企业行为;震时,判别地震类型并核准地震信息,多部门联动开展应急响应,完善灾情收集渠道;震后,注重科普宣传和舆论疏导。平震结合,多方协调,可有效应对非天然地震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3.
低震级地动事件性质识别是当前地震检测的一个难点.地震学分析为判定可疑事件的震源类别提供了有效识别方法.从时间域简易的振幅周期测量、到频率域利用整个震相的频谱特征、并进一步扩展到倒谱域的峰值判据,为鉴别人工爆炸与天然地震的震源性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震台典型数字记录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天然地震和诱发地震分类,以多震地区典型事件为例,分析并总结西安地震台数字记录震相特征,为地震台站进行震例分析和更深层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2004—2012年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山西地区ML≥2.5爆破、塌陷以及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天然地震相比,爆破、塌陷具有相对独特的震相特征,尤其是近距离的爆破、塌陷易于识别;远距离的则难以区分。在此基础上,对3种地震动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塌陷的优势频率较低,集中在1—3 Hz;爆破的优势频率较高,集中在1—6 Hz;地震的优势频率较宽,集中在0—20 Hz,为进一步甄别爆破、塌陷、天然地震提供了新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云南省地震局3个有人值守国家测震台和5个无人值守国家测震台记录到的2021年11月25日圣克鲁斯群岛MS 6.0地震波形,运用测震学分析方法,对此次地震进行分析,提出其常见震相的一般性特征,并且重点总结了PKPPKP震相的特征,以免误将该震相分析为1个新地震的P波,分析结果表明PKPPKP震相在震中距约为70°时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天然地震后续PmP震相的射线路径两次穿越地壳内部,能够极大地提高射线的交叉和覆盖程度,对改善地壳内部结构的成像精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不同震源深度的天然地震后续PmP震相走时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发现随着偏移距的增加,不同震源深度的天然地震后续PmP震相的理论走时差逐渐地变小;并且将PmP震相与初至P波震相的到时差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越来越多的非天然地震事件,2015年至2021年记录到2 400余个非天然地震事件。为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分析、研判地震事件性质,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非天然地震事件的区域特点及识别方法的总结尤为重要。本文概述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波形特性,对浙江台州临海、舟山岱山、温州文成和湖州长兴4个典型区域的非天然地震波形进行震相分析、统计计算和频谱分析,并与同区域的地震波形相比较,获得浙江省非天然地震的规律与特征,归纳出浙江省不同区域的非天然地震波形特征和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洛阳基准地震台数字观测记录的地震波形为基础,总结了震中距6°~20°的影区地震的震相特征,对台站一线观测人员在震相的准确判别及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方面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首都圈地区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首都圈地区2008年8月——2009年9月ML在2.0——2.2范围内的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数据资料,从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识别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的依据.在时域方面,爆破的初动方向向上,矿塌向下,天然地震的初动方向依赖于台站的分布情况;爆破和矿塌的面波比较发育;天然地震的S波与P波最大振幅比(AS/AP)大于爆破和矿塌,同时,爆破和矿塌的能量衰减比天然地震快.在频域方面,高频成分的能量衰减快于低频;天然地震的拐角频率较高,爆破次之,矿塌的最小;在震中距200 km范围内,爆破的顶峰频率主要分布在5——7 Hz,矿塌分布在2——4 Hz,天然地震的顶峰频率较大,在10——18 Hz范围内.另外,天然地震的频率域较宽,其次为爆破、矿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