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俄罗斯科学院比什凯克科学站地震台网中3个台站资料和新疆地震台网12个台站资料,分别用不同地震定位方法,对2009年4月19日中国新疆阿合奇5.4级地震和其3个余震震源参数进行重新定位。并且将其结果与新疆地震目录、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进行了比较,对其宏观震中、发震构造、震源机制及地震类型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统计检验方法 ,将天山地区 ML≥ 3.6 (K≥ 9.9)级地震目录与 ISC、NEIC、中国历史地震资料汇编、新疆地震目录进行对比检验 ,结果表明 :天山地震目录与 I、N、Z、X地震目录的发震时刻及经纬度值无明显差异 ;天山地震目录给出的发震时刻、震源位置精度比其它任何一个地震目录都高 ;参检的各地震目录给出的震源深度离散度大 ,稳定性差 ;天山地震目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缑兰兰 《内陆地震》2000,14(1):58-62
采用统计检验方法,将天册地区ML≥3.6(K≥9.9)级地震目录与ISC、NEIC、中国历史地震资料汇编、新疆地震目录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天山地震目录与I、N、Z、X地震目录的发震时刻及经纬度值无明显差异;天山地震目录给出的发震时刻、震源位置精度比其它任何一个地震目录者高;参检的各地震目录给出的震源深度离散度大,稳定性差;天山地震目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小湾水库库区的16个地震台2011年至2012年的地震目录资料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了更精确的震源参数。定位结果显示了小湾水库库区地震震源分布的更加精细的图像;揭示出该地区地震活动与活动构造的密切关系;并对原始目录和重定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应用结果表明,震源相对位置精度有了明显提高,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活动构造图像。  相似文献   

5.
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及部分强余震震源参数的重新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补充新疆、西藏和青海地震台网部分台站的地震波形资料,分别用不同地震定位方法,对2008年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和最初的4个中强余震震源参数进行重新定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目录结果和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单纯形定位方法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的测定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现阶段大部分采用基于走时的方法。单纯形定位方法作为一种直接搜索类的方法,在新疆测震台网日常地震目录产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新疆测震台网现有布局,结合“3400”走时表,分析单纯形定位方法在新疆测震台网的测定精度。研究表明,对于新疆测震台网网内浅源地震,单纯形定位方法能够得出较为精确的震中位置,而得出的网外地震震中位置存在一定偏差;初至折射波对震源深度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速度模型的准确性对震源深度和发震时刻的测定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2003—2008年新疆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2003—2008年新疆74次MS≥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该期间震源机制反映出的新疆区域应力场特征,并结合1990—2008年的地震活动图像和区域应力场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1990—2003年与2004—2008年新疆MS≥5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图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震源机制得到的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NNW向,与新疆近SN向的背景应力场和作者前期给出的NNE向结果略有差异,反映出不同时期新疆大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特点;中强地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P轴仰角的大小变化与新疆地震活动的强弱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1830年磁县271地震是有记录以来发生在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最大的一次地震。根据现今小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源机制的研究,利用万永革等(2008)提出的方法对磁县地震震源断层的几何结构以及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震源断层的运动方式进行研究。利用1983—2010年发生在磁县地震震源区的精定位地震目录,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相结合,给出了利用小震密集程度求解到的磁县7?地震的断层面走向、倾角和断层面4个顶点的位置,并根据已有区域应力场参数得到断层滑动角及其误差(表1)。  相似文献   

9.
曲延军  李志海 《地震》2006,26(4):76-81
利用双差定位法修订后的新疆北天山地区地震目录, 以1990年以来该区发生的8次7组5级以上中强地震作为震例样本, 分析研究主震前震源附近区域小震震源深度的变化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 在研究时段内7组地震中6组地震前出现小震震源深度趋深变化的异常图像。 类似异常图像共出现9次, 异常对应率66.7%。 这种异常图像可为地震预测综合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疆测震台网地震目录,对新疆地区2001年1月到2015年9月MS 2.0以上地震,分"九五"和"十五"两阶段进行震源深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震源深度和震源深度集中范围差别较大,与不同阶段定位方法及走时表的选择不同有关;震源深度50 km以下地震,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无集中区,而震源深度50 km以上地震存在集中区;"十五"以来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不可靠,使用时需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断裂带四川北段震源位置的精确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珠  陈农 《四川地震》1995,(4):19-30
本文采用人工地震折射测线和天然地震观测资料,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省境内北段P波和S波地壳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采用一种数值性能极好的定位方法和走时与慢度结合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修定了沿龙门山断裂带四川北段及东侧盆地边缘的110个地震,给出了震源位置的精确解,讨论了地辰原深度的分布。本文还将定位结果与常规的四川台网地震目录进行了比较,对台网目录的精度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提高台网定位精度的意见和  相似文献   

12.
双差(DD)定位后的地震目录,较之地震台网给出的常规目录在精准度上有了提高,但同时完整性也有一定的下降。DD目录能否用于统计地震学参数的计算?在统计地震学参数的计算中,目录完整性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文中针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后40天的余震序列,对比分析了台网常规定位目录和一个DD目录,比较了分别用2个目录得到的余震序列的b值,讨论了DD目录用于计算b值等统计地震学参数的可信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地震序列,DD目录完整性的下降与地震丛集性质相关,在地震丛集的边缘完整性明显下降,但在丛集的内部下降程度较低。用DD定位后的序列分布,讨论了鲁甸地震震源性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印度—欧亚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了长达2 500 km的喜马拉雅造山带.北京时间1950年8月15日22点09分,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墨脱—察隅一带发生了MS8.6地震,是世界上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大的内陆型地震,整个青藏高原及毗邻的印度平原均有明显震感,给周边地区带来重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我们基于前人在地震灾害、地震定位和震源机制等方面获得的研究成果,对墨脱—察隅大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区地下结构、发震断层的构造特点进行了系统回顾.在此基础上,我们收集了不同机构给出的历史地震目录资料,总结了震前20年和震后10年较为完整的5.0级以上地震目录,分析了4个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阶段的地震活动性;同时利用现代地震目录和我们在震源区架设的近台观测波形资料,探讨了1964年以来发生的中小地震、2017年米林6.9级地震和2019年墨脱6.3级地震的发生机制.东构造结地区构造背景复杂,发育了三个不同方向、依次向南迁移的次级构造结,即南迦巴瓦构造结、桑构造结及阿萨姆构造结.在最年轻的阿萨姆构造结地区,印度板块不仅沿着米什米逆冲断裂向NE方向俯冲,同时沿着主前锋逆冲断裂向NW方向...  相似文献   

14.
精确识别和定位中强地震序列中的微震事件对于准确判定发震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2022年1月8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门源MS6.9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及微震检测研究。首先运用双差定位法对2022年1月8—16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记录的1 010个门源地震序列原始目录进行重定位,得到404个精定位地震目录。分别采用原始地震目录(CENC)和双差重定位目录(HypoDD),对震源区150 km范围内9个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微震检测。结果表明,基于CENC目录识别的余震个数是原始目录地震数量的3.0倍,基于HypoDD目录识别的地震个数是原始目录的2.1倍,是HypoDD目录的5.8倍;两种地震目录的微震检测均使得ML震级完备性从1.7级降低至1.1级。新的地震目录空间位置显示,主震发生后余震主要沿托莱山断裂向西侧扩展,8分钟以后,在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均发生破裂。根据本研究获取的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地震序列,同时结合震源机制解,认为2022年门源MS6.9地震初始破裂位于近E-W向的托莱山断裂,并触发了NW-SE向的冷...  相似文献   

15.
稀疏台网反演区域地震偏量矩张量解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研究了2010年2月26日台湾以东海域Mw5.4地震的偏量矩张量,所得结果与Havard CMT目录给出的解之间的Kagan角为9.5°,两者较为一致;反演得到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41 km,接近USGS给出的定位结果,可能更接近真实的震源深度.选择不同的台站组合,分析了台站布局对矩张量解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匹配定位方法对2020年5月18日云南巧家Ms5.0地震震后24h震源附近台站.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遗漏地震扫描和定位,共识别出327个地震事件,约为台网目录的2.4倍,最小完整震级由最初的ML1.9降至ML1.1.随后,依据最新目录计算了震后震源区的b值,并结合余震展布形态,初步分析此次地震发震构造.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7.
吴清  高孟潭  徐伟进 《地震学报》2012,34(4):537-548
以《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为基础,将目录中给出的震中精度参数在分段时间和分段震级上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各类精度地震的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58.4%的历史强震震中精度都在3类及以上,其震中不确定范围大于25 km;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的历史地震,其震中精度越差,而且公元1500年以后的历史强震低精度地震所占比例仍然不小;MS6.0以上的历史强震, 3类、 4类和5类精度地震占了60.1 %;不同精度历史强震的地理分布各有特点,云南省1类、 2类精度地震最多,而新疆和西藏的历史强震绝大部分都是低精度地震事件.以震中精度表述的历史强震震中位置不确定性会对潜在震源区划分、近场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以及地震构造环境评价等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在地震危险性研究与地震地质工作中,都需对低精度历史地震重新考证或适当取舍.   相似文献   

18.
王季达 《内陆地震》1990,4(1):74-78
新疆是一个地震多发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小地震资料亦十分丰富,这为研究中强地震发生之前,震源及邻近地区小震活动的变化与强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南天山地震带是新疆境内中强地震活动强烈的地震带之一。无论是中强地震的活动频次,还是释放的能量都居全疆之首。“新疆地震目录(公元1600年—1987年M_S≥4.7)”表明,仅1890年以来,  相似文献   

19.
2015年4月15日15时39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39.78°N,106.34°E)发生M_S5.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本文通过收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喜马拉雅Ⅱ期布设在南北地震带北段的34个流动台站连续观测数据,首先以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目录给出的138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采用匹配定位方法(MatchLocate)对阿拉善左旗M_S5.8地震前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小震进行了检测和识别,检测后给出的地震事件高达1688个,相比于台网地震目录的地震事件数目增加了10倍多.然后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tomoDD)对研究区域内阿拉善M_S5.8地震前后(2015-01-01—2015-07-31)1级以上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重定位后的结果显示:主震震中为39.8023°N、106.4388°E,震源深度为20.597km,余震序列展布优势方向为NEE方向,且在深度方向呈近垂直分布,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和震源机制解分析,认为该次地震事件为一次走滑型事件,其发震断裂可能是一条近E-W向的隐伏断层.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的预测情况,给出了中、美、日等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和震源机制,以及余震的分布和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进而对震区近期地震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