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别若则错地区闪长岩体呈不规则状、近椭圆状岩株侵位于早白垩世去申拉组或中酸性岩体中,内部可见少量暗色镁铁质包体。通过对闪长岩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获得81.4±0.9Ma (MSWD=0.55)岩石结晶年龄,确认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岩石具高K2O、低CaO特征,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KCG)。稀土元素总量为113.80×10-6~197.28×10-6,(La/Yb)N为11.98~20.26,δEu=0.83~0.98,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LREE相对富集的右倾分布,Eu亏损不明显;在原始地幔标准化比值蛛网图上,富集K、Rb,亏损Ba、Nb、P、Ce,类似于弧型火山岩。闪长岩地球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地幔和新生地壳双重特征,说明区内该类岩石是在地幔软流底辟作用下,由前期俯冲和碰撞间产生的地壳发生线性热隆及薄化减压、地幔热能和物质参与了地壳部分熔融和热隆伸展形成,形成环境为班公湖 怒江洋陆转换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川西北平武地区的碧口地块中出露较多的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笔者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碧口地块西南缘的南一里化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技术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成因特点;南一里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23.1±2.6 Ma(MSWD=1.4),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南一里花岗闪长岩侵入时代晚于勉略构造带的主碰撞期,侵位于后碰撞环境,或者至少是由同碰撞到后碰撞的转折阶段.  相似文献   

3.
沈莽庭  叶海敏  王天刚  范飞鹏  孙建东  徐鸣  吴大天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12-2024040012
本文首次报道了巴西中东部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巴伊亚州内伊比蒂亚拉—里奥德孔塔地区古元古代(变)流纹质熔结凝灰岩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1723~1736 Ma。该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过铝质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Th、U、Rb、Ba、Sr)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Zr、Hf)以及T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为325× 10-6~830×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为 3. 26~6. 57,稀土配分曲线呈现略右倾,强烈Eu负异常(δEu = 0. 0460~0. 416)的海鸥型;火山岩锆石Ti温度计得出岩浆温度为706~943℃,锆石饱和温度836~992℃。这些特征表明该区火山岩岩浆具有高温、浅成就位特征,为钙碱性铝质A型花岗岩类岩浆,形成于非造山型陆内板块裂谷带环境。该火山岩岩浆经历了壳幔部分熔融、结晶分异过程,并有西部火山岩向东部富硅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岳洪举  陆胜  于庆洋  翟艳超  张庆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9-2022072009
小兴安岭美丰组火山岩广泛出露,对于研究美丰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兴安岭孙吴地区美丰组火山岩进行岩相学、锆石U- 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锆石U- Pb结果表明,美丰组形成于早白垩世(105.2 ±0.5Ma)。美丰组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Rb、Ba、Th、U、La、Ce,相对亏损Nb、Ti等元素;δEu=0.71~0.94,轻稀土略富集。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美丰组火山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地幔,受地壳物质的混染改造。研究区美丰组火山岩形成于伸展环境,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岳洪举  陆胜  于庆洋  翟艳超  张庆 《地质论评》2022,68(6):2138-2146
小兴安岭美丰组火山岩广泛出露,对于研究美丰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通过对小兴安岭孙吴地区美丰组火山岩进行岩相学、锆石U- 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锆石U- Pb结果表明,美丰组形成于早白垩世(105. 2 ±0. 5 Ma)。美丰组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Rb、Ba、Th、U、La、Ce,相对亏损Nb、Ti等元素;δEu=0. 71~0. 94,轻稀土略富集。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美丰组火山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地幔,受地壳物质的混染改造。研究区美丰组火山岩形成于伸展环境,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宁镇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发育了大量与Cu、Fe矿产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如区内安基山岩体和韦岗岩体分别与安基山铜矿及伏牛山铜矿、韦岗铁矿等Cu、Fe矿床成矿关系密切。尽管前人在宁镇矿集区开展了大量的岩石学工作,但是对这些花岗质岩石源区特征方面的研究却略显薄弱。本文对该矿集区内的安基山岩体和韦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LA- ICP- MS 锆石U- Pb测年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进而确定成岩年龄、探讨岩浆源区性质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区内安基山花岗闪长斑岩和韦岗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分别为108.9~110.9 Ma和107.3~109.6 Ma,宁镇矿集区晚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岩时代在110~100 Ma之间,明显晚于长江中下游其他矿集区成岩时代范围近20 Ma。两个岩体的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韦岗花岗闪长岩的εHf(t)值为-47.4~-16.9,平均为-24.9,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24~4.14 Ga,平均为2.73 Ga,可能是中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而安基山花岗闪长斑岩的εHf(t)值为-16.8~-8.9,平均为-12.4,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74~2.23 Ga,平均为1.96 Ga,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与下地壳物质混合的产物。本文研究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显示,矽卡岩型Fe矿床有关的岩体相比于矽卡岩型Cu矿床成矿岩体含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岩浆源区壳、幔物质含量比例可能是控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Cu、 Fe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首次发现了中元古代的石英闪长岩岩体。岩石富镁、碱(尤其富钠)和钙,贫硅、钛,属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岩浆特点。岩体形成于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其岩浆来源于受俯冲的板片流体/沉积物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源岩可能为变质玄武岩或变质英云闪长岩。采用LA- ICP- MS锆石U- Pb法获得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10±11Ma,代表了该石英闪长岩体的结晶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至少在1410Ma时华北北缘发生了板块俯冲汇聚作用,石英闪长岩可能是板块俯冲汇聚作用的直接产物。该成果为华北板块北缘俯冲汇聚作用开始的时限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为华北板块北缘在中元古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肖为  范洪海  陈东欢  庞雅庆  郑可志  罗桥花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26-2022030026
广子田矿床是桂北地区典型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同时具有铀钨共伴生的独特属性,前人对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对该矿床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缺乏必要的约束。本文在精细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EPMA)开展了白钨矿和沥青铀矿元素成分分析,利用LA-ICP-MS方法开展了沥青铀矿U-Pb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含量分析。LA-ICP-MS U-Pb同位素结果表明,沥青铀矿中含有较高的的普通铅,利用Tera—Wasserburg图解计算其下交点年龄为30.8±4.2Ma(MSWD=0.13),其普通铅初始\[n(207Pb)/ n(206Pb)\]0为0.22,为异常铅,表明其来源于积累了部分放射性成因铅的富铀源区。电子探针和LA-ICP-MS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沥青铀矿以较高的UO2、CaO和WO3含量和较低的SiO2、ThO2含量为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LREE/HREE比值、中等程度的负δCe异常和负δEu异常,白钨矿则具有较高的MoO3含量,结合(LREE/HREE)N—∑REE图解,认为晚期铀成矿流体为富U、W的中低温、中低盐度氧化性成矿流体。广子田矿床沥青铀矿中具有较高的W含量,其LREE/HREE比值及初始\[n(207Pb)/n(206Pb)\]0与前人对其北部独石岭钨矿中白钨矿LREE/HREE和热液榍石初始\[n(207Pb)/n(206Pb)\]0的研究结果相近,表明早期形成的钨矿体(床)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9.
广西龙胜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地质》1999,12(1):47-51
  相似文献   

10.
基于缅甸道弯基铅锌矿花岗闪长岩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岩体岩相学、主微量元素、SHRIMP锆石U-Pb测年分析研究。首次获得岩体侵位年龄(134.1±1.5)Ma,侵位于早白垩世。主量元素显示富钠(Na2O/K2O=1.41),准铝质(A/CNK=0.96)和钙碱性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显示岩体富集轻稀土(LREE)及Rb、K、U,相对亏损Nb,弱负Eu异常和低Sr含量,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表明腾冲-德林达伊陆块早白垩世岩浆岩带与西藏北部-腾冲岩浆岩带形成的构造环境相同,是西藏北部-腾冲岩浆岩带的南向延伸。  相似文献   

11.
Kong  Juanjuan  Niu  Yaoling  Duan  Meng  Zhang  Yu  Hu  Yan  Li  Jiyong  Chen  Shu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2017,111(6):887-908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The West Qinling Orogenic Belt (WQOB) is a major portion of the Qinling-Dabie-Sulu Orogen and holds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longed evolution of the...  相似文献   

12.
王世伟  袁峰  王彪  姜伦 《岩石学报》2018,34(1):241-254
舒家店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的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盆地)临近,主要的岩浆岩岩石类型有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等。正长花岗岩为舒家店岩体深部新发现的岩石类型,其矿物组合与岩体内其他类型岩石明显不同,其形成的背景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岩体中正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 MS精确定年、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组成分析,研究舒家店岩体正长花岗岩的年代学、岩浆源区等问题。研究显示舒家店岩体为"异源同体"的复式岩体,岩体中的正长花岗岩的侵入时间为126.5±1.6Ma~129.8±2.4Ma,明显晚于早期的辉石闪长岩和石英闪长斑岩(138.2±4.6Ma~143.7±1.7Ma),也明显晚于舒家店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时代。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指示舒家店岩体中正长花岗岩为叠加到早期辉石闪长岩及石英闪长斑岩之上的后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可能与繁昌盆地内花岗岩有相同的源区,为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类似新元古花岗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岩浆源区处于高温低压的环境,相较于辉石闪长岩和石英闪长斑岩起源更浅,指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145~123Ma地壳处于不断减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东昆仑山脉岩浆作用和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方法对东昆仑山脉中部和东部不同时代的花岗类岩石中锆石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分析。东昆仑山脉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和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中绝大多数锆石Th/U0.5,锆石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曲线均为HREE相对于MREE和LREE富集,并且具有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为典型的岩浆锆石。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和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花岗岩锆石具有低的Ce正异常,高的Eu负异常;早侏罗世花岗岩锆石则具有高的Ce正异常,高Nb、Ta含量,低Eu负异常;晚二叠世花岗岩锆石还具有高∑REE、Y、Th、U含量;而晚三叠世花岗岩锆石则在所有样品中具有最高的Hf含量,是演化程度高的岩浆产物。除此之外,晚志留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样品中部分锆石呈现LREE富集,说明它们在岩浆晚期可能遭受LREE富集热液的改造。根据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所有样品的结晶温度小于800℃,说明它们很有可能形成于富集流体的俯冲带环境。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和所分析锆石的U-Pb年龄数据,对东昆仑山脉中古-中生代多期的构造-岩浆事件提供了新的约束:(1)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一个小型洋盆的俯冲作用有关,其岩浆源区是地壳浅部的沉积基底;(2)晚二叠世花岗岩可能是在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过程中由于幔源岩浆使浅层地壳发生熔融形成;(3)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在羌塘和昆仑-柴达木同碰撞过程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组或关岭组下部及底部普遍发育多层凝灰岩。已有研究显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出现了生态环境间歇性恶化和生物迟滞复苏,划分中国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的标志化石还未寻找到,这些问题是否与火山活动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对四川沐川地区河口剖面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下部的凝灰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年龄为(242.5±1.2) Ma(MSWD=0.93,n=22),此年龄结果与国际地层年代表(2020版)建议的安尼阶-拉丁阶界线年龄(242 Ma)较为吻合,证实沐川地区雷口坡组沉积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和拉丁期。凝灰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富K2O、MgO,明显负铕异常的特征,其物源可能来自古特提斯洋俯冲作用形成的大陆岩浆弧。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可能是导致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生态环境间歇性恶化和生物迟滞复苏的重要原因,安尼期-拉丁期交替时期发生的火山活动可能影响了生物的演化,故难以寻找到划分中国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的标志化石,加强对中三叠世火山活动的研究,对中国三叠系划分方案、中三叠世地层划分对比及探索三叠纪生物演化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类研究对认识该区域由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背景转换的时间和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云蒙山地区长园岩体、官山岩体和云蒙山岩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其与周围岩体的关系研究基础上,对这些花岗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云蒙山地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有162~151 Ma和151~141 Ma两期岩浆活动,从早到晚岩浆酸性逐渐增加,反映岩浆源区从幔源物质到壳源物质的转变,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的挤压作用,地壳逐渐增厚,后期形成的岩浆更加具有壳源特征,甚至出现了中等分异的花岗岩。通过限定相关岩浆活动的时间,得出云蒙山地区从挤压到拉张的转换时间为141~129 Ma,本文研究的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背景是强挤压陆内造山环境,表明岩浆侵位于该区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之前。伴随中酸性岩浆上移侵位,残留相的密度越来越大,具备了后期下地壳发生拆沉的一些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新疆西准噶尔塔北地区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位于西准噶尔北部,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十分强烈。本文对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西段的塔北地区出露的克孜贝提、哲北、巴斯、卡姆斯台、阿西和科鲁克6个代表性中酸性岩体的地质、成岩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北地区中酸性岩浆作用可分为早石炭世早期(343~338Ma)、早石炭世晚期(328~324Ma)和晚石炭世(315Ma)三个阶段:早石炭世早期中酸性岩体包括克孜贝提、哲北岩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具有碱性、过铝质岩石的特点;早石炭世晚期中酸性岩体包括巴斯、卡姆斯台和阿西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具有钙碱性-碱性和准铝质-过铝质岩石的特点;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为科鲁克岩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具有碱性和过铝质岩石的特点。从早石炭世至晚石炭世,塔北地区中酸性岩具有向富K、Si和贫Ca演化的趋势,研究源区以壳源为主、有幔源物质混入的特征;岩浆演化具有分离结晶增强、围岩混染减弱的特点。塔北地区早石炭世早期中酸性岩体形成于俯冲岛弧环境,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岩浆侵位于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7.
桂和荣  陈松 《地学前缘》2016,23(3):133-139
煤矿区地下水既是重要的地下水资源,又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为了解宿南矿区地下水同位素化学特征,采集了宿南矿区松散层水、砂岩水和灰岩水样品进行T、D、18O、87Sr/86Sr和溶解碳酸盐岩中13C、18O等同位素测试分析,并利用传统图示等方法探讨了地下水演化年龄、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区3个含水层地下水中T含量较低,整体反映了矿区地下水多位时间久远的亚现代水补给;地下水中D、18O受到明显围岩的影响,其组成为-68.5‰~-44.3‰和-8.78‰~-6.29‰,平均值分别为-61.15‰和-8.16‰;围岩中碳酸盐岩含量决定了13CDIC与 18ODIC的变化关系;87Sr/86Sr值为0.710 6~0.712 3,平均为0.711 2,87Sr/86Sr比值主要受到了水岩作用的影响,可以有效地识别3个不同含水层水源。  相似文献   

18.
甜水海地区广泛分布白垩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可分为早白垩世(123Ma)、晚白垩世早期(100~93Ma)和晚白垩世晚期(79~74Ma)3期。早期侵入体零星,为正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及含石榴子石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大于1.1,K2O含量大于Na2O,负Eu异常明显,刚玉分子数大于1.1,属于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晚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分布广泛,以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主要属中—高钾钙碱性系列,个别属于钾玄岩系列,A/CNK主体小于1.15,负Eu异常中等,刚玉分子数多小于1.1,主体属I型花岗岩。晚白垩世晚期花岗岩同样分布广泛,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个别为中钾钙碱性系列,A/CNK主体大于1.05,负Eu异常较明显,刚玉分子数多大于1.1,主体属于典型的S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认为,甜水海地区白垩纪中酸性侵入岩与班公湖-怒江残余洋盆消减、闭合有关,可能记录了羌塘-冈底斯带之间的同碰撞(早期)、碰撞后(晚白垩世)等构造岩浆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林伟 《地质与勘探》2016,52(6):1116-1128
文章通过对中条山地区郭家沟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研究,讨论了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郭家沟岩体侵入时代为元古代,可能与绛县群形成时代较为相近(2200Ma左右)。郭家沟岩体具有岩相分带现象,边缘相为辉长岩,向内渐变过渡为含长辉石岩、变余辉石岩(角闪石岩)等,在岩体的中心发育着磁铁透闪石岩;岩石中Mg O与其他主量元素线性相关,各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显示出岩石受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具有岩浆同源演化的趋势;岩石总体显示出低硅、低镁、高铁、高钛、高钙的特征,相对富集LREE和LILE,而亏损HREE和Nb、Ta、Zr、Y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较弱的Eu异常,V含量较高,具有阿拉斯加型侵入岩体和与火山弧相关的岩浆特征。从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岩体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的构造环境,从侧面也说明绛县群的形成环境应该是大陆边缘俯冲后的伸展环境,而非陆内裂谷。  相似文献   

20.
The Dongguashan skarn-porphyry Cu-Au deposit, located in the Tongling district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metallogenic belt (MLYB), consists of skarn ore bodies in the upper part and porphyry ore bodies in the lower part, both of which are hosted in quartz diorite and quartz monzodiorite. Zircon U-Pb age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quartz diorite of the Dongguashan intrusion formed at 140.3 ± 2.0 Ma (MSWD = 0.19) and belongs to the high potassium calc-alkaline series. It is enriched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and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 depleted in high field-strength elements (HFSE) an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 and has a slightly negative Eu anomaly. 176Hf/177Hf values of the rims of zircons show a variable range (0.282087–0.282391), corresponding with calculated εHf(t) values of − 10.72 to − 21.46. Plagioclases in the quartz diorite have unbalanced 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bright andesine and labradorite (An = 37.0–65.5) cores with higher contents of Fe and Sr and are corroded by dark oligoclase (An = 13.8–27.6) rim.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Hf isotop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lagioclases indicate that the parental magma of the Dongguashan intrusion was produced by the mixing of underplating mafic magma and felsic magma formed by remelting of Paleoproterozoic and Neoarchean crustal rocks, Neoproterozoic crust may also provide some material to the felsic magma. Mafic magma played a key role and made the parental magma rich in water, sulfur, metals (Cu, Au) and gave it a high oxygen fugacity. During its magmatic evolution, the parental magma underwen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hornblende, apatite, sphene and other mafic minerals. Some quartz diorite and quartz monzodiorite samples that show adakitic signatures, may result from injection of mafic magma. Some inherited zircons of the quartz diorite in the Dongguashan intrusion gave ages of 2.40–2.50 Ga, 1.95–2.05 Ga and 0.74–0.81 Ga, coming from ultramafic, mafic and andesitic igneous rocks, and this indicates that there may have been three periods (2.4, 2.0, and 0.8 Ga) of magmatic activity in the Tongling distri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