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件组合     
一.功能本程序块的主要功能是,将检索出的互不相关的单台单地震的地震数据,根据台站报数在同一地震事件中的相关条件,挑选出每一地震事件中所有地震台的台站报数,对事件进行定位和数据处理。原始地震电报数据,虽已经过检索程序块的判断、筛选和检索,成为可用的地震数据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功能地震定位程序包 MELP82,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地震定位方法,完成单个地震定位、成组单个地震定位、标准事件定位方法、利用标定地震的联合震源测定或联合震中测定、以及联合测定地震参数与速度模型等。程序包由主控程序,控制子程序及功能程序构成、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从而便于选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组数据,也便于调整程序组合和扩充程序包功能。本文将扼要介绍程序包的功能和基本结构,并对使用的几种定位方法的共性与特点加以分析。文中还讨论了本程序包的可能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选取福建、陕西的12次爆破事件,安徽测震台网的6次速报地震事件以及4次地震台站出现GPS时钟错误的地震事件,运用两种地震定位方法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对于网内地震,HYPO2000程序稍优于单纯形定位结果;对于网缘及网外地震,单纯形优于HYPO2000程序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目前使用的地震数据分析软件EDAS-ISA挂接的GENETIC(遗传法)定位程序,选取新疆数字遥测台网记录的45次地震事件,就遗传法定位程序的定位结果与新疆日常地震目录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台站分布合理并且最近的台站到达地震事件的震中矩≤3度,遗传法定位结果与新疆日常地震目录比较吻合,定位效果较好。对于边界地震和台站稀少区,定位结果偏差较大,定位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当一个地震发生时 ,首先考虑的是地震发生的位置。因此 ,地震的快速定位就成为大震应急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 ,在地震系统有许多成型的地震定位方法及程序 (张少泉 ,1 978,唐国兴 ,1 979)有的省局也开发出了适合自己地区情况的定位程序 ,其中在地震系统应用的最多的是  相似文献   

6.
几种地震定位程序的定位效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简要介绍了四川地震台网目前使用的4种近震定位程序(HYPO81,Gelor-P、GENETIC、LOC91),并选取成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30次地震事件,对4种定位程序的定位效果作了初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网内及网缘地震,NYPO81程序的定位结果要稍优于其它3种定位程序;而对于网外地震,4种定位程序得到的结果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陈贵美  杨选  刘锦 《华南地震》2009,29(1):69-78
选取广东省‘十五’数字地震台网2007年6-9月试运行以来记录到的32次地震事件,运用地震台网地震速报及地震编目使用的几种常规地震定位软件,并将其结果与‘九五’编目产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网内地震。单纯型定位法及HYP02000程序的定位法结果稍优于Hyposat定位法:对于网缘地震,3种定位程序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借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开发的Earthworm地震监测系统中自动地震定位模块的思想,将其中binder_ew软件模块功能应用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开发的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地震实时监测系统软件Ecums_rt中,运用地震震相关联方法,降低误触发地震台站对地震自动定位的干扰,从而实现软件优化,提升了Ecums_rt系统的地震事件自动定位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基于图像处理器加速的模板匹配定位法(Graphics Processing Unit-based Match&Locate, GPU-M&L)和双差定位法(HypoDD),对上海及邻区13个台站记录的2011年至2020年共10年的连续地震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首先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46个地震事件目录中挑选了136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事件,使用模板匹配定位技术对上海及邻区10年的连续资料进行遗漏地震事件的扫描和检测,共识别出824个地震事件,约为台网中心提供地震目录事件数量的5.5倍.然后对识别出的地震事件通过深度去噪方法(DeepDenoiser)将信号与噪声分离,并对去噪后地震波形的频率和振幅特性分析来进一步确认识别出的地震事件.同时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震相拾取技术(PhaseNet),对去噪后的333个地震事件进行了震相拾取.检测后的地震目录完备震级由台网目录的Mc1.0降为Mc0.8.最后利用双差定位法对479个地震事件进行精定位,精定位的结果显示,上海地区整体地震活动性较弱,地震的空间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定位后...  相似文献   

10.
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台网信息处理能力、地震应急能力和台网服务功能提供了先决条件。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快速地震定位是发挥台网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国内外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该项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采用程序驻留内存技术,利用系统的硬件中断和时钟中断,在微机上研制成功了实时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前后台处理功能,能够在主机CPU中同时运行多道程序,使数据采集、事件检测、数据转存、地震定位等均能进行实时处理。该系统可用于区域遥测地震台网和地方遥测地震台网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3日四川及邻区共发生29个M≥4.0地震事件,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对这些事件均有触发和超快定位结果,事件触发率达100%,且未发生M≥4.0地震误触发事件.在此基础上,四川地震预警系统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对这29个地震事件共处理出574个连续超快定位结果,每个地震事件平均约有20个连续...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种非线性方法——遗传算法,对到时残差,即观测到时与理论到时之差进行最小值求解,得到由于台站分布不均匀导致非包围地震事件的定位结果,再利用MSDP中的单纯形定位法得到非包围地震事件定位结果,将2种定位结果分别与编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定位的结果更加接近编目结果,发震时刻、震中位置2个参数更为精确,从而提高了非包围地震事件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学研究中,高效的微震检测方法是既重要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对波形模板匹配检测方法、匹配定位技术、波形自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和对比,对国内外应用实例进行总结,并展望微震检测方法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利用基于图形处理器加速的匹配定位技术和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北京地区19个台站记录的2015年连续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筛选出245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事件,检测得到1229个地震事件,约为地震台网原始地震目录数量的5倍。精定位结果可显示小震沿黄庄-高丽营断裂周边小断裂分布形态特征,本文微震检测和定位结果可为研究北京地区地震活动性与发震断层深部构造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对兰州台网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10月31日网内、网缘共100次2.0≤ML≤4.3以上地震事件的Hypo81、Genetic、NearLoc三种定位程序的定位结果作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NearLoc程序的定位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定位程序,其使用范围广,对网内、网缘以及网外1 000 km以内的地震都有较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2006年2月~2010年4月浙江数字地震台网所有记录到的浙江及邻区范围内437个地震事件重新进行震相识别及定位,筛选出震相清晰且有4个台站记录的291个地震事件后,用双差地震定位法进行精确定位,得到多个事件内部相关事件之间的距离.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地震震源的相对位置比常规地震定位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此外本文得到了该区域内多个地震序列的精确活动图像,并根据新的定位结果讨论了地震分布、发震与断裂构造的关系,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门源发生MS6.9地震后,余震目录中含有大量的单台事件,为了解决单台事件的定位不准确性,利用尾波干涉(CWI)的震源定位方法将门源台记录到震后8小时内的101次单台事件进行重定位,该方法主要通过计算事件对尾波部分的间距不确定性矩阵,从而估计聚类中具有相似震源机制的地震事件对之间的间距,通过优化这些事件对的间距来解决聚类中一组事件的相对位置。最后,对定位结果进行评估,得到相对可靠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田平  蒋策  陈瑛  梁明 《华南地震》2023,(4):142-149
基于广东新丰江水库区密集的测震台网,利用波形匹配定位方法对库区内2018—2019年期间的地震波形进行分析,发现在新丰江河源地区,存在有大量未被记录的微震事件,匹配定位方法适用于新丰江地区的微震事件检测。通过分析本地区地震事件的主要波形特征,初步建立新丰江地区的微震模板事件库,利用脚本实现地震事件文件与地震模板的自动转换,达到对新丰江地区地震模板库的实时扩充的要求,借助JOPENS的波形导出功能,实现对地震连续波形文件的自动预处理,基本达到基于模板匹配定位方法的自动检测功能的要求,可将其应用于台网的地震目录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通用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包(Adapt)是一套通用的数字地震采集和处理系统,能够记录实时地动信号,地震事件发生时能报警,快速检测、识别和定位地震事件,自动产生地震月报等。Adapt采用简体中文Windows NT工作平台,系统最小可以接收4路地震数据,最大可以接收128路。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技术途径以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tlab读取MSDP软件地震分析后产生的phase文件,采用Matlab中GUIDE功能,实现小程序高度集成化,一键后台自动生成地震目录并输出,使得分析地震事件后,无需再从库里导出地震目录,便于地震分析资料统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