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北盆地盐城组天然气藏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已经在盐城组发现两个气田———周庄气田和溪桥气田。盐城组天然气藏埋藏浅(<1000m),研究盐城组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对苏北盆地的下步勘探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全面阐述了苏北盆地盐城组的成藏条件,探讨了其成藏的控制因素。通过研究,认为苏北盆地盐城组本身虽不具备生烃条件,但储盖条件较好,下部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在盐城组圈闭配置理想的条件下形成气藏。天然气藏受气源、生气强度、断裂和盖层4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2.
对苏北盆地重点凹陷的70口钻井采集395件样品进行实验分析,并结合前人资料详细研究了苏北盆地古近系古新统阜宁组阜二段、阜四段两套烃源岩地化特征、岩矿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性能,在重点油井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页岩油的富集机理。苏北盆地阜宁组有机碳普遍大于 1.0%,有机质类型较好,整体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具备良好的生油基础;微裂缝、孔隙较发育,具有一定的储集条件,阜二段泥页岩整体黏土矿物含量低于35%,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有利于页岩油的开采。通过对重点凹陷典型页岩油藏的两口井的数据解剖,认为页岩油藏受高有机质丰度的成熟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裂缝发育程度、异常高压等因素控制。苏北盆地的金湖凹陷、高邮凹陷、海安凹陷和盐城凹陷的深凹带是泥页岩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韩国西南白垩系最下部Kyokpori组的漂砾沉积物研究*S,B.Kim等1.引言(扇)三角洲陡坡上粗粒沉积物的水下沉积过程由各种非粘性沉积运动所共同控制,包括无粘性碎屑流、碎屑崩坍和高密集度的浊流(评论,见Nemec,1990)。这些推论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基于大量岩心物性、粒度、薄片、压汞等资料,对N气田目的层储层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精细评价。结果表明:N气田花港组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构成稳定,以石英为主,黏土含量低,岩性较纯;随着埋藏变深,孔隙变差,粒间孔减少,溶蚀孔增加,孔喉半径减小,连通性变差;局部发育砂砾岩,且渗透率大于细砂岩一个数量级以上,可作为甜点储层开发。基于实验和试油资料统计结果,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花港组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标准,包含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地质特征4类储层重要参数,分类结果特征鲜明,分类依据科学可靠,为该区域低孔、低渗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的油气勘探及下扬子中、古生界储层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苏北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历程和取得的重大发现,阐述了苏北下扬子区钻井发现中、古生界油气储层系统的特征,指出海相储集岩分为裂缝型储层、白云岩型储层、风化壳储层等类型,对于我国南黄海盆地海域油气储层特别是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北盆地阜宁组三段油藏属低中渗储层。在储层敏感性与损害机理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油田开发全过程的储层损害因素分析,认为钻井液和注入水是损害储层的两个主要因素。着重研究了保护阜三段油藏储层的钻井液技术,开发了保护储层的改性正电胶钻井液体系和屏蔽暂堵剂。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能明显降低表皮系数,试验井油井的平均产量比非试验邻井增产三成以上,储层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莺歌海盆地是南海北部陆架上发育的一个新生代大型转换-伸展型盆地,受基底断裂带控制,整体呈NNW—SSE向延伸。莺歌海盆地海底扇储层由于其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得到了广泛重视。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东方某气田进行精密地震资料解释,寻找特殊地震波组构型,结合相应测井资料,识别出4种典型沉积单元:限定性朵体、限定性水道、水道-堤岸复合体和非限定性朵体,其中视距离水道末端远近又可以将限定性朵体分位近端朵体和远端朵体。浅海陆架盆地内由于挠曲坡折带的存在及底辟活动影响,也可以发育大型海底扇,打破了海底扇只发育在深水沉积环境中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中古生代油气勘探具有50年的历史,在收集前人资料分析基础上,对苏北盆地和黄桥二氧化碳气田及朱家墩天然气田生储盖体系的地质特征及成藏要素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典型成藏模式;认为苏北盆地虽然只是苏北—南黄海盆地古、中、新生代盆地的一小部分,但其幔源"古生新储"二氧化碳气田和常规"古生新储"天然气田的发现对于海域南黄海盆地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草舍油田构造及油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舍油田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钻探工作,迄今已打40多口井,先后在三垛组一段、载南组二段和一段、阜宁组三段和一段及泰朔组6个层位获得工业油流。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逐步完善了该区的开发井网,并对该区的构造特征、油气分布规律、控油因素、勘探前景诸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构造作用对南黄海盆地三叠系青龙组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杰 《海洋地质前沿》2014,30(10):57-61
充分利用黄海盆地及其邻区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了构造作用对该研究区三叠系青龙组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残存青龙组呈分割状NE—NNE向分布,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发育台地、陆棚等沉积相类型;印支—燕山运动时期造成的沉积间断使青龙组遭受强烈的风化剥蚀,形成了储集条件良好的古岩溶储层,其在平面有一定的分布;断裂在青龙组主要为NE向分布,可极大改善储层的性质;初步预测储集条件较好储层主要分布于WX5-ST1井—CZ24-1-1井—CZ35-2-1井一线周围,呈NE向展布。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比四川盆地、苏北盆地和南黄海盆地的钻井、测井、岩心、野外露头等资料,分析了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其成藏模式。研究区存在白云岩孔隙储层、礁滩相储层、风化壳储层和裂隙储层,成藏模式有威远式、安岳式、五百梯式和普光式,并且预测南黄海崂山隆起具备以上4种成藏模式,为目前及将来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长6油层组广泛发育深水重力流,基于对长7-长6段共计852.7 m岩心的精细分析并结合测井、录井等数据,总结分析了湖盆重力流沉积岩相的类型、成因、特征和发育规律。综合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发育规模,共识别出8种岩相类型,分别是:滑动砂岩相(Sl)、滑塌砂岩相(Ss)、滑塌泥岩相(Sm)、中-薄层块状含砾砂岩相(Sc)、中-薄层块状纯净砂岩相(Sp)、厚层块状含砾砂岩相(St)、块状含砾泥岩相(Mc)、中-薄层具层理砂岩夹泥岩相(Tb)。按照Shanmugam基于重力流沉积过程的分类方法,Sl是滑动成因,Ss、Sm是滑塌成因,St、Sp、Sc、Mc是碎屑流成因,Tb是浊流成因。不同岩相发育规模差别较大,从累计厚度和发育频次上看,St、Sp规模最大。砂岩岩相可构成良好储层,St储层质量最好,其次为Sp、Sc,但Sp、Sc的发育规模远大于St,综合认为在实际勘探中Sp、Sc是重力流储层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在新生界有诸多油气发现,其下很可能发育了巨厚的、规模巨大的中生界,但对古地理背景的认识尚不清楚,制约了对其进一步开展工作。利用少量钻井及前人关于周边陆域白垩系的零星资料,从多因素入手,综合分析了白垩纪岩相古地理背景,结果表明,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周边陆域广泛发育了岩石、化石、生物标志物等各类海侵标识,且其特征和分布具有区域规律性:从花东海盆的放射虫—台湾的菊石、瓣腮类—东海陆架盆地的海绿石—沿海石浦地区的灰岩—浙东付鲚鱼—武夷山及邻区的红藻、褐藻及线叶植物,对应指示的沉积环境自SE至NW依次为深海、浅海、海陆过渡、陆地的总趋势,推测古海侵方向为自SE往NW向。而海侵事件控制了早白垩世东海南部周边邻域的岩相古地理背景,也塑造了如茶湾组这样的有利烃源岩层。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表明这一时期渤海湾盆地与海水有过联系。对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化石主要产出时代为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中期,属“间冰期”亚热带气候型。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东南部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及古生物等资料的研究,建立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东南部的层序格架。研究区的中生界可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在此层序格架内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及沉积体系研究,厘定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和湖泊沉积等4种沉积体系。断陷早期,JSQ1的西部与东部分别发育了中型的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中期,西部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逐步扩展并在其前端多发育小型浊积扇,东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亦持续扩张且在JSQ4沉积期规模达到最大;断陷晚期,KSQ1内仅发育盆缘的小型扇体和滨浅湖相沉积,东部、南部隆起区未接受沉积或沉积较薄并剥蚀殆尽。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和纵向演化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在沉积盆地沉积序列中,凝灰岩是源区火山活动与造山运动的直接产物,常见于在板块边缘。对缅甸中北部弧前盆地沙林凹陷内凝灰岩地层进行准确的年代学测量,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 对凝灰岩中锆石的年代学测量,得到的年龄分别为70±1.0 Ma,64.2±1.2 Ma,65±1.0 Ma,64±0.8 Ma,判断庞吉组沉积年代属于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新特提斯洋的B型俯冲导致缅甸中央盆地的岩浆活动,在沙林凹陷内沉积了凝灰岩。  相似文献   

18.
胶莱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胶东地区重力反演计算结果,结合地质资料,对胶莱盆地内部单元进行划分,并进一步结合沉积特征,对各构造单元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波斯湾海域古生界胡夫组沉积特征与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斯湾海域古生界蕴藏着巨大的天然气资源。从区域构造演化出发,对该区古生界胡夫组的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大型缓斜坡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提出了该区古生界“源-相-势”复合控藏的成藏规律,并指明了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波斯湾海域胡夫组主要发育台地与台地边缘相区,从波斯湾西北部向东南部依次发育局限—蒸发碳酸盐岩台地、开阔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纵向上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和膏盐的互层沉积。开阔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波斯湾海域志留系古赛巴段热页岩烃源灶分布及规模控制着胡夫组油气分布与资源规模。胡夫组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平面富集区,膏盐盖层控制油气藏纵向与平面分布。热页岩生烃灶周围的低势能古基底高与盐拱构造是古生界主要的油气聚集带,同时,储层物性、油气运移与保存条件是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关键。根据资料分析,波斯湾海域南海湾盐次盆胡夫组发育大量盐拱背斜圈闭,且志留系古赛巴段烃源岩与胡夫组圈闭叠合性好,成藏条件优越。该盐拱构造带预测资源量巨大,为波斯湾海域古生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下渐新统涠二段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作为一套湖平面上升期形成的富泥地层系统,内幕薄砂体成因和展布规律较复杂。笔者从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史入手,开展内幕多期次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剖析,识别出上、中、下3个四级层序。其中中层序早期为砂岩集中发育层段,进一步分析和追踪落实,该套砂岩呈正韵律牵引流特征,具有多期叠置、水动力较强、自北向南进积的特点,推测为受盆缘一系列断阶强烈活动影响而在洼中—斜坡带稳定分布的大型低位三角洲砂体。由于其沉积背景及储盖组合类型与该区烃源和油气运聚条件配置较好,因此,预测涠二段中层序早期低位—海侵域应是研究区重要的勘探层系,尤其是来自东北方向的长源低位三角洲则更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