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极东部拉斯曼丘陵区的地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栓科 《地理学报》1995,50(4):368-376
拉斯曼丘陵地处极地永久冻土带,风力作用频繁。各种冰缘过程主宰了现代地貌特征的形成,无冰区历史短暂及南极东部古老结晶地盾的相对稳定性,使风化微弱,并以寒冻风化为主,风力地貌、冰缘地貌、冰川地貌、湖泊地貌、海岸地貌和构造地貌组成本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各种堆积地貌形态均不发育,西部地区地貌形态相对年轻,残存的冰碛物地表分丰特征指标冰盖后退依东北到西南方向进行,海岛、半岛及冰陆过渡带构成该丘陵三个差异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貌分类与发育问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李森  王跃 《中国沙漠》1997,17(4):342-350,T001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分类体系则4级21个类型组成,其中风积地貌划分为谷底与谷坡风积地貌2个亚类。河谷风沙地貌面积1929.946km^2,可称为“雅鲁藏布江河谷沙地”。河谷区具有沙源,风动力和堆积场地等风沙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韩致文 《中国沙漠》1998,18(1):38-43
通过航片判读和实地考察,分析了豫北黄河古道区沙地分布特征,从形态-成因角度对风沙地貌形态类型进行了划分。中生代以来华北平原隆起与凹陷呈NNE向相间分布的构造特点,对沙地形成与分布格局具有控制作用。风蚀地貌类型单一,形态简单,风积类型较多样。风积地貌高度一般不超过10m。沙地及风沙地貌形成是典型风水两相作用之结果。由于生物气候条件和沙源状况的限制,风沙地貌发育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艾比湖干涸湖底尘暴及其灾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13  
在艾比湖地区水动力,风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洪积、冲积、湖积、风积、化学沉积等第四纪的沉积类型分布十分广泛,不同沉积类型的物质组成、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及其对尘暴物质的贡献率和沙尘暴产生的灾害程度有较大的不同。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取样分析的结果以及前人的资料,对艾比湖地区地貌结构特征与沙尘暴形成的关系以及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对大农业、工人、人民健康造成的灾害强度、灾害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火星风沙地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继彦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6,36(4):951-961
作为最活跃的地貌塑造外营力,风力作用在火星表面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对火星风沙活动及风沙地貌的认识是随着观测和探测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明确的。火星沙丘在北极地区连绵成带状分布,在其他地区分布比较零散,且主要与撞击坑、河谷和山谷相伴分布。火星风沙地貌与地球上相应的地貌类型形态相似而规模更大,表明两个星球上塑造风沙地貌的动力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火星沙丘主要由玄武岩质(北极部分沙丘为石膏质)颗粒堆积而成,沉积物粒度比地球粗,主要是由中沙和粗纱组成。随着获取影像时空分辨率的提高和着陆器在火星近表面的观测,发现火星上部分区域的沙丘和沙波纹比较活跃。同地球一样,火星风沙地貌也可指示火星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韩致文 《中国沙漠》1998,18(1):38-43
通过航片判读和实地考察,分析了豫北黄河古道区沙地分布特征,从形态成因角度对风沙地貌形态类型进行了划分。中生代以来华北平原隆起与凹陷呈NNE向相间分布的构造特点,对沙地形成与分布格局具有控制作用。风蚀地貌类型单一,形态简单,风积类型较为多样。风积地貌高度一般不超过10m。沙地及风沙地貌形成是典型风水两相作用之结果。由于生物气候条件和沙源状况的限制,风沙地貌发育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热带气候地貌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镇国  张伟强 《热带地理》2006,26(3):197-201
中国热带气候长期热湿,气候地貌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强烈风化和持续剥蚀夷平,缺乏地貌的世代演替,所谓"双重风化"和"双重夷平"的经典概念,未必切合中国热带的实际情况.中国热带第四纪气候波动不明显,但是这种波动在气候地貌上仍有反映.红土砾石台地代表中更新世冷湿(砾石堆积)转热干(红土化)的气候地貌.老红砂台地代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热干(风积)转热湿(红土化、古土壤)的气候地貌.海岸贝壳堤反映中全新世风暴潮增强的气候波动.广东、海南的所谓"冰臼群"实乃河流地貌的瓯穴.中国热带末次冰期的冰川遗迹仅见于台湾岛中央山脉.  相似文献   

8.
新疆吐鲁番盆地地貌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吐鲁番盆地构造运动与沉积过程的基础上,用形态成因原则将本区地貌划分了8个类型,并分别论述了各类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提出本区地貌结构有:地势的巨大起伏性,外动力地貌作用垂直分带性,地貌结构环带性,地貌成因类型的迭加性等独特性质,以及在改造利用上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腾格里沙漠虽经过多次小规模专题考察,始终未见有沙漠专题地图编制出版,多数只作为专著中的插图加以表现。为此,编制《腾格里沙漠地貌图》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能反映出腾格里沙漠的全貌,还能体现沙漠发展规律、演变特点、分布特征等。依据腾格里沙漠的图幅范围、地貌类型以及印刷纸张规格的要求,将《腾格里沙漠地貌图》的比例尺定为1∶40万。选用1∶25万地形图作为地理基础底图,采用1∶10万地形图作为沙丘符号编绘过渡性的工作底图,专题内容编绘以Google Earth影像资料为主。《腾格里沙漠地貌图》的地貌类型包括风积地貌、风蚀地貌以及其他地貌,其中风积地貌是重点展示的内容。根据腾格里沙漠地貌类型,在编图过程中共设计了16种形态结构类型符号,采用分层设色表示沙丘相对高度,用箭头符号表示沙丘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10.
据成因,把泥石流堆积地貌分为自然堆积地貌和人为堆积地貌。据堆积过程,把自然泥石流堆积地貌分为古泥石流台地、老泥石流台地和近代泥石流长柄扇。据建筑物引起的堆积形态,把人为堆积地貌分为泥石流堆积扇(锥)、回淤泥砾滩、侧积泥砾堤和堰塞洼地。  相似文献   

11.
风况是影响风沙地貌发育的重要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沙丘类型.为探究区域风沙地貌发育与风况之间的关系,对哈勒腾河流域不同区域一个完整年度的风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平均风速为2.78 m·s-1,起沙风集中在春夏季,平均风速为7.78 m· s-1,起沙风事件平均持续时间为4.1 h;流域输沙势122-254 VU...  相似文献   

12.
靳鹤龄  董光荣 《中国沙漠》2001,21(4):367-373
和田河是典型的干旱荒漠河流,也是塔里木盆地惟一南北向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河流,流域的第四纪沉积以风成相与河流相冲洪物为主,其厚度达到250m以上,据其沉积特征推断时代为中更新世。18 ka MP以来麻扎塔格山下60km处河流向东摆动了3次,形成了三道古砂堤,造成河流摆动的原因是新构造运动、强烈的风沙活动和河流季节变化,河流及其摆动对沙漠及沙漠地貌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沙漠及其风沙地貌发育提供丰富的碎屑物质;二是控制风沙地貌发育的活动性,并抑制了风沙地貌向高大复合沙山发育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河湖相沉积是一种非固结沉积物,是风蚀地貌发育的一种重要地质基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育在这种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分布非常普遍,但相关研究较少,尚缺乏风蚀地貌发育过程方面的研究。基于野外调查信息和理论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河湖相平原风蚀地貌发育的外营力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风蚀地貌发育的外营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蚀作用以及重力作用;(2)风蚀作用是风蚀地貌发育的主要外营力,但是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和重力作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关键作用是形成风蚀突破口,而重力作用和风化作用是促进风蚀地貌后期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3)各种外营力协同作用和互为条件,它们在风蚀地貌发育的各阶段的重要性不同;(4)沉积层特殊沉积构造和外营力作用共同造成了风蚀地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海岸风沙地貌台风响应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玉祥  杜建会 《中国沙漠》2014,34(3):634-638
基于台风对海岸风沙地貌影响研究发展的简要回顾,概括了国外近期在海岸沙丘风暴响应的差异性及其机理、风暴响应沉积特征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主要进展,认为国内适时开展台风对海岸风沙地貌形态与沉积特征影响研究十分必要,建议以华南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台风前后不同类型海岸沙丘形态变化的高精度测量、非台风季风沙运动过程的定位观测以及沙丘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等,研究华南海岸风沙地貌形态和沉积变化与台风间的相互联系,探究台风对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的作用规律,建立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的台风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察尔汗盐湖雅丹地貌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雅丹地貌沉积物的研究可以判别雅丹地貌沉积物形成的沉积环境。主要采用了粒度分析方法对察尔汗盐湖雅丹地貌的沉积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形成雅丹地貌的沉积物主要包括粉沙、极细沙、黏土和细沙;②粒度分布曲线主要有呈不对称的双峰分布、近乎对称的双峰分布和单峰分布等4种类型。呈双峰态的分布曲线,主、次峰均位于粉沙粒级和极细沙粒级,区别仅是两个粒级含量的高低;③雅丹地貌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介于3.95~7.18 Φ之间,平均值为5.97 Φ;标准离差变化范围为1.37~2.47,平均值为1.99;偏度的变化范围为-0.27~0.58,平均值为0.10;峰态的值介于0.71~1.28之间,平均值为0.93。运用萨胡判别公式及沉积物粒度组成和粒度分布曲线特征进行判断,可知察尔汗盐湖雅丹地貌沉积物的形成环境主要为湖相、滨湖相和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同时还有浊流沉积和极少的风沙沉积环境,形成环境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6.
浑善达克沙地的土地沙漠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5  
刘树林  王涛 《中国沙漠》2007,27(5):719-724
借助TM/ETM+影像和GIS平台,采用实地考察与野外实验和室内分析整理相结合的办法,对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过去50 a来,浑善达克沙地经历了强烈的沙漠化发展。位于沙地中部正蓝旗的沙漠化土地从1987年的5 593.8 km2发展到2000年的6 015.3 km2,发展速率为32.4 km2·a-1。2000年紧急启动的风沙源治理工程,一定程度改善了当地沙漠化发展态势,2005年正蓝旗共有沙漠化土地5 950.4 km2,有约330.7 km2的严重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控制和逆转。其他大部分沙漠化土地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5 a的时间里尚未发生质的变化。沙漠化过程是原生植被逐步被沙生植被和沙生先锋植被取代的过程;同时也是土壤粗化、贫瘠化和空间重新分布过程。随着土地沙漠化程度的加剧,起沙风速降低,输沙强度增大,沙地近地表表现出相对高风能环境。沙漠化过程以固定沙丘活化为主,主要有发育“马蹄形”风蚀洼地、“鱼钩”型沙丘和“串珠状”风蚀槽三种沙丘活化形式,最终导致景观支离破碎、不少地区出现了流沙连片的现象。同时,农田开垦引起土壤风蚀的危险,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陈骥  姜在兴  张万益  刘超  许文茂 《中国沙漠》2018,38(5):999-1008
湖泊滨岸带风成沉积一直是湖泊沉积研究的薄弱点。占据青海湖湖盆面积近五分之一的东岸沙丘为研究现代湖泊滨岸带提供了一个现代沉积实例。随着沉积学的不断发展,研究内容已经从"一元"的传统相模式逐渐过渡为"二元"的"源-汇"体系。以野外地质考察和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调研和相关测试分析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团保山前发育有相对广阔的滨岸沉积,指示了青海湖湖水曾经达到山前地带。大面积的滨岸沉积和古沙丘出露水面以及风对山体的吹蚀,为湖东风砂堆积提供了物源基础。干旱-半干旱气候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断陷湖盆的长条形地貌使得风沿着长轴方向吹扬,造成风成堆积物在长轴的一端堆积。高大的团保山/达坂山的山前复杂地貌特征为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西北风产生的波浪和沿岸流作用于沙岛和海晏湾的滨岸带,导致滨浅湖的砂堆积形成沿岸沙坝。随着湖平面的下降,沿岸沙坝出露水面,并逐渐闭合形成障壁岛-泻湖沉积。  相似文献   

18.
陈广庭 《中国沙漠》1989,9(2):23-30
乌盟后山地区位于内蒙阶状高平原南侧, 广泛发育多种风成地貌。本文分析了常见的几种风成地貌的发生条件、发育过程及其稳定性后指出: 强烈粗化是当地沙漠化的主要形式; 强烈粗化以致地表砾石化是地貌发育的最终结局。从区域地貌发展看, 这里的沙漠化可以看作是其北侧阶状高平原风蚀戈壁的扩展。因而, 亦可称风蚀戈壁化。  相似文献   

19.
库鲁克沙漠风沙地貌与沙丘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库鲁克沙漠位于塔里木河下游以东,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风况资料和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对该沙漠的风沙地貌及其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鲁克沙漠风能环境属于低至中等;合成输沙势方向为西南至西南偏西方向;方向变率属于中等。具有风积和风蚀两种地貌类型,风积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平沙地、灌丛沙丘、新月形沙垄、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风蚀地貌类型主要为雅丹。沙漠西部新月形沙丘的移动方向为西南偏西方向,与当地合成风向大体一致。沙丘移动速率为9.5~37.8 m·a^-1,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取决于当地风况、沙丘高度和沙丘密度等因素,与沙丘高度和沙丘密度呈指数负相关关系。沙丘的形成发育及其移动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而这种复杂性塑造了丰富的风沙地貌类型及其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