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东鸣  余建华  沈丽芬 《地球》2013,(5):106-107
正1引言受低层切变及高空低槽东移影响,4月16日08时到17日08时闽北(即福建省南平市,下同)出现了强雷电、冰雹及短时强降水(暴雨)等强对流天气。16日午后闽北的光泽县北部的司前乡台山村、王方村及寨里镇桥湾村等地先后出现降雹(降雹时间分别为12:30~13:00及14:00左右),降雹持续时间3~5分钟,冰雹最大直径约3cm。16日夜  相似文献   

2.

2019年7月3日下午辽宁部分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开原市金钩子镇遭遇了龙卷风,造成当地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重点分析有利于这次龙卷和冰雹等强对流过程发生的大气变量扰动环境,包括数值模式预报产品中的扰动天气环境以及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演变对应的大气扰动风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开原单个龙卷与苏北多次单个龙卷发生的大气温压场扰动环境相似,发生地位于对流层上部下伸到地面的位势高度扰动槽线和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冷暖温度扰动气团交界线附近,其冷暖扰动气团之间的强度对比较美国多龙卷爆发时的弱小.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产品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CEP/GFS)的实时分析资料进行扰动环流形势分析并与当地实况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相结合,可以从潜在趋势上定性地推断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展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1,(1):62-63
寒潮来了 用电多了近期,寒潮袭击法国大部分地区。法国电力运输网网站2010年12月14日发布消息说,受寒潮影响,法国各地用电量不断攀升,用电负荷当天傍晚创下新高。  相似文献   

4.
李秋香 《地球》2011,(11):109-109
无论是在电视还是电影里,我们看过几百遍这样的场景:某人不得不在一个寒冷的天气里外出一段时间,回来后就开始打喷嚏,不久他便得了感冒和流感。而这个看似符合逻辑的结论寒冷天气会导致疾病,却是错误的。在《天气物语》这本书里,保罗·耶格尔会告诉你真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1)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事实上,人类正处于极端天气的适应期,炎热的酷暑、狂暴的飓风、刺骨的严寒以及滔天的洪水近乎成了"常客",风调雨顺已被视为"奢侈品"。美国严寒天气堆起近8米冰山2013年1月,由加拿大而来的北极气团持续席卷大部分的美国地区,致使北方部分地区呈现出了2013年"冰河时代"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一些观点,如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分形分维、分岔、混沌的预报尺度等观点对小震调制、共维时间、共维面积以及嵌套调制等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共和地震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分析对人们认识前兆现象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02年7月30日~8月4日北京地区典型高温高湿天气的环流、温湿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指出在异常偏西和偏北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下沉气流抑制了低层水汽的抬升,使得水汽积聚在对流层低层,是导致高温高湿天气的直接原因.考虑实际大气非均匀饱和的特性,通过引入广义湿位温的概念及广义湿位涡方程,对这种高温高湿天气进行了广义湿位涡异常的分析,表明高温高湿天气形成时大气低层有广义湿位涡的负异常.此负异常对高温高湿的发生有指示性,因而可利用广义湿位涡的异常来识别高温高湿天气的出现并进行短时预报.  相似文献   

8.
以某隔震工程隔震层梁出现裂缝为研究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进行了施工过程模拟,分析对比了两种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隔震层钢筋砼梁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对隔震层梁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原因下梁的裂缝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隔震层梁出现的裂缝是由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共同作用引起的:建筑物施工期间结构刚度尚处在成长阶段,受到支撑变形、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不利作用对结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对于两种结构,常规算法由于不考虑框架的生成和加载历史,算得的内力值均偏小;而隔震结构偏小的幅度更大,因而更危险.计算同时表明,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各层梁当拆除其支撑、模板和浇筑其上一层时,其内力达到最大值;其中隔震层梁内力最大,为隔震结构在施工中的薄弱部位.给出了对其加强保护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9.
芦山4.20地震破裂过程及其致灾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全球地震台网的远震地震波数据快速反演了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芦山4.20地震)的破裂过程,在震后3小时得到并发布了相关测定结果.结果显示这次地震的震级约MW6.8,包括两次破裂子事件,但都发生在断层面上震源(破裂起始点)附近,整个地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破裂方向性.雅安芦山地震的破裂没有大规模出露地表,主要地震灾害集中在断层上盘,位于芦山县和宝兴县一带.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十五”测震台网正在测试运行的36个国家任务子台的地动噪声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各台的背景噪声地动速度均方根值(RMS值)、有效测量动态范围和噪声信号功率谱。结果表明,各子台中有沂水台、莒县台、郯城台、新泰台、烟台台、荣成台、苍山台、商河台、莱州台、龙口台、海阳台、文登台及临朐台是符合一类测震台的标准,其他台站均符合测震台站的选址要求。  相似文献   

11.
呼图壁21号温泉动水位“脉冲”式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1 999年 6月 ,呼图壁 2 1号温泉动水位变化一反常态 ,出现“脉冲”式小幅跳跃 ,同时伴随有大量气体团状上涌 ;至 1 999年 9月 2 3日轮台 5 .1级地震发生当日 ,日“脉冲”频次达最高峰 ;此后“脉冲”逐渐减少 ,1 1月份以后完全消失 ,动水位恢复原有稳定下降趋势。探求此次异常的形成机制 ,将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地震的认识。1 观测点地理地质环境呼图壁 2 1号温泉地处呼图壁河上游西岸、白杨河沟口之南 (东经 86°3 3′3 0″,北纬 43°43′44″) ,海拔高度 1 40 0 m。泉水的电导度为 0 .78m/Ω,p H值为 7.2 5 ,矿化度为 0 .44g/L,溶解氡含…  相似文献   

12.
《地震》1984,(3)
“8301工程”是国家地震局首次利用我国地下核试验进行的一项地震科学试验。1984年4月在昆明召开的“8301工程近场地震观测学术交流会”表明,这次地震试验观测是成功的,不仅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强地面运动记录,而且记录到电磁波、地下水位、水化学和地磁等前兆方法的爆炸效应资料。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地震数据种类繁多且数量不断增大,使得地震数据共享和数据服务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对已有的地震数据模型进行优化的过程方法.并将此方法初步应用于现有的1/400万活动断层GIS数据库中,针对该库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断层数据模型的优化,结合具体的实例,应用了优化...  相似文献   

15.
野外观测和岩石物理实验的结果是地震孕震物理过程研究的基础。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由观测到的震区内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出发,也考虑到近年来国内外所进行的一些岩石物理实验的结果,对我国大陆内大地震孕震物理过程进行初步的深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中采用二层线性模式讨论了地面摩擦,水平热量交换和动量交换,以及长波辐射冷却等因子对长波稳定状况的影响.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温压场结构,由理论上证实了当温度波还落后于气压波时,运动就已经开始阻尼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中采用二层线性模式讨论了地面摩擦,水平热量交换和动量交换,以及长波辐射冷却等因子对长波稳定状况的影响.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温压场结构,由理论上证实了当温度波还落后于气压波时,运动就已经开始阻尼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表明深源月震的周期性是由地球对月球的潮汐作用引起,但固体潮汐差应力的最大值远小于深源月震发生所需的岩体破裂应力,因此在潮汐力以外,应存在其他背景构造应力.此外,由于月球上并没有活跃的板块运动,浅源月震的发生机制也有待解决.本文用参量化模型初步模拟了月球冷却和岩石圈增厚的历史,并初步计算了月球内部的热应力增长速率以及长期应力松弛下累积至今的热应力,特别关注了深、浅源月震区域近期应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浅源月震区域内,热应力大小可以造成浅源月震区岩体破裂,且热应力以水平挤压为主,足以产生逆掩断层月震,与实际观测吻合;深源月震区域内,热应力虽然也有集中,但其量级大小并不足以成为造成无水干月岩破裂的主要原因.我们推测深源月震很可能与月幔最下层的部分熔融层释放的流体有关.本文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月球冷却收缩热应力与深、浅源月震产生机理间的关系,对未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落井沟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得妥镇东南部,从沟口至其东南部约11 km处有正在运营的大岗山水电站。为有效防止落井沟泥石流对得妥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大岗山水电站的运维造成的威胁与损毁,开展对泸定震后落井沟内物源分布特征与不同降雨周期下泥石流运动演化过程分析。“9·5”泸定地震后,耦合现场调查与地震前后遥感影像解译,得出强震致使落井沟流域内产生滑坡37处,总面积约0.125 km2,并采用LiDAR航拍技术优化解译结果,得到实际松散堆积物方量为15.52万m3。随后结合精准物源、精细化地形及5%、2%、1%降雨频率,开展基于OpenLISEM数值计算的落井沟泥石流运动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2%、1%降雨重现周期下落井沟泥石流运动过程的最大泥深分别为6、8、11 m,最大流速分别为5、7、10 m/s; 5%、2%降雨频率下泥石流对大渡河的堵江程度较小,1%频率下可造成半堵江状态。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DIALOG系统的GEOREF数据库对1991 ̄1995年入库的大量文献进行了国际联机检索,并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震工作者在地震非线性研究方面,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