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云南墨江县扭只二长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年龄为(263.5±1.7)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Si O2含量为55.30%~74.37%,全碱(Na2O+K2O)含量2.56%~7.57%,且Na2OK2O;岩石富集轻稀土,负铕异常明显(δEu:0.74~1.06),相对富集Sc、Co、Cs、As等元素,亏损Cr、Ni、Zn、Rb、Sr、Ba、Zr、Ta、Th、U、W等元素。根据图解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岛弧向陆陆碰撞或者陆弧碰撞的构造环境,表明哀牢山构造带的古特提斯支洋或弧后盆地在晚二叠世((263.5±1.7)Ma)可能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2.
柯村花岗斑岩位于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西部,九华山岩体西侧.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花岗斑岩的侵入时间为125.8±0.9Ma,与九华山岩体的侵入时间相近,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九华山柯村花岗斑岩富硅、富碱、富集不相容元素,亏损Sr、Ba、Ti等元素,具有较高的10 000×Ga/Al值和锆石饱和温度,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相似,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表明在125Ma左右,皖南地区已经由早期相对挤压的构造环境转变为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云南水草坝岩体位于祥云-宁蒗铜金成矿带北段,是金沙江-红河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草坝二长斑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为该区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的约束。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水草坝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古近纪渐新世早期(33.1±0.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且A/CNK大于1,属于过铝质富碱二长花岗斑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 = 114.68×10-6~384.79×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 = 440.37~114.09),Eu无明显异常(0.84~1.14),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K等)、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以及高Sr低Y、Yb的特征,属于典型的C型埃达克岩。综合分析认为,水草坝二长花岗斑岩岩浆源区主要为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参与。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水草坝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印度-欧亚板块晚碰撞走滑期构造应力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4.
西藏邦铺斑岩型钼矿床二长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钼铜多金属矿床,二长花岗斑岩为其成矿母岩。对邦铺二长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此二长花岗斑岩富硅(67.06%~73.70%)、富K2O(3.61%~7.642%)贫CaO(0.14%~4.40%)贫Na2O(0.140%~4.40%),属钾玄岩系列及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变化变化很大(22.01×10-6~107.606×10-6),稀土曲线为平缓的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δEu的变化范围为0.592~1.064,具有微弱的负铕异常到无铕异常。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LILE),贫高场强元素(HFSE),即相对富集Rb,U,Cs和Nd而亏损Ba,Sr,P,Ti和Y。二长花岗斑岩形成的环境比较复杂,主要为同碰撞造山构造环境,即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内,发育与碰撞后的地壳伸展环境,并可能涉及到冈底斯区域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多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老挝爬立山铁矿位于长山褶皱带北西端,为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铁矿床。铁矿化产于二长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二长花岗斑岩具有富碱,硅、铝过饱和的特征,属钙碱性岩。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正常大陆弧花岗岩类似,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正铕异常,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属下地壳重熔被动侵位形成的"S"型花岗岩。岩体U-Pb年龄为283±2.9Ma,侵位时间为早二叠世。爬立山铁矿床潜在资源量巨大,外围地区具有相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
西藏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尼木斑岩铜矿田中。该区中-酸性岩浆活动较为发育,形成以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为主的含矿斑岩体。为限定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岗讲铜钼矿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背景,本次研究对成矿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揭示,岗讲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中新世(14.47±0.19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岗讲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的w(SiO2)为69.12%~72.62%,w(Al2O3)为13.31%~15.57%、K2O/Na2O为0.76~1.66。属于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为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的ΣREE为83.19×10-6~154.28×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HREE)=3.57~14.73,(La/Yb)N值为31.4~39.5,δEu为0.83~1.29,具有较弱的负Eu异常;稀土元... 相似文献
7.
西藏邦铺大型斑岩钼-铜矿床二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锆石U-Pb SHRI MP定年技术,测定了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邦铺斑岩钼铜矿床中二长花岗斑岩的年龄,获得该含矿岩体真实侵位年龄为13.9±0.3 Ma(MSWD=3.05),属于喜马拉雅晚期。邦铺二长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介于冈底斯成矿带后碰撞期伸展构造环境的斑岩体的形成时代(12~18 Ma),该年龄的厘定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带岩浆活动,并为整个冈底斯成矿带岩浆岩演化历史提供年代学数据和新的启示:可以认为其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具有相同的动力学背景,同属于大规模的快速爆发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8.
近期在燕山期岩浆活动缺乏的黔西南地区发现了罗悃二长花岗斑岩,为厘定其形成年龄,明确黔西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活动机制,本文对其进行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18颗柱状锆石年龄为(157.8±0.4)Ma(MSWD=1.4),代表二长花岗斑岩的侵位年代为晚侏罗世;锆石的176Hf/177Hf值(0.282 390~0.282 478)和εHf(t)(均值为-8.17)表明二长花岗斑岩的岩浆源区主要以富集地幔为主;岩石的SiO2含量为65.91%,CaO为1.44%,Al2O3为15.67%,MgO为0.57%,TFe2O3为4.23%,K2O为4.19%,Na2O为5.72%,σ为3.76~4.98,A/CNK为0.93~0.96,显示富碱、准铝质的特征,应为I型花岗岩类;岩石的∑REE(32... 相似文献
9.
北大别东部大山坑片麻岩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少量角闪石、黑云母和褐帘石,成分为二长花岗质。岩石以富碱(Na2O+K2O)尤其是 K2O、贫Al2O3为特征,地球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富集 K、Rb、Th、La、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U等高场强元素及Sr元素,高的Ga含量、强的负Eu异常(δEu=0.37)和相对较强的轻重稀土分馏程度((La/Yb)N=16.75)。岩石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与南大别水吼地区的 A型花岗片麻岩类似,意味着其原岩与南大别的 A型花岗片麻岩一样,可能也是在拉张状态下形成的一套偏碱性的花岗岩。该二长花岗片麻岩的锆石 U-Pb年龄为229.2±5.5 Ma,也与南大别超高压变质的年龄相似,指示北大别正片麻岩印支期可能也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南、北大别造山带可能具有相同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现南、北大别变质带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多的是后造山历史不同,尤其是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对两个带影响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佛子冲铅锌矿田位于广西岑溪市诚谏镇境内,从北向南主要由古益、河三、龙湾3个铅锌矿床组成。矿田内发育有三期花岗质侵入岩及两期火山岩,其中二长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二长花岗斑岩的野外地质、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矿田内控岩控矿构造的研究,探讨二长花岗斑岩的成因,确定佛子冲铅锌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成矿构造。利用LA-ICP-MS对采自古益、河三、龙湾的二长花岗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5.1±1.7)、(105.2±0.5)、(104.2±1.5)Ma。主量元素成分显示,二长花岗斑岩为准铝—弱过铝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球粒陨石稀土元素模式图特征显示,轻稀土强烈富集,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显示强烈的Ti、P负异常和Pb的正异常。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二长花岗斑岩起源于地壳,并经历了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ACF)过程。二长花岗斑岩的εSr(t)为78.98~162.66、εNd(t)为-10.4~-8.3,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424~1.672Ga,进一步表明二长花岗斑岩来自中—古元古代基底的部分熔融,进而可能暗示佛子冲矿田与云开古陆具有相同的前寒武纪基底,是云开古陆的组成部分。二长花岗斑岩的空间展布、断裂构造的控岩控矿特征显示,二长花岗斑岩侵位中心位于矿田南部的新塘,向北进行岩墙扩展式侵位,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产物。二长花岗斑岩是龙湾、河三矽卡岩型矿床相关的花岗岩体,也是古益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成矿地质体,从河三、龙湾的矽卡岩型矿床,到古益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构成了同时同成因的热液矿床系列。 相似文献
11.
岗讲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之中,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储量在大型以上的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体为复式岩体,其中铜、钼矿化主要产于黑云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之中。热液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局部泥化,从岩体中心向外主要发育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钾化带与绢英岩化带叠加部位,矿区次生氧化富集带也比较发育。文中利用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对主要含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黑云石英二长岩和流纹-英安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4.73±0.13)Ma(MSWD=1.3,N=16)和(12.01±0.29)Ma(MSWD=2.3,N=8),与尼木矿田其他斑岩铜(钼)矿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岗讲铜-钼矿床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后的伸展阶段。鉴于矿区缺失青磐岩化带,且钾化带主体已出露地表,因此该区的剥蚀深度至少应该在2~3 km,这与结合青藏高原的剥蚀速率(0.13~0.23mm/a)估算的剥蚀深度一致。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乌拉嘎金矿赋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 U-Pb年龄、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金矿产区之一,发育多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它们与中生代陆相火山-次火山岩有密切的关系,但对这些陆相火山-次火山岩的成因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本区金矿的成因认识和矿床勘查。本次研究采用先进的LA-ICP-MS锆石定年法、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示踪等方法,对与乌拉嘎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存在密切成因联系的次火山岩(花岗闪长斑岩)进行深入研究。LA-ICP-MS锆石定年法获得乌拉嘎矿区葡萄沟岩体及其南部含矿岩枝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08.2±1.2Ma和106±1.1Ma,与区内宁远村组火山岩成岩时间基本相近,推断金矿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与东安金矿和高松山金矿为同期。岩石地球化学确定该岩体为高钾钙碱性(σ=1.83~2.18)偏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Sr-Nd-Pb研究显示其具有活动陆缘弧岩浆岩特点,进一步得出岩浆源区和成矿物质具有来源于新元古代形成的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的属性。早白垩世时,中国东部处于伸展应力体制下,尤其黑龙江构造活动强烈,起源于新生下地壳重融的岩浆活动频繁,结合已有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资料显示,推断区内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洋灰洞子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洋灰洞子斑岩型铜矿床地处兴蒙造山带东段、吉黑褶皱带北部,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和构造角砾岩中。为厘定洋灰洞子铜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笔者对洋灰洞子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相关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富硅贫镁,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a/Yb)N=10.49~19.79,Eu显示弱负异常或正异常,高Sr低Y和Y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埃达克岩或埃达克质岩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04.4±2.8 Ma和201.2±1.7 Ma。综合研究认为,洋灰洞子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可能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之交,该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流体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SHRIMP锆石年代学对西藏玉龙斑岩铜矿成矿年龄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玉龙岩体侵入时限至少为2.6Ma,其中成矿前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43.6±0.8Ma,成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的年龄为41.0Ma±1.0Ma,代表了两幕较大的岩浆活动。玉龙斑岩铜矿主体成矿年龄约为40Ma,长时限多期幕式岩浆侵入和成矿期物理化学条件的剧变,是形成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的主要原因。玉龙斑岩铜矿与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众多新生代斑岩铜矿一样,属于印度-亚欧大陆45Ma陆陆主体碰撞之后第一次大规模应力释放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 SHRIMP测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27
多不杂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含矿斑岩体属花岗闪长斑岩,其SiO2含量为61.3796-67.73%,平均为65.16%;稀土元素总量为(41.4-94)× 10~(-6),LREE>HREE,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K、Th、Ba、La、Ce、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点反映出岛弧带的岩浆作用特征.含矿斑岩中锆石的U-Pb SHRIMP测年获得(120.9±2.4)Ma(MSWD=4.3)谐和年龄,代表了含矿斑岩的形成时代.6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范围非常一致,其变化范围为(117.6±1.3)~(118.5±1.4)Ma,等时线年龄为(118.0±1.5)Ma(MSwD=0.30),代表了该矿床的成矿年龄.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应于班公湖.怒江早白垩世期间的多岛弧-盆系演化时期,其形成环境类似于东南亚的多岛弧-盆系统. 相似文献
16.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扎拉尕含矿斑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龙斑岩铜矿带扎拉尕斑岩铜钼矿床位于玉龙斑岩铜矿带中北部,赋矿岩体侵入下二叠统火山岩及三叠系砂泥岩中,主要由早阶段为二长花岗斑岩及晚阶段正长花岗斑岩组成。分析了早阶段二长花岗斑岩及晚阶段正长花岗斑岩锆石 LA-ICP-MS U-Pb 年龄。早阶段二长花岗斑岩该年龄为(38.5±0.2) Ma, MSWD=1.12,晚阶段正长花岗斑岩该年龄为(38.5±0.2) Ma, MSWD=1.08,早阶段和晚阶段含矿斑岩体锆石U-Pb 年龄完全一致。这表明早晚两阶段成矿岩体是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形成的。扎拉尕赋矿斑岩体形成年龄为(38.5±0.2) Ma。据扎拉尕斑岩矿床形成时代及藏东地区在始新世至渐新世地质构造背景,提出扎拉尕斑岩矿床和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形成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在藏东地区形成的走滑构造活动诱发的岩浆活动有关,为陆陆碰撞走滑构造环境的斑岩矿床。 相似文献
17.
福建紫金山矿田浸铜湖矿床石英正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浸铜湖斑岩铜(钼)矿床位于福建紫金山矿田的北东侧,本文分析了出露于该矿床的石英正长斑岩的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Nd同位素组成,并对其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岩石SiO2含量变化于57.59%~71.19%,岩石全碱含量为7.73%~10.01%,里特曼指数σ为 2.21~6.05,铝饱和指数A/CNK为1.24~1.53,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为152×10-6~212×10-6,具有弱Eu负异常(Eu/Eu*=0.71~0.97),(La/Yb)N为16.62~33.49,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微量元素具有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显示弧岩浆作用特点。岩石具有低的εNd(t)值和低的Nd模式年龄,分别为-6.60~-4.37和1.25~1.43Ga,显示壳-幔相互作用特征。对石英正长斑岩两个样品的锆石进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微区测定,结果分别为95.3±0.9Ma和96.7±0.9Ma,为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产物。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石英正长斑岩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之下,由受到俯冲组分改造或影响的岩石圈地幔物质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陈家店金矿区内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7±4)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斑岩具有富Si、富Al、富碱质和低Mg、低Ca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高场强元素(HFSE)Th、Rb和K明显富集,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和Ti明显亏损的特点;稀土元素以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La/Yb)_N=0.47~4.99,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8~0.68)。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花岗斑岩具有碰撞后花岗岩特征,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环境。综合研究认为,矿区花岗斑岩的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其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地处火山弧形构造带,属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9.
西藏青草山斑岩铜金矿含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藏青草山斑岩铜金矿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新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首次对青草山含矿花岗岩闪长斑岩的锆石进行了 LA-ICPMS 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含矿斑岩中锆石的13个点的U-Pb定年,得出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4.60±1.20Ma (MSWD=1.07),此年龄与同样分布于该带上的多不杂斑岩铜矿含矿斑岩成岩年龄、波龙斑岩铜矿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应用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含矿斑岩中绝大部分锆石的结晶温度小于700℃,如此低的结晶温度指示含矿斑岩岩浆来源于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通过对锆石微量元素的详细研究,得出青草山含矿斑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这与前人研究得出的多不杂斑岩铜矿的形成构造背景一致。相近的成岩成矿年龄和一致的形成构造背景揭示以多不杂、青草山、波龙斑岩铜(金)矿床为主要组成的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的客观存在。依据青草山斑岩铜金矿和多不杂斑岩铜矿的含矿斑岩和同期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已有弧环境斑岩铜矿的经典成矿模型,本文提出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即在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北俯冲,大洋板片向下俯冲到一定深度时,发生大规模脱水作用,释放的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诱发其部分熔融,产生的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向上运移,在浅部地壳发育成与成矿相关的岩浆房,部分岩浆上升直接喷出地表,形成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火山岩,部分浅成-超浅成侵位成斑岩体及斑岩型矿床,随着岩浆的多点多期次侵位,最终形成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