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并针对部分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中国)的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策略进行分析。美国EOS计划和ESE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对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法国以高分辨率SPOT卫星系列为其对地观测技术的特色;日本制定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基本发展策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对地观测技术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此外,笔者以滑坡灾害系统为例说明了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31日,“高分辨率卫星SAR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在杭州圆满落幕。来自全国科研、教育和企业界的1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就微波对地观测技术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25日,由中国科技部和欧洲空间局共同主办、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和欧洲空间局对地观测部共同承办的"龙计划"二期总结研讨会暨三期项目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欧合作"龙计划"是目前我国在地球观测领域的大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旨在建立面向地球观测数据应用研究的中欧联合研究队伍,促进双方卫星遥感技水平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消息报道     
2006环境遥感学术年会———新型对地观测技术与应用会议通知(第一号)经过近十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航空、航天领域不断推出高性能、多平台、组合式的对地观测技术新系统。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推动新型对地观测技术的应用,适应国家的战略需要,发挥遥感技术在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生态、“三农”、城镇化、国防安全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优势和作用,经研究决定,2006环境遥感学术年会将以“新型对地观测技术与应用”为主题于2006年8月11-14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  相似文献   

5.
中法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合作起步早,起点高.双方高层保持良好互动,重大合作项目开展顺利,科研和技术人员合作成果丰硕.本文从法国国土资源的基本情况、管理体系、人员交流情况以及重大合作项目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中法合作现状,并对未来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China High Resolution Earth Observation Conference)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交流思想观点,分享研究成果,营造学术氛围,进一步开拓思路,发现人才,推动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产学研合作与交流,支持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年会主题:精确感知、创新应用。第二届年会将于2013年12月于北京召开。会议征文方向为:天基对地观测技术;临近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航空对地观测技术;地面系  相似文献   

7.
江碧涛 《测绘学报》2022,51(7):1153-1159
经过50余年发展,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等巨大跨域,已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飞速发展,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把握技术发展脉络,推动“十四五”我国空间对地观测领域高质量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国际竞争、国内需求和技术革新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巨型星座建设、海量数据处理、智能融合应用等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召开了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战略研讨会。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认真、客观地分析了本领域发展战略需求和发展态势,在“需求牵引、核心突破、系统发展、军民结合”的原则下,确定了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十一五”的战略目标,以加强核心空间技术的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和前瞻性技术布局与研究,提高我国空间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空间信息自给与产业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法两国航天测控网成功地对一颗法国试验卫星进行了联合测控。在这次中法测控联网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属3个地面测控站在3个圈次的接力跟踪与测量中,发现、捕获卫星及时准确,测控数据传输顺畅,为法方卫星定轨提供了精确的测量数据。这是我国航天测控网首次为外星提供实时测控支持服务,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网在国际联网方面的共享功能日趋成熟,在国际空间领域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对地观测技术工程实验室于2009年初正式挂牌。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航空物探技术方法、遥感"星一空一地"一体化对地观测关键技术研究,为国土资源业务管理及其业务运行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1.
信息广场     
我国初步建成对地观测体系我国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已形成一整套对地观测体系和分布在北京、新疆、广州的卫星地面接收站体系。对地观测体系已在我国气象预报、灾害防治、资源调查与配置、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2004年6月22日,我国西藏札达县帕里河上游发生滑坡,堵塞河道。专家们从卫星获取的滑坡前后6月15日、7月11日、8月13日、9月4日的图像,对该滑坡及由此形成的堰塞湖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与分析。结论是滑坡堵塞河道所形成的堰塞湖湖面面积不断扩大,由83公顷增长到194公顷,蓄水量增加至约3000万立方米。我…  相似文献   

12.
杨元喜  任夏  王建荣 《测绘学报》2022,51(6):854-861
航天对地观测已经成为全球对地观测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梳理了国际上现有大地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概况,侧重分析了我国地形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未来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趋势,载荷集成型综合测绘卫星发展的可能性及其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总体认为集成型测绘卫星尽管单星观测效率高,但是整体观测效益不高;分析了微小卫星密集组网型对地观测的可能性及其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载荷模块化设计、卫星小型化设计、卫星最佳组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卫星在轨弹性调配技术和星上数据快速处理技术等;对未来智能卫星对地观测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星上观测智能识别技术、星间智能传输与星地智能传输技术、星上和地面智能数据处理技术等。此外,卫星的智能避障、运载火箭落点的智能跟踪和智能控制也是航天对地观测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地观测微小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任享  尹明 《测绘通报》1999,(12):20-22,33
本文对现代微步卫星的基本概念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对地观测微小卫星的 2和应用前景,并对发展我国自己的对地观测微小卫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变形观测在工业、交通建筑物及开发地下资源等而进行的工程设施中愈来愈得到广泛地应用。变形观测所接触的内容较多,而使用的方法也不少。本文采用角度平差法仅对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裂缝观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利用天基、临近空间和航空平台的多种观测手段,实现对陆地、海洋、大气等各类对地观测信息的获取,其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气象以及国家安全等众多领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部署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用于发展我国高分对地观测技术,构建我国高分对地观测体系,掌握高分对地观测信息自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航测相机传感器技术、位置姿态传感器技术和惯性稳定平台技术的发展概况,对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数字航测相机———框幅式数字航测相机和推扫线阵航测相机的发展进行了叙述,并对国产数字航测相机——SWDC4a和SWDC5系列的研制与发展进行了介绍。数字航测相机的应用增强了对地观测能力、缩短了地理信息处理的周期、提高了对地观测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11日至14日,徕卡测量系统有限公司分别在北京、武汉和上海三地举办了“GPS参考站网综合服务技术”研讨会,来自德国的Hans-Jurgen Euler博士和徕卡公司的GPS参考站网技术专家Joel Van Cranenbroeck先生,与来自国内各地从事测绘、地震、气象、数据处理研究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专家共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就当前台站网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和交流。尤其引起与会者强烈兴趣的是,在国外已广泛采用的虚拟参考站FKP技术分析,以及徕卡即将于今夏推出的一种最新解决方案——基于主副站概念的“实时覆盖全网改正数”设计方案的虚拟参考站技术介绍。  相似文献   

18.
结合传输型对地观测小卫星一体化设计的特点,介绍了一种用于对地观测小卫星系统的锁相接收机的-构成及原理,并对系统的相位噪声性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对其相位噪声进行技术控制的方法。通过文中的分析与研究,消除了由于对地观测小卫星相位噪声所引起的系统误码率的恶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下一步对地观测小卫星的发展与应用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GPS在工业厂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丞杰  邓克寰  杨宜清 《测绘工程》2002,11(1):42-44,51
通过工程实列阐述了运用GPS定位技术在环境复杂,观测条件差的大型工业厂矿进行平面位移监测的可行性,介绍了某厂GPS变形监测网的布设,观测,数据处理和变形分析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GPS变形监测网的基准问题,通过对多次观测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和分析。作出了阶段性的变形结论。为该厂的安全生产运营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岭估计的粗差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测量平差Gauss-Markov模型中法矩阵的病态性和观测值的粗差同时存在问题,把岭估计和粗差探测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岭估计的粗差探测方法.该方法把岭估计看成具有伪观测值的最小二乘估计,然后运用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粗差探测技术探讨岭估计意义下的奇异点,并给出奇异点的检验统计量和判断方法.数值实验表明,新方法在克服病态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识别出可疑(可能含粗差)的观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