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云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口城市化质量与土地城市化质量两方面,构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相关数据为支撑,定量计算云南省多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度、综合发展指数和协调发展度,并根据协调发展类型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云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类型和对比类型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协调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在GIS技术支持下,分别以2007年和2016年为时间节点,揭示不同时段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间序列特征看,云南自2010年起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土地规模扩展过快,存在造成空城的风险;城市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趋势良好,逐步进入协调阶段;从空间格局特征看,呈现以昆明为中心,从中部“协调型”逐步转变为边缘“失调型”的空间格局;土地城市化滞后型数量少,且集中分布于滇中和滇西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滞后型数量多,广泛分布于滇东、滇西、滇南和滇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各市(州)协调发展状态分属协调阶段、磨合阶段和失调阶段,协调发展对比类型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丁强 《地理教学》2014,(7):47-47
正误区1:出生率高,人口增长速度就快。分析: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取决于出生率。从原始型的增长模式来看,虽然出生率很高,但由于较高的死亡率,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在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时,人口才能增长迅速。误区2:人口问题是指由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分析: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概括地讲,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洪生 《地理教学》2008,(11):25-2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人口与城市”(台湾翰林版《地理2》中称之为“人口和都市”)是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中人文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虽然海峡两岸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较大的相似,但具体内容的要求不同,致使两岸高中地理课程难度亦不同。本文尝试利用史宁中、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人口城市化与空间组织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成为该类地区演化的主要趋势.人口分布在城镇空间上的重新优化组合,引导区域城镇群体空间不断向高级化方向演进.从人口城市化过程和空间组织互动的一般原理出发,探讨了江苏人口城市化过程对促进区域空间组织的多方面影响,分析了江苏的区域空间组织对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调控作用,及其实施调控的手段.以期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促进该类地区人口城市化与空间组织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口的空间变化即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人教版教材用较大的篇幅多处加以阐述。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空间变化一节中从人口迁移的概念、原因、目的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国际、圉内人迁移,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城市化从推力和拉力分析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原因。此外教材还在三峡百万移民、民工潮、清朝末年移民实边等多处涉及。教材内容很多,  相似文献   

8.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17):27-32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图知识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经纬网图中方向确定、空间定位和时空计算。解决上述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经、纬线(度)的特点。方向确定需要立足东、西经度及南、北纬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金春 《地理教学》2011,(21):42-46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特征的内在体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是区际联系的主要体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对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城市角度分析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后发现: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实力要素、社会发展要素和消费要素显著相关,与经济结构要素相关性不显著;运用GIS技术分析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发现:中国县级人口城市化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的东北、中部和西南"三元"结构,省级人口城市化体现出"三区(即京津沪区、渝鄂区和藏新区)、三带(东部带、中部带和北部带)"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张明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17):38-43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球上的大气”是考试重点和难点,其知识点关联性很强。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主要采用线索法,层层推进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内在协调与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内在表征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以东北地区(指的是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其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其次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经济城市化主导人口、空间城市化,但整体水平不高,平均水平基本处于加速发展阶段(0.25~0.35);②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人口城市化整体呈现出由北往南递减的趋势,而经济城市化则成由南往北递减的趋势,两者"内在互补(互异)"趋势非常明显;③三者城市化协调度低,且区域差异明显,由南往北递减趋势非常明显;④依据彼此间协调度主宰程度,将其划分为综合协调导向型,人口-经济、人口-空间、经济-空间协调导向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典型的区域性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森林及湿地的破坏等。其中水土流失分布比较广泛,它会造成本地区和下游地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所以四个版本教材均以此区域作为水土流失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5.
李满 《地理教学》2013,(7):31-33,30
正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合理的人口容量"二、课标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本课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都是以往高中地理中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环境承载力指的是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上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量,则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合理  相似文献   

17.
18.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人地关系。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但是地理环境在提供资源、容纳污染、承受破坏等方面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因此,要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人地矛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袁飞林 《地理教学》2011,(19):42-47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区位对工农业活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个方面。绝对区位指绝对位置,即位于哪里;相对区位指该地与周围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会影响工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而言,工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人口机械增长是影响城市未来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分析宁波市人口机械增长与城市协调发展三大关系:即发展与控制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城市布局与人口布局的关系,提出人口机械增长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