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泊渔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作为一种传统产业,渔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而渔业作为湖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资源变动是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湖泊渔业资源的变动和退化也是对环境变化最直接的响应.自1980s以来,随着湖泊水环境的改变,湖泊渔业资源衰退趋势明显,中上层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在鱼类群落中占优势,鱼类资源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严重.本文以湖泊渔业发展的历程为切入口,系统阐述人类活动及湖泊环境变化对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厘清现阶段湖泊水环境管理、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等关系,展望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前景及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湖泊时空演变的遥感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曾忠平  卢新海 《湖泊科学》2008,20(5):648-654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多时相Landsat TM/ETM 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NDWI指数提取武汉市1991年、1995年、2000年、2002年的湖泊水域面积信息,引入湖泊萎缩强度等测度指标,从时空两方面对主城区湖泊水域变化和26个主要湖泊的发展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从1991年到2002年,武汉市主城区湖泊水域面积急剧减少,达38.67km2;主要湖泊水域的面积变化具有时空分异特征,湖泊萎缩变化与湖泊所处地区的城市建设水平、道路交通规划、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分析认为,城市湖泊转变为公园后,萎缩现象得到明显遏制,通过立法加强湖泊保护力度并尽早制定城市湖泊的规划管理措施,是保护武汉幸存湖泊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成因与演变的历史论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苏守德 《湖泊科学》1992,4(1):40-47
本文通过大量史料分析和地质钻孔证据,认为鄱阳湖大水面形成于公元400年前后,为距今约1600年的年青湖泊。鄱阳湖形成的直接和主导因素是长江主泓道南移到湖口一带,因江水阻碍赣江水的下泄,使湖泊水域向南扩张,到唐初面积最大时曾达6000km~2。之后,鄱阳湖水位和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湖口处长江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大地震与共轭性构造活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讨论的是大陆型浅源大地震的一种构造活动方式。通过对六个大震的分析表明,大震序列具有共轭的双向破裂面。两个方向的破裂面发育程度一般不同。这主要取决于震区介质的不均一性。联系一些大震前的类似现象,指出大震前后共轭性构造活动现象的研究,对主震和强余震的预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腹地半混合型湖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现青藏高原腹地的兹格塘错湖(海拔4560 m)是一个半混合型湖泊. 分析表明, 湖盆地形的屏障因素是导致半混合现象的主要原因, 淡水入流的作用次之. 作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拔最高的半混合型湖泊, 兹格塘错湖对世界湖泊系统分类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同时为开展湖泊现代过程及纹泥应用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湖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微生物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氮素是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之一,对湖泊中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对湖泊富营养化进行控制和治理.本文综述了湖泊生态系统(特别是富营养化湖泊)中氮素的输入、输出及其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规律,着重分析和比较了藻型湖泊和草型湖泊的不同食物链中的氮素营养循环过程,重点讨论了微生物参与的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物固氮和厌氧氨氧化等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氮循环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小结.最后指出当前国内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湖泊氮循环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2)
正湖泊宛若嵌在大地上的美丽明珠,上接天雨,下纳百川。她像一位博爱的慈母,哺育一方子民,为人们提供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各种主要资源。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剧及工农业生产的大力发展,湖泊开始"生病",出现了水体萎缩,生态功能下降,富营养化严重等现象,严重威胁着湖泊的生态环境。湖泊治理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难题,世界各国都曾出现或都正在面临着种种顽疾。  相似文献   

8.
潘红玺 《湖泊科学》1990,2(2):53-60
本文是对横断山地区17个湖泊水体中溶解氧含迸的测定。其平均含货在5.86~8.35mg/L之间,最大含里可达14.54mg/L。湖泊中溶解氧含量在地域分布上随箝海拔高度升高而下降。由于受湖泊中水体运动影响,湖泊表层水中溶解氧分布较一致,但在深水湖泊中表层和底层含量即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水深加大溶解氧下降,如马湖,在水深l00m以下为无氧区,致使生物大量死亡。在深水层的温跃层附近(10—50m)溶解氧出现跃变现象。此外,湖泊中水生生物分布,以及有机质污染,对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和分布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冰封期湖泊与大气的气体交换受冰盖阻碍,影响湖泊溶解氧含量,进而影响湖泊水质.为探究冰封期湖泊溶解氧和新陈代谢速率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监测典型季节性冰封湖泊不同深度的溶解氧(DO)、水温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结合水质检测结果,分析冰封期湖泊DO变化及代谢速率影响因素,对湖泊日新陈代谢速率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并估算冰封期湖泊新陈代谢速率.结果表明:2021年1—3月间,岱海DO浓度平均值为15.49 mg/L,并出现昼夜变化和分层现象.DO在冰封期变化趋势呈现出先逐渐升高,然后保持稳定,进入消融期(2021年3月2—11日)分层现象逐渐消失的规律.岱海冰封期净初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11和0.10 mg/(L·d),在水温未出现分层时净初级生产力呈现较高水平;之后水温沿水深方向出现分层,净初级生产力明显下降;当冰层融化后,PAR显著上升,净初级生产力又逐渐恢复至0.10 mg/(L·d).统计分析表明,岱海冰封期DO与水温、PAR、总氮等变化具有一定相关关系,且由于湖泊流域生态环境条件及冰封期物候特征不同,岱海与内蒙古其他湖泊相比,冰封期DO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  相似文献   

10.
郑丙辉  曹晶  王坤  储昭升  姜霞 《湖泊科学》2022,34(3):699-710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问题十分突出,国家高度重视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九五”以来,国家就投入太湖、巢湖、滇池“老三湖”等重污染湖泊的治理,但成本巨大,且历经近30年才初见成效.按照湖泊污染程度,湖泊治理与保护可分为“污染治理型”“防治结合型”“生态保育型”3大类.“老三湖”的治理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水质较好湖泊主要属于生态保育型湖泊,因此,“老三湖”治理模式不适用于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水质较好湖泊优先保护理念的形成和水质较好湖泊专项实施的历程.根据水质较好湖泊的特点,及其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的一般过程,提出了水质较好湖泊保护的基本思路.从热力学角度,阐明了氮磷营养盐输入湖泊生态系统中是熵增过程,也是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湖泊氮磷污染负荷源头控制是关键.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是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从景观生态学角度,阐明了优化湖泊流域水土资源利用、优化发展模式是减轻湖泊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以沉水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和以浮游植物占优势的“浊水态”转换过程不是沿着同一条途径,存在上临界阈值和下临界阈值,水生态修复过程表现出一种迟滞的现象.从湖泊水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角度,阐明了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应在湖泊生态系统发生退化转变之前实施,才能获得较高的环境效益.通过国家财政专项对81个水质较好湖泊的支持,既能促进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能确保湖泊水环境质量变好,湖泊水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建议加强不同类型湖泊保护模式的总结,深入对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和保护技术研究,支撑国家系统开展水质较好湖泊保护.  相似文献   

11.
As an elite region of human being’s residence and development, the oasis in arid areas fosters more than 90% of population, produces more than 95% of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value, although its acreage takes only 3%―5% of total arid areas[1,2]. In the last decades, the oasis exploitation, harnessing and pro-tecting regional eco-environment have been becomingone of key study object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3―7], as the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becom…  相似文献   

12.
The Yinchuan Plain has more than 2000 years of history of irrigation by diverting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Currently, the amount of water diverted from the Yellow River is about 21.7 times the water formed on the plain as a result of precipitation and inflow of groundwater. Under the intensive influence of irrigation, the plain changed from a desert into a rich and populous area, earning its name as ‘South China Beyond the Great Wall’, with lakes scattered across the Yinchuan Plain just as stars in the sky. In this research, 17 representative lakes were sampled to analyze and study 2H and 18O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kes on the plain have undergone obvious non‐equilibrium evaporation. Recharges of the lak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recharge from the Yellow River, from groundwater and from both of these. The Craig–Gordon non‐equilibrium evaporation model for isotope fractionat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evaporation proportion of each lak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vaporation from lakes on Yinchuan Plain is generally extensive under the dry climatic conditions. Most lakes have an evaporation proportion of over 25%, with the largest originating from Shahu lake and Gaomiaohu lak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lain, at 42.5% and 42.8%, respectively. The evaporation proportion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18O and 2H are very close to each other. This shows that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paper is feasible for estimating the evaporation proportions of lakes in areas with a heavy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段水强 《湖泊科学》2018,30(1):256-265
柴达木盆地众多的湖泊不仅对维持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心盐湖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进入21世纪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盆地湖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为科学认识这一问题,选取了1976-2015年6期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解译了该区域1 km2以上的湖泊水面,并分析了湖泊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总体上存在扩张(1976-1990年)萎缩(1990-2000年)扩张(2000-2010年)萎缩(2010-2015年)4个阶段的变化过程,2010年湖泊面积最大,2015年湖泊又明显萎缩.就气候水文因素而言,湖泊面积变化主要受山区降水径流的影响.湖面变化与前3 a的降水径流关系最为密切.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与上游社会经济耗水、盐湖周边人为阻隔河湖连通、开采卤水、修建人工盐田、排放老卤等人类活动,对盆地中心湖泊的空间格局、面积都产生了显著影响,苦水沟、达布逊湖南部形成了新湖泊,鸦湖、团结湖面积显著扩大,东、西台吉乃尔湖逐渐萎缩、干涸,一里平湖由以前的干盐湖在2010年一跃成为盆地最大的湖泊.针对盐湖大规模开发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合理开发盐湖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湖泊营养类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对我国130余个主要湖泊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处于协调营养型湖泊116个,占调查湖泊数量87.9%,占调查湖泊面积的96.0%;非协调营养型湖泊16个,占调查湖泊数量12.1%,占调查湖泊面积的4.0%;在协调营养型湖泊中,影响湖泊资料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是;富营养化问题;非协调营养型湖泊中,主要是超营养化和盐碱化问题,它们有的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湖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  相似文献   

15.
新疆平原沙漠区湖泊干缩生态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峰  章海生 《湖泊科学》1993,5(3):218-224
50年代至80年代初,新疆平原沙漠区湖泊普遍处于退缩状态,一些湖泊干涸或基本干涸,这是湖泊所在流域上、中游地区灌溉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到目前为止,湖泊干缩所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其范围主要限于湖周有限区域;变化的幅度尚未达到对人类生活和生湖泊及湖周有限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中,人类不正确的活动方式占了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16.
云南高原湖泊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文龙 《湖泊科学》1994,6(2):161-165
介绍了云南高原湖泊的形成演化,重点论述其在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分析了湖泊不合理开发带来的不良生态后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高海拔地区之一,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其地表水资源及其变化对高原本身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构成高原地表水资源的各个组分,如冰川、湖泊、河流、降水等水体的相变及其转化却鲜为人知.湖泊是青藏高原地表水体相变和水循环的关键环节.湖泊面积、水位和水量对西风和印度季风的降水变化非常敏感,但湖泊面积和水量变化在不同区域和时段的响应也不尽相同.湖泊水温对气候变暖具有明显响应,湖泊水温和水下温跃层深度的变化能够对水—气的热量交换具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了区域蒸发和降水等水循环过程.由于湖泊水量增加,高原中部色林错地区湖泊盐度自1970s以来普遍下降.根据60多个湖泊实地监测建立的遥感反演模型研究发现,2000—2019年湖泊透明度普遍升高.对不同补给类型的大湖水量平衡监测发现,影响湖泊变化的气象和水文要素具有较大差异.在目前的暖湿气候条件下,青藏高原的湖泊将会持续扩张.为了深入认识湖泊变化在青藏高原区域水循环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需要全面了解湖泊水量赋存及连续的时间序列变化,需要深入了解湖泊理化参数变化及对湖泊大气之间热量交换的影响,需要更多来自大湖流域的综合连续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南四湖地区水环境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次盛冰期(LGM)是太阳辐射异常处于极低值,北半球第四纪冰流规模处于峰值,两万年来距人类环境最近但与现代气候有着巨大反差的特殊时期,70年代以来由于新资料不断积累,气候模拟技术发展,海洋大陆冰流各圈层的相关和偶合,传统的气候指标和新的气候指标的认识和应用,以及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国际合作,在LGM古气候环境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根据数个国际LGM合作计划研究成果,综述90年代以来全球对LGM研  相似文献   

19.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的改性灰色局势决策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南四湖是我国主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是山东省重要水源地。该地区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本地区能源基地的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水资源利用和煤炭资源开发中已产生或潜存很多环境问题,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该地区存在的地下水位下降,水湖泊淤积,地面沉降与塌陷,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状况,成因,发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本地区水环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Remote-sensing images of Ebinur Lake Basin including six years (1960, 1972, 1990, 2000, 2005 and 2010) were interpreted through RS and GIS. Land use changes in Ebinur Lake Basin during the past five decade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n this basis,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s o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was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 use pattern in Ebinur Lake Basin changed greatly from 1960 to 2010. Cultivated Land and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while other landuse types decreased. Most areas were Unused Land. Generally, oasis expanded continuously, but oasis in Ganjiahu Zone at downstream of the Kuitun River Basin reduced to some extent. Runoff of the Kuitun River and Jinghe River increased gradually, but runoff of the Bortala River reduced continuously. Both inflows and lake area declined year by year. The groundwater level dropped significantly and water deteriorated continuously. Due to the decelerating wind blowing, evaporation in the basin reduced accordingly.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changes in Ebinur Lake Basin in past five decades were mainly caused by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oasis, continuous population growth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However, oasis expansion shall be limited with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To maintain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basin,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reasonable oasis area, optimize river system structure, and improv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