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壤气中He、Ar组分在金家地区油气化探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铭  廖永胜 《地质科学》1995,30(3):302-312
对济阳凹陷南缘与鲁西隆起接合部开展了土壤气He、Ar组分及Ar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He的丰度从5.1-6μL/L(S.T.P),δHe值从-4%-16%,平均2.59%;40Ar/36Ar比值从255-325,δ(40Ar/36Ar)值从+11%-11%,He异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而Ar等值图分布比较复杂。He、Ar、烃三组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表明有3个远景区,最有意义的是中深层远景区。此外,根据地质分析及Ar同位素特征表明中深层异常远景区不仅是与已知的第三系油田有关,而且还与深部C-P煤系地层有关,故属煤成气异常。  相似文献   

2.
测试并分析了柴北缘各油气田的14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氩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并进行了气源对比。研究发现,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值分布在951~1712,平均1098,多数样品40Ar/36Ar较通常认为源于侏罗系的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研究认为本区不存在幔源高40Ar/36Ar流体的介入,储层年代效应也不可能造成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因此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主要是由于源岩年代积累效应引起的。据估算,气源岩年龄分布范围为164.7~460.8Ma,平均为345.1Ma,可能多数来源于石炭系。这一认识得到了柴北缘广泛分布有石炭系源岩和已发现源于石炭系原油的支持。柴北缘石炭系天然气的发现预示了柴北缘石炭系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层系,从而拓展了柴北缘天然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天然气氩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汇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4,12(2):114-122
对胜利油田21个天然气样进行氩同位素组成分析,结合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地质背景,阐明了天然气中40Ar/36Ar比值分布规律及其与源岩?储层的关系,进而讨论了天然气中空气氩和放射成因氩的分布规律,指出胜利油田存在着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油田伴生气?煤型气和富CO2气?它们具有各自的氩?碳同位素组成和演化特征?第三系和中生界自生自储天然气的40Ar/36Ar比值分别为335和564?通过数学分析,首次确定古生界和前震旦系新生古储天然气的储层时代效应系数分别为1.25和1.47?并认为前震旦系储层中天然气来自第三系,而储于古生界的天然气是约70%的第三系油型气和约30%的中生界煤型气混合的结果?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无机CO2和第三系有机成因烃类气混合形成平方王富CO2气藏?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及凝析油地球化学牲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东濮凹陷杜寨-桥口-白庙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水关系复杂,勘探难度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在80%~90%之间,甲烷δ13C1在-36.1‰~-39.9‰之间;距兰聊断层较远的井,40Ar/36Ar比值一般小于590,3He/4He比值为n×10-8,呈现典型的油型气特征;在兰聊断层附近的井,40Ar/36Ar比值一般大于1000,3He/4He比值为n×10-6,均表现为较高的值,并且40Ar/36Ar与3He/4H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有幔源惰性气体的混入,这些井的甲烷碳同位素比油型气偏重5.0‰~8.0‰,比煤型气偏轻4.0‰~7.0‰。因此,兰聊断层附近的井,天然气以煤型与油型混合成因为主,部分井天然气可能为纯煤型气。凝析油特征表现为湖相地层生成的成熟度较高的油,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明显分为两组:一组以桥口东翼桥20、桥23与白庙地区的白16等井为代表,它们具有较低的伽马蜡烷指数,可能与葛岗集洼陷烃源岩有关;另一组是白庙主体,它们具有较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和奥利烷指数,与前梨园洼陷烃源岩有关。研究认为,杜-桥-白地区天然气与凝析油为源岩热演化后期高温裂解的产物,形成的天然气藏具有多源、多阶、复合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由于较低的钾元素含量以及过剩氩的存在,长期以来对硅质岩的40Ar/39Ar定年一直存在较大难度。近年来,由于仪器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特别是激光全熔40Ar/39Ar定年技术的应用,40Ar/39Ar定年方法具有了足够高的测试精度和稳定的低本底水平,可以满足测试极低钾元素含量的硅质岩样品的要求。利用多组矿物颗粒测试数据计算等时线年龄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去除过剩氩对硅质岩年龄的影响。本文利用激光全熔40Ar/39Ar定年方法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的两个硅质岩样品进行了定年研究。采自白碱滩地区的08BJT-3样品的年龄测试结果为294±14Ma,该年龄结果与硅质岩样品所处的晚石炭世地层沉积年代基本一致。采自卡拉麦里地区的KML-2样品的年龄测试结果为266±14Ma,该年龄结果与强烈变形改造硅质岩样品的卡拉麦里构造变形带活动年代十分一致,表明激光全熔40Ar/39Ar定年方法可以准确地对硅质岩进行定年。  相似文献   

6.
超高压变质岩多硅白云母的外来40Ar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阶段加热 40Ar-39Ar定年技术, 测定了碧溪岭榴辉岩 6个多硅白云母的 Ar同位素组成.02BX030MS形成基本平坦的 40Ar-39Ar年龄谱, 数据点构成很好的正等时线, 加权平均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均为 697 Ma, 这一年龄可能接近原岩年龄.DB-1MS、02BX018MS和 02BX019MS之 40Ar-39Ar年龄谱起伏较大, 表观年龄范围为~ 400 Ma至~ 680 Ma.在 40Ar/36Ar-39Ar/36Ar正等时线图解上, 这 3个样品数据点落在下拟合线 Reg-Ⅰ和上拟合线 Reg-Ⅲ之间.Reg-Ⅰ对应的年龄为 436~ 463 Ma, 与榴辉岩石榴子石原生流体包裹体年龄基本一致, 可能代表了榴辉岩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的年龄;Reg-Ⅲ对应的年龄为 541~ 659 Ma, 最高年龄值小于 02BX030MS的年龄, 表明超高压变质作用使多硅白云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成因 40Ar部分丢失.继承 40Ar模型可以合理解释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之多硅白云母 40Ar-39Ar年龄明显偏老等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7.
丽水凹陷是东海盆地除西湖凹陷之外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丽水凹陷油气资源以天然气为主,近年来,油气勘探受二氧化碳气影响严重,天然气藏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减低油气勘探的商业性。因而,明确丽水凹陷天然气和二氧化碳成因、来源对东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认为:丽水凹陷天然气成因主要为Ⅱ型干酪根热成因油型气,其次为Ⅲ型干酪根成因的煤成气和Ⅱ型干酪根油型气混源气;油型气来源于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烃源岩,煤成气来源于灵峰组陆源Ⅲ型干酪根烃源岩。二氧化碳主要为无机成因气,来自地幔与火山活动有关。西次洼中北部、远离火山活动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学前缘》2017,(3):149-156
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缘,是中国典型的既富石油又富天然气的凹陷之一。文中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恢复了9个构造单元31口典型井的新生代热历史。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各构造单元的新生代热历史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并表现为"马鞍型"特征,分别在沙三段沉积时期和东营组沉积中晚期达到地温梯度高峰,其地温梯度分别为45~48℃/km和39~40℃/km,两期地温梯度高峰揭示了东濮凹陷经历了沙三段沉积时期和东营组沉积中晚期强烈的裂陷运动;新近纪开始,凹陷进入热沉降阶段,地温梯度逐渐下降至现今的31~34℃/km。此外,研究成果还揭示了东濮凹陷烃源岩热演化受东营组沉积时期的古地温场控制。文中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东濮凹陷深层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地热基础。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气源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多种方法确定了杜桥白地区深层天然气的来源,研究表明白庙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前梨园洼陷第三系烃源岩和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靠近兰聊断裂带构造高点,浅层Es22-Es23气层具有较高的40Ar/36Ar比值,为煤型气及混合气,而远离兰聊断裂带,且处于构造低部位的Es13-Es43气层具有较低的40Ar/36Ar比值,为油型气;桥口构造Es33、Es43。段气层主要为油型气;杜寨地区Es33段气层为油型气,来自于Es33段气源岩。天然气氦同位素分析表明杜寨、桥口地区深层天然气为壳源气,白庙地区气藏主要为煤型油型复合气藏,并有幔源气的混入。  相似文献   

10.
关于胶东地区金矿床成因,多年来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代表性金矿床中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He-Ar组成表明,胶东金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0.43-2.36R/Ra。该值可分为两组:一组如蓬家夼金矿和发云夼金矿^3He/^4He比值<1.0R/Ra;另一组如邓格庄和焦家金矿^3He/^4He比值>1.0R/Ra。蓬家夼-发云夼金矿成矿流体的^40Ar/^36Ar比值为393-310,比较接近于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40Ar/^36Ar=295.5),而焦家金矿成矿流体的^40Ar/^36Ar比值为500-1148。He-Ar同位素系统显示了蓬家夼-发云夼金矿成矿流体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邓格庄、焦家金矿成矿流体来源以地幔流体为主。进一步研究表明,胶东金矿成矿流体H-O和He-Ar同位素系统对流体来源的示踪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前言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区域沉积相的研究,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始自刘鸿允的《中国古地理图》(1945),历经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中国南方二叠系沉积相及含油气性远景研究报告》(1982),《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报告》,而至关士聪的《中国海陆变迁,海域沉积相与油气》(1984)等,已基本查明了,晚二叠世沉积相沿康滇古陆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由西向东依次为:大陆和海底火山喷发相、冲积相、陆海过渡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及浅海盆  相似文献   

12.
鄂西利川见天坝长兴组生物礁内部构成及成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西利川见天坝位于川东碳酸盐岩台地与鄂西海槽之间的台地边缘相带,晚二叠世长兴期该区水体逐渐由深变浅,发育了一套规模巨大的加积—进积型台地边缘生物礁沉积。通过野外露头剖面精细地质写实研究,对该区生物礁内部构成特征进行了深入解剖,探讨了该区生物礁发育模式。研究表明利川见天坝生物礁礁体位于长兴组层序1的高位体系域,其内部由4...  相似文献   

13.
川东-鄂西地区二叠纪生物礁成因类型及潜伏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相对海平面升降对礁生长发育控制的角度建立新的生物礁成因分类 (进积礁、并进礁和退积礁 ) ,据此描述川东—鄂西地区二叠纪生物礁的属性 ,认为该区进积礁和退积礁并存。根据礁体的进积和退积方向对潜伏礁进行预测 ,指出鄂西地区见天坝礁群的东南侧应该存在层位相当于长兴组三段的潜伏礁带 ,华蓥山—川东成礁带以西可能存在层位相当于长兴组三段顶的潜伏礁带。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长兴期生物礁及礁型气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兴期是地质历史上四川盆地一次重要的成礁期,礁体星罗棋布,大小悬殊,形式多样。按礁上长的环境,长兴组生物礁可以分为三类:台缘礁、点礁和塔礁,分别形成于开阔海台地边缘、浅水台坪和较深水台洼区,发育期分别为长兴早期、中期和晚期。礁相以海绵为主要这架生物、以蓝绿藻和管壳藻等为粘结生物,附礁生物以苔藓、林皮和有孔虫为主。礁体在分布上多受断裂控制。由于成岩早期溶性和混合水白云岩化,孔隙度大为改善,具备独立形成储集体和成型气藏的成不条件,钻探成功率高,是目前四川盆地东部主要勘探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雄 《古地理学报》2016,18(2):197-206
通过地层、古生物、地震相、地震属性分析,笔者发现了利川和石柱地区存在晚二叠世长兴期台内盆地的证据,并分别命名为利川台内盆地和石柱台内盆地。基于上述证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对鄂西—渝东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及生物礁展布提出了新的认识:利川台内盆地、石柱台内盆地及鄂西盆地共同控制了鄂西—渝东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生物礁主要沿这3个盆地边缘呈带状展布;鄂西盆地在长兴组一段沉积时期形成,该台地边缘坡度较陡,发育陡坡型生物礁;利川台内盆地和石柱台内盆地分别形成于长兴组一段和组二段沉积时期,其台地边缘坡度较缓,分别发育长一期和长二期缓坡型生物礁。与缓坡型生物礁相比,陡坡型生物礁横向及纵向发育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16.
鄂西二叠系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二叠系生物礁分布于利川县境,它是由海绵、水螅等造架生物组成的典型的生物礁,其层位属晚二叠世长兴组,出露于见天坝、黄泥塘等地(图1)。此生物礁从出露之完整、化石之丰富、结构之清楚来看,是我国最发育的生物礁之一。  相似文献   

17.
川东、鄂西碳酸盐台地东缘,较广泛地发育着以海绵动物为骨架的生物礁。礁中有许多附礁生物,其中鹦鹉螺类化石在利川见天坝礁体中局部富集,共有8属9种,包括3个新种。根据现代鹦鹉螺的生态特征及当时区域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分析,工作区长兴期沉积环境是处在台地边缘,并接近斜坡相和盆地相。  相似文献   

18.
二叠纪生物礁广泛发育于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鉴于许多研究者从成礁的外部环境因素来探讨生物礁的发育模式,笔者从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的内部成礁因素分析,即从主要造礁生物——钙质海绵和钙质藻类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埋藏和保存特点方面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华南二叠纪海绵礁的成礁模式。此模式不同于其它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的成礁模式  相似文献   

19.
The uppermost Permian Chuenmuping reef formed on the western side of a carbonate platform situated in the eastern Sichuan Basin, southern China. Contrasts exist between this western patch reef and the better known Jiantianba barrier reef complex on the eastern platform margin in western Hubei Province, 250 km to the east. Microbial micritic carbonates form significant components of the Chuenmuping reef limestones. Three types of fabric can be identified: irregular, clotted and scalloped-laminated. An additional, cuneiform fabric has been found only in fore-reef facies at Jiantianba. Irregular fabric is comparable with the surface of presently forming travertines at Rapolano Terme, central Italy, which are produced by calcification of cyanobacteria. Clotted fabric shows indistinct peloids which tend to lack rims, and are amalgamated into irregular masses, some of which exhibit bush-like arrangements where traces of filaments can be seen. Traces of filaments are observed in both dark and light layers in the scalloped-laminated fabric, again suggesting a microbial origin. Cuneiform fabric consists of peloids and filaments, and closely resembles deposits in Quaternary travertines which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bacterial action. Chuenmuping reef shows a shallowing sequence in normal marine conditions. The micritic fabrics interpreted here as microbial occur more commonly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reef. This indicates that microbial micrites, with a cementing role, formed coevally with reef growth with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photic zone.  相似文献   

20.
通过黄龙场4口上二叠统长兴组钻井岩心剖面和其他井相关资料的详细研究,证实黄龙1井、4井有生物礁, 黄龙3井、5井无生物礁;生物礁由海绵障积岩组成,属于台地边缘礁。针对礁与非礁地层物性差异小,非均质性强, 多解性问题突出的特点,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相结合的预测方法,确定了黄龙1井区的生物礁气藏发育边界,并发现了黄龙5井西侧生物礁气藏,为川东生物礁预测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