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暴雨过程的V-3θ结构特征检验及预报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见  钱俊  黄明策 《气象科学》2006,26(3):334-340
本文按溃变原理的非规则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对广西1988~2004年290场10站以上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检验分析和预测应用。结果表明:暴雨前12~36 h,各探空站的V-3θ结构信息图对锋面暴雨、锋前暖区暴雨、孟湾风暴暴雨、副高边缘暴雨和西南低涡暴雨等均可分析出明显的前兆特征,体现了共同的基本机制,并集中地表现为整体顺滚流、超低温和中低空的充沛水汽条件。经过历史检验和近两年的预报应用,已经作为转折性暴雨预报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并已投入日常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2.
探空观测是气象资料同化中最基本的常规观测资料,对同化分析和预报的有效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探空观测站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分布不均匀,且每日仅有两次观测,数量偏少,限制了其分析场对中小尺度大气状态的准确再现能力。自我国L波段雷达-数字探空仪更新换代以来,探空观测具备了获取每日4次、垂直分辨为秒级和分钟级的大气廓线资料。本文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通过06时(世界时,下同)加密探空资料和12时常规探空资料的有效同化,研究分析了时间加密探空观测资料对同化分析和预报质量的敏感性影响。结果表明:同化06时的时间加密探空资料的午后暴雨预报质量优于12时常规探空观测。具体而言,同化06时的时间加密探空资料预报的大雨和暴雨的预报技巧高于12时常规探空资料;位势高度、温度和风场等预报场的均方根误差在高层的改进效果更加明显;06时的时间加密探空资料的同化对高层的高空急流和低层的水汽通量散度的预报质量贡献更大。批量试验进一步证实了有效同化时间加密探空资料对分析和数值预报效果改进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面报中高山站资料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郝民  龚建东  徐枝芳 《气象》2016,42(4):424-435
无线电探空仪观测和地面观测资料作为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最常用、最重要的两种资料数据源,两者时空分辨率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何利用地面观测资料的高时空分辨率特点来补充探空观测资料在一些地区的欠缺和不足,特别是地面高山站资料的使用对对流层底层环流场的影响及对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风场分析指示意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文章通过对地面高山站资料在资料同化中不同的使用方式的分析,探索其作为探空资料的补充在资料同化中的贡献。个例试验选取2013年6月29日00时地面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进行资料同化,试验方法:分别将地面高山站资料作为探空资料和地面资料应用于同化分析中,结果表明:地面高山站资料当探空资料使用时对850和925 hPa风场同化分析有正效果。在地面高山站资料当探空资料使用和当地面资料使用的对比中,其24 h 850和700 hPa高度和风场预报试验差异不显著;但24 h降水预报结果显示:地面高山站资料当探空资料使用对降水强度和位置的预报都有弱的正贡献。连续试验的降水预报检验证明:在地面高山站较多的西南区,高山站资料当探空资料使用在小雨、中雨、暴雨等量级的预报评分要优于高山站资料当地面报使用,且其预报偏差也较小;在中国区降水预报检验高山站资料当探空资料和地面报使用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micaps地面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卫星云图、NCEP/NCAR每6h再分析资料等,通过分析2010年6月1-2日两广交界地区的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系统演变特征,对此次强对流发生的动力、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探讨本地暴雨天气发生的物理机制,为改进和提高本地区强降水天气的分析预报能力,积累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梅汛期(6月1日—7月20日)暴雨的24小时预报。应用75、76、79、80、81年共五年逐日08时探空资料和“时本站资料77、(78年探空资料缺),经人机结合,普查了暴雨产生前的天气形势,各种物理量及单站要素,选取6个最佳预报因子,用计数法确定暴雨初步信息,然后用副高特征量和西风槽位置消除空报,获得暴雨预报信息。经1982年6、7月份使用,暴雨预报正确率达77.8%。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4年5月10日08时和5月24日08时的中国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可降水量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探空资料,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安徽地区2014年5月10日区域性暴雨过程和5月24日局地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同化研究。结果表明:同化GPS水汽资料能较好地改善WRF模式的湿度场,对风场的调整较小;同化探空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可以同时调整湿度场与风场,但对湿度场的改善效果明显不如同化GPS水汽资料。仅同化GPS可降水资料,可以改进暴雨落区和强度的WRF模式模拟预报效果;而同化探空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暴雨落区与强度预报的改进效果低于仅同化GPS水汽资料;同时同化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GPS可降水资料对暴雨强度与落区的预报效果改进明显,与实况更接近,暴雨预报的TS评分更高,空报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雷蕾  孙继松  王国荣  郭锐 《气象学报》2012,70(4):752-765
在利用实况探空资料、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构建的特种探空资料对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进行判别,以及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BJ-RUC模式)探空资料可应用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模式探空基本要素计算多种热力、动力、综合不稳定物理量,根据统计的强对流天气判别指标,计算模式格点上的强对流发生概率,并进一步针对冰雹(雷暴大风)和强对流短时暴雨天气下不同物理量的阈值范围,初步探索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的可能性.通过不同组合的预报方案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模式快速循环系统(BJ-RUC)的格点探空资料进行强对流天气概率的预报是可以实现的,强对流天气的分类概率预报也存在一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BJ-RUCV2.0数值模拟资料、呼和浩特站观测资料,借助2013年7月14—15日呼和浩特地区暴雨过程,对比了数值和观测两类探空资料的参量差异,分析了数值探空资料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就露点温度预报而言,提前12h起报的数值探空预报效果更好,但每个起报时刻的数值资料都对整层大气预报略偏湿;(2)提前12h起报的数值探空资料所反映的逆温层位置和厚度最接近实况资料,对温度预报效果最好;(3)与观测探空资料相比,数值探空资料的不稳定能量偏强,这将导致模拟降水出现时间比实况要提前;(4)在对短时临近预报有指示意义的12h预报时效内,CAPE值08时起报的误差较小,K指数20时起报的预报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9.
钦州市2006年汛期暴雨过程局地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钦州市附近的日本数值预报某格点资料和北海探空站的资料,对2006年钦州市汛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天气系统影响下,该格点的Ses-Se时序图上有比较明显的相似过程,以特定阀值15作判断标准对暴雨预报具有指示意义;在北海站的Se剖面图上,低值中心的闭合,对暴雨过程的开始和结束也具有比较好的参考性,两种资料的结合分析,有利于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气象局2014年6月1日—30日14时加密探空资料,利用华东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比较同化加密探空观测资料前后模式预报结果的差异。研究表明,同化加密探空资料后,对模式初始时刻不同高度的位势高度、比湿、温度、风速等变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对位势高度、温度和风场的影响在高层100—150 h Pa比较显著,而对比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层700—750 h Pa。同化加密探空资料后模式初始场更接近实况。批量数值试验的统计检验表明,同化加密探空观测资料后对强降水及形势场预报均有不同程度改进,24 h暴雨和大暴雨量级降水的预报技巧分别提高了2.5%和8.1%。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次华南暴雨过程,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了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了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种资料对初值场的影响,以及对降水和各物理量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能改进初始场,并可改进暴雨落区和强度预报;同化可提高WRF模式对风场、温度场、高度场以及水汽场的预报能力.但有一定的时效性;同时同化探空和地面资料,比仅同化探空资料对大气低层物理量的预报能力要提高较多.  相似文献   

12.
WRF-EnKF系统对中国南方一次暴雨过程确定性预报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兴华  杨舒楠 《气象》2015,41(5):566-576
文章利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WRF EnKF(Ensemble Kalman Filter)实时预报系统(Real time Penn State WRF EnKF System),针对2013年5月15—16日发生在中国南方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预报试验,以初步检验该系统对我国南方降水确定性预报的效果。数值试验采用2013年5月14日08时(北京时)起报的6 h间隔的1°×1° NCEP GFS (globle forecast system) 60 h预报数据(预报到5月16日20时)作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其中,控制试验不同化任何观测资料,同化试验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同化常规探空资料,分别进行确定性预报。结果表明:利用WRF EnKF系统同化常规探空资料,显著改善了数值预报的初始场,减小了各物理量的预报偏差和预报均方根误差,进而提高了此次暴雨过程的降水落区和强度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L波段探空湿度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及偏差订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L波段探空观测资料无论在天气预报还是数值预报中均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类数据,而其湿度观测资料的质量对同化分析及降水预报有直接影响。通过用L波段探空湿度观测资料与不同类型的其他观测反演的湿度资料互校及与NCEP、GRAPES、EC等不同模式分析场为背景的湿度场比较,评估中国L波段探空湿度观测资料的质量状况,对探空湿度资料的质量有了新的认识,为更好地使用该资料提供依据。研究发现中国L波段探空湿度观测资料存在偏干的现象,特别是当背景场湿度大于60%时,观测湿度偏低更加明显。通过分析其偏差特征,找出了适合中国L波段探空湿度观测资料偏差特点的分段函数订正方法。个例试验表明,对探空湿度观测资料的偏差订正后,观测偏差明显减小,订正效果非常显著;模式降水强度预报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从连续试验检验的降水预报评分(TS)和预报偏差(Bias)看,中雨和暴雨的预报在探空湿度观测偏差订正后都表现出正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严世荣 《气象》1983,9(12):11-13
今年5—8月我站利用北京气象台广播的30个探空站08时资料和北京探空报及本站8次地面资料,绘制了500毫巴等压面简易能量天气图、总温度时间剖面图、单站能量廓线及能量曲线等几种预报用图,在日常预报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郑州实时探空资料,分析了2000年9月24日本区暴雨发生前郑州站物理量演变特征,为秋季暴雨预报提供了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6.
GPS/PWV资料同化在强降水过程中的定量作用评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基于WRF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分别采用江苏GPS观测网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及区域内探空和地面气象站资料,对2011年8月25日江苏苏南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和2008年苏皖地区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同化试验,用以比较分析GPS/PWV、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对强降水预报的定量作用。结果表明:探空和地面资料的同化通过对模式动力和热力场的影响,在强降水中心附近形成了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和热力不稳定条件,直接改进了强降水中心分布结构和强度特征,对数值模拟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而GPS/PWV在探空和地面资料同化的基础上,将使水汽条件得到增强且更有组织性,无论对降水中心强度还是位置都具有较为显著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暴雨落区预报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生春  杜长萱 《大气科学》1985,9(4):387-398
暴雨落区预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普遍应用的预报方法,但还存在如何抓住主要因子以便更好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问题.本文用北京45次特大暴雨实例的六次探空资料及部分诊断分析资料,对比分析暴雨出现前某些因子变化情况,探讨了暴雨发生条件以及哪些因子和过程更为重要的问题,目的是供预报员做改进落区预报的参考.主要结果为: (1)暴雨的产生不但须850毫巴水汽含量高,高层也须水汽充沛.最大可降水量和各层温度露点差之和(sum from i=1 to 7(T-T_d)_i)是适应这一特点的暴雨预报的二个水汽因子,它们能同时反映高、低  相似文献   

18.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T213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研究不同探空观测资料预处理过程对同化结果和西南暴雨预报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资料接收方式和取资料的截断时间不同会影响可用探空观测资料的站点个数。不同探空观测资料预处理过程,使同化系统得到的可用资料数量不同。(2)同化系统同化的探空资料数量越多,对背景场调整幅度越大。(3)利用GRAPES 3D-VAR系统同化探空观测资料能够改善背景场质量,随着同化的资料条数增多,对背景场的改善作用越明显。(4)降水预报结果表明,同化系统使用的资料条数越多,降水中心强度越接近实况。(5)2005年7月降水预报在西南地区的TS评分结果表明,国家气象中心使用的探空观测资料预处理程序优于成都区域中心的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1]提出的客观预报技术研制模式,以1990~1999年的42个探空站的常规3层高度资料为依据,研制了本站6月暴雨客观预报模型,并对2000~2005年的实时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暴雨客观预报模型与主观预报准确率相当,且无漏报(主观预报则有一次漏报)。  相似文献   

20.
林丽  张霞 《河南气象》2001,(3):17-18
利用郑州实时探空资料,分析了2000年9月24日本区暴雨衣发生前郑州站物理量演变特征,为秋季暴雨预报提供了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