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卫星磁异常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介绍了计算卫星磁异常理论模型的数学方法 ,即球谐分析方法、冠谐分析方法、矩谐分析方法和等效源方法 .根据相同的 MAGSAT资料 ,计算的卫星磁异常冠谐模型、矩谐模型和等效源模型都能很好地表示卫星磁异常的分布 .由于在整个研究区域 ( 1 0°N~60°N,70°E~ 1 40°E)都有卫星资料 ,所以这些理论模型没有所谓的“边界效应”.这一结论对计算地磁场的区域模型是很有意义的 .  相似文献   

2.
我国及邻近地区地磁场的矩谐分析   总被引:9,自引:1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高斯位理论出发,得到了包含内源场和外源场的局部地区地磁场矩谐级数表达式,指出了局部地区地磁场内、外源部分分离的可能性。对中国及邻近地区1970.0年地磁场的矩谐分析结果表明:在北纬10°-45°之间有一个垂直分量的负异常带,异常中心在西藏高原和太平洋西部,最大异常值分别达到-330γ和-460γ;北向分量的正异常区从北纬23°一直伸展到北纬55°以北,极大值约在北纬40°附近,极值达300γ;东向分量在整个区域呈现微弱的正异常。本文对与矩谐分析有关的截断水平、光滑处理以及误差分析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计算震磁背景场的数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如何计算地磁场 (或地磁剩余场 )及其长期变化的趋势变化 ,是提取震磁异常的关键。文章简要介绍了计算震磁背景场的数学方法 :多项式方法、球冠谐和分析方法、矩谐分析方法和曲面样条函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磁场的三维结构及其长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矩谐分析方法得到了中国及邻近地区地磁场的三维模型。通过对本区磁异常水平分布特征及垂直递减率的分析可以推论出:中国及邻区的地磁测量资料会对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的八极子(n=3)和更高阶磁极子(n>3)的系数计算产生影响。在1965-1970年期间,西藏磁异常中心及西太平洋磁异常中心以0.4°/年的平均速率西漂,同时以0.2°-0.6°/年的平均速率向北移动;X和Y分量的异常极值以3γ/年的速率增强,Z分量的异常极值以2-7γ/年的速率在减弱。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65.0年代西藏地区地磁测量资料,选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和区域地磁场矩谐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地区地磁异常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磁异常场分布的特征与地质构造,尤其是山脉的展布有密切的联系。山脉及近邻地区地磁异常场,不论是梯度,还是绝对值都明显高于相对增坦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地磁场模型和冠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磁场是由内源场(地核场和地壳场)和外源场(电离层场和磁层场)组成的,地磁场模型是表示地磁场时空分布的数学表达式.本文简述了地磁场全球模型和区域模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评述了冠谐分析方法及其在地磁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地磁场模型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场模型的回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振昌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Z1):189-196
系统回顾中国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场模型的发展过程.我国每10a(1950-2000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三分量地磁测量(磁偏角、磁倾角、水平强度或总强度),并出版相应年代的中国地磁图.还出版了1965.0年青藏高原地磁图、1980.0年青海省地磁图以及1990.0年中国海域地磁偏角图.地磁场模型包括多项式模型、矩谐模型、冠谐模型和曲面样条函数模型.根据相同的地磁资料,分别计算1950-2000年中国地磁场的多项式模型和冠谐模型.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精度高分辨率区域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大地测量学科的重要科学目标之一,可为固体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地震学以及资源勘探等领域提供基础信息,也是当前大地测量现代化发展实现GNSS测定海拔高程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矩谐分析的区域重力场建模方法,在局部直角坐标系中求解地球引力位的Laplace方程,推导了扰动位、重力异常、重力扰动、大地水准面差距和垂线偏差的矩谐展开式以及矩谐系数阶方差和阶误差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利用重力观测值进行矩谐分析求解矩谐系数的数学模型和算法,为抑制矩谐分析中存在的周期延拓边界效应,提出了扩展计算区域范围的策略.利用EGM2008重力位模型生成模拟地面重力和航空重力观测值,加入标准差为2 mGal的高斯白噪声,分别设计基于地面重力数据和基于航空重力数据的模拟数值试验,对矩谐分析建模方法进行了验证与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基于矩谐分析构建的区域重力场模型可靠且可达很高的精度,由地面和航空重力数据计算的2.5′×2.5′大地水准面精度分别达到1 cm和1.4 cm,4 km飞行高度处航空重力观测值的向下延拓误差仅为3.1mGal,矩谐分析可为区域重力场精细结构的逼近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地磁学与地球重力学中的球谐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球谐分析在地磁学与地球重力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地球磁场与地球引力场的不同,球谐表述有所不同.地磁场的高斯分析(球谐分析)的结果表明,地磁场没有单极子,而引力场有,地磁场有内外源场之分,而地球引力场只有内源场,地磁场的球谐级数收敛快,地磁场高斯级数所用的蒂合勒让德函数是Schmidt半标准化的,而地球引力场中用的是全标准化的,地磁场的高斯系数随时间变化快,每5年产生一个IGRF(国际地磁参考场), 而引力场的变化是与地质变化有关,相对于地磁场来说,是缓慢的. 地磁场的高斯分析还存在一个唯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磁场变化的小波熵复杂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南极中山站地磁台2005年的地磁观测数据,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小波熵复杂度对地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其小波熵序列与时间序列的变化完全一致,表明小波熵序列能够表征地磁场变化程度及变化范围.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波熵序列具有阶段特性,反映了地磁场变化在不同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变化性质及内容;当地磁场观测数据的幅度整体削减时,小波熵值整幅增大,但小波熵序列的特征完全一致,说明小波熵非常好地反映了地磁场观测数据的幅度与频率的变化,能够揭示地磁场变化的内在规律.因此,可以借助地磁场观测数据的小波熵复杂度计算来反演地球及其外围空间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actical problem of processing magnetic data in the field, and it shows how the parameters describing a geological contact can be obtained quickly and conveniently on the basis of five measurements. The complete interpretation can be performed in the field using a programmable calculator. For a small ground-party the method grea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field-work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gnetic data.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ata from a magnetic survey over the Mooki Fault (Gunnedah-Manilla, N.S.W.), and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efficacity of the method as a field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地磁场的球冠谐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本文根据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利用球冠谐和分析方法,计算出中国地区地磁剩余场的冠谐模型,地磁剩余场△X,△Y,△Z的模型均方根偏差分别为106.9,89.7,137.6 nT.提出由地磁场的国际参考地磁场和地磁剩余场的冠谐模型组成的联合模型作为中国参考地磁场的模型,它能较好地表示中国地磁场的分布.以地磁场的联合模型为正常背景场,计算出三分量磁异常的冠谐模型,并分析了磁异常的基本特征,它将为深入研究中国岩石层结构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13.
In 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he present paper, formulas have been analyzed for a magnetic dipole in a homogeneous and unbounded medium. The magnetic field is elliptically polarized in the region between the quasistatic zone and the far field. Since the position and the shape of the polarization ellipses depend on the complex wave number, k,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k by measuring the polarization ellipses. From k, the conductivity and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the medium are easily calculated. The functions required for the measuring method have been computed and plotted in graphs. In the experimental part it was examined how far the theory may be applied to measurements of propagation through rock at frequencies ranging from 100-1000 kHz. These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reasonably defined mean values of rock parameters can be given only if the deviations of the field from the theoretically expected field are not too high. These deviations have been named field distortions and have been examined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methods (variance ratio tests). Gallery cavity and inhomogeneity or anisotropy of the medium account for these distortions.  相似文献   

14.
首先在球坐标系中导出了三度磁性体的“拟引力位”V(p)、“拟引力场”F(p)、磁位U(p)、总磁场T(p)和任意方向磁场分量(p户)等球谐级数正演通式.然后,采用(p),F(p)和V(p)等3个球谐级数正演通式,建立了复杂条件下三度剩余磁力异常源全方位成像方法.最后,给出了“成像”理论方法体系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行星际磁场B2分量变化时内磁层和中低纬度电离层的响应.指出B2变化引起的磁层大尺度对流电场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透入内磁层,并沿磁力线映射到中低纬度电离层,在那里产生电场和电流体系,从而使Sq电流体系发生畸变,并在地面磁场中反映出来.数值计算表明,当△B2<0时,Sq电流体系的焦点向东和向高纬移动,地面磁场会观测到数伽马的变化.这就为中低纬地磁观测诊断磁层和太阳风状态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此外,本文还用上述物理过程解释了赤道地区一些高空物理现象,如B2倒转时电离层漂移速度的变化,赤道磁场异常以及赤道q型偶现E层的消失等等.  相似文献   

16.
地磁场Sq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和国际地球物理合作年(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的资料和中国台站的同期地磁记录,对地磁场太阳日变化S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将适用于瞬时全球磁场的球谐分析法与适用于平均场的双调和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分析S磁场的新方案,得到了(θ,T,t)坐标系中组成S场的三个部分,即仅随地方时LT变化的部分SLT,仅随世界时UT变化的部分SUT以及既随LT变化又随UT变化的部分SLUT.从全球来看,在IGY/IGC期间,这三部分的强度之比分别为:X分量1.0:0.2:0.3,y分量1.0:0.1:0.6,Z分量1.0:0.4:1.0.S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虽然表现了同一物理过程,但它们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其决定因素是地磁轴对地理轴的倾斜,地磁场的非偶极子成分(即区域性异常)和地球内部电性的横向不均匀性(包括海陆分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Results of rock magnetic investigations and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s in the Logar Valley, Afghanistan, are presented. Rock magnetic investigations on samples of the ore and the country rock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romite is strongly magnetic, whereas the country rock has proved predominantly non-magnetic, partly weakly magnetic. The isanomalic maps show strong anomalies of some 1000 γ above the known chromite occurrences. Anomalies of the country rock amounting to some 100 γ have been observed only above basic dikes. The measured anomalies have been interpreted quantitatively by 2- and 3-dimensional models. This interpretation is demonstrated and the question of chromite detection discussed. Model graph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in detail whether the extension in depth of ore bodies can be estimated.  相似文献   

18.
磁通量浮现驱动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二维时变可压缩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了双极-单极磁场中由于磁通量浮现驱动的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双极场与单极场间磁力线的重联形成上升的冷而密的等离子体团,磁场演变成鞭状结构.向上运动的等离子体团到达其最大高度后将回落和弥散.等离子体团最大上升速度达0.14VA,等离子体最大上升速度达0.27VA,VA为下边界处的Alfven速度.随着磁通量浮现幅度的增大,等离子体上升速度增加,重联过程发展得较快.背景等离子体β1值(β1为等离子体压力与磁压之比)越小,等离子体团中密度增量越大.磁Lundquist数S在103-106之间的改变对等离子体的速度和密度增量影响并不明显.与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自发重联相比,磁通量浮现会更有效地驱动双极-单极场中的磁场重联过程,寻致日冕Hα冲浪和X射线喷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近表磁异常与油气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科学界关于油气产区与近表磁异常关系的研究进行论述。认为国外一些科学家提出的磁亮点以方法以及钻探岩芯及岩屑中的MSRI参数法都是新颖有效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从油气藏的烃渗漏问题入手,寻找与其有关的相关标志,来自国外的一些报导证实了磁性变化与油气资源间较高的相关性。而我国科学院家们在塔里木等地的工作,则进一步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内磁层电流体系的地磁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Ⅱ区场向电流及其伴随的部分环电流和电离层电流组成的内磁层三维电流体系(PRFI电流系)的磁场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这一三维电流体系在中低纬度地面产生的磁场呈现出特殊的纬度分布:X分量几乎不随纬度变化,Y分量随纬度增高近似呈线性变化.这些特征明显不同于对称环电流的磁场分布特征(X∝ cosφ,φ是纬度,Y=0),也不同于DP2、Sq、L等电流体系的磁场分布特征.利用这一特征我们可以从地磁台子午链观测到的磁场扰动中分离出PRFI电流系的贡献.用1989年3月磁暴的实例检验了上述模型,观测结果与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分析结果还表明,最大的Dst指数并不一定对应着最强的对称环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