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海是资源型省份,是一个面积大省、人口小省、资源大省和经济小省。“两大两小”是我省的基本省情,现正处在以自然资源等要素支撑为主的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要改变青海贫穷落后的面貌,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但我省的资源现状和可供给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青海作为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增创新优势,走特色经济之路,才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大潮中取胜,促进青海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也只有通过培育特色,增创新优势,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环境地质工作肩负着地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生态修复和地质环境保护重责,是支撑青海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生态立省战略和旅游大省战略实施的有生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各地地勘行业都在迅速加强环境地质勘查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常态发展的需求。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作为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勘查的主力军,先后开展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  相似文献   

3.
一、土地退化概述,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条件差,土地容量小,发展空间狭窄,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省区。由于长期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湿地面积萎缩、风蚀面积增加、草原生态恶化、荒漠生态扩大、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发、损失逐年增大、生态灾民增多,以致土地的承载结构发生了变化,能流和物流出现失调,原始土地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3%,且每年以2000km^2左右的速度扩展,是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青海正在成为一个土地退化的大省。这对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容量有限、群众生活贫困的青海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也是面临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矿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省四大支柱产业(石油、电力、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中,有三个是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青海矿业开发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必须立足两点考虑问题:第一,从省情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青海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5.
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国家政策很明确。青海是一个地域大省,是两条江河的源头,又是一个人口、经济小省。  相似文献   

6.
青海是资源大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同时也是矿产资源经济的小省。欲打造矿产资源经济大省,需要在各个层面上的构架大矿业理念和为之奋斗的战略发展目标,扭住地质找矿和延伸矿业产业链两个关键环节不放松,抓住国家大矿业发展战略机遇期,制定长效机制,全力推进大矿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却又是一个经济小省。"经济落后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发现一批大矿、好矿,而且矿产开发的力度不够。"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宋建国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8.
正青海最大的价值是生态。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青海作为"三江源"的发源地,作为"中华水塔",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在全国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国土资源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动"四个转变",实施"五四战略"和"一优两高"战略,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统领,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统筹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9.
青海作为地处连接西藏、新疆两大边疆的西部省份,具有固疆守土的重要战略地位;作为三江源头和"中国水塔",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作为一个资源性省份和未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地,具有重要的资源战略地位。促进青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但青海作为全国经济相对欠发  相似文献   

10.
大美青海,奇山秀水纵横分布,河谷山川雄奇壮美,然而秀美壮阔的高原美景不能代表青海的全部,强卫书记在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青海发展的优势在资源,潜力在资源,希望在资源。"青海作为资源大省,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先机和发展后劲。"十一五"以来,青海省有色地质  相似文献   

11.
<正>8月3日,青海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总结青海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前期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副省长田锦尘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措施。试点工作既是国家交给青海的改革任务,也是青海省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青海省"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战略的重要保障,开展此项工作,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  相似文献   

12.
正青海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就做好青海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做出指示批示。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立省战略,在生态环境整治上重拳出击,刮起生态整治"风暴",全力整治破坏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彰显了以壮士断腕、抓铁有痕的作风落实"生态保护第一"的坚定态度和决心。国土资源部门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担负着基础性、先导性职能角色,将"生态保护第一"要求贯穿于新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是当前全省国土资源部门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3.
正江河源头的纯净之地,尽揽蓝天碧水天地人和的大美,地域辽阔,山川壮丽。这里就是青海,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广袤大地,资源富集,唯生态保护第一。青海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按照土地管理法要求开展的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事关"两个统一"行使。是摸清青海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作为资源大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掀起了交通、能源、水利水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潮,这将为青海经济腾飞打下坚实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2日,青海省副省长马建堂与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信息报、中国环境报、中国建设报等媒体驻青记者站负责人和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环保局、省统计局的有关领导座谈时强调,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建设这一中心,服务于青海经济礼会发展这个大局,充分发挥行业媒体优势,努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为青海经济礼会发展加油鼓劲。  相似文献   

16.
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青海是山之宗、水之源,苍茫昆仑,巍巍祁连,浩瀚戈壁,广袤草原,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一幕幕传奇。大美青海是闻名于世的江河之源。在大江大河的总径流量中,长江的1.8%、黄河的49%、澜沧江的17%、黑河的45.1%的水流,都是从青海流出的。青海是山与水的交响,是生命与生活的绝唱,是美轮美奂的生态高地、水生万物的生命摇篮。黄河远上白云间。发源于青海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大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干流在青  相似文献   

17.
人代会期间,我看到青海代表就江河源头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问题提出提案.令我非常感动。省领导在繁忙之中还专门抽出时间听我们专业人员的意见,表明青海省对江河源头生态保护治理工作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学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西宁共同举办“加快青海地质勘查进程战略研讨会”,这是青海地勘工作的一次盛会,在我省地勘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提高我省地质找矿工作水平,加快青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进程,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位院士、专家到青海来,用你们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我省地勘工作出谋划策,是对青海地勘工作的最大关心和支持,是对中国西部开发大业的推动和激励。在此,我代表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对各位院士、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在视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要扎扎实实地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习主席新时代生态  相似文献   

20.
《青海国土经略》2008,(1):I0002-I0002
近年来,青海煤炭地质局在青海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关怀支持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和地勘市场活跃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经营创收连续五年保持了高于20%以上的快速增长,职工收入每年递增10%以上,职工生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