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污染气象条件对大气环境影响的问题,利用2010—2012年成都地区探空资料的温度数据,系统研究了成都地区逆温的结构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2年成都地区整体以贴地逆温出现频率最高、厚度最大及强度最强,其次为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不同类型逆温出现的频率、厚度及强度也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贴地逆温春季出现频率最高,厚度最大,其他各季差异不显著;冬季逆温最强,夏季最弱。3类逆温的日变化明显,08时逆温出现的频率和厚度普遍大于20时,且08时逆温强度大于20时。分析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逆温层特征,对了解成都地区污染物扩散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市低空逆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10年(1991~2000年)呼和浩特高空站探空资料,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大气边界层内低空逆温的气候特征,指出:辐射逆温出现频率高、厚度大、强度高、维持时间长,限制了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是呼和浩特市冬季污染物浓度高,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蒙自地区冬季边界层逆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萍  李刚  王枭 《贵州气象》2012,36(4):13-15
采用云南省蒙自探空站2010年和2011年冬季的高分辨率探空资料,统计分析蒙自地区边界层逆温特征。结果表明:蒙自地区冬季边界层逆温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多出现2~3层的逆温结构。边界层逆温强度绝大部分不超过3℃,极值达到5℃。逆温厚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存在明显的早晚变化。逐日比较发现,逆温出现的时间和高度具有不规则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沙坪坝基本气象站2005~2010年逐日08,20时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对不同类型雾日期间边界层逆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季节上来看雾日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雾日期间不论是08时还是20时均有多层逆温存在,各类型雾日逆温温差均为08时大于20时,而逆温强度表现为20时大于08时,不论是雾日,轻雾日还是浓雾日,08时逆温层厚度都比20时要厚。总的来说,浓雾日的逆温层各要素都体现逆温特征较为明显的特点,逆温温差越大,逆温层厚度越厚,也就更容易形成浓雾,同时08时的各逆温要素均高于20时,08时逆温特征也更为明显,在这时段也就更容易形成雾。   相似文献   

5.
利用敦煌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外场加强观测试验数据,分析了夏季干旱区边界层高度、逆温层逆温强度以及频率密度的特征.结果表明,虚位温垂直变化的极值可以确定对流边界层(CBL)、稳定边界层(SBL)和残留层顶(RLT)的高度.夏季敦煌干旱区CBL、SBL和RLT的高度平均为2.09 km、594 m和3.53 km,三者逆温层强度(△θv,zi)平均为0.084~0.088 K·(10 m)-1.CBL高度基本遵从均匀分布,SBL和RLT高度分别遵从显著的伽玛分布和极值分布,三者的△θv,zi均遵从显著的伽玛分布.CBL高度与△θv,zi的联合频率密度在0.05≤△θv,zi≤0.1 K·(10 m)-1的线状区域中最大,SBL高度与△θv,z.的联合频率密度在SBL高度<1 km、△θv,zi=0.1 K·(10 m)-1和0.025 K· (10 m)-1附近的两区域中较大,RLT高度与△θv,zi的联合频率密度则在RLT高度等于3.5 km附近且△θv,zi=0.11或△θv,zi=0.06~0.08 K· (10 m)-1的区域中较大.  相似文献   

6.
三峡坝区边界层逆温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峡坝区高空气象观测站2001年全年的观察资料对坝区边界层内逆温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悬逆温为三峡坝区的主导逆温,年频率为41%,接地逆温年频率为20%;无论是低悬逆温,还是接地逆温,其强度较弱,但其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NOAA卫星AVHRR资料解译哀牢山区逆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NOAA卫星的AVHRR资料,经过大气的水汽订正来反演地面温度,并对哀牢山东西坡逆温的强度和厚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NOAA资料来解译山区逆温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河池边界层逆温现象变化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池近5a来GFE(L)型雷达探测的高空气象资料,对河池边界层逆温现象变化特征和强度进行分析,寻找河池边界层逆温现象的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进一步阐述逆温现象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逆温现象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利用贵阳高空气象探测站2003—2017年新型L波段高空探测雷达垂直高分辨探空资料,分析了贵阳大气边界层贴地和悬浮逆温层频率、厚度、强度、底高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贵阳边界层逆温频率分布年变化波动小;(2)贵阳悬浮逆温年均频率约为贴地逆温频率的8倍,即“高层多,近地少”;(3)贴地逆温年平均强度为0.8~2.1 ℃·100m-1,悬浮逆温年平均逆温强度为1.0 ℃·100m-1;(4)悬浮逆温底高的年、季、月高度均呈现为早上低于傍晚的特征,贴地和悬浮逆温的厚度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华银铝厂厂区边界层温度层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华银铝厂探空实测资料对厂址区域边界层内的温度层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厂址区域内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很强,600m高度以下11、14、17时三个时次没有逆温出现,且白天的垂直气温递减率很大,湍流交换强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夜间一般都有贴地逆温出现,且强度较大,但其厚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台州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洪家气象站L波段雷达逐日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2007—2011年台州接地逆温和悬浮逆温的出现频率、逆温厚度、逆温强度特征,以及与风向风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台州四季均存在低空逆温层,低空逆温出现频率年变化趋势呈单谷型特征,冬春季节逆温出现频率较高。秋冬季节低空逆温厚度增大,春季厚度变薄,夏季最薄;各时次的悬浮逆温厚度大于接地逆温厚度。07:00接地逆温月变化和季节变化强度都弱于19:00接地逆温的;07:00接地逆温,冬季强度最大(1.4℃/100m);19:00接地逆温在秋冬季节强度(2.2和2.0℃/100m)显著大于春夏季节强度(1.3和1.5℃/100m)。两个时次悬浮逆温强度月变化(0.8~1.2℃/100m)和季节变化(0.9~1.1℃/100m)较小,平均底高和顶高的最低值都在7月份,19:00悬浮逆温平均底高、平均顶高普遍大于07:00悬浮逆温观测值。出现接地逆温层时,低空风速一般≤2 m/s,层底风向集中在W到NW之间和静风,天空多为无云或少云;出现悬浮逆温层时,风速小于6 m/s的比例超过50%,层底风向集中在NW到ENE之间和SSW到SW之间,总云量不小于6的比例达70%以上。四季均有霾出现,霾日出现频率年变化趋势与逆温出现频率都是呈单谷型特征。霾污染权重系数季节变化与两个时次的逆温厚度和07:00逆温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春季节的大于夏秋季节的;冬春季节霾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污染权重系数分别为49.0和38.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北京市国家大气探测试验基地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的微波辐射计观测结果,通过位温气块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统计其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特征,并与相应的探空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日间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与日照时长对应关系很好.除热力作用外,边界层高度受地面风速的影响较大,近地面的较强大风...  相似文献   

13.
一次重污染过程及其边界层气象特征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13年12月14~25日出现的区域性重污染过程,采用Hysplit后推气团轨迹模式分析了污染形成源,利用污染中心邢台的探空、地面数据计算了大气稳定度、混合层高度、逆温等气象特征量,并对混合层高度、相对湿度、能见度与PM2.5浓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以局地排放为主要形成源,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大气层结偏稳定,逆温层厚(平均230 m)、强度大(平均2.34℃/100 m)、混合层高度低(平均618 m)是影响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PM2.5浓度与混合层高度呈现负相关(R=-0.80),与能见度呈指数相关(R=-0.77),与相对湿度呈弱的正相关(R=0.62)。  相似文献   

14.
边界层特征参数对边界层顶垂直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鸣 《大气科学》1994,18(4):413-422
本文从正斜压及有层结时的边界层相似理论及阻力定律出发,由边界层顶垂直速度与地面湍应力的关系求出了层结、粗糙度、它们的水平梯度及地转风的水平梯度、斜压性对w的影响的解析式,可用于模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层结影响可使w差1-2个量级,不稳定时粗糙度影响也使w差几倍。除地转涡度决定w外,地转风、层结稳定度和粗糙度及其水平梯度也起了重要作用,还讨论了斜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许丽人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2002,21(2):145-153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用level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进而对不同下势需如沙漠,植被上的有关湍流量和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研究中尺度系统中边界层结构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地表通量,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q^2),温度脉动方差(θ^2)及风温廓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边界层特征。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20年1月5—17日乌鲁木齐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利用乌鲁木齐的探空站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数据计算了最大混合层高度、平均风速、逆温特性、边界层通风量、能见度、相对湿度等,对最大混合层高度、能见度、相对湿度与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利用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分析污染形成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大气层结较为稳定,主要表现为逆温层厚(平均577 m)、逆温强度大(平均1.7℃/100 m)、最大混合层高度低(平均400 m);边界层通风量对局地空气质量影响显著;PM2.5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弱的正相关,与能见度呈指数相关;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分析得出此次污染过程以局地排放为主要形成源。  相似文献   

17.
赵鸣 《大气科学》2000,24(2):173-176
根据作者提出的含边界层层结特征参数如层结稳定度、粗糙度等的Ekman抽吸速度公式,研究了稳定度、粗糙度、斜压性等参数对旋转减弱的影响。计算实例表明,稳定度影响旋转减弱最强,典型的不稳定情况旋转减弱进行的速度比稳定时大一个量级;粗糙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层结不稳定时,陆上要比海上快2倍以上。斜压性在不稳定时也有影响,此外风速也是影响旋转减弱的主要因子。本文结论有助于边界层与自由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并能给出某些气压系统维持与衰减的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18.
天津城市边界层湍流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2008年2月1~28日在天津气象塔上观测的超声风、温资料和常规风、温及湿梯度资料,计算了天津城市边界层无量纲湍流速度方差、湍流温度方差、感热通量、动量通量和湍流动能。结果表明,在不稳定层结条件下,40m高度上无量纲湍流速度方差和湍流温度方差遵循莫宁-奥布克霍夫相似理论,在220m高度上只有垂直方向上的湍流速度方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