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海水域有机物污染,引起海水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赤潮不仅给渔业生产、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而且破坏了海洋环境,危及人民的健康。近年来,我国沿海赤潮时有发生,应加强对有发生赤潮潜在危险海区的经常性观测和监测;切实控制沿海工业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广科学养殖技术,防止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大力开展有关赤潮科学的研究,特别是赤潮的防治方法和技术研究,避免或减少赤潮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红色裸甲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35  
对1998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烟台四十里湾发生的大规模赤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赤潮发生面积约为100km^2,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密度高达1560ind/ml,是我国首次记录的由该种生物引起的规模赤潮。大量衰亡赤潮生物的分解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引起下层水体严重缺氧,导致养殖的扇贝大批死亡。赤潮的成因主要是大量陆源有机物、营养盐类的排入和大规模贝类筏式养殖的自身污染,为赤潮生物的暴发性增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亦为赤潮的发生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珠海桂山岛米氏裸甲藻赤潮对鱼鳃损伤的病理学组织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3~4月广东沿海及香港海域爆发了大规模的米氏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赤潮.此次赤潮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给广东省及香港的海洋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粤港两地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5亿元,其中广东省近5000万元(羊城晚报,1998年4月25日).为了研究此次赤潮发生过程中赤潮生物变化趋势及赤潮引起大量死鱼的原因,笔者对发生赤潮的珠海桂山岛海域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对赤潮发生水域养殖鱼类鳃组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为进一步研究此类赤潮的成因、消长及防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1 赤潮造成的危害 赤潮的发生对海洋渔业和养殖业危害很大,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环境质量。1.1 赤潮使海洋渔业,养殖业减产或绝收,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赤潮导致鱼虾贝类死亡,造成严重损失的具体事例,在国内外均不胜枚举。 如1973年8月美国新英格兰沿岸发生赤潮,造成附近海域养殖贝类全部死亡,一周内损失达3 4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5.
东海赤潮高发区水体光谱吸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潮是海洋中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的爆发,不仅严重影响近海景观,破坏水产养殖,危害人体健康,还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给人类造成惨重经济损失。近年来,在我国的赤潮观测记录中,赤潮的年发生次数逐渐增加,且面积不断增大,因此,对赤潮的发生发展机理及预测治理研究是科学家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赤潮发生时,赤潮生物大量聚集,使水体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进而赤潮水体的光谱特征发生变化,且存在差异,使利用水色遥感监测赤潮成为可能,还可以用来区分赤潮种类的不同。水体光谱的变化特性(包括吸收与散射特性),是水色赤潮遥感监测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6.
隍城岛海域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南隍城岛附近海域首次发生由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引发的大规模赤潮,面积约2.37 km~2,最大细胞丰度2.334×10~8cell/L,大量衰亡赤潮生物的分解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引起中下层水体严重缺氧,导致当地网箱养殖的鱼类全部死亡,藻体分泌的麻痹性贝毒(PSP),导致岸边的皱纹盘鲍近一半死亡.通过对这次赤潮的研究认为:其成因主要是由船舶压舱水排海带来赤潮生物物种,大量陆源有机物、营养盐类的排入和大规模贝类筏式养殖的自身污染为赤潮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  相似文献   

7.
1998年春深圳湾环节环沟藻赤潮及其发生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4月23日至29日深圳湾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环节环沟藻赤潮,面积逾200km2,细胞密度高达3.8×106 个/L。赤潮发生于大量降雨之后 ,高峰期水体盐度在20以下。在深圳河河口海域 ,虽然富营养化程度也较高 ,但由于悬浮物含量过高 ,浮游植物及环节环沟藻数量较少。赤潮期间 ,深圳湾没有发生死鱼现象 ,养殖牡蛎的大量死亡估计与赤潮无关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海水域生态环境因素的变化 ,赤潮生物常常侵袭到海水养殖池塘中 ,给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根据多次处理海水养殖池塘受赤潮生物危害的经验 ,对赤潮的认识、常用赤潮治理药物的使用、赤潮生物大量形成后的处理方法作一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东海赤潮高发区水体光谱吸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海洋中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的爆发、不仅严重影响近海景观,破坏水产养殖,危害人体健康,还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给人类造成惨重经济损失。近年来,在我国的赤潮观测记录中,赤潮的年发生次数逐渐增加,且面积不断增大,因此,对赤潮的发生发展机理及预测治理研究是科学家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赤潮发生时,赤潮生物大量聚集,使水体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进而赤潮水体的光谱特征发生变化,且存在差异,使利用水色遥感监测赤潮成为可能,还可以用来区分赤潮种类的不同。水体光谱的变化特性(包括吸收与散射特性)是水色赤潮遥感监测的基础,是水色遥感生物光学算法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赤潮水体进行光谱吸收特性的分析研究对于发展研究海区的水色遥感生物光学算法及赤潮遥感监测方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翠娅  黄美珍  杜琦 《台湾海峡》2010,29(3):434-441
福建沿岸海域是中国的赤潮多发海区之一.据统计,1962~2008年间,福建沿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80起以上,潜在的赤潮生物有124种,已经引发过赤潮的种类有27种.本文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spp.)、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裸甲藻(Gymnodinium spp.)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等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评述了福建沿岸海域赤潮发生的特点.福建沿岸海域引发赤潮频率最高的赤潮生物是夜光藻,米氏凯伦藻造成的水产养殖损失最大.其赤潮多发季节在春夏季的4~7月.其赤潮多发区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宁德沿岸海域(以四礵列岛为中心)、厦门西港海域和平潭沿岸海域.对福建沿岸海域几种主要赤潮生物的研究表明,赤潮的发生与水温、盐度、气象、水动力、营养盐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拟菱形藻的分类及藻毒素多莫酸(D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潮作为一种日益频繁发生的海洋自然灾害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对赤潮的研究也已成为海洋研究的热点。硅藻(Diatoms)是赤潮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在80年代以前,一般都认为硅藻赤潮并不产生毒素,只是角毛藻中的某些种类会对养殖鱼类造成物理性的损伤,导致鱼类死亡。真正对硅藻(特别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中肋骨条藻赤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5,自引:13,他引:55  
1998年7月3-8日胶州湾女增养残海域发生一次中肋骨条藻(Skketonemacostatum)赤潮,对该次赤潮生消全过程环境因子变化的监测分析表明,该养殖海域表层水体解态无机氮,无机磷,可溶性铁和锰含量高,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需的营养基础,6月30日-7月1日较强的降雨过程使不体在以后两天中形成了高温,低盐,富营养的环境,有利于中肋骨条藻快速增殖拉导致了赤潮的爆发,7月3-8日天气持续的高温和静风使赤潮得以维持,随后磷,硅的耗尽使赤潮逐步走向消亡,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赤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本次赤潮的重要环境因子有:盐度,水温,硅酸盐,磷酸盐。  相似文献   

13.
赤潮的研究和预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赤潮灾害对我国沿海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海洋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威胁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赤潮灾害,防治赤潮灾害,本文对赤潮灾害的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并总结了目前使用的赤潮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厦门马銮湾有机污染、富营养化状况下的生化关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暨卫东 《海洋学报》1998,20(1):134-143
马銮湾养殖海域位于厦门西港的西侧,与厦门西港仅一堤之隔,属于封闭式的养殖海域.马銮湾内有260hm2余虾池和130hm2余水域用于网箱养鱼,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由于水产养殖业的无序、单一、高密度的养殖,导致养殖海域自身有机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突出、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时常发生赤潮,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的危害[1~9].本文根据1992年6月至1994年5月的马变湾的观测结果,各要素的时空变化、数量统计和相关分析,揭示了马銮湾养殖海域自身有机污染、富营养化、赤潮的成因,为养殖海域的环境保护和渔业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赤潮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赤潮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的分析,认为赤潮生物是引发赤潮的内在因素,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而物理因素则是提供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在赤潮生物存在的前提下,化学和物理因素都可以限制赤潮的发生,所以,将生物学、化学与物理海洋学耦合仍旧是赤潮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现有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赤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使用《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分析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2005-2017年天津海域共发生赤潮30次,累计发生面积4 695 km2。天津沿海赤潮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又以8月最多,占赤潮发生总数的30%。通过赤潮优势种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天津海域赤潮生物的优势种类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本文从水文气象条件诱发赤潮的角度分析得出了天津沿海最易发生赤潮的天气形势,天津沿海25~27℃水温范围内赤潮发生较多,最适宜赤潮发生的风速为3、4级风,风向为东南风、西南风。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海域赤潮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长江口海域的赤潮发生形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探讨了长江口海域赤潮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是我国赤朝高发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潮发生越来越频繁,赤潮生物种类增加,2002年首次发生了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赤潮,赤潮危害程度在增大,这与长江口海域的环境和生物条件、河口最大军浊带、长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长江口海域赤潮高发区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同时河口海域甲藻孢囊也是赤潮发生的种源。建议建立赤潮立体监测体系、赤潮信息管理系统、海产品赤潮毒素卫生检疫制度和赤潮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加强长江口海域的赤潮监控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考虑赤潮预警的业务需求,基于GIS平台、C/S(Client/Server)架构和2D web GIS服务平台,研发了赤潮预警系统,该系统由赤潮监测数据库、赤潮藻种库、赤潮预警模型、赤潮动态、赤潮历史资料和系统管理六大模块组成。可实现生态浮标监测、常规现场监测、应急监测、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入库、查询、显示、分析;能够开展基于天气模型的赤潮预警,赤潮漂移轨迹预报,对赤潮周边海水养殖、海水浴场休闲旅游进行示警。该系统为业务人员快速制作、发布赤潮预警,赤潮防灾减灾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9.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趋势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历史记载和近年调查实测资料,概述了浙江近岸海域赤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赤潮的特点与发生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各种不同类型藻类引发的赤潮频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甲藻赤潮的发生次数上升尤为迅速,赤潮出现的规模越来越大,有毒赤潮记录次数也显著增加。探讨了赤潮发生的一些原因,指出了建立科学评估有害赤潮影响体系和预警系统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清清  曹兵  杨波  王超  朱旭宇  许娴 《海洋通报》2017,36(2):217-221
利用1997-2014年江苏海域赤潮发生记录资料,系统分析了江苏海域赤潮的分布特征,并对赤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海域赤潮发生平均2次/年,年发生频率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赤潮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特征,多发生在5-9月,又以5月份发生频率最高,7月份次之。赤潮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连云港海州湾海域和南通以东海域。连云港海域爆发的赤潮多为有毒的甲藻赤潮,少数为硅藻;南通海域赤潮种多为硅藻。连云港附近海域赤潮优势种的变化很可能与该海域营养盐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