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GMS红外云图、雷达回波资料及逐时自记雨量资料对1998年7月2日恩施全州性暴雨从云团演变、回波及雨团活动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山区暴雨的某些中尺度特征,讨论了恩施特定的地形条件对暴雨天气的发生及时空分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湖北省1977-1986年6、7月份暴雨资料及1979—1986年恩施、宜昌、武汉三个站探空资料,研究了湖北省暴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西部山区及青藏高原大地形的热力作用明显。本文用这种热力作用对湖北省的暴雨分布特征,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沪汉蓉高铁线路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强  付佳  代娟  刘静  周小兰 《气象科学》2018,38(1):113-120
通过收集整理沪汉蓉高铁沿线近13 a相关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通过暴雨灾害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载体的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4类因子构建了沪汉蓉高铁线路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模型,绘制了沪汉蓉高铁线路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沪汉蓉高铁线路暴雨灾害风险呈现西部高于东部特征,4个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武汉以西,分别为湖北天门—潜江段、宜昌西部—恩施东部、重庆东部、四川内江—资阳段,高风险区段与高铁沿线主要暴雨多发区中心位置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对沪汉蓉高铁沿线市县开展暴雨灾害防御工作具有较好的决策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湖北一次梅雨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加密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与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分析2009年6月29日湖北梅雨大暴雨。结果表明:暴雨期间700hPa江淮较长切变线维持准纬向特性,850hPa低空急流北上到江南北部。700hPa鄂西北等地准东西走向θse锋区有所加强并南移,湖北暴雨区位于θse锋区南侧且θse数值有所增加的地区。垂直积分水汽辐合大值区与强降雨带位置对应比较好,且整层水汽辐合比强降雨发生要早6h以上。恩施、武汉两站暴雨发生除了受低层切变线等较大尺度系统影响外,局地气象要素配合也很重要,尤其是低层较为充足的水汽是降雨维持的条件。当高层低槽移过,高、中层之间出现水平风垂直切变后恩施降雨明显加强。武汉站前期高层或中层干空气向下伸展,中、低层不稳定层结加强后降雨发展,其最强降雨和低层冷式切变线过境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区域站雨量、卫星TBB资料、雷达资料,对恩施州2016年6月24—25日发生的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具有典型的两槽一脊"单阻型"梅雨环流特征,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在高空槽、低层低涡切变、西南急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等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此次大范围强降水。此次暴雨空间上分布不均,局地性强,表现为明显的中尺度对流性特征,雷达回波图上降水性质表现为混合型降水,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是中β尺度对流系统,且中β尺度对流系统在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后加强,时间尺度约为5 h。此次暴雨过程是在上干冷下暖湿强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梅雨锋、边界层辐合线和地形槽的触发作用将前期积累的能量释放产生的强对流天气,同时,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将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向恩施输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广西锋面、暖区及高压后部暴雨个例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非常规气象资料,及高时空分辨率T639、mm5、NCEP资料,深入分析了两次华南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2010年"4.29"暴雨和2011年"5.12"暴雨)。基于这两次过程,对锋面、锋前暖区及高压后部暴雨进行了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进而探讨三者在天气形势、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以提高对华南前汛期暴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的地面、探空、雷达、卫星资料以及加密自动站点等监测资料,对2010年7月8—11日发生在恩施大部的一次大范围稳定纬向型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单阻"梅雨形势的建立,中纬纬向环流的维持,以及副高的稳定少动,江淮梅雨锋的停滞及中低层切变的稳定,是形成此次大范围稳定纬向型暴雨的大尺度天气背景。有利的大环流背景下,活跃的西南暖湿气流,南支槽的频繁波动,以及南北槽的合并加强,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地面中气旋的发展和中低层低涡、急流的形成,有利的中尺度复合系统,以及山区特殊地形条件下的辐合作用,是形成此次大范围强降水,局部出现特大暴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杜小玲 《气象》2013,39(7):861-873
利用NCEP每日4次1°×1°格点分析资料、FY-2E逐时TBB资料、MICAPS格式高空、地面观测及贵州省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2年发生在贵州的15个暴雨日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从地面冷空气影响的角度来把握,文章归纳出2012年出现的三类主要的暴雨过程:辐合线锋生型暴雨、辐合线锋生+冷锋型暴雨、梅雨锋西段暴雨.利用MICAPS 3强天气分析工具对三类暴雨的典型个例开展了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并基于“配料”的思路分析了三类暴雨的水汽条件、稳定度条件及触发抬升条件.最后根据不同环境场提出了各类暴雨过程的预报着眼点,为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华北夏季强降水的水汽来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梁萍  何金海  陈隆勋  李薇 《高原气象》2007,26(3):460-465
利用1980—199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6~8月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特征,并着重对暴雨发生的水汽来源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降水中心区与其夏季平均降水中心区的位置一致,且暴雨降水量占整个夏季降水量的主要部分。对暴雨日及其前4天水汽输送的逐日变化、异常特征及水汽输送的相关分析发现:来源于西太平洋及高纬西风带的水汽输送对华北暴雨产生有重要作用,而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对暴雨也存在一定的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南区域1961~2008年暴雨变化趋势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翟志宏  何健 《广东气象》2011,33(1):24-27
利用华南地区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计算、趋势系数计算等方法,对华南地区年暴雨特征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南区域年暴雨降水强度、暴雨日数、暴雨降水量及暴雨百分率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暴雨降水强度及暴雨百分率上升趋势显著,而进行0.05的显著性检验,暴雨降水量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