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北极航道开通和资源开采带来的潜在巨大利益,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到北极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在北极的权益包括科学考察、环境保护、航行和资源开发4个方面。中国参与北极治理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国家安全理论、国际法依据、生态政治理论、全球治理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北极治理的实践,主要包括北极科考、北极政治参与、与北极和非北极国家合作、北极环境治理和北极航运。在这5个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障碍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海洋安全是北极治理的重要议题。北极海岸警卫论坛是环北极国家为应对安全挑战而建立的新的合作机制。文章介绍北极海岸警卫论坛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和运行实践,提出其对增强环北极国家的互信、促进北极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提高北极治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各国海岸警卫机构在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和装备水平不一、各国存在政治分歧和海岸警卫机构机制差异以及各国对北极地区认知不足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需求,提出我国应与环北极国家紧密合作、广泛参与北极治理机制、加强对北极地区的建设投资和提升对北极地区认知的建议,促进我国为北极地区的安全稳定贡献大国力量,提升我国北极治理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正>加拿大在处理北极事务上注重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外交手段,以国际法为准则来处理北极事务,实现该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为改善北极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91年11月,加拿大、芬兰、日本、韩国、蒙古、挪威、中国、瑞典、美国、俄罗斯等国  相似文献   

4.
为对北极地区进行更深入和更细致的探索,助力我国参与北极事务和开发利用北极资源,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对北极问题展开研究。文章梳理国内北极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并分别从来源、应用和展望等方面对现有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北极问题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渐进决策理论、地缘政治理论和地缘势理论、通权论和“通实力”理论、国际公共品理论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以及多层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及多学科交融的新型方法;基于相关理论和方法尚缺乏纵向支撑、系统体系和量化分析的现状,未来北极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为研究体系增强系统性、学科交融、研究理论富于实用性以及研究方法融入更多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备受瞩目,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北极国家能源产量增长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以北极国家为出发点,采用文献梳理法,系统研究俄罗斯、美国、挪威、加拿大等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北极地区待发现油气资源与已发现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特点。伴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突破以及北极航道的逐渐开通,北极国家纷纷加快北极地区油气开发活动的进程,目前北极国家油气开发活动主要在陆地,而未来将逐步迈向北极近海。中国作为北极事物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可以积极与北极国家开展合作,进而参与到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6.
北极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欧盟作为北极域外行为体,为保障其在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航道贸易、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的潜在利益,出台了一系列北极政策文件。在2008年《欧盟与北极地区》、2012年《欧盟的北极政策:2008年至今的进展及未来的行动》与2016年《欧盟北极政策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欧盟北极政策三大优先发展领域: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为适应北极国际博弈与地缘政治形势变化,欧盟新北极政策将会把关注重点放在“绿色”“平衡”与“合作”,旨在促进北极地区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平衡欧盟内部与外部的利益纷争,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维护北极的和平与稳定。欧盟北极政策的发展演变与未来趋势研判也可为同为北极域外国家的中国深度参与北极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对北极能源的开发愈发重视。美国北极地区的能源储量巨大,但鉴于美国的北极战略核心是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其能源开发相对滞后。2013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开始对北极能源开发予以特别关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加强了对北极近海油气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2021年拜登总统上任后,美国的北极能源政策以气候变化为核心,意在推动北极地区的绿色发展。美国的北极能源开发始终面临着法律、资金、技术、环保等各种问题的制约,这也决定了美国北极地区能源开发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我国宜通过制定北极能源合作开发战略,重视北极等极寒地区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推动与美国在北极地区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合作,深化国际协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北极治理等举措,促进我国对北极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有主有次,双管齐下——加拿大北极环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晶  郭培清 《海洋世界》2009,(11):72-75
加拿大当前正在积极推行“北极环境政策”。一方面加拿大政府对治理北极环境问题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服务其直接的国家利益——北极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北极冰盖下蕴藏着的大量的自然资源、北极圈内潜在的广阔的科研价值以及加拿大对西北航道的利用和控制等。换句话说,加拿大的北极环境政策有实有虚,有主有次,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正>冷战时期,出于军事战略考虑,北极圈国家在北极地区纷纷建立起考察站。冷战的结束,为非北极国家开展北极研究并体现本国在北极的实质性存在提供了机遇,各国抓住这一良机,纷纷在该地区建立满足本国国家利益需求和北极特色研究的科学考察基地,开展了海洋、生物与生态、气象、冰川、空间物理、大气物理与化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卫星遥感应用等研究活动,并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0.
环北极国家针对北极的科考行动引发的争端,并非对北极主权的争夺,其实质是对北极地区海底大陆架的争夺。从国际法角度看,北极属国际海域,而非无主地;其海底应为国家管辖范围或国际海底区域,而非国家领土;各国对北极海底拥有的只能是主权权利而非主权;目前国家间的争端应通过多边谈判,利用外交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大部分地区终年冰雪覆盖,是地球表面的冷源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器。随着气候变暖,北极海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资源价值和开发前景日趋突出。以北极海洋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为出发点,综合分析了中国参与维护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原因及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参与维护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我国应对北极环境政治,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塑造北极地区整体安全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了主要国际机构对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储量的评估,并探讨了北极油气资源开发面临的恶劣环境挑战及其应对技术。得出: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的消费者将来用上来自遥远北极的油气产品指日可待。未来可能对北极油气勘探开发起重要影响的技术有可控源电磁技术、拖缆地震采集技术、新型磁力断层摄影检测技术、套管钻井技术、适合极地的钻井平台、破冰油船、破冰LNG船等;但是目前这些技术主要由大型跨国油气公司和油田技术公司掌控,并主要集中在环北极国家。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涉足勘探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并在相关科技能力和设施条件等方面与环北极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为我国相关机构参与到北极油气勘探开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国内外关于北极航道利益的研究成果,促进我国对北极航道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文章从北极航道的利益相关主体、利益归属和经济利益3个方面梳理相关文献,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结果表明:北极航道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北极8国、近北极国家和传统航道受益国;加拿大和俄罗斯依据"历史性权利"和"直线基线法"强调其对北极航道的主权,而其他国家认为其"内水论"的主张具有不合理性,争议重点在于国际航道属性的判定;北极航道对于提高航运利益、贸易利益和资源利益发挥重要作用;北极航道利益相关主体可能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和利益集团是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增加创新点和搭建模型等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更加复杂的北极生态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环北极地区出现了最直接的国家利益,比如北极新航道的显现等。但是,目前北极地区既没有一套像南极一样综合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已有的一些协议和合作框架的约束力也不够“硬”,约束力和执行力都较弱。  相似文献   

15.
浅析北极所面临的法律挑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其提出各种权利要求.日渐激烈的冲突事件使北极面临异常严峻的法律挑战.通过分析北极面临的法律问题,提出多样性解决途径,认识到解决北极法律争端必须在遵守国际法的基础上寻求更多的国际协商与合作,在充分利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法律,日渐形成针对解决北极问题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能源竞争的日益激烈,北极这块能源“宝藏地”逐渐成为各国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区域。文章综合生命周期理论与世界石油市场特征,分析北极国家构建石油生产方程的理论基础,选择多循环Hubbert模型与情景分析法构建北极国家石油生产方程;综合理论与实际情况,合理设定不同发展情景,分析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对北极国家石油产量的影响,进而研究北极地区石油资源的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北极地区的石油资源一旦得以开发,可使北极国家石油产量峰值时间递延2~4年;北极重点地区(西西伯利亚盆地、阿拉斯加北坡盆地、西北内陆盆地、斯维尔德鲁盆地)的未被发现可采石油资源更加丰厚,开发该地区石油资源的石油产量峰值时间递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中国对南极事务的深入参与以及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文章概述现有两大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谈判与制度建设中的各项法律争议,分析设立南极海洋保护区的法律困境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突破路径以及中国参与设立南极海洋保护区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法律依据的不足、科学证据的匮乏、具体规章制度的短缺以及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第二条权威解释的欠缺是设立南极海洋保护区所面临的主要法律困境,而导致以上困境出现的关键因素涉及政治立场、经济利益、国际法理论和全球公海保护区实践;进一步深化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与南极治理机制的协调适用以及全方位促进南极海洋保护区养护措施的实施和完善是突破困境的核心策略;中国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应积极推动国内南极立法、加强南极海洋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鼓励国内非政府组织加入设立南极海洋保护区的国际议程,积极参与讨论并明确表达立场与主张,进一步融入南极治理的非政府联盟,提高中国在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中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维护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北极国家的双边贸易,增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话语权,文章采用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中国与北极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探究北极航道开通对中国与北极国家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的影响,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规模、北极国家的资本劳动比率以及中国与北极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北极国家的经济规模以及中国与北极国家之间的海运距离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中国对北极国家的出口贸易而对进口贸易的影响较小;目前中国与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的贸易效率较高,但北极航道的开通可有力促进中国与其他北极国家贸易效率的提升;北极航道开通后,中国与北极国家出口贸易潜力提升幅度的平均值约为25%,其中提升幅度较大的是冰岛(49.74%)和丹麦(36.98%);针对北极航道开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战略意义,未来中国应加强与北极国家的贸易联系、完善港口和产业规划布局以及加强与北极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3,(6):36-37
北极Arctic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5月15日,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在瑞典基律纳召开。会上,8个成员国一致做出决定,同意中国、韩国等6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意味着中国将以"合法身份"在北极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将给北极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契机。中国的参与除了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对北极航道和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保障我国油气能源的持续、稳定和安全供给,文章基于"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和建设,分析我国油气能源战略。研究结果表明:"冰上丝绸之路"利用东北航道,从能源储量、能源运输和能源合作3个方面,为我国油气能源提供战略保障;但同时面临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和配套设施薄弱、生态和环境特殊以及政治利益错综复杂的挑战;未来我国应制定北极战略、拓展科考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和强化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冰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保障油气能源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