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从一滴水可以看大海。然而,在汪品先教授的实验室里,从占一滴水几十分之一的小虫壳子,可以看到千百万年前的古海洋——这就是上海同济大学的海洋微体古生物实验室。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和他的研究集体,把有孔虫等微体化石作为观察对象,在那里分析海洋的古环境。 汪品先自1960年在莫斯科大学毕业归国后,长期从事海洋地质和微体古生物的科研和教学,从辽河口到海南岛,他和兄弟单位合作对我国广大海区的微体化石分布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海洋地质译丛》2008,(4):13-13
第六届亚洲海洋地质大会近日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亚洲海洋地质奖”,以表彰他对亚洲海洋地质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2014-07-26)院士风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外界赋予他的称谓很多,比如:推动中国深海研究的先行者,国际大洋钻探第一位中国首席科学家……但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却只印了两项头衔: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就是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同济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9-21日,海底观测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陆军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召集,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实验室和中国IODP办公室共同举办,来自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中科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十余家涉海单位的5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东师范大学,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5年1 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该实验室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科30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创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经教授和苏纪兰教授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平兴教授为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6.
<正>(2014-07-25)汪品先1936年11月生,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任教,历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海洋地质系主任、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正>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何为同济精神?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汪品先教授在庆祝"同济海洋地质三十年"大会上的致辞有着这样的阐述,"从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出发,看准方向、不落窠臼走自己的路;从事业心出发,全心全意、日以继夜地投入工作;同舟共济,保持队伍内部的团结,取得产业系统和科教系统的大力支持"。就是依靠这种精神,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从蚊蝇孳生的废旧车间实验室起步,到海洋地质教育部开放实验室成立,再到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时至今日走过四十年辉煌  相似文献   

8.
"你们为什么不设法打一个深孔到地幔,看看莫霍面的下面究竟是些什么宝贝呢?"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雷·海斯是一位极富事业心的地球科学家。他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一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于是,基金会就委托他找几个有分量的地球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K·O·埃默里教授应我所邀请,在参加杭州中美国际沉积学术交流会后来青访问.4月18、19日埃默里教授做了"板块构造"和"海面变化"两个专题报告,会后又同我国海洋地质学家进行了广泛的座谈讨论.埃默里教授知识广博,他不希望自己是那一门的专家,而要成为具有多种知识的各行通家.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1月25—2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主办,印度尼西亚科学院地学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巽它陆架科学钻探国际研讨会",即第三届"南海深部计划"国际研讨会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印尼、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越南的22位专家参加了会议。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和德国基尔大学的Karl Stattegger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探讨在巽他陆架进行IODP钻探的科学目标和意义、实施方案和可行  相似文献   

11.
海上反偷渡     
来自北京的紧急通报1997年12月6日。夜,已经很深,呼啸的北风,越刮越猛,依旧像脱缰野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茫茫大海,狂奔着、席卷着。“叮铃铃……”清脆的电话铃响起,坐在桌前的值班警官,麻利地拿起听筒,一边仔细听着,一边认真记着。虽未讲话,但从他脸部表情的变化,可以断定情况紧急,而且十分严重。刚才的电话,是从济南打来  相似文献   

12.
在大连,我第一次见到古博教授。他,中等身材,穿着浅灰色牛仔装。乍一看,你会认为他是个普通的旅游者,想不到他就是当今海洋环境污染研究的先驱。从他那言之有理,施之有故而言语朴素的学术报告中,你会感到,他无愧是一位当今世界上海洋污染研究的耆宿。古博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斯克卜斯海洋研究院工作了42个春秋,任海洋化学教授32载,时间之长,开创了该研究院的新纪录。据随行人员介绍,古博教授喜欢大海,酷爱海洋环境保护事业。他一生的工作从未离开过海洋,  相似文献   

13.
海洋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但需要综合利用,还需要综合开发。这方面,我们国家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我在山西综合规划的论证会上曾听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勘探的过程中不能做到综合勘探。找水的就找水,找煤的就找煤,找铁的就找铁,找到了煤,旁边有铝钒土,还得拨拉开,扔到一边去,既不能综合勘探,也不能综合开发,更谈不上综合利用。所以,我觉得,海洋开发这一发展战略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要综合规划、综合勘探、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海洋开发确实是一个综合性的学问,它涉及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1992年8月1994年3月我有幸在我国驻几内亚共和国大使馆生活了一段时间。那里的风土民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科纳克里!风光独好几内亚位于非洲西部,濒临大西洋,是前法属非洲第一个升起民族独立旗帜的地方。我从巴黎乘飞机往南穿越地中海和撒哈拉大沙漠后,当飞机开始徐徐降落时,我依窗俯视,看见一处地方,一边是浩渺的大西洋,一边是  相似文献   

15.
伦敦港记忆     
陈锡珍 《海洋世界》2012,(10):76-79
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了远洋船舶职务证书考试制度,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最早一期考证班的船长职务证书。在"玉泉山"轮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我被正式派往国产万吨船"大冶"轮。这个船名,让我们河南口音的政委一呼叫就出名了,也长了辈分。他经常在大沽口用高频电话与公司联系,一打电话锚地的船几乎都能听到,"公司,公司,我是大爷!我是大爷!请回话。"驾驶台里  相似文献   

16.
<正>3南极大陆·罗斯陆缘冰惠灵顿时间20点30分,史蒂夫精疲力竭,也许是心理作用,冰原上的阳光减弱了许多,预计中的风雪还没有来,这让他紧张,双腿灌了铅一样无法再迈动一步。环境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25℃,冷气在史蒂夫裸露的皮肤上凝结,迅速变成了冰晶,扎进他的毛孔。"你去麦克默多站。"史蒂夫嘱咐PT,"我走不了。"PT摇头:"我不能离开您。""我命令你。你这笨家伙。"史蒂夫说,他打开背包,里面只有两块高浓度压缩饼干和一瓶能量水。"如果你足够快,明天  相似文献   

17.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5):F0002-F0002
南京大学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该中心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为依托单位,以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中心成员来自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大地海洋科学系和生命科学院等院系,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现任研究中心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少涌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院士。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正>南北极是地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也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的关键区域,对现代和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正如汪品先院士等提出的气候演变的冰盖驱动和热带驱动的"双重驱动"假说,高纬地区被认为是地球表层气候系统变化的"开关",而"西太平洋暖池"区是向高纬地区输送能量的热源和气候系统的"引擎",决定着全球的气候变迁。因此,深入开展南北极现代和过去的气候变化研究,将为验证高低纬度海区之间所谓的"大气桥梁与大洋隧道"提供证  相似文献   

19.
应我所陈则实副所长的邀请,美国特拉华大学吉布斯教授于10月份来我所参观讲学.吉布斯教授是从事河口沉积作用研究的有造诣的地质学家,有丰富的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经验.在报告中,他详细介绍了他从事多年的絮凝作用研究.报告内容丰富生动,深受中国同行的欢迎;一所从事泥沙、粘土矿物和粒度分析研究的科研人员也报告了他  相似文献   

20.
日前,听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独臂老教授王恒杰今年又将准备前往南沙群岛,进行更深入的实地考察,便匆匆拨通了王教授家的电话……初识王恒杰,是在1991年9月南沙问题研讨会上,大陆及港澳台学者汇集海口市,探讨南沙海域的权益、管理及开发等问题。会上,王恒杰教授用他多年考古例证,有理有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