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5月9日9时30分,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荔湾6-1区域约1 500m深水下成功探入地层,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向"深水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事件。  相似文献   

2.
潘泽华  赵耀  严俊 《海洋工程》2015,33(6):119-128
FPSO系统在深海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深水FPSO系统水下立管管路较长,立管整体重量较大,立管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涡激振动也较强,这些将给FPSO主船体带来严重的稳性、强度及疲劳问题。鉴于此,深海FPSO系统在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须在水下一定深度设置若干水下软管支撑浮体,用以支撑来自深海海底的管线,减轻深水立管对FPSO的负载作用。随着深海资源开发的深入发展,传统水下软管支撑浮体作为FPSO系统的关键装备已经无法满足深海开采的需求,寻求大型化、深海化、生命周期长久化的新型水下立管支撑平台迫在眉睫,设计简便快捷、低风险的安装方法成为其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详细描述了水下软管支撑浮体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针对深海开发的需求提出了新型立管支撑平台的新概念,着重对新概念下下水安装更便捷的耐压立管支撑平台设计原理及其下水安装方式展开了分析,最后对水下软管支撑浮体和新型立管支撑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深海系留平台是"深海潜标总体关键技术"中最重要的系统组件,是支撑系统的核心,要求有承载深水压力、提供系统浮力和装载仪器设备的能力。针对要求,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深海系留平台的耐压强度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计算,并经优化完善最终得出深海系留平台可行性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4.
海洋深层水动力环境调查技术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钢  徐晓庆 《海洋科学》2013,37(6):121-125
深水海域是21世纪人类重要的能源基地,走向深水是世界石油、也是中国石油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海洋深部洋流体系给海底管道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威胁,海底油气管道一旦发生破坏,不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将造成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深海海洋观测是我们认识深海水动力环境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回顾了对海洋深层水动力环境调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深水水道作为输送陆源碎屑沉积物到深海盆地的重要通道,对沉积物起到约束和分类作用。通过研究深水水道的沉积与演化过程可进一步对深海盆地沉积物源进行分析。通常,在水道轴部沉积粗粒沉积物,堤坝部位沉积细砂、粉砂和泥等细粒沉积物,水道沉积体系可作为很好的油气储集体。研究表明,深水水道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多次侵  相似文献   

6.
评述了美国墨西哥湾深海油气储量、墨西哥湾原有的油气发现、墨西哥湾浅水和深水的油气发现统计、深水钻井重获许可后开发的新进展、墨西哥湾油田原油生产数据以及新发现开始生产石油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深海高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海高技术是海洋开发和海洋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和制高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也是目前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深海高技术是综合性的技术,主要包括:深海环境监测技术,深水油气、矿产、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勘查和开发技术,深海运载平台和作业技术。文章综合了国外深海高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研究了国外深海高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深海高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了解认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深入开展我国深海高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我国大洋钻探船的设计和建造,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保障我国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文章概述世界主要大洋钻探船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建造大洋钻探船的必要性和经验基础,并提出我国大洋钻探船的功能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大洋钻探船主要包括美国"格罗玛·挑战者"号、"乔迪斯·决心"号和日本"地球"号;从开发利用深海矿产资源和深度参与国际海底事务的角度,我国对大洋钻探船的需求迫在眉睫,且我国已在深水勘察船和钻井船等的设计和建造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国大洋钻探船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船型、总体布置、推进和定位方式、钻探和岩芯采集系统以及船载实验室等方面,应参考其他相关和类似船舶,结合我国深海大洋勘探和开发利用的具体任务需求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原油泄漏事故的分析与思考,针对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溢油风险,从应急响应体系、监视预报技术、应急处置技术、损害赔偿基金和行政监管与政企合作等不同方面,探讨了我国深海溢油的防治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深海溢油污染的防治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原油泄漏事故的分析与思考,针对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溢油风险,从应急响应体系、监视预报技术、应急处置技术、损害赔偿基金和行政监管与政企合作等不同方面,探讨了我国深海溢油的防治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深海溢油污染的防治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能在水下3000m深处工作的一艘深水铺管船日前在江苏开工建造。9月19日,中海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周守为在中国科协年会上,通过对它的介绍,向来自国内外的80多位深水技术专家传达了我国深海开发技术装备自主研发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朱瑾 《海洋世界》2014,(8):77-77
<正>7月9—10日,"2014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COES2014)"在北京召开。会议以"迈向深海——海洋工程业面临的全球挑战与本土视角"为主题,从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政策环境、当前南海局势、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等方面诠释了海洋油气产业,尤其是深水海工装备发展的广阔商机,为中国海工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深化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据介绍,此次论坛由北京美沙会展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海洋石油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国际深海采矿的现状和中国现有国际海底区域矿区的情况,分析中国国际海底区域矿区采矿存在缺少法律依据、尚未完成矿区资源评价和"区域"放弃、深海采矿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尚有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即开展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深度合作,在制定"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规章中有所作为;加快对中国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工作,尽快完成矿区资源评价和"区域"放弃;跟踪国际深海采矿行业进展,加快推进中国深海采矿系统的建造并尽快试开采;继续加大深海采矿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尽快形成深海采矿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4.
国外Spar平台研究现状及中国南海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par平台是1种新型深水平台,其吃水深,水线面积小,运动稳定性好,适合500~3 000 m水深的油气开发工程.文中详细介绍国外Spar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和开发现状,分析中国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应用前景及南海环境条件下的新概念Spar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载人潜水器是最早开始发展的一种深海运载器。人类为了满足对深海的好奇,借鉴高空气球原理,采用深水载人球和浮力舱(汽油舱)相组合的方式建造了载人潜水器,开启了探索深海历程。这种潜水器被称为第一代载人潜水器。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自由自航式潜水器取代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向深远海进军战略需求的不断扩大,深海综合科学考察船水平较低已成为重要瓶颈之一,建造适应战略需求的深海综合科学考察船是当务之急。在建造深海综合科学考察船的过程中,如何使其满足海洋科学发展的要求,一直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深水勘探已成为寻找油气的重要领域,白云凹陷在早中新世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环境,解剖深水层序模式有利于揭示深水沉积演化规律。通过井震结合及属性分析对白云凹陷早中新世层序地层进行研究,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ZJSB1(23.8 Ma),ZJSB2(22Ma),ZJSB3(21Ma)。其中ZJSB1、ZJSB3为重大不整合面,ZJSB2为水道下切侵蚀面。与之对应的界面发育3套层序:ZJSQ1,ZJSQ2,ZJSQ3。由于白云凹陷构造运动及古地貌的差异性,总结了2套深水层序模式:水道—深海披覆泥层序模式与块状搬运复合体—砂质碎屑流深海扇—水道—深海泥层序模式,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前者主要受海平面的变化控制,而后者是受构造和海平面双重影响的。而同一地质时期古地貌又控制了沉积发育,高地势区发育下切水道,而低洼区发育深海披覆泥岩。因此,深水层序模式下研究深海沉积单元,对指导深水沉积和油气勘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重建40周年。40年来,研究所根据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的基本定位,按照"立足黄东海、面向中国海、辐射全球海"的空间业务布局,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摸清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家底、掌握资源分布状况、实现新区新层系油气突破、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为己任,持续开展了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区域评价与黄东海盆地油气资源调查,大体分为海域及邻区沉积盆地对比研究、中国海域区域评价战略研究和黄东海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3个阶段。先后主持编制了中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图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动态)形势图,开展了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对比、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动态分析和油气资源区域评价战略研究、黄东海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①海域油气资源早期评价技术和沉积盆地深部地震探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②中国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下一步的调查与勘探方向包括:新层系、近海天然气、富生烃凹陷潜山油气藏、南海深水油气、南海生物礁和非常规天然气;③明确了南黄海盆地的基底性质、海相盆地地层层序和构造区划、侏罗纪前陆盆地特征、海相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有利区带;④明确了东海中生代盆地的地层层序、盆地结构和两期盆地性质、"大东海"中生代地层分布特征、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和有利区带;⑤发现了南黄海古生界古油藏。上述成果和认识为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法向承力锚(VLA)--一种适用于深海工程的新型系泊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水系泊基础是深水系泊系统的重要组成,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加速发展,深水系泊系统的关键技术成为国际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研究领域.法向承力锚(VLA)是一种崭新的适用于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系泊基础形式,论文对其应用、性能特点、工作原理、安装与回收以及计算分析方法等进行了全面介绍,以期对科研人员进一步认识深水系泊系统的关键技术有所帮助,并对国内深水系泊系统的研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型深海系泊系统及数值分析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逐渐向深海转移,传统的悬链式系泊系统在技术和经济上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作为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深水和超深水环境的系泊系统,绷紧索系泊系统面临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这种新型系泊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对系泊系统的两个关键特性,即系缆的绷紧-松弛特性以及纤维系缆的动刚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处理,通过算例考察了深海平台运动引起的系缆力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