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4年度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月16—17日在同济大学(上海)成功召开。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27个单位,以及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4个海外单位的共268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进行53个口头报告及41个展板报告。与前三届年度学术研讨会相同,会议仍由"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图1)。  相似文献   

2.
2012年1月12-1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43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缅因大学、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6个海外单位,共298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口头和展板报告摘要92份,包括3个大会邀请报告和58个分会场口头报告。会议由"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25—2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主办,印度尼西亚科学院地学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巽它陆架科学钻探国际研讨会",即第三届"南海深部计划"国际研讨会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印尼、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越南的22位专家参加了会议。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和德国基尔大学的Karl Stattegger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探讨在巽他陆架进行IODP钻探的科学目标和意义、实施方案和可行  相似文献   

4.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南海分局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贯彻全国海洋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海洋局的各项工作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划新举措,沉着应对新挑战,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和突破,南海区海洋工作取得了新进步。同时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南海分局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 大发展理念,适应新常态、谋划新思路、应对新挑战,推动南海区海洋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为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12年12月批准设立"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项目,由王颖院士牵头,集中近30位中科院院士、国内专家和在地球环境资源与疆域沿革的多学科优势,通过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直接为卫护南海海疆权益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两年时间里,项目组召开了三次咨询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对西沙群岛和北仑河口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项目已进入成果总结和结题工作阶段,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一艘蜚声国际的大洋钻探船,一支122人组成的国际团队,64个日日夜夜,我们同舟共济,寻梦南海!我们完成了与南海大洋玄武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探寻了南海"母亲海"的"芳龄";我们感受到了南海深部的"动荡"和"宁静";我们为南海演化的历史画卷进行了"编年";我们解密了埋藏在南海深部的"磁性条形码";我们试图揭开南海深部微生物世界的"神秘面  相似文献   

7.
<正>为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12年12月批准设立"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项目,由王颖院士牵头,集中近30位中科院院士、国内专家和在地球环境资源与疆域沿革的多学科优势,通过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直接为卫护南海海疆权益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两年时间里,项目组召开了三次咨询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对西沙群岛和北仑河口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8.
<正>为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12年12月批准设立"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项目,由王颖院士牵头,集中近30位中科院院士、国内专家和在地球环境资源与疆域沿革的多学科优势,通过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直接为卫护南海海疆权益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两年时间里,项目组召开了三次咨询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对西沙群岛和北仑河口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9.
<正>为服务于同家南海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12年12月批准设立"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项目,由王颖院士牵头,集中近30{立中科院院士、国内专家和在地球环境资源与疆域沿革的多学科优势,通过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直接为卫护南海海疆权益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两年时间里,项目组召开了三次咨询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对西沙群岛和北仑河口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为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12年12月批准设立"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项目,由王颖院士牵头,集中近30位中科院院士、国内专家和在地球环境资源与疆域沿革的多学科优势,通过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直接为卫护南海海疆权益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两年时间里,项目组召开了三次咨询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对西沙群岛和北仑河口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主办,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南海海洋生物学术会议定于1993年4月在广州召开。会议旨在交流南海海洋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扩大南海海洋生物各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促进对南海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 会议议题为:1.南海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2.海洋污损生物;3.河口与海湾生态系统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海海盆海山古地磁及海盆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海山磁性反演获取的古地磁成果发现,南海海盆东部和西南部的运动形式、生成时代存在很大差异,东部海盆和西南部海盆之间由一条北北西走向的岩石圈压性左旋转换(性)断层——"南海海盆中央断裂"分界.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成果分析和论证,确定了南海海盆在古南海和与之接壤的华南地块南部边缘形成.南海海盆的形成演化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始新世"古南海断裂"产生,古南海被一分为二;第二阶段,渐新世东部海盆开始发育——扩裂;第三阶段,中中新世西南部海盆开始发育——张裂;第四阶段,南海海盆整体旋转,古南海圈闭.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南海地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域和战略基点,同时也作为连接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与欧洲的桥梁,在这一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立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并结合南海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开发利用现状,分别从地理位置、资源保护与开发、海洋经济繁荣与发展、地区安全稳定和国家海洋战略5个方面,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南海地区的影响:1强化南海地区"桥梁与枢纽作用";2促进南海地区海洋"资源宝库"保护与开发;3推动南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繁荣;4维护南海地区周边地区安全与稳定;5提升南海地区在国家海洋战略中的地位。南海地区必将在新时期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潮流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中尺度涡温盐异常三维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1994-2015年海面高度异常数据,采用winding-angle中尺度涡旋探测算法识别出南海范围内共5 899个反气旋涡(AE)和3 792个气旋涡(CE),结合世界海洋数据集(WOD13)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SCSIO)温盐观测数据集,采用基于变分法的客观插值方法,合成了南海及南海各区域中尺度涡的温盐异常三维结构。结果表明,本文采取的插值方式能有效地获得涡旋三维结构,垂向尺度上也与前人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在平均状态下,南海AE温盐异常强度明显大于CE,AE正位温异常主体结构深度约440 m,而CE仅在320 m以浅维持涡旋结构;两者最大位温异常均出现在次表层约80 m上下,AE达2.02℃,CE达-1.60℃。盐度异常影响深度约150 m,最大盐度异常出现在50 m深附近,AE达-0.24,CE达0.28,同时由于涡旋在不单调变化的背景盐度场中引起海水下沉(上升),AE盐度异常结构呈"上负下正"而CE呈"上正下负"式结构。南海各区域合成涡旋的温、盐异常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可能与各区域涡旋的生成机制及背景温盐场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5年6月南海北部现场观测的水文数据,结合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2015年6月13日—28日南海北部陆坡在气旋涡-反气旋涡的双涡结构影响下的水文和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6月南海北部陆坡调查海区表层50 m以浅盐度存在NE—SW向低盐区,表层盐度最小值低于32,这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存在跨陆架海水输送。在观测期间,南海北部陆坡调查海区受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双涡结构影响,使得南海北部陆坡表层100 m以浅存在跨陆坡流,流速最大值出现在两涡交汇区域。此外,通过潜标连续海流资料,发现南海北部陆坡环流呈现了“深入浅出”(100 m以深层为向岸的入侵、以浅层为离岸的出流)的“两层结构”。  相似文献   

16.
试论南海系     
南海系是通过编制《南海构造体系图》和《南海含油气远景图》中发现的一个新构造系.1980年5月在南宁市召开的《南海、广西构造体系与主要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成果评审验收会议上第一次把它提出来.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南海系获得了会议的承认.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联合在广州召开了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座谈会,广东省人大环资委、环境保护局、交通厅、财政厅、水利厅和中央驻粤单位、广州市的涉海部门的30多名领导、专家和海洋工作者到会就会议内容进行深入地座谈讨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钱宏林、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王名文副局长在主持会议中分别发言,一致认为:《海域使用管理法》是经过了8年立法实践才确立的一部法律,是目前看来比较完善的一部法律,它来之不易。而法的实施更加艰难,要看到目前违规用海的严重性,在实施中…  相似文献   

18.
新近系生物礁油气储层是南海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两大主力目的层系之一,过去有关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层序演化模式的研究不多.为此,通过对北康盆地2万余公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识别划分出该盆地新近纪11条主要等时界面、7个三级层序和基本层序组.2)描述了生物礁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地震反射结构特征.3)提出南海首个中中新世生物礁高精度层序演化模式,代表中中新世(16.3-10.4Ma BP)海宁期(T13-T2)生物礁的剖面形态,含由1个低位体系域层序单元+5个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一个典型海进体系域和由1个早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1个晚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1个典型高位体系域;可见中中新世完整海进-海退旋回生物礁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通过与曾母盆地中新世生物礁解释剖面对比,指出该模式具有区域性古海洋学代表意义.4)通过对L礁、西琛一井和南海-地中海中新世古海洋演化研究,确定研究区中中新世分别发育5-8个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晚中新世"南中国海事件",具有冰川型海退性质,可与全球和南海北部特别是与"Missinian"事件对比;确定北康盆地乃至南海新近系生物礁形成至逐渐消亡,也是新构造运动与新近纪古海洋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5)指出L礁气田发现有9.8Ma BP、13.8Ma BP、14.5Ma BP和15.5Ma BP等多个层序界面,分别系高孔渗层段;同期南海礁型油气圈闭层序界面当为优良储层;若其为油气充满,则油气"高产"或构成"高压气包".以上成果,将有助于对全球变化及南海古海洋区域响应过程与结果的理解,并对南海的油气勘探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卫星遥感的叶绿素a浓度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月平均数据以及其他海洋与气象参数,详细分析了两个生物光学参量在季节尺度上的相关性及其与物理参数的耦合关系,并运用光驯化模型分析了南海表层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理学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南海地形和风场等物理参量的变化,南海叶绿素a浓度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共变性和差异性。在南海近岸及浅水区,叶绿素a浓度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有很好的耦合关系;而在南海深水海盆区,叶绿素a浓度冬高夏低,其季节循环过程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相反,这主要是受浮游植物生理学过程的影响。"生物量控制区"与"光驯化控制区"的分界在南海与陆架-海盆分界线一致,体现了水深条件对浮游植物生理状态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在吕宋海峡西部海区,叶绿素a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的关系表现出"生物量-光驯化共同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ECMWF的ERA-interim37a的风场及海浪场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南海海域波浪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分析了波浪场和风场的空间分布、季节特征以及4个海域(南沙、西沙、中沙、东沙)波高与周期的联合分布以及南海波高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海海域的有效波高大值区呈东北-西南走向,且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特征,波高与风速以及波向与风向整体相关性较好;有效波高和波周期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区域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相近。1979—2015年期间,南海大部分海域的有效波高呈逐年递增趋势,其量值约为0.2~0.8 cm/yr。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南海远洋运输、海洋工程设计、岛礁建设及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