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科  王建华 《海洋通报》2017,36(1):60-66
海底滑坡属于海洋地质灾害的一种主要类型。国内外海洋领域学者对不同地理位置的海底滑坡做过一些建设性的研究工作,国内学者在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灾害分区和成因分析,而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海底滑坡的形态、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还缺乏系统的科学分析。通过2012年以来对珠江口盆地滑坡区海洋土的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及室内分析试验,揭示出珠江口盆地海洋土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不同深度海洋土的工程性质差异可将该区土体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按照海底滑坡所处的地貌单元不同,把珠江口盆地水深160~1280 m范围内发育的滑坡分为4处规模较大的滑坡带,均呈NE-NEE向展布,主要为顺层型滑坡、圆弧型滑坡和崩塌型滑坡3种基本类型,规模从4 km2到800 km2不等,集中分布在北纬19°-22°,东经113°-117°范围内。通过海底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环境及力学平衡分析,指出了影响海底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地震活动、海流影响及沉积物质的快速堆积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海底滑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就已知道海底滑坡和崩塌。1929年11月在加拿大的大西洋沿岸纽芬兰岛海区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地震。但是其后发生的滑坡将大纽芬兰浅滩体积为200km3 的土壤移至深处。引发的巨浪导致27人死亡。按地质资料判断 ,这种现象并不稀少。在2.5~1.5万年前的末次冰期 ,当世界海平面还较低时 ,它们具有特殊的频率。由滑坡引起的浊流带动了大量的沉积岩泥沿大陆坡迁移并在深海平原上堆积了数米厚的浊积层。1995~1998年英国南安普敦海洋研究中心的P.G.Rothwell等 ,在地中海西部巴利阿利群岛附近发现了体…  相似文献   

3.
海底滑坡是海洋中主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其进行现场调查及原位观测将为海底滑坡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发生过程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资料。介绍了海底滑坡的特点及触发机制,简述了历年来国内外有关于海底滑坡的现场调查典型案例(调查手段包括地球物理探测、钻孔取样、测定年代试验等)及原位观测方法(包括孔压观测、海床变形观测等)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各种方法手段的优势与局限性,希望引起国内海洋工作者的兴趣和关注,共同推进调查手段及观测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底沙波普遍存在且严重危害海底工程,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为了加深对海底沙波研究的认识,总结论述了海底沙波的分类与成因,重点对海底沙波迁移的预测、观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海底沙波的成因认识逐步加深、分类逐步细化,成因及迁移过程是多种水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形成及迁移的机制至今仍未有系统理论形成。由于缺乏长期观测数据,无法对海底沙波的迁移进行准确预测。今后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将理论研究与现场观测紧密结合,设计新的原位长期观测方法,完善预测模型,建立全面的资料数据库为海底基础工程预警。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研究海底峡谷的形成、演化并充分开发利用海底峡谷,通过对国内外海底峡谷分类与识别有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综合考虑海底峡谷的多项因素,建立了一套新的分类体系,同时对海底峡谷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概述分析。新建立的分类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海底峡谷的分类要求,海底峡谷识别方法优缺点的总结可为大规模海底峡谷识别提供支持。对海底峡谷分类与识别的研究综述将会为以后的研究以及相关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通过无人机航拍、探地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和位移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建立的海岸滑坡周期性和实时性监测预警系统,获得了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的北长山岛海岸滑坡体监测数据。山东省北长山岛海岸滑坡位于长岛县山后村附近,因开山采石造成山体陡立形成临空危险面而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内部节理和裂隙及千枚岩层的存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而人为采石和暴雨等极端条件是导致滑坡发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山体呈现整体下滑而顶部向外拉张的趋势,累计滑动距离超过0.3 m,高程变化5.0~10.0 m,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的特点,其滑动距离与降雨量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日降雨量大于80 mm时滑坡体失稳。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导致了北长山岛滑坡体的发生,其成因机制特别是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演化特征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海岛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底麻坑是与流体逸散相关的一种海底凹陷地貌, 在全球海域的陆架、陆坡和深海平原等均有广泛发育。文章利用高分辨率的多波束测深数据和三维地震资料, 在中建南盆地北部识别出330个规模不等的海底麻坑, 按照麻坑形态可将其分为: 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及新月形麻坑。研究区内海底麻坑直径可达1500~7900m, 最大深度可达175m, 其中圆形麻坑规模(直径、深度)小于椭圆形、长条形和新月形麻坑, 表明圆形麻坑处于麻坑发育早期阶段。三维地震资料显示不同类型海底麻坑的下伏地层中均发育有断层、气烟囱、裂隙等流体逸散通道, 为该区域海底麻坑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海底麻坑演化过程中, 底流对海底麻坑的地貌形态具有改造作用。当圆形麻坑下伏地层流体活动强烈时, 流体可沿着运移通道直接向麻坑内壁渗漏, 使得其内壁塌陷, 逐渐演化成椭圆形麻坑。由于椭圆形麻坑处于底流活动影响的早期阶段, 其受底流改造作用较弱。在持续性底流活动的强烈改造作用下, 紧密排列的圆形或椭圆形麻坑逐渐拉伸演变成长条形麻坑。当底流作用于孤立的圆形麻坑时, 在底流的上游侧沉积速率增加, 麻坑在上游侧接受沉积被掩埋, 下游侧地层被侵蚀, 从而形成新月形麻坑。根据研究区海底麻坑成因机制分析, 文章首次提出了一种展示中建南盆地不同类型海底麻坑演化过程模型, 该模型有助于理解中建南盆地流体逸散过程和底流活动, 并且可为其他区域海底麻坑演化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的海底滑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风雨的故乡,海面上流急浪涌、飓风台风已为众所周知,但海洋底部很不平静的事实则少为人知。类似飓风的激流却一年到头都在海底爆发着,这些激流能推动着海水以每秒高达50厘米的速度流动.犹如强大的龙卷风旋转着横扫海底。它们不仅冲垮科学仪器,毁坏海底通信电缆,甚至危及石油钻井平台、某些神秘的水下世界。海洋学家把这些激流称为海底风暴。在某些海底区域中,每年爆发的海底风暴达5~10次。  相似文献   

10.
当块体水下重量向坡下的分量超过了破裂面上的抗剪强度时,就会发生海底滑坡。滑坡事件的结果取决于受影响的块体、范围以及事件的动力学机制,其结果可能对海底设施和建筑物毫无影响,也有可能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可能诱发海啸并对沿岸造成广泛影响。我们是通过在河流三角洲和冰川冲积扇附近的陆坡上所见的滑坡痕迹以及广泛运移的海洋沉积物发现了大型的滑坡事件。这些滑坡发生在坡角非常低的陆坡区,从较深的水域一直延伸至陆架外缘。在更新世期间,这些地区沉积物的堆积量大而且比较快速,  相似文献   

11.
前言近几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的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中,应用高分辨率地震,3.5kHz浅层剖面和旁侧声纳海底扫描,在南海北部发现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海底滑坡现象。目前所发现的滑坡,主要分布在陆架边缘斜坡带,卫滩隆起周围和外陆架前缘三角洲沉积复合体内。  相似文献   

12.
海岸侵蚀和海底滑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论述了海岸带及浅海两种主要的地质灾害-海岸侵蚀和海底滑坡的危害及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海底滑坡是一种由于重力失稳导致的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深海平原的沉积物搬运体,是海底沉积物重要的搬运过程,具有较强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可将大量陆架沉积物搬运至深海,为深海带来丰富的沉积物。再沉积后的滑坡体因其特殊的内部结构,对海洋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对海底滑坡空间展布特征和垂向结构特征进行总结,对滑坡体岩石物理特征进行梳理,揭示海底滑坡边界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岩石物理特征。结合海底滑坡特征,从提供物源、储层、盖层、改变海底温压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积极意义,从破坏盖层、改变海底土体温压环境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负面影响。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未来应对海底滑坡微尺度特征识别、进一步开展海底滑坡与海底油气藏联系以及加强海洋油气开发致灾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浙北近海潮汐通道地区水下滑坡分布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浙江东部近海可划分为以下4个海区:Ⅰ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前缘斜坡区,Ⅱ河口港湾区,Ⅲ岛群区,Ⅳ水下岸坡区。其中岛群区依据潮汐通道的发育程度又划分为3个亚区:Ⅲ1舟山群岛北区、Ⅲ2舟山群岛南区、Ⅲ3南部岛群区。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失稳主要分布于Ⅱ、Ⅲ2区的潮汐通道中,且对通道深槽边坡、通道凹岸、通道交汇处以及通道中的残留高地边缘等部位最为常见。通过对水下滑坡的分布规律及潮汐通道的冲  相似文献   

15.
海底地名通名的分类与命名是地名命名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海底地名通名实际上是海底地貌类型的名称。在总结国内外已有陆地和海洋地貌分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貌分类的海底地名通名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佳林  冯秀丽  刘隆 《海岸工程》2021,40(4):249-260
针对南海北部陆坡区地震成因的海底滑坡频发问题,采用室内模型分析法分析地震对于海底滑坡触发的影响作用.仿照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工程环境构建水槽模型,分析引发海底斜坡失稳的临界地震参数,观察滑坡的运移特征,对比振动前后土体力学性质变化;并依据水槽模型构建有限元数学模型,计算模拟陆坡在不同地震加载下的稳定系数并进行对比.综合两部...  相似文献   

17.
海底峡谷广泛发育于全球大陆边缘,在地形上表现为深切于大陆边缘的凹槽,是海陆边界处最为显著的地貌之一。海底峡谷是陆缘碎屑物质由陆至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是研究区域源—汇体系、海平面升降、构造演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海底油气资源形成与储集的重要区域,是国内外在海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海底峡谷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与划分,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海底峡谷研究的关键成果,其次概述了两大世界典型峡谷区南海北部海底峡谷区和蒙特利海底峡谷区的区域构造及成因,最后依据海底峡谷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将其成因分为3种类型:强侵蚀性、河流侵蚀型、构造作用及溯源侵蚀型。通过对峡谷成因演化的研究,有助于为海底峡谷的分类提供新的思路,为海底峡谷区域的资源勘探、古气候与构造演化模式方面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8.
海底滑坡块体运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底滑坡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海底地质灾害。其一旦发生,破坏后的块体可以高速运移至数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远,能够对影响区域内的海洋油气生产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海洋工程设施造成破坏性影响。本研究根据国内外海底滑坡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简要介绍分析与海底斜坡失稳后块体运动有关的调查方法、数值模拟以及物理实验等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以期为我国今后海底滑坡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海底峡谷,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板块不同形式的运动,造成了不同特征的海底峡谷。河流和浊流等因素对地层岩石的冲刷作用,只能改变海底峡谷的外貌,却不是海底峡谷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白云凹陷深水区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深水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深水油气开发的施工安全,通过研究其主要深水地质灾害海底滑坡的形成、分布,可对深水油气开发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进行预测和预防。通过分析中海油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识别了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开发区的海底滑坡以及与之相关的天然气水合物、气烟囱、泥底辟、浅层气和浅水流等深水地质灾害现象。这些深水地质灾害现象与海底滑坡的发育密不可分,是识别海底滑坡的重要因素。利用地球物理属性识别并发现了白云凹陷规模巨大和分布广泛的海底滑坡,并认为超压流体释放、水合物分解、高沉积速率等主导了白云凹陷海底滑坡的发育,这些主要控制因素都是南海北部新构造活动的产物,新构造活动才是海底滑坡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