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冲绳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大的战役,因此,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冲绳岛战役将以史诗般的战斗,列入世界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战斗而流传后世。冲绳诸岛位于九州岛西南约320英里,台湾东北约350英里,中国大陆以东约450英里。尽管中国从来没有试图去获得其岛屿的完整主权,但1368年,琉球国王亲自宣布主权属于中国并请求朝贡。琉球国也保持着和日本的关系,但至少从某种程度上设法不依附于占支配地位的  相似文献   

2.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海战中的关岛战役,由相隔数年的两次战役组成。前者是1941年12月末,日军发起南洋攻势,令美国战争中失去第一块国土——关岛;后者是1944年7月,美军携塞班、马绍尔、夸贾林等战胜利之威,从日军手中重夺关岛。第一次关岛战役是日军在太平洋发起的一系列猖狂进攻之一,美国关岛守军面对突然发动战争的对手,在做出力所能及的抵抗后选择了投降,也让美国人第一次失去了自己的海外领土。而到两年多以后,从珍珠港的震撼中清醒过来的美军已在太平洋的残  相似文献   

3.
<正>塞班岛战役无论从军事还是政治上来说都具有决定意义。经此一役,日军的国防圈被突破,海军也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美军则为其B-29轰炸机拿下可以直接飞临日本本土并进行轰炸的陆航基地。被日本人称为马里亚纳诸岛的马里亚纳岛链位于西加罗林群岛北部约300英里处。它由15个小岛组成,从北向南延伸,形成长425英里略微突出海面的弧形岛链。美国直接介入马里亚纳事务始于1898年6月21日。那时美国与西班牙正角力太平洋地区(美西战争),美军一支先遣队搭乘查尔斯顿号巡洋舰攻  相似文献   

4.
<正>瓜达尔卡纳尔,南太平洋上一座闻所未闻的小岛。正是在这里,美军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通过对两栖作战理念的成功运用,美国海军和陆军联手遏制住日军锐不可当的南下势头。这场战争漫长而艰辛,在历时5个月的战斗中美日双方付出了死亡人数高达30000的巨大代价。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也锤炼了美军各参战部队,造就了成熟的战斗力量。在未来的太平洋战场上,正是凭借着这批经验丰富的战斗力量,美军才能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长久以来,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一直被美国视为对日作战的必争之地。1944年1—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作战,夺取了属于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罗伊—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环礁,为下一步进攻马里亚纳群岛创造了条件。对于太平洋战争的整体走向,此次行动并不是决定性的,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了太平洋战争中两栖作战的经典案例,也不能忽视它对于最终太平洋战争乃至二战胜利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提起珍珠港,一下子就会使人想到二战时期日军袭击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几乎成了中途岛的代名词。其实,在与美国中途岛同一纬度的我国南部也有一个港口因盛产珍珠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珍珠港”,她就是被誉为“南珠之乡”的北海港。拥有“珍珠港”的北海市是全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地缘和区位优势突出,有不可多得的天然港口资源,宛如珍珠一般闪光夺目。如今,以港兴城已成为共识,加快扩建北海港,营造广西及大西南出海通道,对北海市经济腾飞,对促进广西、大西南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阳 《海洋世界》2011,(8):68-69
请记住这个名字——塞舌尔(Seychelles),英语发音为“sea shells”.威廉王子和新婚妻子凯特的蜜月度假地——印度洋岛国塞舌尔.连王子都如此倾心塞舌尔群岛,是怎样继凯特之后迷倒威廉王子的呢?未知的美丽旅游者的天堂,应该具备什么?蓝天、碧水、阳光、沙滩、海风?一个美丽的海岛国家应该具有的一切,这里不仅都有,...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大量获得,“弧后盆地扩张”模式和“地体拼贴”模式也不能合理地解释东海盆地的演化,本文提出了东海盆地演化的一种新模式-“持续拉张-脉动挤压”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的力源机制,认为东海盆地演化的拉张力源是中国东部地幔软流圈自西向东(或东南)的蠕动流、岩石圈本身的陆亮(厚)到洋壳(簿)的扩张力、岩石圈的局部对流引起的侧向扩张及对岩石圈底部的热侵蚀;挤压力源则是菲律宾海大洋岩石圈向  相似文献   

9.
齐飞 《海洋与湖沼》2006,37(6):575-576
1 “大海之子” 2005年的1月20日,为中国和世界海洋科学事业奋斗了76年、96岁的“大海之子”——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带着他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种种思考与世长辞了。而在此前一个月,在曾呈奎先生弥留之际,由他担任总主编的435万字的巨著——《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丛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科学巨星陨落,令人痛惜;鸿篇巨制面世,又令人振奋,使人不禁更加怀念曾呈奎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