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3,自引:15,他引:7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杰  宋长青 《地震地质》1998,20(2):51-154
北西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由近20条北西至北西西向断裂组成,是一条对新生代区域地质构造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的地壳构造带。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部发展,总体表现左旋走滑性质。断裂带有山西断陷盆地带等几条北东向活动构造带与之交汇,形成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的构造组合,出现5个复杂的构造交接段。6级以上强震和大多数中小地震群集于这些地段,其中北西和北东向断裂都可能发生地震,显示共轭破裂错动特征,但北东向断裂发生的地震强度较大。张北-尚义6.2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与山西断陷盆地带交接段的西缘,是断裂带向西北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与1830年磁县7.5级地震有关的下列问题:1、区域构造环境,指出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南部被隐伏的北西西向构造带阻隔,形成应力集中区,构成磁县7.5级地震的区域构造条件;2、根据地质构造、震源机制、地壳应力测量资料,讨论了华北平原地区的北东东(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3、介绍了朝城—大名—磁县—涉县隐伏断裂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4、磁县7.5级地震的前震活动,发震一年之前5个5级地震形成包围圈;5、磁县7.5级地震的极震区等震线为北西西向,与同向隐伏断裂的展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震构造遥感解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治坤  田勤俭  陈立泽 《地震》2005,25(4):127-132
南北地震带中段断裂在遥感影像上具有明显的线性构造特征, 本中研究区域为东昆仑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的交接区, 该区断裂从遥感影像上分析主要有NW向、 NE向、 SN向三组, 包围着岷山隆起近似成三角形。 交接区内构造复杂, 曾发生1879年武都8级地震、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 1976年松潘7.2级地震等强震。 通过遥感资料对该区断裂进行构造解译, 确定该区构造活动型式及地震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松花江断裂活动性考察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其新构造特征,发现松花江断裂的活动是受伊舒断裂带牵动,有一远离伊舒断裂带,活动性逐渐减弱的特征.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加之上地幔隆起的影响,使伊舒断裂带和松花江断裂正处于最大剪切应力作用下的位置.由于松花江断裂的贯通性不如伊舒带,容易形成闭锁,发生地震.因此伊舒断裂带与具有一定规模的北西向活动断裂的交汇处附近地区,应是我们重点监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L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6.
1933年叠溪发生7?级强震,关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存在较大争议,有些学者认为NW向松坪沟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另有学者认为近NS向岷江断裂南段才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根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附近的原则,利用1990-2014年精定位小震目录,根据万永革等(2008)提出的震源断层面拟合方法,反演了叠溪地震震源断层走向、倾角和位置。断层走向和倾角分别是172.8°和82.9°,倾向偏向西。本文结果更支持岷江断裂南段为叠溪地震发震构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四川较场弧形构造与1933年叠溪地震发震构造的再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较场弧形构造是四川众多弧形构造带之一。本文对该弧形构造的特征及其西冀发育的松平沟断裂的新活动性作了进一步论证,确认松平沟断裂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该弧形构造西翼弧顶部位1933年曾发生过叠溪7.5级地城,丧人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众说纷纭。作者通过近年来在现场的多次考察,并对该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地表震害展布特征,建筑物沿松平沟断裂的左旋位错,震后持表发育的西北向地震地裂缝等现象的进一步研究认为,1933年叠溪7.5级地震的发展震构造仍为较场弧形构造西翼的松平沟断裂。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分段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北西向地震构造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将断裂带分为4段:张北-南口段、南口-宁河段、渤海段和蓬莱-烟台段,各段具有不同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同时,对断裂带内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与北西向的成武-定陶断裂构成共轭破裂导致藻泽5.9级地震发生,北东向断裂是其主要的发震构造。由菏泽5.9级地震前沿发震断层的ML≥3.0级地震震中迁移、震源深度的变化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表明,发震断层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逐步克服障碍,使断层贯通,与此同时在发震构造断层面上  相似文献   

10.
潘俊茂 《内陆地震》1993,7(1):14-23
盐关河北东东向活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很强,长期保持着左错构造运动,水平幅度大,平均左行滑动速率为5mm/a。80km地震破裂形变带的分布是其最新活动的地质标志,断错微地貌构造特征显著。活断裂带上古地震遗迹的发掘也印证了全新世以来该断裂经历了多次强地震活动。全新世早期是盐关河断裂活动的全盛期,强震活动属分散结点发震类型。盐关河断裂的破裂发展受现今构造应力场N50°~60°E主压应力方向的控制,与1654年罗家堡8级地震有成因关系。研究认为:交叉破裂为发震机制;稠泥河北北西向与盐关河北东东向活断裂交叉复合为发震构造的背景;北北西向喇糜隆起带为控震构造。  相似文献   

11.
巴士系构造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丁原章  梁劳 《华南地震》1992,12(2):1-14
在北东东向分布的华南地震带内,从巴士海峡到闽粤赣三省交界有呈北西向分布的地震密集带。它与北西向分布的巴士系断裂构造相一致。此组构造与华南地区其他北西向构造的重要区别在于,它起自菲律宾海板块的边缘,其动力主要来自该板块向欧亚板块不均匀的推挤作用。巴士系构造是华南地区新构造活动性最强的构造,沿着此组断裂曾有过大量强烈的地震活(?),包括6级、7级和8级地震。在未来10年内,此带的强震活动有逼近粤东、闽南沿海地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国外前苏联学者尼可拉也夫曾提及地震后有的河流形成地震坝,其后再超覆沉积细粒物质,并称为"地震沉积相",显然这是指的地震堵塞湖形成后的沉积.国内最著名的地震堰塞湖是1933年四川省茂汶北的迭溪7.5级地震,这次强震不仅使迭溪全城及周围60余城镇、村寨全部毁灭,并且四山普遍崩溃,迭溪台地大规模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地震堵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溃决,造成下游水灾.类似这种地震堵塞湖是地震导致山地,丘陵或台地崩塌堵塞溪流,是地震导致的重力作用堵塞,应为地震重力堰塞湖.本文论及的地震堰塞湖即前港湖、龙湖、虺湖、丙州西侧小湖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西南侧,处晋江半岛中部,4个湖沿着控制深沪湾地堑北西边缘的衙口-丙洲断裂呈NE60°线状展布.该断裂与其东侧的深沪-金井断裂共同构成了全新世深沪湾地堑,卫星照片中有清晰的显示.这两条断裂及其所夹的活动地堑同属于区域性的常乐-诏安断裂带中段部份.  相似文献   

13.
渤海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位于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东部,是一个晚第四纪形成的内陆海盆. 渤海盆地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交会于渤海中部的NE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庙西北——黄河口——临邑断裂带及NW向北京——蓬莱断裂带是主要的活动构造带,将海区分成4个次级新构造区,成为现代应力场作用的构造基础. 综合研究38个震源机制解和75个井区应力场等资料,以及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渤海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压应力方向为NE60~90,张应力为SN——NW30;以水平和近水平应力作用为主;不同构造区主应力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今渤海地区地壳发育以NNE——NE和NW——WNW走向的共轭剪切破裂为特征,是控制地震活动的主要构造.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东南沿海及邻区活动断裂的微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福建东南沿海及邻区活动断裂进行了微地貌学分析,研究了区内断裂构造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北东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和与之具有成生联系的北西向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明显的活动期,即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北东向断裂具右旋水平滑动,北西向断裂具左旋水平滑动,显示出北西西—南东东向水平挤的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部一条明显的北西向中强地震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清-临沂地震带是山东中部一条明显的北西向中强地震带,由9次中强地震组成。这些地震沿北西向展布,主要分布在四个震源区,大致呈50 ̄55km等间距分布。除1668年郯城地震与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有关外,其它地震受北西向蒙山断裂控制,是该断裂各为层段新活动的结果。另外,该地城带内地震的发生还有一定深部构造背景。未来应注意研究该带内再次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地震构造研究中,注重了那些继承活动的断裂带.但在与现今区域地质环境和应力场性质基本保持一致的最近构造阶段,还有正在产生的新断裂带,即新生断裂带.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由地震活动揭示出的北东向唐山-河间-磁县和北西向腾冲-耿马-澜沧两条地震带,对应的正是新生断裂带.为示区别,称其为新生地震构造带.以这两条地震构造带为例,从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方面论证它们的存在,初步分析它们的特征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华南地台区,占优势的构造方向为北东向和东西向的断裂系.但研究表明,广西地区许多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控制着新生代沉积和地震活动.例如,1977年平果县5.0级地震是广西几十年来最大的地震之一,就发生在北西向的右江断裂带上.因此,对北西向断裂的进一步研究,是广西地震地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灵山地区北西向的六吉-蕉根坪断裂带上,存在着明显的窗棂脊构造地貌。叙述了该构造地貌的特征、形成时间及年变速率,并据此指出,该断裂具有较高的活动性,其地震危险值得注意。该构造地貌的发现为华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和古地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71年以来福建政和-海丰断裂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认为政和-海丰断裂的地震活动是:在主体北东向政和-海丰断裂带和次级北西向永安-晋江断裂带相互交汇的构造格局下,形成了4~5级中强地震反复发生的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20.
巴士系断裂带的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劳 《华南地震》1998,18(1):119-124
利用120次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巴士系断裂带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应力场的总体特征为NW ̄NWW向,但不同地段略有差异。由北西至南东主压应力P轴方向由NWW ̄NW ̄NWW(近EW)向,P轴相对平缓,地震以走错动为主,兼具倾滑分量,应力场的变化与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不均匀推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