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了解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完善和科学保育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组合而成的两条资源轴上,测度分析了甘肃酒泉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两条资源轴上,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些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作为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2)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多数较小,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资源轴上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分别占总种对的62.63%和77.89%。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之间一般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物种利用资源能力强且存在竞争关系;然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不同物种在环境资源的需求上产生互补,可以和谐共存;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仍较高,物种分布呈斑块现象;因此,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关联,表明该植被群落结构及其物种之间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值,测定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17种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研究结果表明,毛薹草(Carex lasiocarpa)、狭叶甜茅(Glyceria spiculosa)、漂筏薹草(Carex pseudocuraica)和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分布广、数量多,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因此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宽度,为研究区的优势物种;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e)、越桔柳(Salix myrtilloides)、单叶毛茛(Ranunculus monophyllus)和灰背老鹳草(Geranium vlassowianum)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较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因此其生态位宽度较窄;17种植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2的有107对,占总数的78.7%,其中重叠值为0的有43对,占总数的31.6%,这表明物种间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较低;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关系较复杂。  相似文献   

3.
湿地植物群落分类和优势植物生态位分析对湿地公园植物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南省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48块样地进行Ward聚类分析,采用Mantel相关分析方法,确定最优簇数,划分植物群落类型;运用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计算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0种类型,群落类型划分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落从中旱生型、中生型、湿中型、湿生型到水生型的水分梯度变化;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和酸膜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的生态位宽度最宽,其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63和0.62,其次是垂柳(Salix babylonica)幼苗(0.49)、荆三棱(Scirpus yagara)(0.44)、球穗莎草(Pycreus globosus)(0.39)、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0.35)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0.32),这些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很强,分布范围广,而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等的生态位宽度都小于0.2,这些植物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弱,分布范围小;生态位重叠值为0~0.2的种对数最多,占28.7%;生态位重叠值为0.6~0.8的种对数最少,仅占4.4%;公园内的优势植物的生态位明显分化,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中游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新疆塔里木河中游植物样地的监测数据,计算了19种主要植物在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盐分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作出了反映它们相似程度的最小生成树图;探讨了19种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及各物种在二维环境因子上的相似关系。结果表明:建群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性较强,在二维生态因子上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乔灌植物普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个别物种除外),草本植物除建群种外生态位宽度相应较小,并对个别物种生态位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和胁迫,塔里木河中游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低。根据最小生成树图分析了19种植物在二维环境因子上的生态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典型样地方法,2014年7~8月,对青衣江中游4种河滨生境的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Levins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和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指数,对各生境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草本植物91种,隶属于30科73属,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为主;乔木林地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最大,河漫滩、灌木林地、弃耕地草本植物的各指数依次减小;各物种在不同生境中的生态位宽度存在差异,在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河漫滩和弃耕地中,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的物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12%、54.55%、50%和34.85%,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于0.5的物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39%、83.33%、68.18%和51.52%。生态位宽度较大的两个物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其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但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间也可能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由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异质性,4种生境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古冰缘地貌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捷  孙才志  张华  何红  祝业平  王颖 《地理研究》2018,37(4):731-741
基于48块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以样地代表多种资源的综合状态,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采用Levins指数与Schoener指数,对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古冰缘地貌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 乔木层内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生态位宽度最大,为泛化乔木种;臭冷杉与长白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komarovii)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达0.616,共优生存于暗针叶林中。② 灌木层内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单花忍冬(Lonicera subhispida)、大翅卫矛(Euonymus macropterus)和关东丁香(Syringa velutina)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的泛化种;狗枣猕猴桃与单花忍冬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达0.610。③ 草本层内生态位宽度较大的东北羊角芹(Aegopodium alpestre)、荨麻叶龙头草(Meehania urticifolia)、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为研究区泛化草本植物;东北羊角芹与荨麻叶龙头草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达0.702。  相似文献   

7.
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61个天然植物群落样地的野外调查资料,采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法和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对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主要物种进行了生态位和种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生态位宽度值大,分别为该区的泛化种和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的优势种;(2)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物种的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正联结,大多数种对间呈中性联结(χ2<3.841,p>0.05),物种趋向于独立分布。(3)种间联结系数(Ochiai指数)与生态位重叠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并无直接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寒草原羊茅群落植物生态位特征,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和Cowell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对巴音布鲁克羊茅群落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9种植物4个资源维上羊茅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为黄花棘豆、委陵菜,说明羊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羊茅和紫花针茅与其他物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高,说明羊茅和紫花针茅与其他物种存在着较大的资源竞争.而生态位较小的物种与其他物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放牧使得羊茅群落内物种发生变化,在放牧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以羊茅和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群的草原将向以黄花棘豆和委陵菜占优的退化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9年7月(夏)、2019年10月(秋)、2020年1月(冬)、2020年5月(春)的季节性鱼类采样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Shannon指数和Pianka指数对南流江河口红树林潮沟主要鱼类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和重叠进行分析,结合冗余分析探讨主要鱼类间的生态位分化。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17 680尾,隶属12目23科37属45种,其中主要鱼类(IRI>100) 10种。在主要鱼类中,时间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46~1.78,其中嵴塘鳢最大,爪哇拟虾虎鱼最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81~2.05,其中斑尾刺虾虎鱼最大,爪哇拟虾虎鱼最小。时空生态位宽度值达到2以上(广生态位种)的种类有6种,分别是鲻、齐氏罗非鱼、中华乌塘鳢、斑尾刺虾虎鱼、嵴塘鳢和杂食豆齿鳗。鲻与爪哇拟虾虎鱼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高(0.928),尾纹双边鱼与食蚊鱼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最高(0.979),齐氏罗非鱼与斑尾刺虾虎鱼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高(0.822)。南流江河口红树林潮沟主要鱼类时空二维生态位有6.7%的种对显著重叠(Qik>0.6),表明物种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0.
杜加依林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水分再分配现象已被广泛认知,但该现象对其伴生种多样性和生态位宽度的影响仍不清楚。基于12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比较2010年6、8、10月胡杨林冠下(林冠群落)与非胡杨林下(对照群落)在群落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宽度上的差别,以探明水分再分配和物种多样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林冠灌木和草本群落的郁闭度、株高和多度在6、8、10月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灌木和草本群落(P0.05);(2)在6、8、10月,林冠灌木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Brillouin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群落(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两群落间未有显著性差别(P0.05);相反,林冠草本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仅在6月和10月显著高于对照群落(P0.05),其他时期,林冠草本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小于对照群落;(3)林冠灌木和草本群落的物种生态位宽度多高于对照灌木和草本群落。胡杨作为杜加依林的建群种,其拥有水分再分配现象能够改善森林的水分条件,对胡杨林冠下伴生种群落的数量特征、生态位宽度和物种多样性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样地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中心、生态位偏离、生态位扩散系数和生态位重叠测度公式,在反映热量、水分、光照变化情况的海拔、坡度和坡向梯度轴上,以种群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分别计测了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在海拔轴、坡度轴及坡向轴上的生态位总宽度的大小顺序大致为:黄山松、吊钟花、鹿角杜鹃、南方铁杉、豆梨、木荷、云锦杜鹃、粗柄杜鹃、多脉青冈、野樱、弯蒴杜鹃、米饭花.多数主要种群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幅度,而少数物种对资源利用还不完全.黄山松生态位宽度占据明显优势,其他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基本上客观地反映了它们在群落中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海拔、坡度、坡向轴上,不同种群的实现生态位中心点及生态位偏离差异较大,其最佳适应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群落内不同种群间的生态位扩散系数差异不十分明显,其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强度差异不大.武夷山黄山松林多数主要种群在3个资源轴上的资源利用能力或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方面有较大程度的相似性,生态位普遍重叠,资源共享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物种多度是群落结构数量化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理解群落性质的重要基础。以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红椿(Toona ciliata)天然群落的乔灌草层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重叠模型ONM和生态位优先模型NPM,对数级数模型LSD、对数正态模型LND和Weibull模型WDM等模型,对不同层次物种多度分布进行了拟合研究。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卡方(χ~2)、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综合选择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3种生态位模型拟合广度和优度排序为NPM BSM ONM。3种统计学模型中,WDM可以解释红椿乔灌草层多度拟合,拟合效果最优,其次为LND,LSD拒绝灌草层,拟合效果较差;总体而言,统计学模型拟合优于生态位模型。(2)不同红椿为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远高于草本层,而灌木层略高于乔木层;群落的均匀度大小排序为:草本灌木乔木。不同生态学或统计学模型可以同时拟合不同的物种多度但拟合优度不同。因此,研究不同红椿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时,尽量注重模型的生态学意义,以选择具有最佳生态解释的拟合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2×2联列表的基础上,应用χ2检验、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检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种间关系,以期分析各物种在沙垄不同地貌部位的变化异同及种群稳定性。结果表明:①灌草两层共435个种对中,联结程度达到显著的种对较少;极显著的有15种对,显著的有22种对,其余398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②按组间联系及种间的正负关联性,将30个主要优势种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灌木层植物可分为3个种组:Ⅰ.白梭梭、沙拐枣;Ⅱ.蛇麻黄;Ⅲ.绢蒿;草本层分为两个种组:Ⅰ.苔草、尖喙牻牛儿苗、条叶庭芥、角果藜;Ⅱ.对节刺、沙生千里光、东方旱麦草;并提出各生态种组物种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砂山地区风沙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鄱阳湖砂山地区土地风沙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风沙化土地的出现频率与不同风沙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绝灭与定居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风沙化过程是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风沙化首先导致特有种的灭绝,其次为稀有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与乔木类植物受风沙化影响最大,而灌木类植物可存活风沙化过程各个阶段,在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速率大于定居速率。  相似文献   

15.
对塔里木河下游区域的草本群落进行了调查,获取了其分布状况和群落特征资料,并记录相应的地下水埋深,探讨了区域内距离河流不同处地下水埋深与草本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下水埋深越大,草本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越小,覆盖度越低,生态结构趋于简单,其中地下水埋深<6 m处草本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7 m处草本植物分布很少,部分地区也受到微地形和地下水埋深的双重影响;(2)在大尺度空间上,草本群落随地下水的分布特点与其他荒漠地区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草本群落的演替次序为:高水位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中水位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群落、中低水位骆驼刺(Alhagi sparsif)群落,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应的草本群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似性和连续性;(3)塔里木河下游优势草本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均不大,主要是受水环境条件的限制,芦苇与骆驼刺的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大,在区域内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北京山区优势林分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晓峰  许学工 《地理科学》2008,28(5):667-671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势林分的空间分布及其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基于GIS方法,建立优势林分空间分布数据库以及资源梯度信息数据库,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Smith公式,在水分、热量、光照和土壤质量4维环境因子梯度上测定了研究区8个优势林分的生态位宽度,采用Pianka公式测定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Smith公式考虑资源可利用性,得到的生态位宽度更能客观地反映优势林分资源空间利用程度;研究区各优势林分重叠度普遍较大,反映了对环境要求的相似性及资源共享的趋势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州南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种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2019年9月—2020年8月春、夏、秋、冬四季对广州南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采样调查,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的重叠指数对各样地优势种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滩地、无瓣海桑林地和光滩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分别有5种、4种、10种;芦苇滩地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为0.13~0.91,变化幅度较窄,各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值均小于1;无瓣海桑林地和光滩中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4~1.3、0.34~1.42,变化幅度均较大。芦苇滩地和无瓣海桑林样地各优势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存在差异,说明它们之间利用环境资源既独立又交叉。红树林湿地给底栖动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条件,3种样地中无瓣海桑林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种类数最少,建议尽量使用乡土红树植物取代无瓣海桑。同时,应适当种植一些芦苇,并保留一定的光滩。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有很大差异,其中过牧使植被种类组成趋于简单,植物多样性指数下降,草地中以一年生劣质牧草占绝对优势,轻牧和禁牧则相反;②由于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使群落占据的物种生态位也明显分异,其中轻牧和禁牧的生态位宽度指数趋于增大,过牧趋于下降,中牧年际波动大。由于生态位分离明显,使生态位相似性降低,生态位重叠部分很小;③随着植被的分异,在属性空间上其位置发生飘移,变异越大,飘移的愈分散,其中轻牧和禁牧下植被在属性空间的位置呈曲线型分布,说明其演替呈有规律的渐变过程,而重牧下植被分异剧烈,各点在空间分布零散且距离远,说明其演替跃变性强。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区典型草洲植物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湿地植物种间关联性,对揭示植物对环境综合生态因子反应的差异及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10~11月,通过对鄱阳湖区茶叶港草洲19块样地(5 m×5 m,样线间隔80 m,样地间隔60 m)、95个样方(1 m×1 m,以X型布局于每块样地里)的野外调查,得到10个主要物种组成的45个物种对,用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Jaccard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植物物种间关联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排序法进行生态种组划分。方差比率法的检验结果显示,45个物种对种间总体无显著关联,χ2方检验结果显示,仅有3个物种对种间显著联结(a≤0.05),占总物种对数量的6.67%,种间正、负关联的种对数量比例(22对/23对)为0.96;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只有9对种间显著相关(a≤0.05),占总物种对数量的20%,种间相关系数为正值与负值的种对数量比例(15对/30对)为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只有14对种间显著相关(a≤0.05),占总物种对数量的31.1%,种间相关系数为正值与负值的种对数量比例(17对/28对)为0.61。采用主成分分析排序方法,将鄱阳湖区茶叶港草洲10种主要植物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组内的物种间呈正关联关系,组间的物种间呈负关联关系。鄱阳湖区茶叶港草洲10个主要物种45个种对种间关系较为松散,植物趋于独立分布,说明研究区植物群落还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20.
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研究是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神农架大九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植物物种组成、优势植物种群及植物区系。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维管束植物共52科140属201种,其中种子植物47科134属194种,外来入侵植物4科7属7种。草本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以湿生植物群落为主,有苔草(Carex)群落、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群落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群落等,占群落总数的59.60%。优势植物种有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阿齐苔草(Carex argyi)、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是组成该区域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植物区系主要有12个分布类型及4个变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并含有一定的热带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