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度是影响对虾存活、生长的重要因子。对虾对盐度的适应除与温度、对盐度变化的适应时间、发音阶段、蜕壳期等因子有关外,还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有关斑节对虾仔虾对盐度的适应已有许多报道,Cawthorne(1983)报道了第28天的仔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强于40K以后的仔虾;Chakraborti(1986)用1.0~1.2厘米仔虾为材料作了盐度变化对其存活率的影响试验;林美云(1982)也用头胸甲长0.53~0.74厘米(体长约1.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斑节对虾生长速度和抗病性的关系,按照1尾雌虾对1尾雄虾的比例建立15个全同胞家系,通过这15个斑节对虾全同胞家系生长、抗白斑病毒( WSSW)试验,选出具有生长优势的家系394,053,抗病性强的家系242,007,480.对抗病免疫相关因子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的分...  相似文献   

3.
秦浩  李玉全 《海洋与湖沼》2014,45(4):834-838
为探讨生存密度和饵料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争胜行为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中国明对虾仔虾为材料,设置300尾/m2(DL)、600尾/m2(DA)、1200尾/m2(DH)3个密度梯度,鲜活卤虫和人工配合饵料2种饵料及饱喂(FF)、少喂(LF)、不喂(NF)3个投喂丰度,测定中国明对虾的体长增长、存活率,以及投喂前、投喂时、投喂后对虾之间的争斗行为等指标。结果表明,仔虾间的争胜行为随生存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生长和存活率逐渐降低;饵料种类和丰度能显著影响中国明对虾的争胜行为和生长性能(P0.05)。结果显示,生存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会影响中国明对虾的争胜行为,投喂鲜活饵料有利于提高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虾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养殖种类,摸清温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对制定技术管理措施、促进对虾生长、提高产品产量与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水温对对虾生长的影响国内尚欠报告。美国渔业局生物研究所Z.P.Zein-Eldin和G.W.Griffith在〈盐度、温度影响仔虾生长存活的估价〉一文中曾报道褐对虾(P.aztecus)和白对虾(P.setiferus)生长最快的温度分别为27和32℃。日本冈正雄(1967)曾经以对虾  相似文献   

5.
对虾塘COD的变化及其对对虾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对虾(Peluleus chinensis)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和产量,化学需氧量(COD)值则是对虾塘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作者于1988~1990年在深圳市福永新和虾场对对虾塘COD的变化及其对对虾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制订对虾养殖稳产高产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河北省一直养殖渤海湾群系的中国对虾(又称东方对虾)。近二三年来,由于虾病暴发,虽然由过去的集约式精养转向粗放型疏养,或与其它贝、鱼混养等,但产量仍很低。与此同时,我们也引种日本对虾进行试养,结果发现该虾种比东方对虾的抗病力强,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收益。现将日本对虾的养殖技术概述如下。 1 对养殖水温的适应性 日本对虾亦称车虾,对温度的适应性是随着生长而变化的。幼体在水温15~34℃为正常的适温范围。但蚤状幼体的适温上限较低,稚  相似文献   

7.
盐度和Ca2+浓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森  王芳  穆迎春  董双林 《海洋科学》2006,30(12):92-96
设计双因子实验研究了水温25.0℃±0.5℃下,盐度(5,15,30)和Ca2 质量浓度(175,350,700,1 400,2 800 mg/L)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耗氧率的影响,实验对虾的湿体质量为0.301 g±0.041 g。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5>R30>R15。其中,盐度15下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盐度5和30下的耗氧率(P<0.05);(2)不同Ca2 质量浓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2 800>R175>R700>R1 400>R350。其中,Ca2 质量浓度为35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Ca2 质量浓度为2 80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而Ca2 质量浓度为175,700和1 400 mg/L组间对虾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3)盐度和Ca2 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中国明对虾稚虾的耗氧率(P<0.05)。  相似文献   

8.
三种弧菌对池养中国对虾的急性致死剂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的对虾病害中,细菌性疾病绝大多数是由弧菌引起的,Lightner和Lewis(1975)认为,鳗弧菌是白对虾Penaeussetifierus和褐对虾P.aztecus的病原菌。孟庆显(1992)也指出,对虾红眼病、烂眼病等都是由弧菌引起的。对虾养殖期间,虾体本身往往携带各种弧菌,但并不一定致病,只有在适当环境下弧菌在宿主体内大量繁殖,破坏虾体内免疫系统时,才使对虾致病。本文初步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弧菌,不同注射剂量对中国对虾感染致死的梯度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虾取于上海奉贤县东海水产研究所养殖基地,对虾体长在7~9cm之间。获得的实验用虾暂养于实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地区对虾养殖示范园的对虾绿色生态调控养殖试验为基础 ,侧重阐述虾池移植伪才女虫、石莼、藻钩虾、蜾蠃蜚、拟沼螺等生物群落 ,分别取得 (2~ 30 )× 10 3 尾 /m2 ,总生物量 2 0 0 g/ m2 以上的效果。以及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和日本对虾及其二茬养殖方式的生长模拟、生长比较等 ,得出中国对虾 >南美白对虾 >日本对虾的结果。初步探索出 1条移植生物群落为主的生态调控养虾之路  相似文献   

10.
几种促生长剂对中国对虾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几种促生长剂对中国对虾促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喹乙醇(即快育灵)的促生长效果最佳,且表明喹乙醇在对虾的不同生长期(包括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幼虾均有促生长作用,因此在人工配饵中添加快育灵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是我囻黄海南部对虾的重要产卵场之一,每年4月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亲体陆续进人胶州湾,进行产卵活动。繁殖的幼对虾生长迅速,至8月下旬虾群平均体长可达13cm左右,成为秋汛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年由于捕捞力量加强等诸多因素,湾内对虾的年渔获量由70年代的2-5t,减至80年代的1-2t。虽然1984年以来有关部门实施对虾增殖放流,对虾资源量有所回升,但是因春季洄游的亲体(雌虾)数量锐减,7-8月间又使用各种网具违捕幼虾,因而极大地损害了幼虾资源。刘瑞玉等(1992)曾调查研究了胶州湾对虾生物资源。本文根据作者1991年以来5月和8月的对虾拖网调査资料,对胶州湾对虾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其变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加强管理和保护幼虾资源,以及提高对虾产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虾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虾幼体的长大 ,其体内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的比例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 ,许多环境因子也对虾体内氨基酸的种类和组成有重要影响。因此 ,分析探讨虾类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氨基酸的组成及环境中某些因素对虾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可以更好地了解虾类生长的促进和限制因子 ,从而在提高其生长发育速度、免疫力和营养价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虾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内氨基酸含量虾类在不同发育阶段其体内氨基酸的组成不同。1990年 ,Marangos等研究表明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北美和中南美洲普遍饲养的一种对虾,它不但具有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和易集约化养殖等优点,而且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江苏省大丰市等地区的养殖试验表明,该对虾与中国对虾同池混养,在中国对虾陆续染病死亡的同时,该对虾却健壮活泼、生长旺盛,是值得我国大力推广的对虾养殖新品种。由于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我国无天然资源,因此,采取全人工育苗技术解决该虾苗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研究表明,该种雌虾在日常蓄养条件下性腺不会成熟,在驯养条件下其成熟也无规律(Yono,1990)。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有南美白对虾池养雌虾促熟措施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在1995年工作基础上,于1996年3-5月,对池养南美白对虾雌虾进行了摘除眼柄、强化营养、控制光照等促熟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虾的“黑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黑鳃病”的名称,最早是1968年日本石川雄介在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eus)的病虾上发现了镰刀菌,因病虾鳃丝变黑而命名的。以后江草周三等人又以此名称陆续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Johnsoll(1974)和Lightrier(1975)等报告了得克萨斯州的桃红对虾(P.duorarum)、褐对虾(P.aztecus)、加州对虾(P.californiensis)、中美白对虾(P.occidentalis)和蓝对虾(P.stylirostris)等因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使虾鳃变黑的病例,他们也用“黑鳃病”这个名称。我国近几年来有些养虾地区也说有黑鳃病发生。作者根据三年来对我国的东方对虾(P.oriental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和墨吉对虾(P.merguiensis)等疾病的调查,参考国外的报道对这问题进行综述,并对“黑鳃病”名称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态学方法,以黑暗条件为对照,研究了白炽灯、日光灯、金卤灯作为照明光源及不同光照时间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游离虾青素含量及生长的影响。实验对虾初始湿体重为(2.108±0.036)g,实验持续50天。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对于对虾体内游离虾青素含量和生长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具昼夜节律金卤灯照明及日光灯恒照处理组对虾体内游离虾青素含量显著较高(P<0.05),对虾体内游离虾青素的含量平均为(3.31±0.20)mg/kg。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在具昼夜节律的金卤灯照明时最快(P<0.05),连续日光灯照明组生长最慢(P<0.05)。对虾的生长率与其体内游离虾青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说明对虾在体内积累虾青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促进生长,可能是为了避免强光照对机体的伤害。本研究表明,在金卤灯照明的条件下,对虾具有较高的虾青素含量并且生长较快,因此金卤灯较其他灯具更适宜作为对虾室内养殖的光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因子与对虾生理活动的关系做了不少研究。而有关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摄食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中国对虾的日摄食节律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浮游植物环境、温度、光照、日投饵次数等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观察在6个底面积为13m2的水泥池中,放养平均体长为7.88cm的中国对虾539尾,池底铺有20cm厚的底泥。使用直径30cm的饵料盘投喂配合饵料,将饵料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属于广盐、广温性虾类,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海区,产于山东、河北、辽宁及天津近海。中国对虾具有体大、壳薄和生长快等特点,是中国目前养殖最广泛、产量较高的对虾品种,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深受欢迎。作者旨在总结中国对虾亲虾在培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以及幼体的营养需求,为中国对虾的人工繁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温度影响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增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文献报道温度是影响虾类感染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清楚其机制.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定量检测病毒拷贝数后发现环境温度与病毒增殖速度有相关性.当温度在21~30℃之间时病毒增殖速度最快,病虾于感染后6~8d全部死亡而高温(33℃)及较低温度(15 ~ 18℃)对病毒的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虾存活时间超过了14 d;当温度降至12℃或8℃时病毒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虾存活时间长达40 d.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进一步发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与温度密切相关,高温(33℃)和低温(12℃)下病毒进入细胞的数量明显比27℃时少;而通过对病毒iel和up28基因的转录分析发现与27℃相比,高温(33℃)和低温(12℃)明显改变了病毒基因的转录.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影响WSSV基因组的复制、转录及病毒入侵细胞的能力从而导致了病虾死亡时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虾“黑鳃病”的名称,最早是1968年日本石川雄介在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的病虾上发现了镰刀菌,因病虾鳃丝变黑而命名的。以后江草周三等人又以此名称陆续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Johnson(1974)和Lightner(1975)等报告了得克萨斯州的桃红对虾(P.duorarum)、褐对虾(P.aztecus)、加州对虾(P.californie-nsis)、中美白对虾(P.occidentalis)和蓝对虾(P.stylirostris)等因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87年岱山县水产养殖试验场中国对虾养殖资料,分析了虾池中的环境因子以及对虾的生长与溶解氧、水温、盐度和pH的关系。另外,还阐述了有些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