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多年连续观测所得的九龙站加密探空资料,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该站的边界层大气在夏季呈现以下特征:大气温度/湿度随高度增长而降低,不同时次温度/湿度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中低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大气温度/湿度差异越突出。从不同时次的表现来看,08时的温度最低,14时温度值最高。08时和14时大气的比湿较小,02时和20时的大气比湿较大。位温则是随高度增长,最大差异出现在3320m以下大气层中,14时和20时位温廓线存在明显的绝热及超绝热现象,该2个时次大气边界层表现为明显的混合边界层特征,低层大气层结为静力不稳定。而08时和02时的大气廓线则呈现稳定边界层特征。四个时次风速廓线都是次地转的,边界层内某一高度皆有一个风速极大值出现,20时边界层内风速极大值最大。地表物理量逐日演变情况为:08时温度最低,其次是02时,然后是20时,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这个时次的变动幅度也最为显著。14时、08时比湿均值最小,20时、02时平均比湿较大,20时变幅最大。最低气压出现在20时,其次是14时,然后是08时,最高气压出现在02时,20时变幅最大。02时地面风速最小,其次是08时,再次为20时,14时风速最大,变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梵净山周边三县气象要素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梵净山周边3个国家级台站逐日逐时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瞬时风向风速及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日极值出现的时刻,分析了各气象要素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均气压最高值出现在10时,最低值出现在17时;日最高气压主要出现在8~11时之间,占57.1%,22~23时也有较高的比例;日最低气压主要出现在16~18时,20~21时占有较高的比例。时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5~16时,日最高温度出现在14~17时,占63.3%,不会出现在03~09时;日最低气温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但主要出现在省05~07时,占53.9%。时均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07时,最小值出现在15~16时,日最小相对湿度主要出现在13~17时,占66.7%。盛行风向也有较大的日变化,时均风速最大值江口出现在14时,松桃、印江出现在16时前后,静风频数较多,但以夜间为主。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4~2013年5~9月喀什市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喀什近20a降水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时至翌日06时为降水量的高值阶段,最大值出现在01时,07时至19时为降水量的低值时段,最小值出现在16时。降水频次的高值区为00时至07时,降水最不易产生的时间为17时。降水强度最高值在20时,次高值为01时,也是累积降水量较大时刻,降水强度最低值出现在15时也是累积降水量的低值区。喀什的降水主要以短时性降水(1~3h)为主,多发生在傍晚至夜间,1h降水频次最多的是量级≤1mm的降水,但1.1mm≤R1≤3.0mm量级的降水贡献率最高。小雨、中雨及大雨降水过程最易发生时段均为前半夜,下午为各量级降水过程发生最少的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沙坪坝基本气象站2005~2010年逐日08,20时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对不同类型雾日期间边界层逆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季节上来看雾日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雾日期间不论是08时还是20时均有多层逆温存在,各类型雾日逆温温差均为08时大于20时,而逆温强度表现为20时大于08时,不论是雾日,轻雾日还是浓雾日,08时逆温层厚度都比20时要厚。总的来说,浓雾日的逆温层各要素都体现逆温特征较为明显的特点,逆温温差越大,逆温层厚度越厚,也就更容易形成浓雾,同时08时的各逆温要素均高于20时,08时逆温特征也更为明显,在这时段也就更容易形成雾。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次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产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忠  何晖  张蔷 《气象科技》2012,40(3):332-339
利用北京大型活动期间探空和微波辐射计资料,采用统计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目的是了解该型微波辐射计的性能。结果表明:①总体平均:对温度,有降水时误差变化范围大,无降水时相对比较小,比较平稳;无降水时比有降水时更接近于探空观测结果。对相对湿度,误差的变化与温度比较相似,但从相对误差的变化来看,有降水时比无降水时小。无降水时反演的相对湿度与探空的比较一致。②不同时次:对温度,无降水时统计量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性比较明显,趋势一致;有降水时的规律相对较差。无降水时,20:00误差比较小,比较接近探空;14:00误差比较大。有降水时,各时次误差比无降水时大,反演的20:00温度变化曲线与探空最接近。对相对湿度,无降水时统计量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性比较明显,趋势较一致;有降水时的规律性相对比较差。总体来看,降水对微波辐射计影响较大,反演的20:00的资料误差小一些,5000m高度上下误差变化比较大,与云层有关。  相似文献   

6.
(1)概况2004年7月20~22日,广西大部出现了一次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中心在防城港市,20日防城24h雨量364mm、港口247mm。(2)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7月19日08时,500hPa东亚地区维持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我国中东部为一深厚高空槽,呈阶梯状,槽底伸到中南半岛。20日08时,副高加强西伸,500、850hPa华南地区形成一偏南风急流。850hPa从东北到华南地区都有切变线。(3)中尺度特征分析1中尺度暴雨分析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定义为中尺度暴雨:(1)相邻2个或2个以上的气象台站3h雨量≥30mm。(2)一站3h雨量≥60mm。按以上定义,这次过程共有6次中尺度暴雨。20日5~8时为第一次,8~11时,11~14时,14~17时,20日23时~21日2时,22日8~11时分别为第二到第六次过程。2中尺度对流云团分析:每个中尺度暴雨都由一个或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影响造成。对流云团20日4时左右在防城港局地生成并发展,6时云顶温度达-143℃,8时升至-77℃;第二次降水高峰出现在10时左右,防城上空云顶温度为-83℃,最强降水也出现在6时和10时左右,5~8时3h雨量为159mm,8~11时为131mm。对流云团一直维持到16时。第5次强降水出现在21日00~02时,云顶温度最低达-83℃,与高空槽配置的云系减弱,冷云区不宽,降水出现在局部。第6次强降水出现在22日10时左右,中心在东兴,其上空云顶温度为-73℃。3雷达回波特征分析:20日4时,北海雷达资料显示:防城港境内有较强雷达回波,呈片状分布,缓慢向偏东方向移动,面积不断扩大,6~7时覆盖了防城港和钦州地区,强度在40~45dbz之间,7~9时面积缩小,但防城港境内回波强度增强,在45~50dbz之间。9~11时防城回波强度在40~45dbz之间,与之配合,此两时段三小时雨量也最大,16时以后逐渐减弱消散,强降水结束。21日05时前雷达资料缺。22日00时仅东兴境内有回波生成发展,10时左右回波强度为40~45dbz。  相似文献   

7.
利用乌鲁木齐市2011~2012年08时、20时L波段(1型)雷达探测的高空资料建立了乌鲁木齐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数据库,分析了乌鲁木齐边界层内气温、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边界层内温度廓线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比较显著,各月均有逆温出现,且08时较20时更易出现逆温,冬季08时逆温层厚度较厚且强度最大。边界层内夏、冬两季风速随高度变化波动较大,春、秋两季变化较小。近地层春、夏、秋三季08时盛行西南偏南风,冬季盛行偏东风和西南风;20时春季盛行东北风,夏秋盛行偏北风和西北风,冬季则盛行东风和东北偏东风。08时、20时风向均随高度的增加呈明显的向右偏转趋势,且日风向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山谷风”特点。08、20时的相对湿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且随高度增加,春、夏两季08、20时相对湿度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6~2019年四川地区156个站点的逐时能见度、相对湿度和温度资料,分析了霾的时空变化和对应的大气参数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地区霾天气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发生较少,盆地发生较多。从季节变化来看,霾天气在冬季多发,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从日变化来看,霾在白天的发生次数远高于夜间,11~21时为高发阶段,03~08时为低发阶段;10~12时成霾最多,01~07时和23时成霾较少;20时和23时消霾最多,06~09时消霾最少;90%的霾在8 h内消散。结合气象要素分析,霾发生次数在气温介于7~14℃时最多;根据能见度划分的轻微霾和轻度霾发生次数较多,重度霾发生次数较少;霾发生次数在相对湿度介于2%~33%时最低,在其介于34%~79%时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何珊珊  蓝盈  戚云枫 《气象科技》2021,49(5):746-753
利用2017—2018年GRAPES-GFS模式预报资料和广西区域自动站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模式预报偏差特征,发现GRAPES-GFS模式对广西区域2m温度的预报系统性偏低,随着预报时效增加,预报偏差增大,系统性偏差主要出现在桂北山区、左右江河谷及沿海;春夏秋三季的午后气温预报偏差有明显的系统性,冬季午后气温和四季凌晨气温预报偏差的随机性较大。为了确定滑动订正的最优时窗,通过活动时窗长度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滑动订正方案,制定最优时窗滑动订正方案,并进一步利用2020年最优时窗滑动订正业务试验产品,对比验证了该方案的订正效果。结果表明:分别采用固定时窗、季节最优时窗、月份最优时窗等滑动平均订正方案进行订正,春夏秋3季的订正效果明显好于冬季、午后订正技巧高于夜间,其中固定时窗滑动平均方案中的长时窗(15~60d)订正、季节最优时窗滑动订正以及月份最优时窗滑动订正这几种方式订正效果最优;所制定的最优时窗滑动平均订正方案,可以在不同滑动方案的基础上稳定地提高预报准确率,达到最优时窗滑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ECMWF对2014年江西省92个国家区域自动站02时和14时2 m温度的24、48、72 h预报结果,采用预报准确率、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皮尔森相关系数等统计量对其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预报时效02时预报准确率均高于14时预报准确率;随预报时效的延长,02时预报准确率无明显变化,14时预报准确率下降较明显。02时预报准确率对地形不敏感,14时预报准确率受地形影响明显,山区和丘陵地区准确率明显低于平原地区。02时绝大多数样本和14时夏、秋两季样本的预报结果偏低,且预报误差主要由系统误差造成,14时冬、春两季样本的预报结果有的偏高、有的偏低,误差的主要成分为随机误差,可能与江西省气候特点有关。温度预报误差≥5℃的大值预报误差出现频次呈现明显季节变化特征,02时出现的次数夏、秋两季明显少于冬、春两季,14时出现的次数冬、春两季明显少于夏、秋两季。  相似文献   

11.
三次站02时地面温度若用(08时地面最低温度+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2求得,其数据比较接近实测值。选用开平站1995~2004年资料计算02时地温,与相距不足17 km的基本站台山站对比发现:用08时最低地温代替日最低地温计算02时地温,精度提高约0.9℃。  相似文献   

12.
用大理、理塘和林芝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3站气温、相对湿度、本站气压、瞬时风速、地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理、理塘和林芝气温最低值和相对湿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分别为7时、7时左右和8时左右,气温最高值和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均在16时左右。3站气压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2个高峰值时段分别出现在10时左右和凌晨0~1时,2个低谷值时段分别出现在17时左右和5时左右。风速在凌晨至7时左右较低,之后至傍晚不断增大并出现极大值,日落后逐渐减小。3站地面温度7时左右出现最低值,14时左右出现最高值。从季节变化情况看,气温和地面温度出现最高值、最低值的月份及变化幅度最大的月份基本相同。地面温度增、降幅度最大的季节分别是春季、秋季。气压随季节变化幅度较气温、相对湿度小。初春风速较大,秋季风速较小,风速对相对湿度有一定影响,大理和林芝相对湿度出现最小值的月份与风速出现最大值的月份相同。各要素值基本是大理最大,林芝次之,理塘最小,这与3站的纬度、海拔高度和下垫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气象学报》1937,13(1):68-77
成都:本月成都市天气转赛。自十九日六时起微雨雪,至14时43分暂停;19时20分又微雨雪,至22时方已。以後20日9,12 14等时;22日7,9,19等时;及23日6,9,10等时,皆微雪。各次雪量虽微,但飞雪次数之多,时间之长,为过去四年同月所无。盖除24年12月有12日22日两次微雪而外;21,22,23等年12月皆未降雪也。(刘仲则)  相似文献   

14.
邓世有 《贵州气象》2007,31(6):19-20
该文利用2005-07-08 T20—09 T20 5个时次(20时、02时、08时、14时、20时)的NECP1°×1°全球再分析场资料,并运用GRADS绘图和云图对此中尺度气旋过程进行分析,说明了低空急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大理、理塘和林芝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3站气温、相对湿度、本站气压、瞬时风速、地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理、理塘和林芝气温最低值和相对湿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分别为7时、7时左右和8时左右,气温最高值和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均在16时左右。3站气压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2个高峰值时段分别出现在10时左右和凌晨0~1时,2个低谷值时段分别出现在17时左右和5时左右。风速在凌晨至7时左右较低,之后至傍晚不断增大并出现极大值,日落后逐渐减小。3站地面温度7时左右出现最低值,14时左右出现最高值。从季节变化情况看,气温和地面温度出现最高值、最低值的月份及变化幅度最大的月份基本相同。地面温度增、降幅度最大的季节分别是春季、秋季。气压随季节变化幅度较气温、相对湿度小。初春风速较大,秋季风速较小,风速对相对湿度有一定影响,大理和林芝相对湿度出现最小值的月份与风速出现最大值的月份相同。各要素值基本是大理最大,林芝次之,理塘最小,这与3站的纬度、海拔高度和下垫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3次站 0 2时地面温度用 1 / 2 (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 1天 2 0时地面温度 )求得。一般情况下 ,该公式毫无疑问 ,但 0 8时观测后气温下降 ,用上述公式求算就会存在一定误差。一般来说 ,0 2时地温不会比 0 8时观测的地面最低值低。但在 0 8时观测后 ,测站若受强冷空气或强降水等降温因素的影响 ,温度会急剧下降 ,2 0时观测的最低值就会低于当日 0 8时的极值。也就是说 ,当地温最低值出现在 0 8时至 2 0时之间而不在 2 0时 (前 1日 )至 0 8时之间时 ,用该公式求算 0 2时地面温度值 ,与实际温度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气压表附温晚上升高的原因通常,下午到晚上气温是逐渐下降的。可是观测气压表附温时会出现相反的情况:17时的读数高于14时的,20时的又会高于17时的,23时的有时会高于20时的,02时的又会高于23时的。经分析认为:14时为换纸时间,值班员在气压室停留...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4月 1日起 ,全省一般台站加拍 1 4时、2 0时天气加密报。台站拍发的 1 4时、2 0时天气加密报中 ,容易出现下列错误 :①对于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ix的编码 0 8时容易与 1 4时、2 0时混淆。 0 8时报 1或 3 ,不可报 2 ;1 4时、2 0时报 1或 2 ,不可报 3。②在Nddff编报中 ,当风仪器出现故障时 ,应目测风向风力。风向按 8个方位编报 ,风速按风力等级表的中数编报。③降水量的编发 :8时与 1 4时、2 0时易混淆 ,对于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8时编发 6RRR2 ,1 4时、2 0时编发 6RRR1。④天气现象 7WWW1W2的编发 :对于夜间不守班…  相似文献   

19.
杨明  毛显后 《贵州气象》2009,(Z1):45-47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利用2000—2007年冻雨过程中的08时EC 850hPa温度预报值,与08时日本T213过去24h降水量预报值分别对全省84个站点08时的地面温度和08时过去24h降水量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预报方程。通过对所选代表站在2008—2009年冻雨过程中逐日08时的温度及08时24h降水量进行预报检验,得出该方程对温度和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大多数站均在60%以上,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20.
台风影响上海时风速风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家良 《气象》2005,31(8):66-70
用1971-200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路径台风影响上海时风速风向的分布特征。登陆台风影响时,上海南部地区风速最大,主导风向是偏东风;近海北上台风影响时,上海东部的风速最大,风向以东北偏北为主。城市的发展使台风影响上海时的风速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