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夏盐池地区沙尘暴发生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利用盐池气象站沙尘暴历史观测资料,从沙尘暴发生频次、灾害类型分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和研究。在对沙尘暴灾害强度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宁夏盐池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进行了危害强度客观分类,并分析了该区沙尘暴历史变化和年、月、目的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结果表明,宁夏沙尘暴年发生次数有减少的趋势,但发生1~2次特强沙尘暴的概率明显增多;沙尘暴强度与造成沙尘暴天气的天气系统、起沙源地和位置密切相关。沙尘暴分为西北气流型、锋线型、局地中小尺度大气型。特强沙尘暴的沙源地可能在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等更远的沙源地,强沙尘暴源于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或巴丹吉林沙漠。弱至强沙尘暴可能与盐池南部荒漠化草场植被破坏和沙漠化有关、属就地起沙类型、不能造成特强沙尘暴灾害。 相似文献
2.
3.
河北省坝上地区1971-2010年沙尘暴日数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坝上地区沙尘暴日数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及其与大风、降水、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坝上地区沙尘暴日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季沙尘暴日数最多,占全年沙尘暴日数的84.88%,秋季最少,仅占全年沙尘暴日数的1.39%,冬季沙尘暴日数多于夏季;从年变化特征上看,20世纪70年代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80年代减少,90年代达到最少,2000年后沙尘暴日数又开始增加,但总体来说沙尘暴日数呈现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年沙尘暴日数和年大风日数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前期、同期降水量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但是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与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5.
阴山北部农牧交错带沙尘暴特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以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部农牧交错带30年(1971~2000年)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随机统计理论。探讨阴山部沙尘暴、沙尘天气与降水量、地温、大风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初步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部沙尘暴的成因与自然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地温快速回升与大风在时间上的一致性,是阴山北部农牧交错带发生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每年4月到5月的平均降水量是年均降水量的11.2%,大风日数为全年的41.8%。这一时段地温的月平均上升幅度为8.5℃,而沙尘暴发生日数占全年的85.7%;同时沙尘暴的发生日数与大风日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地温呈正相关。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讨论,以期揭示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7.
陕西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从陕西1954—2003年所有沙尘暴记录所对应的3次或4次定时能见度观测资料中挑出最小能见度小于500 m的作为强沙尘暴记录,小于200 m的作为特强沙尘暴记录。然后挑取在一次过程中有3个或3个以上气象站出现强沙尘暴的过程共41次作为强沙尘暴过程,有3个或3个以上气象站出现特强沙尘暴的过程共6次作为特强沙尘暴过程。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是陕西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过程最少的时期。陕西强沙尘暴过程主要发生在春季,冬季次之,其中春季4月最多, 冬季2月最多。除春季、冬季外,6、11月也有发生。根据41次强沙尘暴过程出现前一日08时500 hPa环流形势分析,将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分为蒙古冷(横)槽型、脊前下滑槽型、短波槽东移型和西北气流型4类,其中蒙古冷(横)槽型是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最多的一种形势,占总次数的44%。陕西6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全为蒙古冷(横)槽型。根据地面冷空气入侵陕西的路径分析,将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的冷空气路径分为西路、西北路、北路三条。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尘暴发生的气象危险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引入沙尘暴发生的气象危险度的概念,通过数学模型、实例计算和数据分析, 得到了定量的沙尘暴发生危险程度评价指标,并绘制了中国沙尘暴发生的气象危险度区划图。结果表明: ①新疆南部地区沙尘暴发生的危险度最大(气象危险度最高达到4级),其次是内蒙古西部、甘肃北部部分地区(气象危险度最高达到3级)。 ②大风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驱动力,每次沙尘天气过程中都伴随较强的风速,但是,沙尘暴天气过程越强,风速越大的现象并不明显。 ③通过绘制中国沙尘暴发生的气象危险度区划图,可以更好地刻画沙尘暴发生危险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也为沙尘暴预报和灾害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疆沙尘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3,自引:23,他引:43
根据新疆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整理出1961-1999年39a南疆42个气象观测站的沙尘暴天气现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南疆地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南疆沙尘暴的高发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南缘高于其它周边地区;②沙尘暴的多发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沙尘暴的发生明显减少;③沙尘暴主要出现在3~8月,最活跃的是4~6月;④塔里木盆地全天都有沙尘暴发生,主要是在2~6时、11~15时、19~24时三个时段,其它地区在15~22时;⑤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多数沙尘暴持续时间在25h以内,其它地区大多数沙尘暴持续在30min以内。沙尘暴的最长持续时间盆地周边超过20h,其它地区在10h之内。 相似文献
10.
北京周边地区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背景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以 195 1~ 1996年地面气象记录、 90年代末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近 5 0年北京周边地区 (即华北北部 )沙尘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结合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信息 ,分析了沙尘暴形成的生态环境背景。结果表明 :沙尘暴高值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和库布齐沙地的周边 ,特别是西北部的四子王旗 -苏尼特右旗朱日和、二连浩特市 -达茂旗满都拉和达拉特旗 -准格尔旗-乌拉特中旗。从时间变化看 ,午后至傍晚是沙尘暴天气易发的高峰期 ;季节变化总体上春季较多 ,其次是夏季和初秋 ;从年际变化看 ,5 0~ 6 0年代是沙尘暴发生的高值期 ,70~ 80年代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 ,进入 90年代后又呈上升趋势 ,多发期与干冷气候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我国沙尘暴东渐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历史时期我国沙尘暴发生的特点进行初步总结的结果显示:自汉代之后,沙尘暴发生的范围开始向东扩展,至元明清时期,其发生范围扩展到几乎整个华北地区.这一发展趋势虽与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密切相关,但农业经济开发活动向西北地区的转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沙漠化逆转过程脆弱性是指沙漠化逆转现象对社会-生态系统内外各种扰动的敏感性及因缺乏应对不利扰动的能力而使逆转趋势减弱或反向发展的倾向和可能性。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综合分析沙漠化逆转过程的脆弱性及其关键要素的贡献,对于系统治理和综合调控沙漠化问题、保障沙漠化逆转可持续具有重大意义。以典型沙漠化逆转区宁夏盐池县为例,基于DPSIR框架构建脆弱性评价模型并通过拟合曲线辨识关键因素的贡献。结果表明:(1)2003—2005年盐池县沙漠化逆转过程的脆弱性缓慢上升,2006年脆弱性指数快速上升并于2007年达到最大值0.733,2008—2011年逐年下降至0.442,2012—2014年小幅度先升后降。(2)社会因素尤其是人类活动是盐池县沙漠化逆转过程脆弱性形成的重要贡献因素,其中人口城镇化、生态治理指数、机电井眼数、当年造林面积、师生比及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逆转过程脆弱性的贡献较大,拟合曲线R^2均大于0.5。(3)人口城镇化、生态治理指数、当年造林面积、单位GDP用水量是减缓逆转过程脆弱性的显著因素,而非农生计人口比重提高会加剧脆弱性。(4)随县域经济发展、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及机电井眼数的增加盐池县沙漠化逆转过程的脆弱性先升后降,而随师生比、单位国土面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脆弱性则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13.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为研究对象,对区域植被生态需水的内涵及类型划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彭曼-蒙特斯模型逐月估算了区域林草植被潜在蒸散量,采用Jensen公式结合实测的区域土壤特征曲线确定了土壤水分修正系数,为植被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不同类型林草植被生态需水占比分析,可知当前盐池县草地的生态需水量远高于林地,是盐池县生态需水的主体。通过对植被生态需水与降雨平衡的时间变化规律分析可知,除7、8、9月份以外,盐池县各类林草植被生态需水均处于严重亏缺状态,其中缺水量最为严重的是4月份;从植被类型上分析,可知林地中无论是生态需水亏缺量还是盈余水量均以灌木林地为最,而草地中以天然草地为最。进一步对盐池县各生态分区需水特征进行分析,可知一级生态分区中,风沙区的生态需水比例远大于黄土丘陵区;二级生态分区生态需水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花马池镇、王乐井乡、大水坑镇、高沙窝镇、惠安堡镇、冯记沟乡、青山乡、麻黄山乡。一级生态分区中风沙区的生态需水系数及生态需水模数均大于黄土丘陵区;二级各生态分区中生态需水系数及模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花马池镇、王乐井乡、大水坑镇、惠安堡镇、高沙窝镇、青山乡、冯记沟乡,最小为麻黄山乡。盐池县降雨消耗性生态需水量最小值占蒸发总量的比例为30.51%,适宜值占蒸发总量的比例为72.91%,比例都比较高,其余的的蒸发量属于无效蒸发水量,仍然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依然为区域植被建设留有一定的空间,但要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调控手段进行调配。 相似文献
14.
15.
宁夏盐池沙地3种植物群落土壤表层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通过半变异函数及其模型、克里格局部插值估计、空间分布图及分形维数等对宁夏盐池沙地3种植物群落(牛枝子、牛枝子-黑沙蒿、黑沙蒿)土壤表层养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的空间自相关尺度分别是67 m、519 m、143 m;结构方差比分别为0.558、0.882、0.514,说明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在0~5 cm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分布中共同发挥作用。全氮表现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表明结构性因素在其空间总变异中发挥主导作用。空间格局图反映出0~5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表现为牛枝子群落较高,经牛枝子-黑沙蒿群落,含量逐渐减少,至黑沙蒿群落含量又有所增加;0~5 cm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牛枝子群落和黑沙蒿群落含量较高而牛枝子-黑沙蒿群落含量较低的趋势。反映出研究区从牛枝子群落经牛枝子-黑沙蒿群落至黑沙蒿群落,植被从以草原种为主的群落,逐渐灌木化,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深刻影响了土壤养分的分布格局,导致了土壤“肥力岛”的形成和发展,又反作用引起研究区植物群落的进一步灌丛化,并逐步向沙漠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逆转生态经济效益的非市场价值评估——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定量评估了宁夏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生态经济效益。运用SPSS对样本各因素与支付意愿和支付意愿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环保意识较强的居民,愿意支付的比例高;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环保意识较强的城镇居民,支付意愿值高。根据总样本参数估计得出,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5年总生态经济效益的现值为3.813×107元。若一次性支付,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总生态经济效益为3.415×107元;根据各乡镇居民平均支付意愿值的参数估计得出,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5年总生态经济效益的现值为3.895×107元,调查对象的平均支付意愿值在区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沙漠化响应——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5、2000年三期TM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结合土地利用指数及分形模型、景观破碎度等景观分异测度指数,探讨近20年来该县土地利用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沙漠化响应,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表现为中低覆盖度草场减少,林地为先破坏而后治理;②1985~2000年沙地扩展区域从北部风沙地貌区转移到中部波状高原区,尤其是扬黄灌渠附近需加强管理和防治;③草场沙化比例最大,中覆盖度草场沙化集中在北部农作活动密集区,其沙化斑块连通性强,低覆盖度草场沙化大部分紧临原沙地,受自然因素干扰更为明显;④中、低覆盖度草场斑块不稳定性程度较高,中覆盖度草场属该区域中对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干扰最为敏感的类型,需要加强管理和建立科学的生态恢复重建格局。 相似文献
19.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基于前期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主体功能细分方案,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生态补偿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结论包括:(1)农户对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较高,不同类型区农户对政策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2)农户对政策的认知不高,弱限制开发区农户对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最高,中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农户的认知水平次之,强限制开发区农户的认知水平最低。(3)农户生态补偿的参与意愿较高,各类型区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4)前期政策满意度、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羊只存栏量、户主年龄、农户家庭收入情况、非农收入比重等指标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先期政策满意度、农户家庭收入情况、非农收入比重等指标具有正向作用,其他指标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盐池沙地典型植物群落牛枝子群落、牛枝子-黑沙蒿群落、黑沙蒿群落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牛枝子群落经牛枝子-黑沙蒿群落至黑沙蒿群落,物种组成变化较大,优势种的相对重要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植物种从占优势地位的草原种,逐步让位于耐旱、抗风蚀的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并最终被沙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半灌木取代;土壤沙化程度逐渐加重。从生活型组成看,从牛枝子群落经牛枝子-黑沙蒿群落至黑沙蒿群落,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数和重要值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一年生植物种类数和重要值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的物种α多样性指数最高,黑沙蒿群落最低。β多样性指数变化反映出植物群落组成已发生分化,物种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