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高考命题的热点,提出从判断山地地理位置、确定垂直带谱的顺序和数量、分析自然带的坡向差异三个角度判读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峨眉山东坡垂直自然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东坡高差约2600米,水平距离仅5公里,而自然带谱垂直分异明显。据此分出四个垂直自然带:Ⅰ.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海拔500—1800米);Ⅱ.山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带(1800—2200米);Ⅲ.山地中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带(2200—2600米);Ⅳ.山地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带(2600—3099米)。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垂直自然带结构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远长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7,9(2):43-52
青藏高原垂直自然带结构类型复杂多样。根据垂直自然带所处的温度、水分条件,以及垂直带谱特征,划分了季风性湿润、亚湿润和大陆性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两大系统,共19种带谱带型。并分析了高原垂直自然带的地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3%,喜马拉雅运动基本奠定了山地格局,东西季风环流定格了自然地带的水平 山地垂直自然带确立了基础。从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的性质出发,一般可以分为18种主要类,分别属于季风性带谱系统和大陆性带谱系统。 相似文献
5.
龙山位于中亚热带中心线附近,总面积28000公顷,主峰海拔1513.6米,为湘中第一高峰。是湘中盆地的土壤生物基因库和水资源的源泉。笔者将龙山划为四个垂直自然带,并对其特征进行揭示,提出龙山资源开发利用,应以保护垂直自然带为目的,以综合林业为主体的多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7.
8.
9.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一直被认为是带谱最完整的山地自然带,但是,对其自然带的具体分布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资料、不同版本的高等学校教材,对其表述各不一样,细说起来,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为: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大青山、蛮汗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外调查与室内观察鉴定结果表明:1.大青山、蛮汗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大青山已知存在78种外生菌根真菌,隶属于15科,3l属;蛮汗山已知存在79种外生菌根真菌,隶属于15科,32属。2.在高海拔阴坡和半阴坡,与青海云杉、落叶松共生的主要为牛肝菌属、乳菇属、红菇属、丝膜菌属;与阔叶树共生的以鹅膏科为最多。3.在中低海拔地区与松属共生频率最高的是乳牛肝菌属;与杨、桦共生最多的是杯伞属、桩菇属、蘑菇属。4.通过分离,在大青山、蛮汗山先后分别获得珍贵菌根菌10种、12种。5.在分离的菌根菌中乳牛肝菌属中的大部分种为油松、樟子松的优秀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14.
贡嘎山东坡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贡嘎山东坡自然垂直带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有上升趋势,但在针阔混交林以上出现波动,在群落过渡带处出现显著峰值,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有机质和氮素的空间分布。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趋势一致,凋落物层和土壤A层高于B、C层,这与动植物残体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格局类似。群落过渡带在腐殖质A层出现氮素累积峰。土壤碳氮比介于7~25之间,相对较低,利于土壤腐殖质化和有机氮矿化。碳氮比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植被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土壤碳氮比与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以托木尔区域为研究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生态环境特征,选取分离度、分维数倒数、破碎度、植被覆盖指数和土壤侵蚀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各景观类型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并依据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等级结果进行区划。结果表明:(1)依据研究区海拔、坡度值划定地貌特征区,包括极高山、高山边缘区,南北部中山区,红层地貌区和南北部低山丘陵区;(2)建设用地的分离度最大,各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倒数值差别不大,低覆盖度草地破碎度、景观类型脆弱度最大;(3)托木尔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空间表现为“北低南高”的趋势,自然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高脆弱度区域(7~9级)的主导干扰因素;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于生态环境中脆弱度区域(4~6级);影响低脆弱度区域(1~3级)生态环境脆弱度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5)根据研究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度值,结合当地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区可划分为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可开发区,并对其实施差别化的政策管理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衡山高山气象站(1952-1996年)和湖南雪峰山高山气象站(1973-1989年)的气象资料,以衡阳和吉首同期的气象资料作为参照,分析了衡山及雪峰山的山地气候特点,指出(1)湖南的山地(如衡山和雪峰山等)是盛夏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具有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 (2)为了充分利用山地特殊的气象景观资源,应掌握好气象景观(如云雾、日出、雪和雾凇等)出现的最佳时机,加大宣传力度,适时开辟专门的气象景观旅游线路; (3)可以利用山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如云雾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8.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被类型及垂直带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沿海拔梯度的样方调查数据,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科学划分老秃顶子北坡的森林群落类型,确定老秃顶子北坡植被垂直带谱,并对其种类组成和生活型谱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⑴老秃顶子北坡植被垂直带谱由8个带组成,即海拔500~720m的蒙古栎+色木槭落叶阔叶林带,海拔720~820m的紫椴+色木槭落叶阔叶林带,海拔820~920m的臭冷杉+暴马丁香针阔混交林带,海拔920~1080m的臭冷杉+鱼鳞云杉暗针叶林带,海拔1080~1190m的枫桦+臭冷杉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190~1280m的岳桦+簇毛槭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280~1320m的矮灌化槭树+毛榛子山地灌丛带,海拔1320~1367m的小叶章+苔草山地草甸带。⑵老秃顶子北坡自山麓至山顶8个植被带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43、27、33、39、54、45、47和34种,呈现出了在中等海拔高度拥有最高物种多样性的现象。⑶老秃顶子北坡在山麓~920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中高位芽植物明显增多,地面芽植物明显减少;在海拔920m~山顶,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中高位芽植物明显减少,至山顶基本消失,而地面芽植物比例则由21.2%显著增加到山顶的79.4%。 相似文献
19.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1981~2001 年美国NASA Pathfinder NOAA/NDVI 数据, 以1∶100 万植被图为基础, 结 合气温降水资料、DEM数据和2000 年人口空间化数据, 研究了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 空间格局和海拔梯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①1981~2001 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以 稳定为主, 有5.09%的区域发生严重退化, 13.34%的区域发生退化, 54.31%的区域保持稳定, 26.31%的区域变好以及0.95%的区域植被显著变好。退化和严重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 部, 国境沿线; 植被变好地区集中分布在保护区北部, 雅鲁藏布江南岸。稳定区域位于退化区域和 变好区域之间。植被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m ~ 4000m 带上。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 丛构成了区域植被退化的主体。③从空间上看, 主要是气温变化对植被变化有影响。在海拔梯度 上, 气温变化和坡度共同影响植被变化。④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 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造 成了部分地区的植被退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