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前面几期我们就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流星的方法做了细致的讨论、不过据说没有标题和不配图的文章让人读起来颇为头痛;笔者于是害怕起来,要是读者都跑到配图丰富的广告版面去斟酌他们的器材的事宜,却没办法把它们用在流星这个爱好者最温馨的家园和坚固的阵地上,那可是笔者的罪责了,后面几期我们要进入的,是一个被称作“流星光谱”的世界。,本期我们先来了解和熟悉一些流星光谱的知识,为了不失全面性和不让读者过多耗费脑力,我们从一张经典的照片和它的说明文字开始(题图),对每个令人困惑的细节写一段图文并茂的解释,以后几期还要介绍流星光谱的形成原理和拍摄方法、器材,以及笔者的观测经历和观测结果的简单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给同好们打开一个新的天地,不仅是“流星光谱”的,也是流星的,抑或光谱的。  相似文献   

2.
在前面的七篇文章中,我们具体探讨了流星原理、拍摄方法,并介绍了IMO这个重要的组织和流星光谱的概念。按说流星应当是普及最广的天文现象,但上面谈到的仍属于有些冷门的领域。然而笔者相信,越是人们不熟识的地方,越隐藏着更绚丽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本期我们要谈到的是拍摄流星时相机设置,并介绍几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就在我们日常的拍摄中,但经常被忽略。我们都很熟悉ISO、光圈、快门,但是数码单反的ISO具体原理是怎样的呢?曝光时间对照片又有什么影响呢?希望这些概念可以或多或少地帮助您更好地运用器材。如果还能对其他天文摄影或测光观测提供参考,笔者就会欣喜不已了。  相似文献   

4.
前面两期我们总体介绍了流星光谱的知识,可我老远就听到读者不耐烦的抱怨了:你快点说要怎么拍吧!下面这两期笔者将谈谈自己的拍摄器材、用法以及经验。初次尝试,就算是先抛一个砖。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更好的作品和更好的数据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前两期的流星漫谈,我们谈到了流星观测方法和相关的学术资料。这一期我们将继续谈谈流星摄影的一些初步的规划方法,并向大家简单介绍用标准镜头做流星摄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本期开始,我将与大家分享近几年来我对流星和流星观测的一些心得。取名为“流星漫谈”,是因为我发现即便是在众多介绍流星的优秀文章之下,仍有若干不怎么常被提到的内容,让对流星有特殊青睐的我自觉要来提一提;而已有的文字之众多却大多自成体系,又不需要在此复述,因而涉及的内容有时就不免零乱,只好称作“漫谈”。  相似文献   

7.
山风 《天文爱好者》2009,(12):66-69
我需要什么样的相机? 上一次观测攻略文章已经谈到,要进行天文摄影,可以有各种级别的相机可供选择(CCD、光敏摄像头等其他形式的摄影摄像器材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要想很好地进行天文摄影,或者说要想对各种类型的天文摄影做到几乎通吃,那还是需要上一台数码单反(简称DSLR)。  相似文献   

8.
我们先来谈一谈流星界的“权威”机构——国际流星组织,英文简称为IMO。尽管IMO经常被各位作者提到,但读者对其的了解却大多只限于在它的官方网站http://www.imo.net上对“标准目视观测”的数据上报和流星雨流量的查看。其实IMO的内涵远不止此。说到“权威”,其实流星的研究和观测更多是爱好者的领地。多数观测者并非天文出身,  相似文献   

9.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 过去在民间,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叫做“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认为地上的人口与天上的星星是对应的。这种民间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对流星的认识大有关系。古人认为,流星是天上的恒星掉下来形成的,地上的一个人死去,天上那颗与他对应的恒星也就坠落了,夜间人们时常会看到有流星在天穹划过,这数量与人们心目中的人口死亡发生率也很吻合,所以形成了这么一种有趣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红外天文概述 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比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要长。但是在天文学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来确定红外线的波长范围。过去,在CCD出现之前,其下限一般界定在7000A,也就是0.7微米,这也是人眼所能感光的电磁波的波长上限。  相似文献   

11.
大口径的施卡望远镜拍摄前的冷却工作要做充足,光轴校正是必须的。拍摄时对焦可以利用微调装置反复观察,反复对焦。上图为月面上最大的环形山——克拉维环形山。  相似文献   

12.
13.
(接上期) 6.对角平面镜的磨制:平面镜的作用是将主镜会聚的光线转到镜筒外,以便用目镜观测。如牛顿(Newton)望远镜,见示意图59。平面镜与光轴倾斜约45°,因而也叫“对角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星座,与现代星座概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现在使用的星座,是托勒密时代开始设置、后世逐渐补充形成的西方88星座体系,这些星座相互独立,像“地板”一样天衣无缝地盖满全天,十分便于科学研究:而中国古代的星座(实际称“星官”),划分则零碎得多,共有283个,而且只考虑较亮的星连成的线,不考虑天区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