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天文爱好者》2011,(8):73-73
一次路边天文活动时.一校外大叔过来问了我很多无语的问题。 我说,我们学会有组织野外观测,他似乎颇感兴趣,说:管吃管住不?我无语。等我说到入会费十元时,他就说:我不报名了。你告诉我你们去什么地方,我自己去不就行了?我再度无语。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见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是在1978年。记得1978年10月末,我第一次到邮局订杂志,在刊登了邮发代号和杂志名称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当翻到北京出版的杂志版面时,我看到了《天文爱好者》。那时我喜欢学习天文知识已有10年,经常为买不到天文书籍而苦恼,突然发现还有这么好的杂志,当时的感觉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定购了1979年的《天文爱好者》,从此我与《天文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杂志到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匆匆浏览一遍后,再一页一页的慢慢地细看,有的文章甚至看了三、四遍,然后,又盼望下一期杂志早点儿到来。  相似文献   

3.
2010年初,我在《天文爱好者》杂志上看到了周波写的(2010年关注SOHO等彗星》,一下子激起了我对SOHO寻彗的兴趣。起初并没有太多的天文知识,感觉也就是“三分钟的热度”,但通过网络和书籍的了解,又让我找回了一点自信,既然别人能发现,何不自己尝试尝试呢?  相似文献   

4.
戊子年全国天文奥赛中,天荒坪的星空犹历历在目。不知不-觉,天文奥赛的道路我已经走了将近两年了。  相似文献   

5.
因为初三的原因,我与天文的全国赛暂别了一年,今年当然不能错过。虽然预赛有些紧张,不过还是在网站和杂志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与两年前一样进了决赛,只是没有了当时激动得跳起来的感觉了。  相似文献   

6.
追着太阳跑     
自从上小学后,我一直喜欢历史、考古、古生物及地理,而2009年寒假去北京天文馆的一次参观又勾起了我对天文奥秘的兴趣。爸爸为了鼓励我,不仅买了许多诸如《星空》、《剑桥天文爱好者指南》、《恒星与行星》、《日全食》等书籍,指导我在网上查询天文知识,还带着我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望远镜。镜头是买的,镜筒使用塑料水管做成。整个望远镜可以随意组装拆卸。这使我明白了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全家还多次到十三陵神路观星,让我认识了许多星座。  相似文献   

7.
曾经幻想,自己的IAO之旅,将会是何等神奇美妙。IAO恍若是一片朦胧,神秘而不真切。然而,当我终于坐上飞机,在发动机的轰隆声中冲向天际时,一切变得那么亲切平常。原来,这只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旅行,它带着梦想与我们擦肩而过。一段关于天,关于人,关于海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相似文献   

8.
天文幽默     
《天文爱好者》2014,(3):F0003-F0003
1.我以后要当一名宇航员。2.这真是个好主意。3.所以我现在开始要坚持一件很重要的事!4.为了适应太空的寒冷,我要每天吃一个冰淇淋!  相似文献   

9.
以前,我不懂得什么是天文。第一次接触天文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带我用胶片看月食。后来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正值太阳黑子爆发,爸爸看报纸得知天津科技馆天文室组织观测太阳黑子,于是又带我去观看,这一次印象比较深刻,那时候就认识了天文室的赵之珩老师,认识了望远镜,也使我对天文知识有了浅显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2010年3月13日,全国十多个考点同时进行了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怀着对天文的强烈兴趣,BoJone也赶赴广州参加了这一次竞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天文竞赛,所以感触甚多。特别是看到众多的天文牛人,心中甚是激动……不过,最让我铭记于心的,是天文奥赛那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1天的印尼之行已完满地结束。它的一切美好,都成为我记忆中的朵朵奇葩。我会铭记托里卡拉的星空,铭记与国际友人共同交流的每一个瞬间。  相似文献   

12.
新的一年又来到了,“观测攻略”系列文章也已经陪伴大家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光。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让我和这个系列一起成长了许多。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在这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年份里,希望大家能够给自己多一些天文观测的时间,多一些拥抱大自然、享受星空的时间,并且心安理得地对自己说:“这是国际天文年,我就是要这样!”  相似文献   

13.
”林版,你好!我是GW葛伟,计划日环食期间到福建观测,到时期待能和你见面。”疲于工作的我,直到4月底收到“天文在线”论坛网友"Gw"发来的这条短信时,才恍觉环食已近了。  相似文献   

14.
时不时地会有天文爱好者来问我问题,经常把我问得很汗颜。因为他(她)所关心的往往是有关天文望远镜的问题。而我,倒是有一架望远镜,但印象中只用过一次,之后就摆在书架顶上,再也没有用过。对望远镜实在是没什么研究;更准确地讲,应该是没多少了解。这会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作为一名天文爱好者,你怎么会不关心望远镜呢?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我去云南,参加了《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作为一个钟爱星空近十年的人来说,这是一次信徒般笃诚的追星之旅,洗心之旅。海拔三千二百米高美古的那个璀璨银河夜让我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6.
我眼中的天文圆顶有点儿不食人间烟火。尤其是理工附中的天文圆顶,始终高高在上,静静伫立,离地那么远,离天那么近。我仰慕她,因为,她就像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7.
算起来,我接触天文也有10多年了,可一直没有尝试过天文摄影。在我眼里 摄影(更别说天文摄影了)是一个奢侈的爱好,总觉得复杂的摄影技巧不是我这种到20多岁都还没摸过相机的人玩得转的,昂贵的摄影器材也不是我这样的工薪一族玩得起的。想是这么想,但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到新疆伊吾观测日全食,无论如何也得给自己留下点回忆。  相似文献   

18.
记得我第一次读毛主席的诗“到韶山”,其中写到“故园三十二年前”,颇为感慨。想到时光过得真快,伟大领袖都变老了。其实,人到老年,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希望回顾往事。在人的天文生涯中,亚太天文会议是我第一次参加的国际会议,而且在大会做了正式报告。原本通知我,只给“poster”的待遇,即把提交的文章内容写成大字报张贴。后来会议组织者发现我的报告内容不错,才改为大会报告。屈指数来,刚好是三十二年前。在这三十二年间,我多次参加国际会议,但第一次的印象却永远绕絮在脑海中。  相似文献   

19.
《天文爱好者》2008,(1):74-75
我跟月亮有缘,我的英文名Phebe便有月亮和月亮女神的意思。十年前的月全食让我爱上了天文,我的望远镜观测得最多的也是月亮……所以,当看到“金秋览月”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充满了使命感,立马报名参加,是第三个在天文在线报名的人哟。  相似文献   

20.
它曾经是梦想,也曾经是现实。但它如此美妙以致我要把它永久地想作现实。一个月后再来回忆这个仍印象深刻的IA0之旅,时间是最好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