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绕它公转的地球等行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普通恒星。在太阳系之外,是否还存在环绕其它恒星转动的行星系统?是否还有存在生命乃至高度文明的行星世界呢?这是我们人类很早就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不拟介绍地外文明探索(SETI)的问题,而谈谈近年来搜寻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的进展情况。恒星和行星是两类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的天体。恒星的质量一般为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四到一百多倍,太阳属于恒  相似文献   

2.
凌星太阳系外行星巡天卫星正在革新人类对太阳邻域中行星的认识,但发现新的行星只是开始。1995年,在类太阳恒星旁发现了首颗太阳系外行星。到2005年,太阳系外行星搜寻仍处于襁褓中。天文学家当时依然不清楚,环绕其他恒星的行星是普遍存在的,还是罕见的个案。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典型的行星系。它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至少167颗已知的卫星;一些矮行星(包括类冥天体):还有大量的、难以计数的太阳系小天体。太阳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着太阳系;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它们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从零开始     
行星在星空背景上的运行动态自古以来就引人注目。哥白尼就是从观测行星动态入手创立日心说的。太阳系八颗行星中,除地球外,水星因为距离太阳太近不易看到,天王星和海王星则过于遥远,肉眼不能直接看到。人们能够经常看到的是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太阳系由一颗恒星、八颗行星以及各种小天体组成。不过,太阳附近的大多数恒星却是双星系统。如果它们有行星,那么,从那些行星上看来,天上将会有两个“太阳”。甚至还有的是三合星、四合星、五合星,乃至更多恒星组成的系统。观测表明,太阳附近超过三分之二的恒星处在双星或多星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6.
已知的环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近100颗行星与太阳系里的行星截然不同。但一些研究证实这些遥远的行星系统和太阳系之间有一个意外的近似之处。像太阳一样,那些带有行星的恒星所含的金属元素(比氦重的元素)比整个星族要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太阳系内,恒星太阳位于中心,是最主要的天体。在它的周围有八颗大行星、许多矮行星和小行星,还有许多彗星和流星体。其中六颗大行星拥有自己的卫星。这些天体在太阳系内有规律地运动着,构成了丰富多姿的太阳系家族。也正是这些天体的有规律运动,形成了太阳系内天体的各种天文现象,如日食(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月食(月全食和月偏食),  相似文献   

8.
在前面几期的文章中,我们制作了太阳、地球、金本水火土等几大行星。虽然没有提及天王、海王、冥王等几个远日行星的制作,但是相信读者可以根据相同的方法轻松制作出来。由于篇幅的限制,这一次我们就以几个近日行星为例,来将我们的数字太阳系组建起来。  相似文献   

9.
仰望夜空观察木星,其亮度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的时候,木星会比火星稍暗,但有时却要比金星还要亮)。木星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堪称最大,以此有行星王子之称。  相似文献   

10.
太阳磁场演变的起因之一——太阳的回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指出太阳绕太阳系质心的角动量变率与黑子数年均值紧密相关,在1900-1980年,当迟滞时间 ̄2年,相关系数高达0.81,线性相在置信水平远高于99.9%,并指出按太阳的回磁效应,可由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确定太阳基本磁偶极矩;它是太阳磁场演在太阳系内的起因之关键纽带。推测太阳内大部分物质的自转速度应该非常小;直接观测的较差自转,仅是表层现象,本叙述的基本理论,在对地球和其它行星乃至各至旋转天体  相似文献   

11.
名称解释 “玩转星空”的“转”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为:我们已知的各种天体都在自转,例如地球、太阳、月球和行星、恒星、星系,包括小行星。自转的同时,绝大多数天体还围绕它所属的天体系统中心运转,例如: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又带着她的一家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这些“转”都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12.
太阳的体温温暖了我们的蓝色星球,使这里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太阳各类活动所波及的范围远远超过八颗行星所占据的空间,在其他同样被我们称作家园的区域,又有什么悲欢离合在上演呢?当越来越多的探测器被送入太空,人类对于“我们从何而来”和“行星是如何诞生演化的”,这些问题,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但即使掌握了最先进的知识,广袤的太阳系中仍蕴藏着无数难以企及的秘密。什么是太阳系中最深邃的谜团?让我们来看看太阳系留给我们的十个谜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太阳绕太阳系质心的角动量变率与黑子数年均值紧密相关 ;在 1 90 0 1 980年 (Zurich黑子数系统较稳定 ) ,当迟滞时间~ 2年 ,相关系数高达 0 .81 ,线性相关置信水平远高于 99.9% .并指出按太阳的回磁效应 ,可由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确定太阳基本磁偶极矩 ;它是太阳磁场演变 (太阳总体活动 )在太阳系内的起因之关键纽带 .推测太阳内大部分物质的自转速度应该非常小 ;直接观测的较差自转 ,仅是表层现象 .本文叙述的基本理论 ,在对地球和其它行星乃至各种旋转天体或星系的磁性进行分析时 ,亦应有效  相似文献   

14.
行星摄动力对太阳活动的调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采用天体力学方法,考虑太阳系九大行星对太阳表面局部区域的摄动力,建立了太阳表面受行星起潮力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此模型,针对历史上发生的100个大太阳耀斑事件,计算各耀斑区耀斑发生前后所受行星起潮力的变化。从耀斑发生的时间分布统计得到:在100个耀斑中,有75个耀斑发生在行星综合起源力合力极大前后三天内。证明行星摄动对太阳活动有调制作用。最后,本还对太阳活动起源、活动周期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除水星和冥王星稍有出格外,其他行星的轨道实际上都位于一个平面内。大多数研究天体演化的学者都认为这是由于诸行星是从一个围绕着早期太阳旋转的盘状尘埃云里的物质形成的,太阳本身也是由该云的气体和尘埃凝聚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今天太阳系角动量的特殊分布提出一种说明:太阳在进入主序以前,在引力收缩阶段内曾经大量抛射物质,通过沙兹曼机制而损失了绝大部分角动量;但太阳当时抛出的物质绝大部分不进入星云盘,行星物质已有足够的角动量,不需要太阳把角动量转移给它。结合对角动量特殊分布的说明,本文对太阳系形成过程的早期阶段进行了一些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7.
风靡全球的世纪大明星────哈雷彗星彗星是浪迹太阳系的漂泊者,有的穿梭于行星之间,以极短的周期围绕太阳运动,有的则从行星领域的最远处直奔太阳而来,随即扬长而去。谈到彗星,历史上大概没有比哈雷彗星更引人注目了。76年才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由于外观壮丽、...  相似文献   

18.
地球和木星这样的行星是太阳形成时其周围的气体和尘埃盘构成的。类似地球的岩质行星形成于接近太阳的高温环境下,而像木星这样的气体巨行星形成于离太阳较远的寒冷区域。同样,木星,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是可能也有自己的气体和尘埃盘。由伽利略发现的四颗木星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合称伽利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天体力学方法,考虑太阳系九大行星对太阳表面局部区域的摄动力,建立了太阳表面受行星起潮力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此模型,针对历史上发生的100个大太阳耀斑事件,计算各耀斑区耀斑发生前后所受行星起潮力的变化.从耀斑发生的时间分布统计得到:在100个耀斑中,有75个耀斑发生在行星综合起潮力合力极大前后三天内.证明行星摄动对太阳活动有调制作用.最后,本文还对太阳活动起源、活动周期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任何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学说都必须能够说明太阳系角动量分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先由傅歇于1884年指出来.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未能说明这种特殊性.本世纪开始以来,先后提出的各种学说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都未能满意地说明它.最近十多年来,有关行星和卫星的各种数据有了相当多的增添和改进,恒星和行星内部结构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使得有可能得出太阳和各个行星的自转角动量的较可靠的数值.本工作的目的就是利用最新的数据来计算太阳系各天体的角动量,为太阳系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