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期间中国西部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则控制了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期间的构造-地貌演化.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 盆-岭体系是中国西部新生代的主要地貌单元.根据盆地的几何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 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可以划分为压陷盆地、断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以及残留海-前陆盆地4类.这些新生代封闭盆地均被造山带所围限, 而盆地与山脉之间由挤压型活动断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所分割.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挤压, 对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板块运动和构造隆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是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三大盆地,其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这三大盆地的地貌形态、基底性质、流域属性等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在相似的构造环境下,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大规模的成山与成盆具有一定的规律:塑性块体显著缩短增厚成山;刚性块体缩短量较小,地壳增厚不明显,因而呈现较为平坦的盆地。刚性地块的形状决定了环青藏高原大型盆地的形状,而相似的构造环境与基底性质使得盆地内部具有相似的构造地貌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盆地主体部分垂向上新生代沉积的填充序列主要受控于盆地的流域属性与水动力条件,而受盆地水平应力状态所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厚度与流域属性对盆地及其周缘地区的侵蚀基准面、海拔高度、边界断裂的发育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深、浅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北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高原向北生长过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从可可西里到河西走廊的青藏高原的北部地区,地貌具有独特的"盆-岭"相间的特征,是青藏高原隆升增长过程中长期地质作用的产物,沉积盆地记录了这一过程的演化历史。对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和酒泉盆地新生代的沉积充填与盆地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发现,3个盆地的演化序列具有相似性,盆地的早期为走滑盆地或伸展盆地性质,中期发育前陆盆地,最后以山间盆地结束。以南北向挤压短缩为动力背景的前陆盆地是高原北部造山带运动的直接响应。高原北部前陆盆地的发育时序为:可可西里前陆盆地(53~23Ma)、柴达木前陆盆地(46~2.45Ma)和酒泉前陆盆地(29.5~0.13Ma),反映了青藏高原北部在新生代具有向北阶段性生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地的规模、产状、边界、岩石组合、指相矿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分析.不同时代盆地的特征和重点区段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研究区的盆-岭格局至少经历过4期地球动力学演化.该盆-岭体系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二者时间相近,空间相伴,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永定-龙南-始兴是一个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地的规模、产状、边界、岩石组合、指相矿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分析。不同时代盆地的特征和重点区段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研究区的盆-岭格局至少经历过4期地球动力学演化。该盆-岭体系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二者时间相近,空间相伴,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永定-龙南-始兴是一个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相似文献   

6.
川西盆地演化及盆地叠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川西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松潘甘孜构造带东缘龙门山前陆地带,是四川盆地的一部分。自震旦纪以来,川西盆地经历了海相盆地与陆相盆地两个时期的演化,其中陆相盆地演化与松潘-甘孜构造带及龙门山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晚三叠世以来,川西盆地与松潘-甘孜构造带、龙门山构造带之间经历了盆岭耦合与盆山耦合两期构造动力学演化过程,形成了结构复杂、多期演化的叠合盆地,其盆地性质、类型在不同地质时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川西盆地经历稳定克拉通海盆发展时期(震旦纪-中三叠世)、海陆交互相断陷盆地发展时期(上三叠世须家河组一段-须家河组三段)、陆相坳陷盆地发展时期(须家河组四段-中侏罗纪世)、前陆盆地发展时期(晚侏罗世-现今),最终形成了4期单型盆地的有序叠置。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苏鲁豫皖早第三纪构造属喜马拉雅构造阶段的一个构造分阶段,其构造格局是古新世—渐新世地壳块断运动的产物。可将其划分为四级:凸起与凹陷;隆起与坳陷;隆起带与坳陷带;隆起区与坳陷区。进而把区内早第三纪构造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8个二级构造单元,25个三级构造单元和163个四级构造单元。为阐明油气和盐类矿产分布规律,早第三纪盆地应与该时期四级构造单元的负向构造——凹陷对应。盆地分类主要因素为:古地貌特征(盆岭结构)和岩相特征(单相带与多相带),据此将早第三纪盆地分为四种类型——盆岭式(以岭为主)单相带盆地;盆岭式(以岭为主)多相带盆地;岭盆式(以盆为主)单相带盆地;岭盆式(以盆为主)多相带盆地。依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本区早第三纪成盐期盐类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与盆岭式多相带类型的盆地密切相关。以河南舞阳早第三纪盆地为典型,进一步阐明了盆岭式多相带盆地与早第三纪成盐期盐类矿产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摘要:大陆造山带与沉积盆地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空间上相互依存,物质上相互补偿,构造上相互作用,时间上同步演化。这些内在联系体现在统一的形成机制上:大陆造山带和沉积盆地是在大陆边缘俯冲板片脱水熔融和大陆内部地幔柱(枝)上隆的热动力作用下,地壳由盆向山侧向流动,导致盆山地壳物质发生循环运动。青藏高原与周边盆地的耦合作用十分典型。青藏高原不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而是形成于下地壳流动驱动的板内盆山作用。青藏高原板内盆山耦合可分为两个阶段:(1)板内造山成盆阶段,表现为180~120 Ma→65~30 Ma→23~7 Ma从青藏高原北部和东部盆山系统→青藏高原中部盆山系统→青藏高原南部盆山系统有序迁移,以构造隆升、水平运动、地质作用和大规模板内金属成矿为特征;(2)均衡成山成盆阶段,表现为从36 Ma开始,青藏高原整体快速隆升和周边沉积盆地边缘坳陷带巨厚的磨拉石沉积,以36 Ma B.P.、25 Ma B.P.、18~12 Ma B.P.、 08 Ma B.P.和015 Ma B.P.等一系列脉动式快速隆升、垂直运动、地理作用和水系 环境变化为特征。大陆板内盆山构造演化经历从伸展构造向挤压构造的转换,伴随盆地主动作用转变成造山带主动作用。大陆下地壳流动和盆山耦合形成非安德森式的低角度拆离断层、波状起伏逆冲断层和异常共轭关系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9.
沉积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构造活动盆地研究为例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林畅松 《现代地质》2006,20(2):185-194
结合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各种构造作用与盆地沉积充填和改造过程的成因分析,是揭示内陆构造活动盆地沉积体系域时空配置和生储盖发育分布的重要基础。各级构造不整合面的发育分布决定着盆地规模等时地层格架的基本样式。盆地构造演化的阶段性、旋回性及多期的构造变革对盆内多旋回的沉积-剥蚀过程的叠加和原型盆地的叠合等可产生深刻的影响。阐明不同构造幕同沉积构造活动和古构造格架与沉积物分散过程和构造古地貌变化的成因关系,是建立盆地沉积充填模式的关键。构造坡折带对特定的沉积相带或体系域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往往构成盆内重要的油气成藏区带。中国西部大型叠合盆地内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和隆、坳格局的变迁可导致复杂的层序结构和不整合分布样式,对地层或构造地层圈闭的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北缘作为现今高原向北东方向最新扩展生长的前缘部分,包括了南部高海拔、低起伏的东昆仑高原以及北部盆山相间的祁连山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有关该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地貌演化研究,有助于揭示青藏高原生长过程的动力学机制。文章选择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羊曲、茶卡大水桥等新近纪沉积剖面,通过总结磁性地层学、沉积学资料,综合厘定了共和-茶卡盆地及邻区约20 Ma以来的盆地消亡及地貌演化过程;在现有盆地沉积、构造热年代学以及夷平面变形等研究结果基础上,获得青海南山和共和南山及其前陆的构造缩短量分别为0.8~2.2 km和5.1~6.9 km;并以约6~10 Ma和约7~10 Ma的生成地层记录的变形时间为约束,得到晚中新世以来的缩短速率分为0.1~0.2 mm/a和0.8~1.0 mm/a,这与断裂陡坎揭示的断裂逆冲速率及现今GPS观测相符合,表明10 Ma以来构造变形速率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共和-茶卡盆地及祁连山南缘广泛发育低起伏地貌面,后期被不断抬升至现今高度塑造高原地貌形态。上述认识为理解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王宏语  李瑞磊  朱建峰  徐文 《现代地质》2019,33(6):1151-1162
构造沉积学不仅强调大地构造背景条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同时还注重盆地内部的构造特征与沉积充填特征之间的控制及响应关系研究。陆相裂谷盆地发育过程中,构造作用强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复杂,进行构造沉积学研究对揭示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大量地震、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背景资料,研究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发育过程中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之间的响应及控制关系,并由此讨论半地堑陆相湖盆的沉积充填演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在伏龙泉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中,早期的火山岩隆起对盆地初始裂陷期形态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边界断层的分布及其生长速率特征则对盆地结构演化过程起着首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裂陷期,研究区古气候环境比较稳定,构造因素是控制该陆相裂谷盆地地层序列与沉积特征的首要因素;断裂发育特征决定了盆地的古地貌特征,而盆地的古地貌特征直接影响着盆地内部的沉积充填类型与沉积体系展布格局;区域构造抬升与断块掀斜是该半地堑盆地内部发育不整合面的主要因素。在陆相裂陷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研究中,构造沉积学显示出了其必要性与适用性,有利于在揭示构造沉积现象的同时,合理解释其地质成因。  相似文献   

12.
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星蒲 《铀矿地质》1999,15(2):77-85
本文是在继讨论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火山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之后,再对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赣杭带红盆)的形成和演化作一探讨。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红盆结构及演化时代;从晚侏罗世末到整个白垩纪各期主要构造运动及与红盆演化的关系;箕状盆地的几个主要特征;红盆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红盆所对应的深部构造以及深断裂活动和盆地演化的实际含义等  相似文献   

13.
中—晚三叠世的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了一套优质的砂岩储层,目前对该套砂岩的成因及其空间分布已经有了成熟的认识,然而在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的确切边界位置、盆内古地理演化的构造成因机制等问题上依然存在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内及周缘57个露头及165口钻井的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研究,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在中—晚三叠世的边界位置并在层序格架下开展了古地理演化研究,同时探讨了古地理演化的构造成因。研究表明: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北部边界从内蒙古的达拉特旗向东延伸至山西大同,东部边界应在山西宁武—太原—太谷—永和—河南安阳—开封—登封一线附近,南部边界为北秦岭(NQT)与华北板块的缝合带(陕西西安—洛南—河南栾川—南召沿线以南),西南以六盘山的西部断层边缘为界,西北界位于贺兰山西部断层边缘带,西部边界延伸至河西走廊盆地的西部边界(甘肃马良沟附近)。在中—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4个沉积旋回(SQ1-SQ4),代表了从起始阶段(SQ1)到最大沉降阶段(SQ2和SQ3)再到后期关闭阶段(SQ4)的湖泊演化过程。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内呈现出北部/东北部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南部/西南部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汇聚的沉积格局,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在时间上呈现出沉积中心的东-西破坏分异的演化特征。这种古地貌差异和演化主要受控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QDOB)与兴安岭—蒙古造山带(XMOB)的不同构造演化过程。盆地南部的古地理演化主要受控于QDOB的活动,中—晚三叠世勉略洋闭合驱动的北秦岭造山带活化不仅导致盆地南部陡坡带的形成和盆地东南部古地貌的突变,也导致晚三叠世盆地西南部发育一个分隔内克拉通盆地及西南缘类前陆盆地的水下低隆。盆地西部的古地貌演化受控于多种构造机制,中三叠世现今六盘山地区发育一个南北向的低隆区,很可能是盆地东南部的强烈挤压下的远端效应;晚三叠世中期后该低隆区发生下沉,现今鄂尔多斯盆地与河西走廊地区连通,这很可能是由盆地西南方特提斯构造域挤压作用下的盆内挠曲沉降导致的。这些认识不仅是对盆山耦合理论的补充,也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后期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Termit盆地是东尼日尔盆地中极为重要的中—新生代叠合型裂谷盆地,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期构造演化、多种构造样式、多次沉积充填等特点,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层序充填样式。以层序地层与沉积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系统开展了白垩纪层序地层充填样式研究,针对不同时期盆缘古地貌背景的演变,系统总结出5种层序充填样式。研究表明,盆地宏观上经历了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种盆缘古地貌背景,发育了5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早白垩世TS1层序沉积期受断裂活动控制,发育断控陡坡带和多级断阶带两种层序充填样式;晚白垩世TS2沉积期受特提斯洋和南大西洋海侵影响,沉积古环境经历了"陆—海—陆"演变,发育挠曲坡折带、简单坡折带及沉积坡折带3种充填样式。层序充填样式的差异控制了沉积体系与砂体空间展布特征,进而影响了砂体的平面分布和空间堆积样式,从而控制了油气运聚富集条件。因此,层序充填样式演化规律分析对于研究下步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水盆地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晚新生代盆地,西秦岭北缘断裂穿盆而过。盆地内充填了较为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了该区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历史,对研究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构造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构造变形分析与测量,结合已有的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初步提出天水盆地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序列与构造应力场,重建其晚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详细研究表明,天水盆地晚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即中新世早-晚期NW-SE向构造伸展,沉积盆地发育,并伴随碱性超基性火山岩喷发和金刚石矿床形成;中新世晚期-早、中更新世NE-SW向挤压,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其动力学背景可能源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扩展,指示高原物质扩散开始显著影响到西秦岭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受近N-S向伸展作用控制,盆地发生向东有限挤出并伴随顺时针旋转,主要由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过程中,区域构造挤压应力方向发生顺时针偏转所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变形构造形成与演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讨论了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变形构造的几何结构样式,形式与演化模式。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可划分为盆缘叠瓦逆冲断层带,盆内断层三角构造带,盆内冲起构造带和中央宽缓褶皱构造带四个变形构造带。从而首次建立起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内变形构造形成与演化的褶推式四维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南盘江盆地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正军  丁俊 《云南地质》2000,19(2):171-178
通过对南盘江盆地不同时期沉积体系构型的时空演化和不同时期沉积组合特征分析,南盘江盆地是在扬子地台南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断陷盆。三叠纪,盆地化经历了一个由拉伸作用形成的断陷盆、构造挤压形成的扰曲盆地和挤压隆升暴露于海面之上的完整构造施加过程。盆地演化可分为稳定阶段、拉伸阶段和反转挤压三个大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南薇西盆地、南薇东盆地同处于南沙中部海域南沙地块上,地理位置十分相近,但其构造特征却有明显差异。本文根据两盆地的构造沉降变化规律及构造沉降在盆地总沉降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分析两盆地构造演化的差异性以及构造演化阶段的不同对盆地沉积面貌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论述构造特征、构造沉降、构造演化、沉积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吐哈盆地气候、地貌景观、地下水动力学、大地构造及构造、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含矿目的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吐哈盆地北部与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了南凹陷、南湖凹陷等)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与盆地南北动力学演化的差异有关。依据盆地构造沉降、构造层序、受板块运动影响等特征,认为盆地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三演化阶段(C-T)挤压型前陆盆地沉积阶段奠定了盆地南北构造演化差异的基础,对中新生代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影响深远;第四阶段(J-K)弱伸展型断陷盆地阶段为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第五阶段新生代挤压型前陆盆地阶段(E-Q)为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形成富集提供了充分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20.
粤东河源盆地是东南沿海规模较大的晚中生代—新生代陆相盆地之一,发育有较为完整的晚白垩世—新近纪地层。研究该盆地的深部构造、控盆断裂、沉积序列和盆地的形成发展,对于认识东南沿海晚中生代—新近纪的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反射剖面和约两千米的地质科学钻探等数据资料的综合研究,查明了河源盆地为中生代—新生代沉积断陷盆地,地层结构清晰,沉积基底为早古生代地层,并建立了该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的三阶段沉积序列;该盆地发育渐新世的火山岩,揭示了控盆边界断裂及内部构造发育特征,暗示了原型盆地的破坏发生于晚新生代:即盆地南北两侧紫金—博罗逆冲断层和河源断裂带在晚古近纪—新近纪强烈地改造了原型盆地;基于以上认识,初步恢复了河源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构建了河源盆地沉积序列-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