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作为绿色消费的生态旅游已经迅速普及到全球,我国的生态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但在其开发中面临如何丰富、深化其内涵的问题。针对山区丰富的花卉资源花色斑斓、千姿百态、四季花开不断等特点,对其在发展生态旅游中的造景功能、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以及旅游品牌开发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蒋天颖  谢敏  刘刚 《地理科学》2014,(11):1320-1326
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与探讨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根据最大引力线数量与区域创新产出联系总量确定了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的中心城市,并结合断裂点公式测度了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辐射范围。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1年各县、市区的区域创新产出联系量与区域创新产出联系总量有明显增加,但区域创新产出联系的空间格局并未有显著变化,联系密集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宁波两地;二、三级节点城市发生明显变化,而杭州市辖区始终是浙江区域创新产出联系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辐射区范围增大,除宁波市辖区外,中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辐射效果均略有增强。基于此,提出加大区域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城市、县市间道路建设,加强信息发展,缩短区域之间的硬距离与软距离,增强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联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是经济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关于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了科技创新效率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变异系数和空间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等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2007—2017年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和三省一市的创新效率总体均呈现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对于城市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分异程度有所减弱,不同城市之间的空间差异逐渐减小,科技创新活动趋于均衡。但是空间自相关性不稳定,存在部分地区的跃迁和正向或者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3)每百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互联网使用率、客运总量等因素均对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对长三角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通过本文研究,探明了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曙虹  黄丽  范蓓蕾  肖刚 《地理科学》2016,36(12):1767-1776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及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逐步加剧,从2003年的“沿海-沿江”分布进一步演变至2012年明显集聚在长江三角洲及山东、湖北、重庆等少数省域;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高校创新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计量结果显示,高校通过基础研究及产学研合作获得的创新产出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量化分析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采用改进的耕地当量因子,对甘肃省2014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化研究,并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在GPP修正的基础上估算得到的甘肃省2014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96×1011元,其中水资源供给功能的价值为负,食物生产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较高,美学景观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2)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Moran’s I指数为-0.252 3。局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LISA图也显示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具有明显生态优势的东南部地区;而高-低聚集区则主要分布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西北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生态环境管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空间是地理学最基本的概念,空间学派已成为现代地理学四大学派之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空间研究历史早,理论体系相对完善,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空间研究历史脉络的梳理,把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提高阶段。并对我国区域空间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我国区域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分析中,区域空间理论与方法研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最后,作者对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和现状研究不足进行了总体评述。  相似文献   

7.
空间可达性是衡量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的重要指标,在医疗、教育、休闲等公共服务的布局规划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已有设施服务可达性模型难以充分反映服务供需关系,计算指标也缺乏物理意义。本文提出新的最优供需分配的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计算方法(OSD)取代现有方法。该方法基于最优供需分配模型,将设施服务分配给需求者,根据分配结果计算空间可达性指标。给定服务设施与需求的空间分布,以最小化旅行成本为目标,顾及设施服务能力,采用经典的运输问题模型确定最优的服务供需分配方案,进而度量服务的空间可达性。以郑州市金水区社区卫生服务为例,求解25个中心与1333个居住小区的最优服务配置。使用最优配置结果确定每个设施的服务范围、每个居住小区使用服务的旅行时间,以及特定时间阈值的服务覆盖比率。与流行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相比,新方法的计算指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本文提出的可达性评价方法无需参数,计算高效,结果易于解释,在公共服务评价及设施布局规划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域(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扩展知识生产函数,选用地理邻接和反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估计高校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的知识产出和研发人员投入均对区域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市场开放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也与区域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地理距离较近地区间的创新存在显著负向溢出效应。因而,应重视高校在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正确引导创新在省域间的流向。  相似文献   

9.
石敏俊  孙艺文  王琛  张卓颖 《地理研究》2022,41(12):3143-3163
京津冀协同发展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缓解区域差异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本文基于城市间投入产出表,构建京津冀产业链空间网络,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前城市间功能协同存在的问题,据此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设计对改善城市间功能协同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前,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着有分工、缺协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产业链中游部门相对薄弱;②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强度和辐射范围不足;③ 产业链空间网络不均衡,空间融合程度低。产业链空间网络分析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针对京津冀城市间功能协同的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向与对策,但在补强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环节、增强首都圈增长极作用和强化石家庄南部支点作用等方面,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经济普查数据,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区域创新来源因素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空间异质特征。结果发现当前中国区域创新主要来源是自主研发,国内技术引进和技术吸收对区域创新有正向作用,外国技术引进、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存在一定负效应。不同的省域,创新来源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创新来源因素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大体呈现从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后发地区梯度递减特征。在东、中部地区,自主研发成为主要创新来源因素,正效应显著;西部地区的创新来源除自主研发,国内技术转移和吸收仍发挥重要作用,地理加权回归较好揭示了创新影响的空间异质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科学维度、价值维度和伦理维度角度研究了云南省16个州市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把度量经济发展水平的11个分指标用TOPSIS方法综合测度,得出了云南省16个州市1993~2008年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并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极差计算了差异。得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格局:昆明成为增长极,滇中、滇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昭通经济衰退与西南保山、临沧、普洱成为云南经济水平最低地区。从1993~2008年,云南省16个市州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不断缩小,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地区和最低地区间绝对差距不断变大。最后提出了提高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把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融入普通回归分析中,近些年来该方法不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应用研究均呈现爆炸式增长。通过回顾众多研究成果,总结得出国外该模型广泛应用于经济收敛、技术扩散、税收、投资、人口与就业、犯罪、环境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指出由于考虑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社会要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其它模型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区域科学研究中,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相比之下,中国在社会领域的应用研究尚显薄弱。  相似文献   

13.
古镇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古镇旅游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古镇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但涉及古镇型旅游地空间分布的研究却鲜有所见。运用ArcGIS9.3分析软件、不平衡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中国古镇型旅游地的整体分布特征及其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古镇型旅游地整体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分布也不均衡,东部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两省;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中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和文化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绿洲地域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绿洲地域系统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但目前对绿洲系统的理论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文论述了绿洲,绿洲地域系统的概念,结构,讨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研究了人类与自然两大系统的协调和融合,以及在自然条件约束下,人类在绿洲地区活动范围的空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西南山地灾链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山区各种山地灾害(暴雨、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洪水)往往彼此相伴生,而成串联式链状结构。以泥石流为主害灾种的灾链演变有五个阶段。据灾链演化区域分异性,分出四个大区九个灾区。  相似文献   

16.
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年鉴(2006)及其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三大经济地带和省际层面考察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通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即流动人口分布越多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越大,“三资”企业所占的比例越大,同时城市化的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地域分布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引入基尼系数、带(区)间差异系数、带(区)别特化系数3个衡量方式,结合城市发展同心圆区域、人口密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对城市公园的地域结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广州中心城区城市公园规模总量不断增长,以城市综合公园和小区公园为主体的公园类型丰富,并出现明显的旧城核心指向、人口高密集带指向,和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联系的地域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区位因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杜德斌  徐建刚 《地理学报》1997,52(5):403-411
本文采用GIS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土地批租地块为样本,分析上海市地价与城市区位因子的线性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南京路,市中心和淮海路是影响上海市寺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区位因子,外滩,次级商业中心和交通结节点对地价的影响很小,表明上海市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向心性。  相似文献   

19.
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利用文山州内21个雨量代表站月降雨资料,估算文山州降雨侵蚀力,对该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年际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山州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基本与降雨一致,山区为高值区,坝区为低值区;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各月的差异大于降雨量的差异;文山州降雨侵蚀力长期变化为略减小趋势但不显著,年际变化较年降雨量年际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一定地域的文化空间载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经济、艺术等价值。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10.2软件,运用地理数学方法:最临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对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空间分布特征上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区域上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滇东南、滇西北,在市域上主要分布在大理和红河;从空间类型上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布呈集聚型且出现区域集中现象,主要集中分布在滇西的保山、滇西北的大理、滇东南的红河3个高密度集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