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楼兰古城的兴衰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楼兰古城是古丝绸之路上位于中亚的重要通道站,但后因历史上气候周期变化及平原湖泊河口三角洲淤各使河流自然道的地理原因,在公元前开始至3世纪进入楼兰的河水逐渐减少,最终主河道变迁而使楼兰城南北河干涸,环境迅速恶化,导致楼兰消亡。  相似文献   

2.
楼兰地区新发现一枚斗检封,该斗检封为红铜质,斗形,铸文释读为"官律所平"。对于丰富楼兰时期文字、书法、印玺艺术、文书程式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斗检封所在周围的地理环境与周围散落的其他文物及楼兰周边遗址地理分布情况表明,楼兰先民的生产生活类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楼兰古城的东、南、西部区域,而大型的祭祀、宗教等活动主要集中在楼兰北部区域。斗检封所在位置应该是在楼兰通往外部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上,"张千人丞印"附近可能是某一级官府所在地且周围环境利于人类生存。这对于认识楼兰时期古丝绸之路的位置以及楼兰古城周边生业环境状况能够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09,(5):42-42
据中国网报道,在世界的某些神秘海底或湖底隐藏着远古人类城市,这些远古建筑遗址孕藏着大量的人类历史信息。许多水下古城堙没于水下是由于数千年前地震、海啸或者其他自然灾难形成的。许多水下古城仅是近年来才被发现,或者这些远古遗址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下实现的。这些神秘的水下古城仍保留着许多秘密,它们的发现让科学家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人类历史文明形成了许多置疑和思考。以下是美国新闻媒体列举的全球七大神秘水下古城。  相似文献   

4.
李江风 《地理研究》1991,10(1):86-94
本文讨论了楼兰古河道的发现及该地区风蚀速率。  相似文献   

5.
新疆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差异性侵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兰地区雅丹地貌正处于活跃发育时期,为研究雅丹地貌侵蚀作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楼兰雅丹地层岩性、地貌形态特征等进行野外调查、测量,进行室内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楼兰雅丹地层形成于全新世时期,主要由较为坚硬的黏土粉砂层(CS)和松散的砂质粉砂层(SS)两类组成,并且CS层和SS层交替出现。这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的差异侵蚀现象。由于地层存在差异侵蚀,楼兰雅丹侵蚀较慢的CS层普遍出现岩层坍塌现象,CS层坍塌块体长度(L)和厚度(T)分别代表了SS岩层的相对侵蚀深度和CS层的厚度。统计结果显示楼兰雅丹CS层坍塌块体长度和厚度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53)。但是,随着坍塌块体厚度的增加,其长度增加呈减缓趋势(L/T比值逐渐减小趋势),直至长度和厚度相等(L/T≈1)。综合分析表明,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发育主要受风蚀作用影响,但是区域地层岩性特征、重力作用对楼兰雅丹侵蚀起着特殊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历史时期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变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史学考据的方法之一"二重证据法",从历史时期不同阶段进行纵向比较和从同一时期不同地区进行横向比较入手,参考放射性碳素断代法(即14C测定法)对太阳墓遗址、楼兰遗址进行断代测定的结果,结合应用空间遥感技术,对楼兰故城上游地质滑坡形成堰塞湖卫星图像的解读数据,分析新疆楼兰古城消亡的原因和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变的过程.结果显示,历史时期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土地掠夺性开垦,水资源的超常规开采,植物种群的大面积采伐都是造成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对水土资源的的超常规开采和过度使用,也是导致楼兰故城废弃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证据可以直接证明,滑坡崩塌形成堰塞湖使孔雀河突然断流,导致楼兰城供水突然中断.  相似文献   

7.
漫漫黄沙所湮没滔滔水涸所造成屡屡战事所损毁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的发现是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能够改变人们对古代历史或文化的认识。三星堆的发现毫无疑问可称之为重大发现,它完全可与当今世界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相提并论,如德国特洛伊古城的发现等。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有许多千古之谜至今难以破译,以致不少外国媒体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外星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人们说,数千年历史看西安,数百年历史看北京,近百年历史看上海。前些日子,我随旅游团游览了西安古城。确实,漫步西安,如同走进一座历史博物馆。“秦中自古帝国州”,古称长安的西安,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历史之久,建都之多,不仅为中国城池之最,即使在世界上亦属罕见。  相似文献   

10.
新楼兰工程     
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由全国政协常委张新时院士任组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任副组长的十六位专家、学者负责开展与论证工作。项目考察组的科学家于 2 0 0 0年 9月赴南疆罗布泊及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针对此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重建与跨跃式发展工程———新楼兰工程。考察组专家学者指出 :“十五”期间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制定了总额达 10 7亿元人民币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 …  相似文献   

11.
在著名的楼兰遗址发现一百周年之际,一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走进罗布泊——楼兰历史文化考察队”,从新疆库尔勒市向东,沿孔雀河故道进入罗布泊,拜访楼兰遗址之后,又由北向南穿越罗布泊湖盆,到达湖盆南岸的米兰,再沿塔里木河道向西返回库尔勒,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2.
王志超 《干旱区地理》2011,34(2):236-242
楼兰消失的原因多被解释为与人类活动有关或与自然灾害有关.以木扎尔特冰川为例,通过以往不同时期对冰川的记载与现在冰川情况的对比分析,发现冰川长度在逐步缩短,雪线呈现相应的升高趋势;从不同时期冰碛物分布情况推测出天山及周围山地冰川在第四纪以来曾有过四次冰期发生.各次冰期时间长短有别,冰川规模不一,但都影响到罗布泊湖的存在和...  相似文献   

13.
苏苑 《中国地名》2012,(10):26-29
“世界千年古县”——阆中古城,位于四川北部,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是春节文化的发源地,号称“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相似文献   

14.
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的2200 年前的乘法口诀表等2万枚秦简,以文 字的形式将秦王朝的历史生动地“复 活”了!刚从考古现场匆匆赶回的湖南 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向记者披露 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这是一座价值不可估量的文化宝库。这些秦简记载的丰富历史内容是继 兵马俑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 蕴涵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可能改写战国 历史,也给自称为‘本地人’的中国土家 族起源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袁所长在众多的简牍中带回4片 木简,木简上刻有清晰可辨的黑色字 体。一片为反映当地民族关系的内容, 上面可辨出“越人城邑反蛮”宇样,这对 考证秦汉时期的湘西地区有哪些民族 居住有重要史料价值。一片上书“迁陵 已邮行洞庭”字样。袁家荣解释说,这是  相似文献   

15.
寻觅、探访独具西域风情的名胜古迹,新疆可谓众望所归之地。但在北疆伊犁河谷,历史最久远且有史籍可考的则仅有一处“弓月城”遗址。“弓月城”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军事要塞和重要商埠,它同西突厥的兴亡紧密相连,其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因学术界对遗址的确切位置各执己见,考古探查又很肤浅,故弓月城的地望尚鲜为人知。科学地考证其址并作深入的考古探查,对研究古西域历史和开发弓月城这一重要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特殊意义。本人通过查阅大量史籍及学术资料,并结合现有考古成果认为,这座唐代古城的遗址应在今新疆伊宁县境。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地理》2007,30(1):93-93
2006年12月31日至2007年1月1日,由挂靠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新疆科学探险协会和台湾喜玛拉雅自然文明保护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楼兰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台湾、澳门、北京、上海、兰州以及新疆本地从事生态与环境、考  相似文献   

17.
大约3500年前,印度古城摩享约·达罗(现在巴基斯坦境内)突然从地面上消失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座城市的消失?几千年来,人类都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班那吉前往印度河下游的拉卡尔那地区进行考察,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古城——摩享约·达罗的遗址。拉卡尔那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一群低矮的土丘散布在干涸的土地上。通过详细的勘查,班那吉认定,这群其貌不扬的土丘就是达罗古城。于是,班那吉和他的助手在上丘中相继发掘出了一些古代文物和人的遗骸,发掘证明了古城是在一次特大爆炸  相似文献   

18.
7月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关于“千岛湖水下古城的探测报告”正式递到了千岛湖风景旅游管理局。在报告中,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水下古城露出了其神秘的冰山一角:经过声纳探测,水下两座古具城之一的狮城终于完整地显露出来了。 49年前两个小城消失 49年前,新中国第一次大移民在安徽与浙江交界处的淳安县和遂安县数十个乡镇、29万人中如火如荼地展开。因为,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即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人类文明孕育、诞生和发展区,也是水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在该区开展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对弄清全新世10.0~3.0 ka BP无文字记载期的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互动影响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主要以古洪水和海面变化事件地层学为依据和线索,从遗址时空分布学研究、典型遗址考古地层学研究,以及区域内自然沉积地层记录的环境演变背景特征研究这三个方面入手,在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均获得了有重要意义的进展,表明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正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同时,国际环境考古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发展,新出版的PAGES Magazine杂志就特别关注了分辨率高达一年至数月的过去沉积记录;遥感、GIS等技术和DNA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正不断在环境考古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100年前,斯文·赫定在罗布淖尔荒原上发现了楼兰古城,此后二三十年间,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俄罗斯人普尔热瓦尔斯基、美国人华尔纳、日本的大谷探险队等相继进入新疆这片广袤的热土。这里的文物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被发掘、搜掠、携走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