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浩 《西部资源》2014,(2):193-197
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与减缓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的环境影响识别,得出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和生态影响三方面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的标准化、权重的确定等方面做了探讨,并采用加权比较的方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对区域的综合环境影响有改善作用,并针对《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几点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欧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工具。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借鉴国际尤其是欧盟经验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总结我国及 欧盟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特点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内涵、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 标体系和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层次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和欧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差异。 最后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界定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 内容、建立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特点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发展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方法、加强多 学科、多部门合作以及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结构调整与布局对环境与生态的可能影响作出的预测性评估。本文从生态保护、土地退化防治、耕地资源保障、建设用地增长的适度性与后效、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风险等5个方面,设计了11个指标用于预测和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生态和土地资源的可能影响程度,并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案例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标能较好的预估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环境、生态和土地资源的潜在影响,为规避土地利用调整可能出现的不良环境与生态影响,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已有30年之久,但我国刚刚起步。对于评价内涵及内容的探讨是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本文从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出发,在综合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手段,其实施必然对环境带来影响。因此,必须对各类土地利用与开发行为之于环境的可能或潜在影响开展科学、有效评价。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方案为基础,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本文首先从总体上梳理了研究区的各方面情况,然后,结合规划内容,识别规划期内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形成"环境影响识别列表",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以此预测各种土地利用、开发行为对乌海市实施规划过程中所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最后,基于数理分析结果,提出预防或减缓乌海市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可能带来或产生的不良影响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静新 《西部资源》2014,(2):176-178
本文针对托克托县2009—2011三年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客观分析,评估规划的合理性并建立托克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托克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找出规划实施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规划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天门市土地整治效应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治的实施必然会对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景观等产生影响。将土地整治的综合效应分为资源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景观效应,构建土地整治效应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对湖北省天门市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效应评估。结果表明:土地整治综合效应的分值为+10.57,代表土地整治在该区域产生了良好影响;土地整治对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和景观的影响强度有所差别,其中对资源经济的影响最大,效应值为+6.37,对总效应的贡献率达到了60.27%;环境效应的效应值为-0.56,是4个单项效应中唯一的负向效应,代表土地整治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方斌  杨叶  雷广海 《地理研究》2010,29(10):1853-186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结果对规划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理论在我国尚少见报导,具体评价的方法、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均未形成规范性体系。本文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运用幕景分析方法对《涟水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0~2010)进行分析,并建立评价模型对规划前后的自然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7年涟水县的自然环境效应值低于2000年,其原因在于该县在这三年间,严格控制建设对耕地的占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了更多的耕地。2010年自然态将来幕景得出的环境质量是下降的,原因是建设对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破碎化,加大了斑块密度。而2010年干扰态将来幕景与自然态相比,其自然生态正效应得到明显提升,增长了0.6736个百分点,表明合理设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以加快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职能,做好基础技术服务,切实发挥了土地整治中心在全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有力推进了我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整治任务。土地整治是指按照规划,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毁损的土  相似文献   

10.
将低碳发展目标融入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从而优化城市规划和发展决策,是促进我国城市发展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然而低碳评价是一个较新的内容,至今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基于低碳发展目标的城市PEIA技术框架,按照全过程融入的评价模式进行规划分析、现状调查、低碳发展基础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识别、低碳发展状态判定、评价型和建议型指标体系构建以及目标可达性分析等工作,并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矛盾与协调——以三亚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春洋 《热带地理》1996,16(3):271-275
本文通过对现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矛盾的分析,提出了协调两者关系的思路,认为两者间的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的协调不能强求数量指标上的一致,而应在地区发展战略的界定下,达到两者间城镇空间分布形态和环境容量规模的相互一致,并据此对三亚市城市规划与土地和规划的协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相应增加;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增大的边际规模有所差异(平原区最大、丘陵区次之、山地区最小)。实施土地整治对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幅度随着地貌类型变化有所不同。同等建设规模下,丘陵区和山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改善比平原区要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定指标体系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依据,指标确定的适宜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深入研究全国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初步确定的15项指标基础上,并充分考虑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提出了确定河南省划定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初步提出了适合河南省省情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同时就构建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建设占用耕地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亟需寻求有效的耕地占补途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经济需要更加有力的投资拉动,新农村建设也需要找到更加高效的着力点。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村庄整治建设及其后续的土地整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格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乡一体化理念指导下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有利于高效配置城乡土地资源,缓解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区域)间的高效流动,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探索总结村庄整治建设的优化模式和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三亚市为例,提出了统筹城乡视角下村庄整治建设需要遵循的8项原则:依据村庄发展演变的主导驱动力差异,提出三亚市村庄整治建设的4种模式,即城镇扩展模式、项目带动模式、中心村集聚模式和移民拆建模式。为推动各种模式顺利实施,从农村产业培育和农民就业、多元融资渠道以及土地利用机制创新3个方面探讨了村庄整治建设的长效机制,旨在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村庄整治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齐晓娟 《西部资源》2014,(2):148-150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的现状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蒙古地域辽阔,后备土地充足,土地整治潜力巨大。本文分析了开展土地整治较早的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家土地整治管理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并对四川、湖南两省土地整治的经验和亮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内蒙古改进土地整治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智平 《西部资源》2022,(1):187-189
土地是农业生产之本,又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保证了自治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提高了粮食产量,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采取典型实地调研、实地评估、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自治区开展了2018年土地整治综合成效评估工作,本人参与了该项工作,对全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成效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土地整治综合成效评估报告》,旨在为更好的总结土地整治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玲 《福建地理》2013,(3):85-88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的数据基础.本研究结合福建省规划数据库审查的实际经验,从规划指标提取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GIS手段辅助进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指标核查,为规划审批提供数据参考和规划合理性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项目计划处陈原处长到内蒙古自治区调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闫旭东主任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调研期间,陈原处长一行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内蒙古自治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的介绍,并前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以及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等3个县市进行现场考察。在现场考察过程中,闫旭东向调研人员介绍了  相似文献   

19.
苏梦园  吴家龙 《热带地理》2021,41(1):159-166
以广东省首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江门市新会区沙仔岛为例,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Ecosystem Service Value Method,ESV),探讨了土地综合整治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调整及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是提升沙仔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土地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沙漠化土地整治基本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寿伟权  李烈 《中国沙漠》1992,12(3):22-27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较多的国家,也是受沙漠化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是一种严重的、蚕食式、潜移式的灾害。经长期试验研究实践,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沙漠化土地整治的基本模式:1、采取防治与开发相结合的途径;2、形成试验站—试验示范区—幅射推广区的技术路线;3、当地政府官员、科技人员和人民群众相结合方式,把科研与生产,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